先秦诸子选读《君子三戒》课件共.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2713739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诸子选读《君子三戒》课件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先秦诸子选读《君子三戒》课件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先秦诸子选读《君子三戒》课件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君子三戒,原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疏通文意,词语是邦:任何国家。与:语气词。抑:还是、或者。温、良、恭、检、让: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其诸:大概、或者,表示不肯定的、揣测的语气。乎:相当于“于”。,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一个国家,一定听到那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良恭俭让的态度而得到的,(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思考:孔子“温、良、恭、俭、让”的态度,在现代社会的待人接物中有怎样的进步意义?,温和善良,恭敬有礼,俭朴谦让,既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为人处世的原则,也是当今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条件,任何时候人们都需要和接受这种基于人性美好的态度。它进步意义就在于,它是与人为善的,又是平等的,真诚的,讲求实际的,它符合文明社会的要求,因而会受到人们的欢迎。,【评析】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例如,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孔子认为,好胜,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疏通文意,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疏通文意,其道:正当的方法其:指示代词不处:不在一起,不接受得之:应为“去之”不去:不除掉,不摆脱恶乎:于何,从哪里,在哪方面终食之间:一顿饭没吃完的时间,,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会接受;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能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君子就不会摆脱的。君子离开了仁德,怎么去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讨论:孔子的“富贵观”是怎样的?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我们应怎样来实现我们的“富贵”?,孔子认为,富贵是每个人都想要的,同样贫贱是每个人都讨厌的。但是求富贵去贫贱,必须用正当的方法,否则,宁可不要,这是仁的行为体现。相比之下,仁德更重要,也就是他所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当今的商品经济大潮中,孔子的富贵观仍然有现实意义。追求物质的满足是人的本能和生活的需要,但要走正道,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合法的手段去获得。否则就是损人利己,社会会谴责你,法律会惩罚你。,原文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疏通文意,好:喜欢。恶:厌恶。,译文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词语,评析:对于一个人的正确评价,其实并不容易。但在这里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他的这个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识别好人与坏人有重要意义。,疏通文意,原文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疏通文意,词语成人:德才兼备的人。(完人)文:“纹”,装饰。然:指示代词,这样。久要:旧约,要,通“约”。平生之言:平时的诺言。,译文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不贪,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哪里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不管过了多久都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完人了。”,评析:孔子理想中的完人,综合了孔子心目中优秀人物的特点:有高度的智慧,有廉洁正直的品德,勇敢的精神和超群的才艺,再用礼乐去陶冶他的性情,就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也知道这样的要求太高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难以达到。,疏通文意,退而求其次,就是现实社会中的完人:在利益的诱惑面前,做到正直重义,符合道德情理;在危难之时,舍己为人,有牺牲精神;不管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仍然守信用,去实践自己的诺言。,理想和现实总是有距离、有矛盾的,关键是在其间找到平衡点,使自己既不会陷入遥不可及的幻想,又能为有所追求而奋斗。说明孔子既注重理想,也看到现实,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疏通文意,词语刚:旺盛。得:贪得。,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戒备:年少时,血气不稳定,要戒备贪恋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要戒备逞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衰弱,要戒备贪得无厌。”,评析: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的忠告。这对今天的人们还是很有必要注意的。实际上少年时读到人生三戒,是一件幸事。以孔子的经验智慧之言来警示自己,保持身心健康,可以在关键时刻免栽跟头,平安一生。,疏通文意,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疏通文意,词语大人:身居高位的人。狎:轻侮。,译文,孔子说:“君子又三件要敬畏的事: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害怕,轻侮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的言。”,评析:人生要有所畏惧,才不至于无法无天。,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