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下19确定近体诗所用字的平仄.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2714693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下19确定近体诗所用字的平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古代汉语下19确定近体诗所用字的平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古代汉语下19确定近体诗所用字的平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下),主讲教师:徐志奇,辅导课程十九,怎样确定近体诗所用字的平仄?一般说来,不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今念上声、去声的字都是仄声;普通话和入声已消失的方言中今念阴平和阳平的字,除去古入声字,都归平声;现代还保留入声的方言,则今念阴平和阳平的字都是平声,而上、去、入三声字都是仄声。由此可见,现代人区分古代的平声和仄声,只是使用普通话和入声已消失的方言的人会感觉困难的问题,而解决困难的关键在于能辨识古入声字。,识别古代的入声字,对现代还保留入声的方言区中的人,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方言的读音来辨别。无入声方言区的人,要识别古代的入声字,有如下多种方法:,一是查工具书,如查辞源,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唐作藩上古音手册、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等。,二是通过入声字的谐声偏旁来识记。例如:已知“白”是入声字,则以“白”为声符的“柏、帛、魄、泊、迫”也必为入声字。“白”这种可以推断古入声字的谐声偏旁较多,详见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下册第1058页至1065页古韵三十部常见谐声表中入声韵“职、觉、药、屋、铎、锡、月、质、物、缉、葉”等韵部的谐声偏旁。,三是通过自己的方言来识记,例如成都重庆两地人可根据古入声在本地方言中的读音特点,按下面的口诀辨析:“韵母须是无尾韵,阳平字内找入声。六音六韵八声母,除去特殊好辨认。”,意思是说成渝方言中韵母没有韵尾而且读阳平的字,如果属c、f、t、m、x、qi六个音节中字(例如,撮、发、塔、目、席、恰),或者韵母是、ie、ue、e、io、u中的一个字(例如:革、歇、扩、月、药、育),或者声母是b、d、g、k、j、z、s、r之一的字(例如:别、得、格、客、极、汁、拾、日),都是古代的入声字。“蛇、佘、爷、耶、邪、斜、茄、瘸、爸、咱、帜、炽、时、匙、如、茹、儒”等字特殊,虽合上述条件,但不是入声而是平声字。,四是据普通话来识记,即按普通话阴平、阳平算平声,上声、去声算仄声,但记住把阴平和阳平中的入声字归入仄声。现代读阴平的古入声字是:激、逼、只、织、七、漆、劈、失、湿、唧、积、迹、昔、惜、淅、滴、剔、踢、吸、揖;忽、屈、哭、窟、出、叔、督、扑、秃、屋、兀;拍、摔;捉、托、郭、廓、剥、削、约;割、鸽、拔、钵;塌、杀、插、扎、发、夹、答、搭、撒、刮、瞎、八、掐;拉、押、鸭、抹、刷、薛、接、结、歇、蝎、缺、贴、说。,现代读阳平的古入声字是:疾、实、十、石、食、拾、值、直、侄、集、及、习、袭、席、狄、敌、荻、笛、极、贼、劾、吉、击、急、汲、息、锡、嫡、得、涤、檄、国;独、读、牍、渎、毒、突、纛、伏、服、袱、佛、鹄、赎、秫、俗、轴、仆、局、淑、熟、孰、塾、斛、拂、福、蝠、幅、足、烛、竹、筑、卒、菊;白、帛、舶、宅、泽、择、伯、革、隔、格、骼、责、帻、摘、箦、则、额、浊、,濯、镯、擢、铎、薄、泊、博、学、涸、凿、芍、杓、鹤、卓、琢、酌、斫、灼、驳、爵、阁、觉;合、盒、盍、跋、缚、的、活、勃、渤、夺、著;达、滑、猾、狎、辖、侠、洽、峡、匣、伐、乏、罚、筏、拔、杂、扎、察、答、协、挟、杰、揭、碣、迭、牒、喋、蝶、跌、凸、垤、谍、舌、折、捷、睫、截、别、绝、洁、劫、颊、荚、铗、节、楫、疖、决、诀、蕨、谲,怎样分析一首近体诗的平仄?步骤如下:1.推出该诗所用平仄基本格式;2.检查该诗实际平仄,用圈在基本格式上圈出不相合的地方;3.根据所加圈处,看有无拗救,有则说明类型(哪个字拗,哪个字救)。,推出一首近体诗所用平仄基本格式的方法:A.找出首句第二字和最末一字的平仄;B.以首句第二字的平仄为起点,五言用“二二一”,七言用“二二二一”,按近体诗平仄交替、平仄相对、平仄相粘等三条规则推出平仄大模样。C.依据首句最末一字的平仄和近体诗的韵律(除了首句之外,单句末用仄声,双句末用平声)调整后两个节奏的平仄。,例如: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平仄大模样)|,|。|,|。(平仄基本格式)|,|。|,|。,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霑巾。(平仄大模样)|,|。|,|。|,|。|,|。,(平仄基本格式)|,|。|,|。|,|。|,|。,检查近体诗实际平仄,用圈在基本格式上圈出不相合的地方,应注意古入声字及其归类。例如: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提示:“百、尺、摘、不”是古入声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霑巾。|,|。|,|。|,|。|,|。(提示:“阙、别、若、路”是古入声字。),记住下列拗救句式,根据所加圈处,看有无拗救,有则说明类型(哪个字拗,哪个字救):(|)|(|)|()|(|)|()|(|)|,例如: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第四句有拗救,“恐”拗“天”救,是孤平拗救。,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霑巾。|,|。|,|。|,|。|,|。第七句有拗救,“在”拗“歧”救,是仄收句中倒数第三字由平变仄的拗救。,五.对仗就是两句的字数、句法结构和词类相同,互相成对,象古代的仪仗队一样,两两相对。近体诗的律诗和长律讲究用对仗。律诗的四联各有自己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一般在中间两联用对仗。,例如:锦琴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兰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前三联对仗的,例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后三联对仗的,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四联全用对仗的,例如: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和颈联对仗的,被称为“偷春格”,例如: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只在颈联对仗的,称为“蜂腰格”,例如: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痛乾。,通篇四联都不对仗的,有人以为是律句写的古体诗。例如: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期。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长律的对仗跟律诗一样,首尾两联不作要求,中间各联要用对仗。例如: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绝句不要求对仗。大多数律绝完全不用对仗,这可看作是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例如: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可以第一联用对仗,第二联不用,这可看作是截取律诗的后半。例如:柳桥晚眺陆游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可以第一联不用对仗,第二联用对仗,这可以看作是截取律诗的前半。例如: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还有两联都用对仗的,这可以看作是截取律诗的颔颈两联。例如: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对仗中,依照传统不仅字面上词类相同的互为对仗,名词还可以分为十四个小类:(1)天文(日月风云等)(2)时令(年节朝夕等)(3)地理(山水江河等)(4)宫室(楼台门户等)(5)器物(刀剑杯盘等)(6)衣饰(衣冠巾带等)(7)饮食(茶酒餐饭等)(8)文具(笔墨纸砚等)(9)文学(诗赋书画等)(10)草木(草木桃杏等)(11)鸟兽虫鱼(麟凤龟龙等)(12)形体(身心手足等)(13)人事(道德才情等)(14)人伦(父子兄弟等),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例如:李商隐锦瑟中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以“庄生”对“望帝”是人名对人名,“晓”对“春”是时令对时令,“梦”对“心”是人事对人事,“迷”对“托”是动词对动词,“蝴蝶”对“杜鹃”是动物对动物。李白送友人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以“青”对“白”是颜色词对颜色词,“山”对“水”是地理对地理,“横”对“绕”是动词对动词,“北”对“东”是方位词对方位词,“郭”对“城”是宫室对宫室。,有不同类的词相对的叫做宽对。例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以“三山”对“二水”,“半落”对“中分”,对得都很工整,但“青天外”对“白鹭洲”就不太工整,因为“天”和“鹭”是天文对鸟兽,“外”和“洲”是方位词对名词。李白赠孟浩然颔联“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以“红颜”对“白首”和以“弃”对“卧”都对得工整,而以“轩”对“松”是器物对草木,以“冕”对“云”是衣饰对天文,就不太工整。,近体诗中有两种特殊的对仗形式:借对和流水对。1.借对,是利用一字多义或谐音现象来构成的对仗。可分借音和借义两种。,借音对,一个字字面上不能对而借音同音近字来形成对仗,实是修辞中谐音双关在近体诗对仗中的运用。例如:李商隐锦瑟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中“沧海”对“蓝田”虽是专名对,但其中“沧”本义是寒冷,句中借为同音的“苍”,于是便与“蓝”成为颜色对。,杜甫秦州杂诗”马骄珠汗落,胡舞白帝斜。”中“珠”对“白”字面上是名词对颜色词不能构成对仗。但“珠”借为同音的“朱”,于是便能与“白”成为颜色对。,借义对,一个字字面上所记词义不能对而利用这个多义词的另一个词义来形成对仗,实是利用词的多义性来构成对仗。例如:杜甫寄韦有夏郎中“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中,“子”在出句中与“饮”结合,用其植物的籽实(句中当汤药讲)义,又借其的称代义与对句中的“君”构成对仗。,温庭筠苏武庙“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对句中“丁”是“壮”的意思,借其可表的天干名与出句中“甲”构成对仗。,2.流水对:即一联中的两句字面上对仗,意思上前后相承,说的是一句话。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第三节古体诗概说,古体诗,是按照古诗即汉魏六朝诗写法写的诗。古体诗的语言形式是极其自由的,除了必须用韵之外,凡近体诗需要遵守的格律,在古体诗中都无约束力。古体诗和近体诗比较,在字句数、用韵、平仄、对仗上都有区别。,1.句数近体诗律诗八句,绝句四句,有限定;长律才无限定。而古体诗不限定句数,从二句一首,到数百句一首均有。,2.字数近体诗只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不论律诗或绝句,总字数都有限定;只有长律总字数才无限定。而古体诗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和七言等诗体,也有杂言诗,形式无定,总字数也无限定。,3.用韵虽然都用平水韵,但近体诗规矩很严格,而古体诗用韵往往比平水韵宽,可一韵到底,也可邻韵通押,随意换韵,不限在偶数句上用韵,也可在奇数句上用韵,用韵的字可以重复,既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但在仄声韵中要区分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不同声调不可以相押。,4.平仄近体诗的平仄规定很严,如句有交替、联有粘对、讲拗救、避孤平、三平调等。而古体诗的平仄并没有任何规定,唐以后受到律诗影响分化为两种古风:一种是纯粹的古风,其平仄基本上是自由的,三平调、平仄平、仄仄仄或仄平仄的三字尾表现出多数句子的节奏不是平仄交替。一种是入律古风,尽可能用律句。然而入律古风与近体诗是有别的,主要在于句数不定、平韵和仄韵交替、常常四句一换韵、不讲粘对。,5.对仗近体诗中律诗,长律都讲究对仗,并且位置固定在中间各联,避免同字相对,平仄也要求相对。而古体诗一般不讲究对仗,任何一联都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对仗极端自由,不避同字相对,不讲究平仄相对,可平对平,仄对仄。,一首唐以后的五言或七言诗是入律的古风还是近体诗,要从字数、句数、用韵、平仄、对仗几方面去辨别,几方面都合乎近体诗格律的才是近体诗,否则就是古体诗。例如: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平平平仄平平仄,佩玉鸣鸾罢歌舞。仄仄平平仄平仄。画栋朝飞南浦云,仄仄平平仄仄平,珠帘暮卷西山雨。平平仄仄平平仄。闲云潭影日悠悠,平平仄仄仄平平,物换星移几度秋。仄仄平平仄仄平。阁中帝子今何在?仄平仄仄平平仄,槛外长江空自流。仄仄平平平仄平。,这首诗从字句数看象七言律诗。但从用韵看,第一、二、四句的“渚、舞、雨”押仄声韵(语麌通韵),第五、六、八句的“悠、秋、流”押平声韵(尤韵),仄平换韵;从平仄看,第七句与第六句失粘;从对仗看,颔联对仗而颈联不对仗。因此这首诗是入律的古风,而不是律诗。,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平平仄仄平,但闻人语响,仄平平仄仄。返景入深林,仄仄仄平平,复照青苔上。仄仄平平仄。这首诗从字句数看象近体诗的五言绝句即律绝,但从押韵上看是押仄声韵,从平仄看虽然全用律句,可是两联都失对,两联之间还失粘,所以这首诗是古绝,不是近体诗的律绝。,第四节词律,一.词调词本来是和乐的,词调就是指写词时依据的乐谱。二.词牌是各种词调的名称。如菩萨蛮、十六字令、水调歌头等都是词牌的名目。某某词牌便规定了它的词调和音律。词前人按字数多少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大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词前人按字数多少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大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根据分段情况又分成单调、双调、三叠和四叠。不分段的叫单调;分两段的叫双调,这两段又称上下阙或上下片;分三段的叫三叠;分四段的叫四叠。例如:渔歌子、如梦令、调笑令、捣练子等属单调;蝶恋花、满江红、菩萨蛮、水调歌头等属双调;兰陵王、西河等属三叠;四叠只有莺啼序一调。,三.词谱词谱是辑录各种词调,对词的格律加以具体描写的著作。现存最早的词谱是明人张綖的诗馀图谱,较通行的是清人万树的词律和康熙是陈廷敬、王奕清奉敕编纂的钦定词谱,以及舒梦兰的白香词谱。,四.词的用韵唐宋人填词没有特别规定词韵,自然没有人人共守的韵书,用的还是诗韵即平水韵,只不过比诗韵更宽、更自由一些。清代戈载词林正韵总结归纳唐宋词人用韵情况,把词韵分为十九部,其中平、上、去三声混合编为十四部,入声单独编为五部,共十九部。书成以后,论词韵均以此书为准。,词的用韵,从整体上看,没有统一的固定位置,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也可以中途换韵;从一个词调来看,却有严格的规定,因词牌而异。其用韵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一韵到底。大部分词都属这一种。2.同部换韵。较罕见。3.平仄换韵。包括两种,或换韵只规定声调,对韵部不作要求;或换韵后又回到原韵。,五.词的平仄一般也同近体诗一样,采用平仄相间的律句。但许多地方比近体诗的要求更为严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近体诗里有些可平可仄的地方,词里不能变通;二是近体诗里仄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可以通用,而词里的仄声有时要分清,不能通用。也就是说词中可以出现拗字、拗句,甚至连用数个平声或数个仄声,词中每一个字的平仄都是固定的,只能按规定填。,六.词的句式词的句子,最短的只有一字,最长的可达是十一字。(略),七.词的对仗没有具体规定。与律诗和长律比较起来有三点不同:1.律诗和长律必须讲究对仗,除首尾两联之外,中间各联必须对仗,对仗有固定的位置,而词没有固定的要求,如果相连两句字数相等就可以构成对仗,但是也可以不用对仗,犹如近体诗中的绝句。,2、律诗和长律等近体诗的对仗声调上要求平仄相对,即以平对仄,以仄对平,而词对仗时不限于平仄相对,平仄可以不相对。,3、近体诗的对仗避免同字相对,而词的对仗则允许同字相对。例如:苏轼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有“有”对“有”。水龙呤中“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有“分”对“分”。,有两种对仗是词所特有的:1.带有一字豆的对仗指用一字作共有成分,读时有停顿的用一字豆领起的数句对仗。豆,就是读(du),句中稍有停顿叫豆。一字豆,是词的句法特点之一。例如: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吴文英高阳台)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姜夔扬州慢)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周邦彦兰陵王),2.扇面对,指隔句对仗。例如: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喜,终羞人问。(仲殊夏云峰)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柳永玉蝴蝶)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史达祖绮罗香)用一字豆领起的扇面对,较为普遍。例如: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辛弃疾沁园春)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周邦彦风流子),第九章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