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文言文汇总复习课(岳醉石).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2713957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8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景抒情文言文汇总复习课(岳醉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写景抒情文言文汇总复习课(岳醉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写景抒情文言文汇总复习课(岳醉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写景抒情文言文总复习,记这种文体: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可以说明:核舟记可以描写抒情: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时乐常忧(个人情怀)醉翁亭记因景而乐(与民同乐)岳阳楼记因国而乐(忧国忧民)“乐”也好,“忧也罢,三篇文章的表现方式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景物描写来体现。,写作背景: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三作者同为贬官,但对贬官的态度不同。试分析不同点在哪里?,柳宗元: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写作手法一:文中的“动”与“静”游鱼的“怡然不动”及“俶而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小溪。就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写作手法二:文中的“对比”和“烘托”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作者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欧阳修: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的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醉翁亭记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1、本节中除了写太守之乐,还写了谁的乐?有何作用?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你知道太守之乐吗?3、本节中写到了太守的“醉”和“乐”,两者是什么关系?,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衬托,衬托,太守是因为自己的政绩而乐,因为人民和乐而乐(与民同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合作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如何表现主旨的?主线是“乐”字。作者的“山行”扣“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至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地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渐入佳境。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宴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一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穴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的勾出全文的主旨。,岳阳楼记,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1.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