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重彩材料技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2709954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7.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重彩材料技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传统重彩材料技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传统重彩材料技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重彩材料技法研究,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史论研究,中国传统重彩材料技法研究,工笔重彩人物写生与创作,中国画课程,重彩人体写生,一、课程理解,传统,重彩,材料技法,现代,淡彩,白描,没骨,理论常识,中国,西方,中国传统重彩画,中国传统重彩画(工笔重彩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主要形式之一。传统绘画有几种分科。一般的讲,从表现技法不同的角度来讲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根据所描绘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根据创作主体(画者)的不同分为:宫廷画、民间画、文人画。,工笔画,“工笔”是与“写意”相对应的概念,简单来讲,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其特点归纳为:(1)线条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中锋用笔较多。(2)色彩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3)装饰性与平面感在工笔画中装饰性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从构图、线描、设色到形象的细部处理都带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装饰性。关于装饰性一方面是来源于传统的程式化手法,一方面是作者对生活中的形象通过提炼、夸张、创造而形成的美感效果。从技法表现上分: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和没骨工笔。从表现内容上又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线描,线描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它单纯依靠线条的变化来表现物象的形、神、光、色等关系。由于舍弃了墨、色的渲染,画面特别注重线条的形式美感。画面的黑白、虚实都是由线的疏密对比体现。线条极富装饰性和节律性。,白描白描是工笔画的一种典型形式,主要运用运用线的不同变化(长短、粗细、浓淡、干湿、轻重、徐急、转折、顿挫、方圆、曲直),同时又结合淡墨的渲染,不着其他颜色,来表现物象。画面注重黑白关系,所以又叫黑白画。,宋李公麟维摩诘演教图,中国画颜料,传统中国画使用的颜料只有植物颜料(水色)和天然矿物质颜料(石色)两大类。植物色是以植物的叶、茎、根等为原料。矿物质颜料是以矿石为原料,经研磨成粉或小颗粒状调胶成的。一、矿物颜料1、朱砂2、朱膘(朱砂中提炼、最上面的一层)3、银朱4、石黄5、雄黄(又称雄精)6、石青(分头、二、三、四青)7、石绿(分头、二、三、四绿)8、赭石(分深赭、浅赭)9、蛤粉(贝壳磨制、虽非矿物但归在此类)10、铅粉(易变黑,常用钛白粉代替)11、泥金12、泥银二、植物颜料1、花青2、藤黄(有毒)3、胭脂4、洋红(进口,胭脂虫中提取,虽非植物但归于此类)三、化工颜料(不同于盒装软管的,也为块状,姜思序堂生产)1、曙红2、深红3、大红4、铬黄5、天蓝水色(植物颜料)透明、轻快,可以相互调和使用,没有覆盖力,色质不稳定,容易退色。石色(矿物颜料)不透明、厚重,相互不能调和使用,覆盖力强,色质稳定,不易退色。石色和水色相互之间不能调和使用。,丹青,淡彩,淡彩着色选用的颜料基本属植物质,如花青、藤黄、洋红、胭脂等等,不用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颜料(但在实际创作中也有局部使用的情况)。淡彩画色调秀丽淡雅,清新明朗,比较强调线条本身的艺术魅力,强调淡雅、单纯、朴素、纯净之美,所以基本上以墨为主加透明颜料以描绘虚幻、朦胧的意境。,工笔淡彩的表现是轻描淡写的,具有清新雅致的效果。,宋李迪禽浴图,宋代佚名的百花图卷,“重彩”最早见于诗经,指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重”字,就字面意思看,它与“轻”相对应,又指色味浓。“重”还能给人以颜色饱和的感觉。“重”,还可以读作为“重”(chng),理解为“多重”的意思。结合中国重彩画来理解,绘画作品的多次积色或罩色,能够产生套叠、透叠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感。这种层次感画面呈现出重、厚、浓、繁的特质。“彩”字在绘画上指颜料,包括水色和石色。重彩画的彩着重指体现在石色的应用上,从颜色的质感上讲,因材质的原因石色即闪烁又稳重的美感,所以给人以厚重、凝重、浓重的印象。,工笔重彩,唐张萱捣练图局部,工笔重彩画的特点是勾线工细严整,设色匀净浓重、艳丽、华贵,以矿物质颜料和粉质颜料为主,画面以色为主,给人以高雅富丽堂皇的感觉。重彩一般采用积染套色的方法,所谓“三矾九染”就是指此种画法。每遍施色薄,层层加深,数通之后加染一遍胶矾水以固定已上去的颜色,使得画面色彩厚重、沉着。工笔重彩画具有平面性和装饰性,这种近于平面的装饰以表现生活形象的真实性为基础,因而富于绘画性而又别于图案。在一丝不苟的细致描绘中,又有大胆取舍、变形变色、夸张意象的创造性。,宋赵佶枇杷山鸟图,没骨工笔画以线为骨干,所以一般工笔画都是先勾墨线然后染色。之所以称为“没骨”就是不勾墨线,直接用颜色或墨渲染。有时画面仍然有“线”的感觉,这种“线”是渲染出来的效果或是“空”出来的效果,不是勾出来的。,没骨画强化色彩,弱化线条,以色彩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但对形态的塑造要求并不放松。,宋吴炳竹雀图,1、战国时期人物夔凤图、人物御龙图帛画,两幅画均以墨线勾勒为主,仅在局部施淡彩,人物夔凤图基本上是,勾线之后平涂,人物御龙图除勾线平涂之外,已使用渲染的手法。具有浓重的平面性和装饰性。工笔画的基本技法、基本特征出现。2、汉代马王堆出土的“T”形帛画,驮侯妻墓帛画除了勾线的流畅挺拔外,体现出设色的庄重典雅。构图严谨完整,对称中富有变化,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已有了工笔重彩的雏形。,二、中国传统重彩画的发展与演变,西汉“T”形帛画,3、魏晋时期顾恺之女史箴图4、隋代青绿山水展子虔游春图5、唐代唐中晚期文人画、水墨画出现青绿山水李思训江帆楼阁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绮罗人物”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鞍马韩幹照夜白韩滉五牛图花鸟边鸾薛稷6、五代人物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花鸟“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重彩西蜀黄筌色彩浓艳写生珍禽图水墨淡彩南唐徐熙“以墨为主,略施淡粉”山水水墨形式居多皴染结合,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晋顾恺之洛神赋图,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周昉簪花仕女图,韩滉五牛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西蜀黄筌写生珍禽图,莫高窟壁画反弹琵琶,7、两宋宫廷绘画兴盛分科更细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等花鸟黄居寀山鹧棘雀图崔白双喜图文人画北宋李公麟西园雅集图南宋梁楷水墨简笔人物青绿山水王希孟千里江山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道释画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元代赵孟頫红衣罗汉图明代仇英桃源仙境图唐寅孟蜀宫伎图陈洪绶陈洪绶授徒图清代恽寿平出水芙蓉任熊瑶宫秋扇图焦秉贞仕女图近代任伯年群仙贺寿图张大千敦煌仕女图吴湖帆没骨荷花图齐白石现代俞致贞喻继高,工笔画用熟宣纸或是熟绢,是生宣纸或生绢经过一定比例的胶矾水刷制而成。其性能是不渗水。熟宣纸常见的清水书画宣、冰雪宣、书画笺、蝉翼笺、云母笺等。以上熟宣纸中有薄有厚,胶矾水有浓有淡。一般来说薄者适合画淡彩,厚者适合画重彩。以蝉翼笺最薄,冰雪宣最厚。绢为纯丝织制品,分圆丝、扁丝两种。这种绢有白色和仿旧色等几种。四尺或六尺熟宣每人1张+熟绢每人60cm*30cm。,3、熟宣纸或熟绢,4、砚,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5、色,锌管装中国画颜色可多人一盒。亦可准备花青膏、赭石膏各一盒。,6、白瓷碟,每人小白瓷碟(选用较深的)5-6只。,7、笔洗,8、浆糊,若干人一瓶,每人一只,9、喷壶,若干人一只,10、胶矾略备些(电吹风,遇天气寒冷潮湿时,若干人一只),四、重彩画材料、技法第一阶段:线描作品临摹,怎样用笔?,工笔画在勾线时不是用细线沿着轮廓去“描”,而是书法中讲究的用笔去“写”出形象,要追求线条的力感和美感。行笔不要太快,中锋用笔,运笔要有节奏,起笔要顿(将笔锋调整到线条之中)、行笔要畅(春蚕吐丝、气息流畅)、收笔要留(回锋)。始终保持线条的圆浑与流畅。无论长线、短线,尽量一气呵成。每勾一条线都应该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1)起笔藏锋: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向右行,这叫欲右先左,这样笔与纸就有了摩擦。(2)行笔: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行笔中有各种变化,中途转向稍停为“顿”,向后折回为“挫”,顿挫时要调整笔锋方向,不使出现侧锋。中锋圆转用笔为“转”,侧锋方拐为“折”。(3)收笔回锋:每逢收笔都要向来的方向收回,所谓“天往不回”,“不垂不缩”,使线的结尾含蓄有力。还要注意练习用线的各种笔墨变化,如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以及顿挫、转折、粗细、连断、方圆、疾徐、光毛、虚实等用笔的变化,再加上浓淡、干湿等墨色的变化,以达到白描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一、线条的练习拷贝对临二、工笔画底稿的拷贝拷贝对临,第二阶段:宋代重彩花鸟临摹,宋代重彩花鸟临摹,第一步:读画1、构图2、线骨3、设色,宋人小品,小品画宋人小品宋人小品的意境、所用工具材料、设色特点、技法种类等等,第二步:过稿,结合实物观察分析细节处的线条墨线的浓淡、粗细有无没骨的处理,第三步:渲染一、渲染方法:,1、分染法将细致的凹凸感染出留水线2、统染法将接近的明暗统一调整3、罩染法4、提染法紧贴结构线提亮色5、醒染法紧贴结构线醒暗色6、皴染法7、点染法,二、渲染方法,(1)宽染法(2)窄染法(3)接染法(4)斡染法(5)烘染法(6)湿染法,第四步:提线、勒线,第五步: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