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 第四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 .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2702254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历史 第四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四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四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北宋王安石变法,第二节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一、经济理财方面的改革1青苗法(1)内容:每年青黄不接时,将国家常设仓库中的,以低利息贷给农民,到收割时再连本带息还给国家。(2)作用:抑制了大地主、大商人的盘剥,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钱粮,夏秋,高利贷,2均输法(1)内容:发运使应依据实际需要采购商品,调剂余缺,并要统一运输。(2)作用:不仅有利于保证京师的物资供应,而且限制了商人对的操纵,并减轻了农民的运输劳役负担。,京师,市场,3免役法(1)内容:政府出钱募人应役,各户按高下不同,分担免役钱。过去凭特权免役的、僧道户也同样要缴纳半数的役钱。(2)作用:客观上减轻了普通农户的负担,也使服役农民可按时回乡务农。,官户,4农田水利法(1)鼓励各地兴修,开垦荒地,对积极兴修水利者给予酬奖,若为官吏则升其官。(2)对开垦荒地和种植桑榆等树木者也一律奖励。,水利,5方田均税法(1)内容: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实际土地和肥瘠分等,登记在账籍上,作为土地纳税的根据。(2)作用:使原来凭势虚报隐漏田税者受到限制,改变了北宋长期以来有产无税、贫苦农民产去税存的不合理现象。,数量,豪强地主,6市易法(1)内容:政府在都城开封设,平价收购商人的滞销货物,待市场繁荣时,再赊销给商人贩卖。(2)作用:既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操纵,又保障了市场稳定,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市易务,二、军事制度的改革1置将法(1)内容:由北宋政府选派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军官,专门负责地区的。(2)作用:改变了过去“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不正常现象,大大提高了军队的实战能力。,军事训练,2保甲法(1)内容:将农村民户严密组织起来,每10家为一保,50家为一大保,10大保又为一,农闲时练习武艺,平时夜间轮差巡查,维护治安。同保之人要互相监督、检举。(2)作用:既加强了民兵军事素质,又避免了地方的不安定因素。,都保,3保马法(1)内容:规定由民户代养官马,马匹由官府拨给,代养户可酌量免除,但是马死了要予以赔偿。(2)作用:减少了官府养马负担。4设置军器监(1)内容:军器监负责规定兵器的形制、质量标准。(2)作用:改变了过去武器制造部门的官员以公谋私的风气,并培养出一大批技术熟练的工匠,使武器的有了显著提高,也大大增加。,赋税,材料,质量,数量,三、用人制度和科举、学校的改革1用人唯贤唯才(1)内容:整顿吏治,用人唯贤唯才,不断加强,优异者超级提拔,庸碌粗治者降职降薪,昏庸渎职者革职查办。(2)作用:裁减了大量不合格的冗官,裁并了一些臃肿机构,节省了政府开支,提拔了一批具有实干能力的官吏。,考核,2改革科举制度(1)内容:取消科;不再考诗赋,通过经义策论考试,考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科,专考律令、断案等。(2)目的:通过科举,选拔一批既通经术又明时务的管理人才,以利于变法的开展。,明经,明法,3改革学校教育(1)内容:在太学中增设武学、律学、医学等专业学校,培养_人才。太学生中成绩优异者可不通过科举考试直接任官。(2)作用:推进了宋朝文化、科技、学术的发展,也拓宽了选拔人才的途径。,专门,四、王安石变法的成果与局限1成果(1)使北宋的积贫局面得到改善:促进了北宋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促进了的繁荣和货币的大量流通。促进了北宋手工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扭转了国家财政危机。,中期,商品经济,(2)使北宋的积弱局面得以改变:通过改革,把一批不胜任的官员裁撤,严惩贪污索贿。减少军事,改观军队阵容,大大加强了国防力量。军队的兵员也相对减少,军费开支也大为削减。使的质量和产量都得到提高,战斗力得到加强,军事实力得到壮大。,机构,编制,数量,武器,2局限(1)变法触犯了豪门贵族、阶级的利益,受到了他们的阻挠和激烈反对。宋神宗病逝后,王安石所有的变法措施陆续废止。(2)变法只是封建社会内部由当政的地主阶级代表主持的一次改革。,大地主,(3)变法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地主阶级统治的“”“强兵”。(4)变法并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问题。(5)在新法实际推行当中,不断出现违背立法原意的事件。,富国,土地兼并,1.相同点(1)直接目的都是富国强兵。(2)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4)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5)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比较及对这两场改革成败的认识,2不同点(1)背景: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2)根本目的: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缓解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3)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结构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4)结果:商鞅变法成功;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3认识(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2)改革成败的关键是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特别提醒】对两场改革进行比较,要注意从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性质、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典例1】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A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B缓和了阶级矛盾C遭到了大地主的强烈反对D实行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解析: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虽分别处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两个不同时期,但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都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答案:A,1.性质:地主阶级针对危机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2积极性(1)在经济方面: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同时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土地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2)在军队方面:节省了军费开支,同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有效地解决了冗兵问题。(3)在文化方面: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思想解放,造就学以致用的人才。总之,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3局限性(1)改革是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不可能消除封建社会固有的矛盾,也就不可能根本解决社会问题,结果失败了。(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特别提醒】王安石把改革的重心放在解决财政问题上,他的富国理念以开源为主。新法针对当时朝廷积贫的问题,提出了很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如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为增加政府税收与缓和社会矛盾,王安石也提出了一些抑制豪强地主和富绅的措施,如方田均税法、募役法等。,【典例2】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系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最终失败。其失败突出说明()A变法内容不合时宜B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尖锐C北宋王朝政治腐败D王安石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解析:注意题目要求回答从失败中突出说明的问题。A、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虽符合史实,但不是从改革失败中突出说明的问题。答案:C,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材性智愚不同。富者智识差长,忧深思远,宁劳筋苦骨,恶衣菲食,终不肯取债于人贫者一醉日富,无复赢余,急则取债于人,积不能偿,至于鬻妻卖子,冻馁填沟壑而不知自悔也。司马光全集,材料二彼富室为之则害民,今县官为之,乃所以利民也。青苗钱令民愿取则与之,不愿者不强焉。收获之际令以中价折纳谷麦,此乃所以救贫者之乏,息富民之贪暴也。宋会要辑稿食贷材料三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廿二史札记,探究问题(1)材料一认为造成当时贫富不均的原因是什么?当时的实际原因是什么?(2)材料一的观点实质是什么?(3)材料一、二对待青苗法的态度有何不同?两者的根本分歧在哪里?(4)结合史实,简要评析材料三的观点。,探究思路第(1)问,从材料中提炼相关信息,然后联系教材知识进行回答。第(2)问,分析司马光的阶级属性和他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第(3)问,回答“态度”和“分歧”应仔细阅读材料,进行归纳。第(4)问,应从历史发展潮流来看待王安石变法,北宋亡国并非王安石所为,是北宋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探究结论(1)原因:“材性智愚不同。”实际原因: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负担沉重。(2)维护大地主、大官僚利益。(3)不同:前者反对实行青苗法,后者主张实行青苗法。分歧:前者主张维护高利贷盘剥,后者认为高利贷盘剥害民。(4)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王安石变法是进步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腐朽,将北宋灭亡的原因归于王安石是错误的。,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