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2700935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三章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情景导入,条件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课堂互动探究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热点考向示例洞察考向探规寻律,随堂达标检测随堂反馈全面提升,栏目索引,1,1.反射弧的构成,课堂互动探究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答案,反射弧的构成,【基础梳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2.反射的一般过程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到,然后经传到,从而引起机体产生某一运动。,答案,思维激活1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就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吗?,提示不是。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思维激活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至少需要几个?,提示不能。至少需要2个。,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合作探究】,胞体:内含细胞核,突起,轴突:一条,较长、分支较少,树突:数条,较短、分支较多,特别提醒,2.反射弧组成及相应功能比较,特别提醒反射弧中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的判断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C)的是传入神经纤维(B)。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纤维(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纤维(E)。,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纤维,反之则为传出神经纤维。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纤维,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纤维。,3.反射的类型及联系(1)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将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使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后才形成。条件反射应不断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才能稳定,否则将不断减弱甚至消退。,4.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巩固1如图为一个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s是效应器,m是感受器a是传入神经纤维,c是传出神经纤维a是传出神经纤维,c是传入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兴奋的传导方向是:mcbas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或mcbas,解析答案,A.B.C.D.,解析根据突触结构和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出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a是传入神经纤维,c是传出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答案A,1.突触和突触传递,答案,2,突触和突触传递以及反射中枢,【基础梳理】,突触,C.,A.,B.,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膜,其他结构:D.、E.、F.、G.。,轴突末端,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小体,答案,(2)突触传递过程神经冲动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产生。2.反射中枢(1)作用:、和神经冲动,是反射弧的核心。(2)组成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和构成,如反射的反射弧。三元反射弧:在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如反射的反射弧。,突触前膜,受体,兴奋或抑制,分析,归纳,整理,突触联系,传出神经元,膝跳,中间神经元,缩手,思维激活3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是依赖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吗?为什么?,提示不是。释放方式为细胞膜的外排作用,依赖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具有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反射弧:绝大多数反射弧属于此类,中间神经元越,反射中枢分析和综合能力就越强。,思维激活4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为什么只能是单方向的?,提示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精细复杂,1.突触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合作探究】,(1)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2)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兴奋传导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神经冲动的传导,如下图所示:,(5)突触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延搁:冲动在突触前末梢部分传导速度较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特别提醒,特别提醒注意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二者范围不同、位置不同,但都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一般是下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部分,也可能是肌肉或腺体。神经递质的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递质释放的过程为外排,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膜)上的糖蛋白识别。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含量较多。,拓展延伸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末梢兴奋时释放的能传递神经冲动的特殊化学物质,使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1)供体: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2)传递途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受体:与轴突末梢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上的糖蛋白。(4)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5)种类:有兴奋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谷氨酸等,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氨基丁酸等,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抑制。(6)去向:神经递质传递完兴奋后,迅速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传递做好准备。若神经递质不能被分解或运走,将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性地兴奋或抑制。,巩固2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解析答案,返回,解析突触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该过程是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由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过程。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是不同步的。,D,热点考向示例洞察考向探规寻律,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元,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例1】,思维导图与答案,示例一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反思总结,思维导图,反思总结,答案A,反思总结,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结构的任何一个部分受到损伤,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示例二突触和突触传递,【例2】,(1)图2的结构名称是_。结构的名称是_。(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4)如果在图2中和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处发生的变化是_(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_的变化。,思维导图,解析答案,返回,解析答案,返回,思维导图,解析由图可知,B为传入神经元,A为感受器。包括痛觉在内的感觉均产生于大脑皮层。神经纤维某一部分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内正外负。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所以间隙注入乙酰胆碱可引起膜电位变化而产生兴奋。答案(1)突触突触后膜(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反射大脑皮层(3)内正外负(4)兴奋膜电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返回,1.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随堂达标检测,1,2,3,4,解析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结构。突触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和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形成的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当兴奋传至突触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A,解析答案,2.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A,1,2,3,4,解析答案,解析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是Na内流的结果,Na内流是Na经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的一个协助扩散过程,属于被动运输。,3.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A.B.C.D.,解析该病人有感觉,说明其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完好无损。若下肢运动的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都能导致下肢运动障碍。由于该病人是腰椎部位受伤造成的,可排除效应器,因而最可能是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和传出神经元受损。,A,解析答案,1,2,3,4,4.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右肢趾部的_中,神经中枢位于_中。,1,2,3,4,解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的。感受器就是感觉神经末梢部分,左后肢趾部皮肤中有感觉神经末梢。神经中枢指脑和脊髓,此题中用除去脑但保留脊髓的蛙作材料,因此该反射活动的中枢位于脊髓。,解析答案,脊髓,皮肤,(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所决定的。,1,2,3,4,解析反射弧一般由多个神经元组成,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这是由突触的结构决定的。,突触的结构(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解析答案,(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_(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1,2,3,4,解析答案,解析由题图可知,在AB之间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元,刺激A端,由于兴奋可传到左后肢,因而能看到左后肢收缩;而刺激B端,因兴奋不能传到左后肢,故不能看到左后肢的收缩。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由于反射弧不完整而不能称为反射活动。,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能,不能,不能,课堂小结,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