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9中考历史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课件.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2700373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3.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9中考历史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广东省2019中考历史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广东省2019中考历史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牌中考总复习,第二讲,近代化的起步,金牌中考总复习,2,3,4,1,5,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考纲考情,考纲考情,考纲考情,考点梳理,考点梳理,考点一: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标志着中国_的开端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自救)。3代表人物(洋务派):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近代化,考点梳理,4主要内容:前期,洋务派以“_”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_工业;后期,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以“_”为口号,创办了一些_工业;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办电报、修铁路等。5结果:失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自强,军事,求富,民用,考点梳理,(二)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考点梳理,(三)地位和作用(历史评价)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地位:中国近代化的开端。3作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_,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_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知识点拨1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大胆尝试,在当时来说是进步的,实践了魏源“师夷长技”的思想主张,是一种创新。但没改变自身落后的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方面仅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练兵方法(器物层面),不涉及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考点梳理,考点梳理,3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因为它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近代企业(中国近代工业兴起)。4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无心插柳柳成荫)。,考点梳理,考点精例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A洋务企业的产生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大生纱厂,B,考点梳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的理解归纳能力。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时期,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都是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工业,而大生纱厂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实业救国创办的,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易错易混淆点】本题考生如果不记清楚大生纱厂是张謇“实业救国”创办的,误认为是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工业,就很容易错选A项。,考点梳理,考点梳理,对点训练1(2017郴州)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显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A民主思想B政治制度C军事技术D风俗习惯,C,考点梳理,2(2017贺州)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A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C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考点梳理,考点二:知道百曰维新的主要内容1背景:(1)洋务运动后,中国_有了初步发展(根源)。(2)中国_加深(联系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2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_。3代表人物:_、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4目的或主张:救亡图存,变法图强,发展_。,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危机,公车上书,康有为,资本主义,考点梳理,5报刊与团体:报刊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团体强学会。6百曰维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A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派人士。B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考点梳理,7结果: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变法失败,历时103天。8评价:(1)性质:戊戌变法是维新派在民族危亡之际发起的一场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爱国救亡运动。(2)作用(影响):在社会上起了_作用,标志着中华民族的_。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向西方学习已开始进入到_方面)。,思想启蒙,觉醒,政治制度,考点梳理,知识点拨1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君主立宪的救国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行不通的。2戊戌变法标志着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戊戌变法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历史产物是京师大学堂(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考点梳理,考点精例“生产之要素有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唯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A发展工业以工立国B发展商业争夺市场C引进外资发展生产D学习西方君主立宪,C,考点梳理,【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抓住解干的关键信息“唯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可以判断梁启超着重强调的是引进外资发展生产。,考点梳理,对点训练1(2017呼和浩特)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下列报纸以宣传君主立宪制为主旨的是()A申报B民报C南风报D万国公报,D,考点梳理,2(2017益阳)以下关于戊戌变法内容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C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D裁汰旧军,精练陆军,创建北洋海军,D,考点三: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一)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1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_(标志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开始)。2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_,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把推翻_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_为革命目标。,考点梳理,兴中会,同盟会,清朝,民主共和国,3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明确提出了“_”,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4领导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了_。5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61912年3月,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7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推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并在广州成立黄埔军校。,考点梳理,三民主义,辛亥革命,考点梳理,(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功绩):推翻了_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_,使_的观念深入人心。知识点拨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丰碑。2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推翻封建制度。,民主共和,清朝,封建帝制,考点梳理,考点精例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解放战争,B,考点梳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从题干中“1911年”“剃头店铺”“起义者”“武昌”等信息分析,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是指辛亥革命。,对点训练1(2017巴彦淖尔)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其中的“它”指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考点梳理,C,2(2017滨州)同盟会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说:“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后来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民主主义成了正统”与近代哪一人物有关()A康有为B李鸿章C孙中山D毛泽东,考点梳理,C,考点四: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背景:(1)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分子的欢迎。(2)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和专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考点梳理,2开始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_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3代表人物:_、_、胡适、鲁迅。4口号:“_”“_”。5内容:(1)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四提倡四反对)(2)后期:主要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考点梳理,上海,陈独秀,李大钊,民主,科学,6地位: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_运动。7历史作用:(1)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_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2)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思想,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考点梳理,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知识点拨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与欧洲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属于同一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2新文化运动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考点梳理,考点梳理,3中国近代化的特点与英国不同:,考点梳理,可见,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先是器物(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英国则相反,先是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解放思想)政治制度(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政治制度)器物/科学技术(工业革命机械化大生产)。,考点梳理,考点精例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B,考点梳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近代化历程的理解。“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只学习西方的科技,“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辛亥革命只学习西方的制度,这些都救不了当时的中国,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认为只能从思想上对民众进行启蒙,掀起了倡导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考点梳理,对点训练1(2017青岛)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与它紧密相关的流行语是()A民主共和B实业救国C民主科学D维新变法,C,考点梳理,2(2017盐城)1919年元旦他发表新纪元一文,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他”是()A梁启超B陈独秀C李大钊D胡适,C,广东真题,1(2017广东)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A,2(2016广东)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提倡实业救国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提倡民主、科学,广东真题,D,3(2015广东)下列表格归纳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接提示在下表的、处填写最佳答案()A洋务运动孙中山陈独秀B五四运动孙中山曾国藩C五四运动曾国藩胡适D洋务运动陈独秀梁启超,广东真题,A,3图3是_的主要阵地,原名为_。,2图2人物是_,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_。,1图1是_、_等人领导的_,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图说历史,康有为,梁启超,图1,图2,图3,上书,公车,孙中山,封建帝制,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综合提升,B,一、单项选择题1(2017山西)为下表中的历史人物找到准确的对应项,空白处应填写的是()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武昌起义D北伐战争,2(2017孝感)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A师夷长技、自强B民主、科学、新青年C民族、民权、民生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综合提升,A,3(2017福建)“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A背景B目的C性质D作用,综合提升,D,4(2017鄂州)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综合提升,A,5(2016达州)列强的侵略,使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下列事件中,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综合提升,B,综合提升,6(2017淮安)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的直接触动有关()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的签订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综合提升,7(2017泰安)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B,综合提升,8(2017赤峰)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A裁撤冗员B开办新式学堂C训练新式军队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D,9(2017济宁)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综合提升,A,10(2016娄底)“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A李鸿章B孙中山C康有为D毛泽东11(2017齐齐哈尔)人民英雄纪念碑镶有十块浮雕,其中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是()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五四运动D虎门销烟,综合提升,A,B,12(2017成都)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ABCD,综合提升,C,综合提升,13(2017牡丹江)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中属于他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有()组织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创办黄埔军校创建南京国民政府ABCD,A,综合提升,14(2017福建)右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A公元1912年B公元1918年C公元1919年D公元1920年,C,15(2016长沙)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下列最符合100年前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A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B出国留学的青年C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D用白话文写作的青年,综合提升,A,16(2017舟山)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指出:“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反对儒家学说B主张白话写作C宣传民主科学D提倡平等自由17(2017乌鲁木齐)“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侵略与屈辱B救亡与探索C反抗与斗争D半殖民地化的过程,综合提升,B,B,18(2016乐山)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是学习主题为“近代化的起步”的知识结构图。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相关的历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综合提升,B,19(2017黔东南)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民主”“科学”三民主义变法图强“自强”“求富”ABCD,综合提升,B,二、综合题20(2017衡阳)“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中体西用】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综合提升,(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综合提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或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或学习外国利器)。成功说: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失败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洋务企业衙门式管理,腐败严重,效率低下;创办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辩证说:一分为二地既肯定洋务运动的作用又指出其局限性。(言之有理即可),综合提升,【立宪之梦】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综合提升,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等),【共和之路】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综合提升,1912年。袁世凯。,【思想风暴】(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综合提升,民主、科学。,综合提升,【规律揭示】(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规律:由学习技术(或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