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8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2699736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8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8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8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8寡人之于国也,仰不愧,俯不怍,养浩然正气,一生好辩;老吾老,幼吾幼,守先王之道,仁者无敌。,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技法提炼,时文赏读,随堂检测,书香晨读开卷有益,孟子休妻孟子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与母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叉开腿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叉开腿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文本助读,1.走近作者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名,字,邹国(今山东邹城)人,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与孔子并称“”。他主张仁政,提出“”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代表作有、寡人之于国也等。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答案:轲子舆孔孟民贵君轻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写作背景,“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局势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致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前334),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迫不及待地向他讨教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宣传他的仁政思想。本文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3.备用知识,(1)诸子与诸子散文所谓“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据有关典籍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有这样几大家:儒家,代表人物是孔丘、孟轲、荀卿;墨家,代表人物是墨翟;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韩非;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周;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陈相;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此外,还有阴阳家。诸子的代表作品有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大多是哲学著作,故又称为哲理散文。诸子散文无论在文体、语言、结构各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2)对话体通过一定的情景,模拟二者(通常是两人)对话的内容。对话体与其他文体不同的特征在于,它体现了对话的现场性,因此也容易让读者如同置身于当时的语境之中,聆听古代贤哲的教诲,生动而形象。孟子是通过对话体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较之论语篇幅加长,议论增多,是语录体散文向专题性论文过渡的形式,有些篇章还保留着语录体的形式,是孟子语录集结,但多数篇章是通过对话体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这种形式除了承载论辩观点之外,还有叙事的功能,使文章情节化、故事化。,4.文化积累(1)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国都城在大梁(在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3)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4)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基础积累,1.通假字,答案:(1)“无”通“毋”,不要(2)“无”通“毋”,不要(3)“颁”通“斑”(4)“涂”通“途”,道路,2.一词多义,答案:(1)几,若干;密;屡次,多次;计算(2)武器;兵力;军队;士卒(3)尽;承受;超过,胜过;优美(4)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射箭;开放,答案:(5)介词,比;介词,对;介词,在(6)介词,用;介词,按;介词,把;介词,凭借(7)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补足音节,不译;助词,的;代词,指(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这件事,3.词类活用,答案:(1)名词作动词,击鼓(2)“生”“死”,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3)名词作动词,种植(4)名词作动词,穿(5)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6)名词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7)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4.古今异义,答案:(1)黄河;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更,答案:(3)逃跑(4)不要希望(5)供养活着的人,答案:(6)可,可以;以,凭借(7)然,代词,这样;而,表转折的连词,答案:(1)判断句(2)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3)判断句(4)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桑树之”(5)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6)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7)宾语前置句,应为“未有之也”(8)判断句,5.特殊句式(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4)树之以桑()(5)申之以孝悌之义()(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7)未之有也()(8)非我也,岁也(),课堂探究合作学习,结构图解,1.【对应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参考答案: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战争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地广人稀,兵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拓广疆土、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地争夺、吸引和控制人口,增加劳动力和兵员,发展生产力。当时许多思想家都积极主张增殖人口,可以说增殖人口是时代前进的需要和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人口的决定性作用,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忧心忡忡。,重点突破,2.【对应考点: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理有什么妙处?,参考答案:孟子通过设喻,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他以临阵逃脱为喻,风趣地说明梁惠王的政策和邻国的相差无几,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加多于邻国。本体和喻体的贴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比喻说理比喻说理是在论说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运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复杂为简明,表述婉转而有较强的说服力。运用比喻说理,应该注意:(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如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高考小贴士,3.【对应考点:分析归纳文本内容】孟子在回答了梁惠王的问题后,趁机用形象的描述性语言正面揭示了如何才能真正使“民加多”。孟子的描述中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观点?请简要分析归纳。,参考答案:孟子是从“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及“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这三个方面加以回答的。孟子指出: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是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的“王道之始”。发展农业,教化百姓,使民心归顺,才能真正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此外,孟子还从反面证明了自己主张的正确,批评统治者的虐政,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这些具体的措施体现的正是孟子重视人民,重视教化,反对武力兼并的“仁政”思想。,文章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众多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如何看待孟子的这些“仁政”思想,请你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谈谈自己的看法。,观点争鸣,思路提示一:孟子认为“王道之始”首先是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合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其次是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们的思想修养。他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重视经济发展和教育的关系。虽然孟子的主张归根结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思路提示二:孟子在论述“王道之始”时说:“不违农时材木不可胜用也。”这其实和现代人关心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是一样的。只不过古人主要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以利于最大限度地、源源不断地获取生存资源;而现代的环保意识,则是鉴于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不只在于合理利用资源,更重要的是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思路提示三:在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孟子也教会了我们如何进行生态节制,包括如何节约土地和水、保护森林,如何选地安家,如何培植作物,懂得“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此外,儒家思想中还有许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节约的思想,也是值得现代人借鉴的。,技法提炼写法借鉴,1.善用比喻说理孟子善用比喻说理表现在用对方所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梁惠王喜欢打仗,就用战争做比喻,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2.论辩气势磅礴作品读起来气势磅礴的原因是多处用了排偶句式,如在第5段中阐述了“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偶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3.多种手法,辅助说理在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使梁惠王认同自己的观点,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的区别。再以“仁政”的治国方略与梁惠王的治国措施进行对比,突出了“仁政”的作用,正面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全文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运用娴熟,有很强的说服力。,随堂检测巩固学习,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解析:CA项,“刹”应读ch;B项,“弦”应读xin;D项,“笺”应读jin。,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解析:DD项,兵:兵器。,3.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树之以桑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解析:DA项,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B项,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C项,树:名词活用作动词,种植。,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无失其时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解析:DA项,“无”通“毋”;B项,“颁”通“斑”;C项,“涂”通“途”。,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解析:DA项,介词,按照;介词,把。B项,介词,在;介词,与。C项,助词,的;代词,代(称王)这件事。D项,均为连词,表转折。,6.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解析:C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寡人之于国也中梁惠王自诩对于国家人民,尽心尽力,对国内发生的灾荒,他的做法是“河内凶,;”。(2)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常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又加强了说服力。比如对梁惠王“民不加多”之问,孟子譬喻作答:,。,答案:(1)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2)王好战请以战喻,(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表达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吃不完意思的两句是:,。(4)寡人之于国也中“,”三句主张不仅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解决精神文明问题,要发展学校教育,教化百姓,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5)寡人之于国也运用对比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批评统治者的虐政,没有对百姓真正“尽心”的句子是:,。,答案:(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5至第7自然段,完成811题。8.【对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解析:BB项,悌:敬爱兄长。,9.【对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以五十步笑百步C.申之以孝悌之义D.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解析:AB、C、D三项均为介词,A项为表并列的连词。,10.【对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桑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说明梁惠王对国家治理还没有尽心。D.节选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道理和措施。,解析:BB项,仅仅是“王道之始”的条件,“称王天下”还需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些条件。,11.【对应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译文:(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解析:(1)注意“生”“死”“丧”的活用方式。(2)注意“谨”“申”“负”“戴”等词语的翻译,另外,后两个分句是介词短语后置句,要按照正常语序进行翻译。,答案:(1)(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时文赏读延伸学习,创新能力向哪儿要张柏春近年来,中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面对如此光荣的使命,我们应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理性判断我国科技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其与国家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明晰努力方向和着力点。,【思维借鉴】,开篇展示中央提出的目标,顺势提出努力的方向和着力点。,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逐步建成中国科学院、国防科研院所、中央部委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几路科研“大军”。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实力大幅度增强,科技“大军”的结构和内涵也在不断演进。在新时代,各路科技“大军”应该扮演怎样的创新角色?这是关系到科技战略布局与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企业及其研发机构完成和参与了大多数的技术发明和创新,特别是面向广泛市场需求的创新。企业最了解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差在哪里。它们是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和盈利而努力创新,不是简单地为了生产新知识而创新。企业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阶段,为了补短板和盈利而更加重视引进技术和设备,这无可厚非。国家应在贷款、税收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和政策支持,而不一定是直接向企业投入科研经费。当然,企业须深化改革,真正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强大的、高水平的研发中心,有效吸纳顶尖创新人才,成就创新业绩。,结合历史,再提问题:新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科技创新应该如何去做?接下来会从多个角度来论述这一问题。首先,企业要承担起创新的主体责任。企业创新就要深化改革,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一个面对多方面竞争压力的大国,我国需要有自己的战略科技力量。现代强国和大国的经验表明,包括国家实验室在内的战略科技力量可以聚焦国家发展需求,发挥凝聚科技资源的优势,做那些分散的企业和其他创新单元不好做的大事,特别是那些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活动。这和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验是一致的。应用性质的创新须满足重大的发展需求,而基础科学研究则追求第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还须着眼于长远发展目标,着力提升科学原创能力,取得国际公认的处于领跑位置的成果,起到引领未来发展的作用。,其次,在国家层面要有自己的战略科技力量。国家要集中力量做那些分散的企业和其他创新单元不好做的大事,提升科学原创能力。,19世纪以来,高等院校发挥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多重功能,与科研院所、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形成互补。例如,德国科学家获得了几十个诺贝尔奖,大约一半出自大学,另一半出自具有国家战略科研力量地位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及其前身威廉皇帝学会。我国高等院校在改革开放后建立起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越来越多的院校向研究,第三,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多种功能。此处,作者采用了举例子的手法来论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有效保护的环境如何能很好地激发人们的创造力,迸发科技创新活力。创新强国也是知识产权保护做得好的国家。在我国,人们通常将创新文化,或者说科学文化,视为“软实力”和软任务。我们一直在提倡建设创新文化、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但落实起来总显得雷声大雨点小。其实,我们可以换个思路“硬化”创新文化建设,就是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改进评价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规,消减那些有害于创新的文化因素。只有善待创新者,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让虚假的“创新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引导更多的个人、团队、企业和其他机构投身创新,敢于啃硬骨头,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为世界贡献新知识。,第四,在社会环境上,国家应该深化体制改革,改进评价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规,消减那些有害于创新的文化因素。第五,创新不仅需要练内功,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当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许多科技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过高。在着力提升创新能力的同时,我们仍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现在,我国科技论文产出已经跃居世界首位。我们期待科技、经济、教育等领域都脚踏实地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早日跻身世界创新型企业的榜单前列。光明日报(2018年06月04日),本文采用了总分的文章结构,论证了“创新能力向哪儿要”这个问题。,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