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5讲 神经调节课件.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2676767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5讲 神经调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5讲 神经调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5讲 神经调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5讲神经调节,2017备考江苏最新考纲,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B)。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B)。3.人脑的高级功能(A)。,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5年11考),自主梳理,1.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如下:,(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胞体,轴突,胞体,2.反射,(1)类型:依据有无参与,将反射分为(如看见山楂流唾液)和(如吃到山楂流唾液)。(2)结构基础:。,大脑皮层,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反射弧,3.反射弧,(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a.,b.,c.,e.,f.,g.。(2)据图分析下列有关问题:上图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中的存在决定了兴奋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图中有个神经元。直接刺激b,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填“属于”,“不属于”)反射。,效应器,传出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入神经纤维,感受器,神经节,d突触,3,不属于,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1)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014海南卷,11)()(2)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2011天津,3D)()(3)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2012重庆,5C)()(4)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其调节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广东,4AB)(),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必修3P1617,考查内容侧重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类型的判断、反射弧分析等。,2.(必修3P17思考与讨论内容改编)关于反射与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2个神经元完成B.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其中枢均位于脊髓C.感受器是传入神经纤维的树突,效应器为传出神经纤维的末梢D.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解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答案C,跟进题组,题组一反射及其类型的判断,1.(2014安徽高考)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解析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参加,A错误;铃声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味觉不是完整的反射活动,B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如加强神经元之间新的突触联系,以形成条件反射,C正确;铃声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参加,食物引起唾液分泌为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延髓,D错误。答案C,2.现象: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后将手缩回;现象: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时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解析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的反射弧都是完整的,否则不能完成缩手反应;现象I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现象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故B正确;现象I中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少,现象中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两现象中与缩手相关的肌细胞数量应相当。答案B,1.“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反射”形成的两个必备条件(1)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任何一部分受损,均不能完成反射。(2)要有适宜刺激(含刺激种类及刺激强度均适宜)。,题组二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辨析,3.(2014海南单科,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为传入神经纤维,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传入神经纤维的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纤维上,B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答案C,4.(多选)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如图所示(b、c表示突触,M、N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个位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M点将使a处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B.兴奋在结构b和位点N所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不相同C.刺激M点引起手臂上的屈肌收缩属于反射D.在b、c等突触部位有“化学电化学”信号的转化解析兴奋在结构b、c(突触)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其传递速度小于位点N所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由完整反射弧完成的活动才能称为反射,刺激M点(传入神经)引起手臂上的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答案AB,反射弧各部分的判断及完整性分析(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纤维与传出神经纤维的判断方法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纤维。神经节如图中的c。,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纤维(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纤维(e)。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纤维,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纤维。(2)反射弧完整性分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或神经中枢受损,刺激后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纤维或效应器受损,刺激后有感觉,但无效应。,考点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5年13考),自主梳理,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传导。,电信号,(2)传导过程,(3)传导特点(方向):。,内负外正,K外流,内正外负,局部电流,动作电位,电位差,双向传导,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结构与类型结构:由、和组成。主要类型:a.型:;b.型:。(2)兴奋传递的过程,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轴突细胞体,轴突树突,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化学信号,(3)传递特点:,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或树突。原因是神经递质贮存于突触前神经元内,只能由释放,作用于。,单向传递,轴突,细胞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巧记神经递质“一二二”,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1)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2015全国卷,D)()(2)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2015山东卷,4C)()(3)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2013江苏,19D)()(4)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2011海南,8A改编)(),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必修3P1719,考查角度侧重兴奋产生和传导的机制,尤其侧重K、Na与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形成的关系。,2.(必修3P17图21改编)下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B.图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C.图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D.甲电极处从静息、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可依次用图表示,解析图可表示甲、乙处同时兴奋或均不兴奋,图可表示乙处兴奋,甲处不兴奋;甲电极处从静息、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可依次用图表示。答案C,辨析下列图示,请思考:,(1)图甲中箭头处给予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如何?自然状态时在人体内是否存在该状况?(2)图乙中与为突触前神经元还是突触后神经元?判断依据是什么?兴奋的传导方向如何?(3)图乙中的产生与哪类细胞器有关?图中发挥作用后的去向如何?(4)图丙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提示(1)传导方向为;自然状态下人体内不存在该状况。(2)图乙中为突触后神经元,为突触前神经元,判断的依据是内有突触小泡,的细胞膜上有递质受体;兴奋的传导方向为。(3)图中为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发挥作用后将迅速被灭活。(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而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因此D所示符合题意。,跟进题组,题组一兴奋的产生及其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2013全国理综)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兴奋的传导及传递,意在考查考生对兴奋传导、传递过程及方向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由兴奋部位向两侧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的,A、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正确。答案C,2.(2015四川德阳二诊,5)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点时,K离子从细胞膜侧到侧移动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有关C.BC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侧到侧D.B点时,细胞膜侧电位比侧高解析根据糖蛋白可判断为细胞内侧,为细胞外侧。A点时为静息状态,此时,细胞膜主要对K离子有通透性,K离子通过通道蛋白,不断从内侧向外侧移动,A、B正确。BC膜内外电位逆转的主要原因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C正确;B点时的电位差为0,膜两侧的电位相等,D错误。答案D,1.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A点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DE段静息电位。,2.Na浓度对电位峰值的影响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形成的,只有足够量的Na才会引起正常动作电位的形成。如图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其中b表示的是在低浓度海水中的电位变化,因为Na内流不足,所以形成的电位差较小,不能形成正常的电位。,题组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被运输到突触后膜外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Na通过被动运输内流到细胞内,解析电信号沿轴突末梢传到突触小体时转变为化学信号,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出神经递质;Na的膜外浓度高于膜内,故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运输;突触部位兴奋传递具有单向性,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可能会引起Na通过被动运输内流到细胞内,也可能会引起阴离子(如Cl)内流。答案D,4.下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解析瞬间增大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A正确;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故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过程只能说明神经递质能促进钠离子进入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并没有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C错误;过程表示神经递质重吸收进入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正确。答案C,5.(2016山西康杰中学等四校联考)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都能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能够改变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而5羟色胺是抑制性递质,不会引起Na通道开放,两者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相同;由题图可知,乙酰胆碱的受体位于乙神经元膜上,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影响乙神经元膜电位变化,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影响其释放兴奋性递质,因而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变化。答案C,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比较,2.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情况的判断与分析(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的三大原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考点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5年6考),自主梳理,1.完善各神经中枢的功能,体温调节,水平衡,呼吸中枢,最高级中枢,身体平衡,低级中枢,2.连线人脑的言语区及损伤症,“形成感觉”“产生反射”大脑皮层是一切感觉(如冷觉、热觉、痛觉等)的形成场所,但形成感觉并不等于产生反射,反射需要经过完整反射弧,但感觉的产生并未发生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效应器参与,不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感觉的产生只需经过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3个环节,且产生感觉的神经中枢是在大脑皮层。,跟进题组,题组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水盐平衡中枢D.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解析水盐平衡中枢位于下丘脑,脑干中主要分布有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答案C,2.(2015武汉调研)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右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的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当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冲动到达a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电位变化的原因是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_的通透性增加。(2)人产生尿意后,在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依次为:_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3)甲、乙患者神经系统受损,但都能产生尿意。甲出现尿失禁,推测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_(填字母)部位;乙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推测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_(填字母)部位。,(4)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刺激了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并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这种调节方式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馈调节。答案(1)外负内正Na(2)fdca(3)dc(或a或a、c)(4)属于,(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概念图,(2)辨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掌管人体的高级生命活动。低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外,掌管人体的低级生命活动,如可以自主地控制一些反射行为,如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等。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如成人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题组二大脑皮层的功能3.(2011海南单科,9)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S区损伤,导致病人不能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解析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低级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与高级中枢无关。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形成的长期记忆属于高级中枢控制的条件反射。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是人类特有的高级中枢。排尿反射有两个中枢,低级中枢在脊髓,在婴幼儿时期控制排尿功能,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随着婴幼儿脑的发育,高级排尿中枢形成,脑与脊髓建立联系后,高级中枢可控制低级中枢,从而控制排尿。意识丧失的病人,高级中枢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功能,病人不能控制排尿,意识恢复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才能行使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功能。答案D,4.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解析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A正确;“植物人”具有呼吸和心跳,也能排尿、排便,呼吸中枢在脑干,排尿、排便反射中枢在脊髓,B正确;大脑皮层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C正确;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错误。答案D,(1)人类大脑皮层的四大功能一切“感觉”形成的场所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调控支配脊髓低级运动中枢;记忆、思维能力;具语言中枢如W区、V区、S区、H区等(人类特有的)。,(2)人体部分生理(或病理)现象的生物学解释,易错易混防范清零,易错清零,易错点1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能完成反射,点拨反射的发生不仅需要完整的反射弧,还需要适宜的刺激。如图所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一个神经细胞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图中显示: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动作电位基本不变。,易错点2误认为神经递质的作用只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点拨神经递质的作用效果有兴奋和抑制两类。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时,若能使Na通道打开,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若不能打开Na通道,而是提高膜对K、Cl,尤其是Cl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差增加,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抑制。,点拨(1)神经递质可能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也可能作用于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使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相应物质。(2)递质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与抑制性递质(如5羟色胺),前者可引发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加强,从而导致突触后膜膜电位反转,后者则可引发突触后膜对Cl等通透性加强,从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外正内负局面更加剧。,易错点3误认为递质只能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并认为一定会引发下一神经元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化为“外负内正”,易错点4误认为只要有传导路线,就存在反射弧,从而错将下图所示途径视作2条或多条反射弧,瘦素可参与糖、脂肪等代谢调节使体重减轻,如图所示为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相关神经元调节摄食行为的部分途径,图中共有几条反射弧?,点拨应为“0条”。分析如下: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其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与效应器。图中仅表示了由下丘脑传至大脑皮层产生饱食感或饥饿(摄食)感的“上传”过程,并不表示相关“反射应答”过程,故不存在完整反射弧。,规范答题,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常会受到机体或细胞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图甲表示某种反射弧中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乙表示突触后膜上A、B、C三处受到某种刺激后的相关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1.找错纠错,错答序号:_正答:错答序号:_正答:错答序号:_正答:错答序号:_正答:错答序号:_正答:错答序号:_正答:,单,阴,正,增大,外,面部肌肉松弛,2.错因分析,序号忽视了在体内反射弧中刺激只能由感受器接受,错误地认为无论体内生理状态,还是离体神经纤维均能“双向”传导。序号、均因未顾及“抑制性”这一题眼,而错答。序号思维混乱,未理清“C”处现象的实质即出现了“电位反转”应由细胞外液中阳离子进入细胞内液所引起。序号未抓住“抑制”神经递质释放这一关键点或未搞清神经递质释放与面部肌肉收缩或舒张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