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PPT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670616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63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备考建议,论述类文本阅读,提要目录,一、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试题特点概述二、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命题概述三、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复习策略,一、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试题特点概述,1.文本选择特点选材广泛,题材多元从近五年的选材看,分别摘编自金开诚诗经、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李学勤的年代、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王晓旭美的奥秘、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和陈望衡艺术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够看出,论述类文本的题材大致包括文化学、科技学、美学、历史学、经济学、文艺学等各个方面内容。,一、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试题特点概述,1.文本选择特点选材广泛,题材多元因为命题需要,原文往往有所删改,字数在1000左右,(从近五年看,字数最少是2013年新课标卷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897字,最多为2011年新课标卷诗经1122字)。,一、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试题特点概述,1.文本选择特点内容典范,学术性强从选文的具体内容看,思想观点具有典型性和社会认同感;学术性强既指内容的专业性也指其系统性。无论是经过命题者删改的文章,还是命题者从原文中节选的片段,都是如此。如2015年新课标卷阅读材料选自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芳的学术论文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发表于2011年3月24日光明日报“理论史学”板块。,一、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试题特点概述,1.文本选择特点内容典范,学术性强原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宋代信用的“特点”,第二部分是“影响”。其中第一部分分为“国家信用与民间信用共同发展”“信用形式趋于多样化”“信用工具不断创新”“信用管理开始制度化”等四个方面。试题材料是将第二、第三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改编。改编后的文字1000余字,由三个段落组成,第一段总领全文,第二段论述宋代信用形式方面的特点,第三段论述宋代信用工具方面的特点。选文关涉经济学、金融学的内容,学术性强。,一、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试题特点概述,1.文本选择特点层次清晰,语言规范高考论述类文本,必须中规中矩:文题关系、段间关系、句间关系、词语关系要清晰明确;虽为学术类文章,但毕竟要考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要简明精练,通俗易懂,虽然有些文章涉及一些专有名词,会给考生阅读带来一定的障碍,但语文试卷毕竟是考查语言文字,所以,考生完全不必在意不太了解的专业术语,而只需关注语言文字。如2015年新课标卷的阅读材料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压缩后的阅读材料1078字。,一、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试题特点概述,1.文本选择特点层次清晰,语言规范全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了艺术文本的接受问题,由五个自然段构成。第一段,引出“接受美学”的概念;第二段,概述“接受美学”怎样研究艺术品;第三段,阐述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的意义,特别强调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从而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第四段,围绕“理解”,阐述文本与接受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第五段,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怎样“理解”,以及“理解”在审美中的作用。选文思路呈现递进式结构,逻辑思路清晰,便于考生把握。与前几年选文不同,选文没有关于古代典籍的引用性文字,从语言层面降低了阅读难度。,一、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试题特点概述,2.考查内容特点考查全面,重点突出从考查能力看,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面相当广泛。考试大纲规定的两个能力层级(B理解;分析综合)、六个能力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在近五年的试题中都有所体现。其中又以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考查重点。所谓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把整体的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思维过程。所谓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或各种特征、各个方面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一、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试题特点概述,2.考查内容特点题型稳定,分值固定从题型设置和赋分情况看,试题题型稳定,分值多年不变,三道选择题,每题3分,都是选出“不正确(不符合或不属于)的一项”。每道题的题干与选项合起来的字数在200-300字之间,每个选项的字数在45-75字之间,且依行文的先后顺序排列。,一、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试题特点概述,2.考查内容特点难度较大,区分度好难度即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在能力方面的测试中它是衡量测试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区分度是指一道题的命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人区分开来,也就是指测试题目的鉴别力。它和难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2013、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难度及均分一览表,难度较大,区分度好,二、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命题概述,(一)命题依据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引领高考语文命题方向课程标准是教育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论述类文本最重要的命题依据之一,它为高考论述类文本命题提供基础理念和方向指导。,一标一纲一说明,二、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命题概述,(一)命题依据2.高考语文考试大纲:高考语文命题直接依据考试大纲在教育考试命题中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明确了各大考试板块需要考查的内容。高考论述类文本试题的知识内容一般都限定在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各部分知识要求的能力层次基本不会超出大纲的规定。考试大纲使考生和命题人员对考试内容要求有一致的理解,避免了命题和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是指导考生学习备考的依据。,一标一纲一说明,二、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命题概述,(一)命题依据3.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具体规定高考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是细化了的考试大纲,它对高考论述类文本命题最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这两部分。考试说明作为当年高考语文命题的依据,具体规定了当年高考语文命题的要求与做法,它对高考的命题具有极强的制约作用。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高考论述类文本命题的影响还表现在对阅读能力层级的划分上,使得阅读试题命制更加规范和合理,使得阅读能力层级的划分系统性更强。,一标一纲一说明,二、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命题概述,(二)命题特点1.思维考查侧重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考查批判性思维素质的培养是造就优秀公民的最好条件。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吴格明批判性思维素养应当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2期)在高考试题中对批判性思维进行考查,既可以选拔出符合高校需求的学生,又能反拨中学教学,进一步促进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赵静宇高考语文与批判性思维考查,当代教育科学2015年第20156期),二、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命题概述,(二)命题特点1.思维考查侧重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考查“高考语文在进行批判性思维考查时侧重的是技能部分。”“批判性思维的技能主要包括澄清意义、分析论证、评估证据、判断推导合理、得出可靠的结论。”“在今后的高考试题中,可以考查检验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可以考查辨识有缺陷的推理,可以考查是否能有效构建论辩。”(赵静宇高考语文与批判性思维考查,当代教育科学2015年第20156期),1.思维考查侧重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考查,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B)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2014年新课标卷美的奥秘第1题)原文给出了“悲剧”的三个条件:第一,旧势力战胜了新力量;第二,表现抗争与拼搏;第三,以文学艺术为载体。A、B、C、D四项中,A、C、D三项分别是民间文艺、电影艺术和文学小说中的悲剧故事,唯有B项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不符合第三个条件,所以是正确选项。,1.思维考查侧重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考查,二、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命题概述,(二)命题特点2.设题选项以“信息转述”为核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设题清晰明确,考查考生对“高浓度信息”的快速阅读理解与分析综合、概括提炼的思维能力,设题选项是以“信息转述”为核心。这里所谓“转述”,是指将文本中的信息转化为选择项(客观题)的语言变化形式。,二、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命题概述,(二)命题特点2.设题选项以“信息转述”为核心信息等值转述信息等值转述虽然语言形式发生变化,但文本信息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换了一种说法”。如文本中是甲概念,而到了选择项中则变成乙概念,但甲乙两个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上完全等同;再如文本中某句话的逻辑关系是“因为所以“的”先因后果“的顺序,而在选择项中则呈现”之所以是因为“的”先果后因“的顺序,但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没有发生变化,这类的信息转述均属等值转述。等值转述形式有等值概念替换、单复句互变、长句与短句互变、因果倒置、条件与结果转换等。,二、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命题概述,2.设题选项以“信息转述”为核心信息等值转述如2015年新课标卷:【原文】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渡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选项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渡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二、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命题概述,(二)命题特点2.设题选项以“信息转述”为核心信息整合转述信息整合转述就是概括性的转述,也就是将文本中具体的表述概括总结,抽象提炼其本质,是一种化繁为简的转述方式。从选择项的语言形式上看,是从文本中一大段文字或一个长句子中抽取关键词语,重新组织,整合成一个相对短小的句子。,二、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命题概述,(二)命题特点2.设题选项以“信息转述”为核心信息整合转述如2013年新课标卷:【原文】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凤属,神鸟也。江中有,似凫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选项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二、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命题概述,(二)命题特点2.设题选项以“信息转述”为核心信息阐释转述所谓阐释,就是将文本中抽象概括的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转述,如果说“整合转述”是化繁为简,那么“阐释转述”就是化简为繁,其实质是对原文某一个概括性观点和结论的例证。换一句话说,选择项中的“阐释”能否扣住文本的观点展开,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是设置选项的一种角度。,二、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命题概述,(二)命题特点2.设题选项以“信息转述”为核心信息阐释转述如2015年新课标卷:【原文】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选项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二、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命题概述,小结:由上述分析可知,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考查偏重分析综合能力层级;思维考查侧重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考查;强调选项信息转述正确与否的判断;也就是选项表述的信息,与原文表述的是否等值;选项表述的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原文表述的是否一致。,三、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复习策略,1.研学考纲和考试说明2.研究样题3.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提高批判性思维品质4.熟悉命题设误手段,明辨命题设题陷阱5.注重整体阅读和观点辨析的结合,提高阅读品质6.解题操作流程读全文,定区间,比对判正误,三、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复习策略,1.研学考纲和考试说明要认真研学考纲以及与之配套的考试说明,明确命题方向、考查能力、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考生需要有“考点意识”,要带着考点要求,特别是考查重点,来关注选项内容。选项的哪些内容可以在原文中直接找到依据,哪些内容需要通过信息的转述、整合,加以提炼、概括,形成结论性认识。,知道考什么,三、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复习策略,2.研究样题近五年的全国新课标高考题、考试说明样题都为我们提供了考试怎么考的典型范例,认真研究试做这些真题、样题,有利于我们对考试怎么考形成直观感性的认识。可供参考的典例:新课标卷(2010-2015),大纲卷(2011-2014),辽宁卷(2013-2014),安徽卷(2013-2014)。,知道怎么考,三、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复习策略,3.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提高批判性思维品质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复习备考中应侧重推理的两种主要形式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训练,而不是只停留在对选项语言表述层面的简单判断上。,4.熟悉命题设误手段,明辨命题设题陷阱(1)熟悉命题设误手段(一添二漏三改四凑),三、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复习策略,4.熟悉命题设误手段,明辨命题设题陷阱(2)明辨命题设题陷阱设题选项以“信息转述”为核心,在“信息转述”中,命题者设计的信息“不等值转述”就是错误项,一般而言,信息“不等值转述”有以下六种情况: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混淆已然未然的错误。从信息的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倒置两种错误。从信息与题干关系看,有答非所问的错误。,三、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复习策略,范围不清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原文】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2015新课标卷)【选项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新型信用工具”,选项则表述为“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范围不清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原文】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2015新课标卷)【选项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缩小范围。原文中的“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变成了选项中的“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以偏概全从范围上对内容进行了随意扩大,即选项有意把原材料中对某类事物所作的一部分判断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一般选项中出现“凡、全都、所有、一切”之类的字眼时,我们就要引起警惕。【原文】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选项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2004年湖南卷)以偏概全,故意将原文中的多种疾病变成了选项中的所有疑难杂症。,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原文】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2015新课标卷)【选项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歪曲文意,无中生有。原文首句总说“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后面的文字都在说明宋代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呈现的新特点,但没有说这些信用形式的产生就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原文】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2012天津卷)【选项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意缺失,故意删去“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致使概括内容信息不全。,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进行改动、变换等。这个“概念”往往可理解为“主语”。【原文】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2014新课标卷)【选项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偷换概念,“行会”是商人们自发组成的,非选项表述的“宋代统治者”。,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原文】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2013新课标卷)【选项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指代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这里的“其”字应该是复指前面的“先秦诸子”,不应该指老子和道家;原句是一个假设复句,后一分句的“其”应该首先复指离它最近的“先秦诸子”,而不是跳过“先秦诸子”,去复指更远的“老子”。所以“其源流派别”是说先秦诸子的源流派别,B项的表述犯了混淆指代内容的错误。,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混淆已然未然选项故意在时间上对原文内容做了提前或滞后,即把未发生的事情(“未然”)判断为已发生的(“已然”),或把已发生的事实判断为未发生的。【原文】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2013新课标卷)【选项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变已然为未然,凤纹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混淆已然未然的错误。,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者把“果”变成了“因”(或“条件”),再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句子“强行”加上因果关系。【原文】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2012新课标卷)【选项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强加因果,科技黑箱仅仅是提供了机会而已,而B项的后半部分说科技黑箱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这属于强加因果。,从信息的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倒置两种错误,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者把“果”变成了“因”(或“条件”),再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句子“强行”加上因果关系。【原文】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2010湖南卷)【选项D】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原文中“强竞争”是原因,“对高情感的向往”是结果,但是在选项中,“强竞争和对高情感的向往都成了结果。,从信息的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倒置两种错误,答非所问回答的不是所问的答案。【原文】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2013新课标卷)【选项】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20世纪后期在陕西风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B选项的内容不是题目问的对“凤的形象”的理解,A项才是针对性的回答。还有,选项中的跟凫一般大与原文的似凫而大表述不一致。,从信息与题干关系看,有答非所问的错误。,三、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复习策略,5.注重整体阅读和观点辨析的结合,提高阅读品质近年来的高考阅读题,大多从整体着眼命制,试题往往关涉全篇内容。但许多考生面对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往往习惯先看题,然后按“题”索“文”,以求速战速决。其实,这种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甚至只有局部没有整体的阅读,往往会因为主旨把握不准、信息掌握不全、内部关系梳理不顺而导致答题的失准、错位或遗漏,结果是欲速不达。因此,阅读时首先要通读文本,掌握文本的主要观点;然后进行细读,即依自然段为结构块,对支撑主要观点的次要观点或附属观点进行分析、综合,辨析这些观点之间的关系,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论述关系。,三、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复习策略,5.注重整体阅读和观点辨析的结合,提高阅读品质。通读全文,要思考下面四个问题:(1)文本的核心概念是什么?(2)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是什么?(3)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4)作者阐述观点运用了哪些材料?具体方法是“旁批”与“勾画”。就是在每个语段的旁边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段的要点,把原文中的核心概念、观点句、阐释句、结论句勾画出来,还包括表明逻辑关系的关联词。一般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不是在段首就是在段末,也有个别时候在段中。在通读全文时,应重点留意每段的首句,因为这些句子大多揭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常常与全文主旨密切相关。,5.注重整体阅读和观点辨析的结合,提高阅读品质,2013新课标卷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凤属,神鸟也。江中有,似凫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自然段:凤的原型是一种短尾水鸟;(“鸟”“凤”的联系性),5.注重整体阅读和观点辨析的结合,提高阅读品质,2013新课标卷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自然段:商周之际鸟向凤的演变;(“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5.注重整体阅读和观点辨析的结合,提高阅读品质,2013新课标卷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徙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自然段:商代鸟的文化内涵;(“鸟”在商代农业社会的文化内涵),5.注重整体阅读和观点辨析的结合,提高阅读品质,2013新课标卷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凤鸟。国语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自然段:周代凤上升为神鸟,成为周人天命的使者。(“凤”在商周变革时的特殊内涵),5.注重整体阅读和观点辨析的结合,提高阅读品质,2013新课标卷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主要观点:商周时期“鸟”“凤”演变及文化内涵。自然段:鸟向凤的演变。自然段:对鸟凤文化内涵的论述。,5.注重整体阅读和观点辨析的结合,提高阅读品质,2013新课标卷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观点一“凤的原型是一种短尾水鸟”是通过出土的“凤”字甲骨文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凤”字的解释两个史料来论述的;观点二“商周之际鸟向凤的演变”是通过商代早中晚三个时期青铜器上纹饰来论述的;观点三“商代鸟的文化内涵”是通过左传中有关对“历正”“九农正”之官的记载并结合鸟“信风迁徙”的动物特性来论述的;观点四“周代凤上升为神鸟,成为周人天命的使者”则是通过历史资料中有关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来论述的。,商周时期鸟凤的演变及文化内涵,三、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复习策略,6.解题操作流程读全文,定区间,比对判正误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拿到试题后,不看后面选项,先通读全文。阅读时要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旁批”与“勾画”,着眼于整体内容的把握。其次是审清题干要求,界定答题区间。对文本有了总体感知后,要认真审题,根据试题仔细推敲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即从内容上弄清是有关什么的选择,从选择标准上看清是选说法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近几年都是选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界定每道小题的答题区间。一般情况下,新课标卷第1题的信息区间一般在文本的前两段,第2题的信息区间一般在文本的后半部分,第3题覆盖全文。,三、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复习策略,6.解题操作流程读全文,定区间,比对判正误再次要复位比对。就是将各题中的选择项与信息区间内的相关语句进行比较,看看信息转述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等值转述还是不等值转述?哪个词换了、删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判断选项表述的信息是否与原文表述的等值,选项表述的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与原文表述的一致,从而判定选项的正误。,6.解题操作流程读全文,定区间,比对判正误,比对词语着眼于文本信息的等值转述看选项在对原句的转述过程中,删减了哪些词,添加了哪些词,改变了哪些词,这些改动是否保持原意。要多考虑词语的内涵、外延包括程度、范围等内容,着眼于文本信息的等值转述。,【原文】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2011新课标卷)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6.比对词语着眼于文本信息的等值转述,6.解题操作流程读全文,定区间,比对判正误,比对关系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选项中所表述关系是否符合原意,是否合理。在比对过程中,先要审查选项包含几个分句,从关联词推断各分句之间的关系,再比对各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或倒置的不当。,6.比对关系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选项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2015湖北卷)【原文】“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可知,这样做是因为“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6.解题操作流程读全文,定区间,比对判正误,比对推断一个判断句形式和完整推断形式一个判断句形式的比对方法: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是否与客观事实及逻辑事理相符。完整推断形式的比对方法:一看文中是否有所述原因或条件的依据,或是否有所述结果;二看所述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6.比对推断一个判断句形式,【选项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原文】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2011新课标卷)项推断是成立的,因为孟子对伐檀的解释与结论“曲解了诗经的原意”,事理逻辑相符。,6.比对推断完整推断形式,【选项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原文】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2011新课标卷)B项推断是不成立的,因为“徒歌”也是要唱的,也是有曲调的。,6.比对推断完整推断形式,【选项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原文】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现象。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2012新课标卷)D项推断是不成立的,因为它以偏概全,当科技黑箱发生滥用的现象时,其直接后果只会让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中不好的一方面的剑刃更加锋利,它不会促进科学技术朝正确的方向发展。,6.比对推断完整推断形式,【选项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原文】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2013新课标卷)“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属无中生有,原文既未提及,也无法推断出来。,河北特级教师尤立增的训练方法,先给学生印发论述类文本,一个课时让学生按照老师指导的办法阅读三篇文章,保证学生真正“读懂”,第二课时再下发试题,让学生限时完成。因为有了“读懂”的基础,所以学生做题的正答率很高。,名师指要,备考建议,开考第一题,要高度重视,要深入研究,在实践中总结解题经验,不断提高解题能力。指导考生在具体解题中熟悉并归纳试题答案错项设置的常见类型,不盲目做题,讲练导结合,遵循“读全文-定区间-比对判正误”的解题路径,逐步提高解题的质量。限时答题,12分钟以内完成题目。,谢谢收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