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60746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根据表中所列几种物质的熔点,请你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B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C在265时,氢是固态D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40的气温2 .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花朵在水珠中成像B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C古老的艺术“皮影戏”D月食的形成3 . 如图是用动滑轮运送建筑材料A的示意图,物体A重800N,动滑轮重180N,在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作用下,绳自由端在50s的时间里匀速竖直上升了20m。在这个过程中,动滑轮提升建筑材料A所做功为有用功,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200W。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滑轮的有用功是16000J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C物体A的速度是0.4m/sD绳自由端的拉力是490N4 . 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孤帆一片日边来C一行白鹭上青天D霜叶红于二月花5 . 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在莲花湖水中可看到拱桥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B“老花眼”戴的“老花镜”对光有发散作用C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无关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v6 . 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是37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D初中生跑100m约需7s7 .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A白光通过三棱镜可发生色散B坐井观天所见甚小C人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D日、月食的形成8 . 显微镜和望远镜都装有一组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A投影仪的镜头B一个放大镜C照相机镜头D以上说法都不对9 . 如下图,相关量之间符合实际的是A甲图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B乙图为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C丙图为水的比热容和其吸收热量之间的关系D丁图为给一定质量0的冰加热时,升高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关系10 . 如图光路图中,表示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BCD11 . 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70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D初中生跑100m约需7s12 . 东营市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济南路的繁华景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二、多选题13 . 几只大小不同的粗瓷碗加一双竹筷子就能奏出各种各样的音乐,如图所示,这是民间艺术“碗乐”在演奏乐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敲击瓷碗发出的声音是由瓷碗振动而产生的B听到碗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大小不同的碗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D这些碗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14 . 小贝利用铝块、细线、量筒和适量的水测量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蜡块的密度。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是小京正确测量过程的示意图,图中、分别是量筒中面所对应的示数。已知水的密度为,则下列四个表达式中正确的是ABCD15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房屋造好以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B汽车驶过一座桥梁,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梁是绝对静止的C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是绝对不动的D宇宙就是由运动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16 . 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图乙中,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C图丙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图丁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三、填空题17 . 身高1.70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1米处,像高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米,人向镜面前进0.5米,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与镜之间的距离为_米18 . 用一个2.5L的瓶子装满食用调和油,油的质量为2kg,由此可知这种油的密度约为_油用完后,若用此空瓶来装水,则最多可装_kg的水.19 . 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会看到水面出现“白气”,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先是_现象,后是水蒸气发生_现象。在我地区,水被烧开时的温度大约是_。20 . 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四、实验题21 . 如下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将会看到小球_,这个现象说明_;如下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_中传播,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如果将甲、乙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实验甲_(能/不能)成功实验乙_(能/不能)成功在这个实验中,小球起的作用是_22 . 小文和小红想测石块的密度,器材有:天平、砝码、烧杯、足量的水、胶头滴管。他们经过思考,进行下面的操作:(1)小文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小红认为此操作有误,错误是_。(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g。(3)为了测石块体积,他们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操作:a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标记好水面的位置,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3 g。b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调节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145 g。c通过计算,石块的密度为_kg/m3。(水1.0103 kg/m3)(4)实验结束后,他们进行讨论:若b操作中倒出水后,水面还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_(填“偏大”或“偏小”)。23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时,首先在光具座上放置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若光具座A处放置蜡烛,则C处应放置_(选填“凸透镜或“光屏”)。器材正确放置后,还应对其进行调整,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器材如图甲所示位置放置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的实像。(3)下表是实验成清晰像时,小明记录的几组物距和对应像距的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回答问题。实验次数12345物距u/(cm)302015105像距v/(cm)15203040/生活中使用的_就是根据第5次实验成像特点工作的。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第_次实验数据是编造的。第2次实验时,光屏上所成像是倒立、_的实像。(4)器材摆放位置如图乙所示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某同学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的合适位置上,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同学是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五、计算题24 . 一个油车,装了30 m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车厢的石油质量,从中取样30 cm3的石油,称得质量为24.6g,求这节车厢石油的总质量为多少?六、作图题25 . 请在图中标出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A点时光的传播方向。(_)26 . (1)如图所示,物块在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它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3)标出图中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南北极(用“N”和“S”表示)七、综合题27 . 通过以下材料的阅读完成题多种用途的角反射器1969年7月21日,乘坐“阿波罗11号”登月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郎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的“宁静海”登陆后,将月球激光反射镜留在了月球上“隅角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仪器,当激光光束直射到上面时,会形成完全平行的反射光束,一直到达发射激光的源头人们利用它可以成功的测量地月距离一束激光从地面发射经“隅角镜”反射回到发射地点的时间大约2.6s,这样就可以计算地月距离了其实,所谓“隅角镜”就是一种角反射器,是一种由三个平面相互垂直的发射面构成立体角角反射器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自行车尾部的那个黄色会反光的塑料灯,其实塑料灯本身不能发光,但当晚上有灯照到上面的时候,它就能发出光,原因是那个塑料灯就是角反射器,将光沿原方向反射回去了,从而保证夜晚不会被后面的车因看不到而撞到交警穿着的反光背心中的反光部分是运用晶格的微菱型产生反射及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粒回归反射原理制成它能将远方直射光线反射回发光处,不论在白天或黑夜均有良好的逆反射光学性能尤其是晚上,能够发挥如同白天一样的高能见度使用这种高能见度反光材料制成的安全服,无论穿着者是在遥远处,还是在着光或散射光干扰的情况下,都可以比较容易地被夜间驾驶者发现反光材料的出现顺利解决了“看到”和“被看到” 这一夜间行车难题(1)“隅角镜”实际就是一种_;(2)自行车尾灯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3)地月距离大概是_km;(4)角反射器相邻两个反射面的夹角为_度28 .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超声波“看”世界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长有一双眼睛,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17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将蝙蝠的一只耳朵堵住,它就会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碍物。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察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射,就像我们在大厅里拍手会听到回声一样,蝙蝠根据这种回声的方向和时间,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p2的发射波n1、n2如图丙所示;(1)频率高于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_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2)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3)蝙蝠用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是_;A眼睛 B耳朵 C鼻子 D嘴巴(4)如果图乙和图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_次超声波,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v=340m/s,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反射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_m;(5)图丙p2、n2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之p1、n1之间间隔,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_。A静止 B向左运动 C向右运动 D无法判断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