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20477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昆明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昆明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商汤灭夏发生在约公元前1600年;武王伐纣发生在约公元前1046年。请问武王伐纣的时间和商汤灭夏相比A早约600年B早约700年C晚约600年D晚约700年2 . 小明来到周口店龙骨山,他可以了解到生活距今约( )的北京人的生活状况。A8030万年B7030万年C7020万年D8020万年3 . 下列物品出现在中国不同的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印纸”司母戊鼎天工开物“交子”麻沸散ABCD4 . “历法天文计时器,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祖冲之B贾思勰C胡昭D郦道元5 . “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下列哪一项改革凸显了这一现象A商鞅变法B张骞出使西域C北魏孝文帝改革D西域都护设置6 . 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趋势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BCD7 . 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司母戊鼎和都江堰是实物史料B史记和西游记电视剧本是文献史料C张学良的回忆录音是口述史料D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是文献史料8 . 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汉武帝B张骞C班超D甘英9 . 小丽穿越时空,来到秦朝咸阳城,看到政府的一份公告。这公告所写的字体最有可能是A甲骨文B草书C楷书D小篆10 . “开天辟地,始祖神圣通四海;人文光辉,千秋永照遍九州”赞美的是A炎帝B黄帝C嫘祖D蚩尤11 . 在历史课上,同学们就三国鼎立的史实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其中有误的一项是A官渡之战为曹操后来统一北方奠基B三国鼎立中的三国指魏、蜀汉、吴国C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D刘备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12 .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C“以德治国”D“以法治国”13 .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规定按军功授田,废除贵族特权D严明法度,轻罪重刑14 . 汉武帝时能够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主要前提是A社会经济的发展B大一统局面的形成C分封制的全面推行D城市管理制度的健全15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B李冰都江堰C贾思勰齐民要术D祖冲之造纸术1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东周与西周并存,一个在东,一个在西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东方的大国兼并战争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从客观上看,有利于统一ABCD17 . “命蜀守李冰奎(注:堵塞)江水作坝,穿二江以通船,灌三郡之田亩,使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材料中“奎江水”修建的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18 . 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这说明孔子A提倡节俭B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C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D不喜欢吃小鱼和小鸟19 . “役使70多万人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反映了秦朝哪一方面的暴政A繁重的徭役B沉重的赋税C严苛的刑法D可怕的殉葬20 . 统一是中国历史上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下列哪一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说法A春秋战国的群雄争霸B200年,官渡之战C刘邦、项羽的楚汉相争D280年,西晋灭吴21 . 以下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打制石器的出现 农作物种植 家畜饲养的出现 磨制工具的发展ABCD22 . 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A为了反抗暴政B有组织、有准备C提出了起义口号D使封建王朝一蹶不振23 . 在历史学习中,李明同学搜集到“指鹿为马”,“篝火狐鸣”,“斩木为兵”,“破釜沉舟”等成语故事,据此判断李明学习的主题应该是A秦末农民大起义B绿林赤眉起义C楚汉之争D黄巾起义24 . 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意识。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器是( )A青铜立人B司母戊鼎C四羊方尊D虎耳铜鼎25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语),人君无法维持统一。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削弱诸侯国的势力C大兴文字狱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综合题26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上的体现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其中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摘自千年一叹(1)材料一中“在黄河边思考”的是我国春秋时期哪位大思想家?他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哪本书?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该局面出现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三(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崇的治国思想是什么?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四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摘自求是(4)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依据材料四,归纳古代丝绸之路的打通对人类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文明延绵流传的因素有什么?2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和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史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战!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诗材料三:材料四:他们经过一番谋划与准备,杀死两名县尉,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鼓动说:“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即便令毋斩,而成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己,死则举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家同声高呼:“敬受命。”(1)材料一反映的是战国时期什么变法的主要内容?(2)材料中所列主要变法措施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3)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4)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5)材料四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他们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8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材料三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正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请回答:(1)材料中所体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一判断这种制度封什么人为诸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人可以被封为诸侯?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结合材料二概括出国君或诸侯享受哪些权利和义务?(4)出现春秋争霸的原因是什么?写出春秋三位霸主。29 .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五帝本纪(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礼记礼运(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的标志着是什么? 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3)材料三体现了哪一制度?从材料看,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什么人?这一制度施行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4)材料四中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5)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夏商周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