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10490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沈阳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沈阳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阳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在我国,铁农具最早出现于:( )A春秋中后期B春秋晚期C战国初期D战国中期2 . 专题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专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移到南方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瓦舍是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3 . 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方的商人纷纷而来,他们将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输入到欧洲,也把西方的货物带到中国,这条商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它的路线大致是( )A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B长安西域河西走廊欧洲中亚、西亚C长安西域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D长安河西走廊西域欧洲中亚、西亚4 . “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余部坚持斗争 20 多年,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这段材料反映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A原因B经过C影响D特点5 . 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 )A学会用火B掌握钻孔技术C使用磨制石器D使用打制石器6 . 以下图片内容共同反映:A商代手工业发展B商代文化繁荣C西周建筑业的发展D西周文化7 . 下列叙述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是A秦朝时有人在纸上绘画B东汉时有人阅读史记C秦朝时有人信奉道教D西汉时有人阅读伤寒杂病论8 . 下图是位于威海市文登区圣经山上的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据记载为金元时期的道家弟子所刻。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A“仁”的学说B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D“兼爱”“非攻”9 .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 )A以士为本B以农为本C以工为本D以商为本10 . 水稻是我国普遍种植的农作物。 据考古发现 , 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A北京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元谋人11 . 小说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都与历史上哪场战役有关?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二、填空题12 . (1)战国七雄是指:1_2_3_4_5_6_7_。(2)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1_、2_、3_、4_三、综合题13 .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发展相伴而行,并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改革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顺应时代潮流、破解社会矛盾的智慧。请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公元前341年,秦孝公即位。他愤于“诸侯卑秦,丑莫大焉”,遂下令(求贤令)“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白寿彝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指出此时“出奇计强秦”的人物是谁?他通过哪一措施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材料二兹依照本法令所指示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废除农奴法令摘录材料三见下图(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指的是历史上哪两个事件?两个事件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四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3)依据材料四中分析,“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五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傅高义邓小平时代(4)材料五中邓小平找到的“富国强民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为引领中国根本转型采取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14 . 探究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政治制度多有创新,而且体系完备、影响深远。(1)“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中央的官僚制度,。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据上述言论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依据所学分析为什么说秦朝的中央官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2)“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另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与唐朝相比北宋政治出现上述的这种现象,其主要目的是什么?(3)明太祖朱元玛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说明朱元璋意识到中央政府内部存在什么矛盾?他是如何解决该矛盾的?(4)上述材料体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是怎样的?请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是如何石待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这种演变趋势的?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