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能力检测(一)语文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8207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能力检测(一)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能力检测(一)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能力检测(一)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能力检测(一)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 )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激越的,它( )是最闪亮的日子。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谁的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过往,和那个站在骄阳下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A结尾处“谢谢你”中的“你”指的是“那个站在骄阳下青春的自己”。B“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这句话中的“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两个短语结构一致。C文中括号内可填入的关联词依次是“不管”“都”。D“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耐人寻味。2 .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张掖,“双转移”成功“腾笼换鸟”,“双提升”战略瞄准国际市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张掖从“拼汗水”、“拼体力”到“拼知识”、“拼智慧”,从生产到创意,从制造到创造,从贴牌到品牌,再次首当其冲,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践行科学发展观中,敢为人先,正奋力“闯出一条新路”。A瞄准B首当其冲C敢为人先D奋力3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纯粹(cu)派遣(qin)大相径庭(jn)B虐待(n)哺乳(p)刨根问底(n)C篷勃(pn)抽噎(y)神采弈弈(y)D称职(chn)嗔怪(chn)惊慌失措(cu)4 . 对下列语句理解不全面的一项是( )A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理解:托尔斯泰晚年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路,所以“阴云才消除”“悲凉之地解冻”。B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理解:此句极其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深刻、准确的洞察力。C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理解:托尔斯泰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遭到敌对势力的反击,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D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理解:这句总结式的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平常人的外表。5 . 语言运用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B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C“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D“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织工齐声说。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 ,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 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A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B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C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上,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D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6 . 上述文段中,A、“但我还以为船慢”;B、“然而又自失起来”;C、“果然是渔火”;D、“于是赵庄就真在眼前了”。这四句分别表现了“我”去看戏途中的_、_、_、_的心理。7 .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8 . “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句中的“他”指代什么?这里描写的心境与第1段的有什么不同?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 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 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 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 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9 . 对于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个“愿望”是指闰土渴望生活有所改善,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第二个“愿望” 是指我心中对自由平等的新生活的向往。B闰土的希望在眼前,较实际,比我的愿望更容易实现,所以说他的“切近”,我的 “茫远”。C从“只是罢了”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到作者认为“我”的“愿望”与闰土的“愿望”都是一种对于自己心中“偶像”的顶礼膜拜,反映的不过是不同人对于生活的不同理解。D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新生活的到来彻底失去了信心,认为这一切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梦”。10 . 文中加点的“这”字指代的内容是( )A希望B希望是无所谓无的C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D其实地上本没有路阅读京城戏迷,完成后面小题。京城戏迷在北京人当中,有不少人喜欢京剧,因而也形成了众多的戏迷、票友。在胡同大院里,常有一些人打开收音机听着京剧唱段;在公园,也常有一些人围着拉胡琴的唱上几段;至于说早晨在故宫城墙下吊嗓子的人,那就更多了。北京城的戏迷如此之多,实在令人兴叹。在众多的戏迷中,老人无疑是多数,但也有不少的年轻人;有男的,也有不少女的。这些人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熟悉不熟悉,只要是聊戏、唱戏,就都很亲热地聚在一起。胡琴一响,立马有人唱了起来。细研究这些戏迷,还真挺有意思。这些人都喜好京剧,笔者曾接触过不少唱戏水平相当高的戏迷,他们对京剧的痴迷程度,可以说是“深了去了”。邻居杨大叔,长得人高体阔,浓眉大眼,一看就是个唱花脸的材料。他在电车公司上班,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唱戏上。傍晚时分,从他家的院里经常传出他唱戏的声音。小时候到他家去玩,看见屋里摆着不少唱戏的家伙什儿:胡琴、刀、枪、剑等,还有扮相用的戏装、头盔、胡子。看着新鲜,我们就拿过来玩。有一次正在舞刀耍剑玩得兴头儿上,杨大叔推门回来了,见此情景一阵大怒。过后他又一件一件仔细收拾好,并嘱咐说“以后不准再动”。邻居们对我们说,杨大叔是个戏迷,在公司里经常参加演出,你们看看他家墙上挂的照片,有不少是他的剧照呢!我们几个蹑手蹑脚走到镜框前仔细一看,果然是杨大叔。但见他身着戏装,手持一杆长枪,背后插着四面旗子,威武得很。他很愿意和大家聊天儿,可聊着聊着就聊起戏来了。聊到兴奋处,杨大叔还唱上一段,引得街坊四邻拍手叫好。京城这些戏迷,还都多少有点学问。在南城天桥附近,有位叫“二爷”的人,他可是个圈里有名的戏迷。小时候他就一直在长安剧场听“蹭戏”,金少山、梅兰芳、谭富英这些人的戏,他可没少听。现如今他退休了. 时间充裕了,更是一门心思用在京剧上了。他每天上午都到公园与戏迷们会合,在大家的撺掇下,时不时地唱上几段。拿手的是唱老生,有时也反串青衣,嗓音不错,有腔有味。与“二爷”聊天,从来就离不开这戏。比如说这看戏,他可有说法。过去北京人到戏园子里去不说“看戏”,而是说“听戏”。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北京的旧戏园子是由茶楼演变而来的。舞台下面就是茶桌,坐在茶桌旁的观众都是脸对脸地喝茶,耳朵却向着舞台听戏。到了精彩要紧之处,观众才会转过头去专注地看台上的表演。再如这听戏的学问,“二爷”说,听戏不能光听热闹,只有胸中有了涵养才能听出门道。他以自己为例,当年为听懂戏,在古诗文和历史知识上还真下了不小的功夫。他说,这么做是为了钻研京戏,京戏博大精深,不懂历史文化不行。正因为如此,在戏迷聚会聊天时,“二爷”能在关键处讲上一两句要紧的话,博得个“有学问的人”之美誉。“二爷”对京剧爱得很深,不仅自己喜欢,还经常动员别人去听戏。有位朋友联系自己的感受说,前几年到国外工作一段时问,临走时“二爷”对他讲:“我敢说,你会有一天想起京戏来,可又听不着,浑身上下都不自在。”听了这话他笑了笑,不以为然。没想到在海外没多长时间,还真琢磨出“二爷”这番话的意思来。您还别说,那感觉还真是如“二爷”说的那样。北京城的戏迷,爱戏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一天不听戏或者不唱戏,就觉得难受。近年来,有关部门专门为戏迷们组织了不少的活动,使他们的戏瘾得以释放、才华得以发挥。至于说各大公园里的戏摊儿,更日益红火,琴声清脆,唱腔高亢,给那公园平添了更多的乐趣。您还别说,要是没那唱戏声,公园里还显得冷清呢!(有删改)11 . 简要概括作者对“京城戏迷”特点的几点认识。12 . 说说文章第段“您还别说,要是没那唱戏声,公园里还显得冷清呢!”这一画线句的作用。13 .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探索京城戏迷多的原因;并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个有关当前传承京剧文化所面临的问题。(链接材料一)要问戏摊儿为什么这么火?这话就长了。早在清末,京剧就在北京城风靡。民国时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更不得了。戏园子一开锣,人挤得满满的。戏迷上不了戏台唱戏,就自发地聚在一起自拉自唱,过过戏瘾。不少戏迷大早晨起来,到故宫城墙底下吊嗓子。“咿咿咿”“啊啊啊”地喊个没完。要是刚学了段新戏,唱得有点谱儿了,赶紧让戏迷们听。“哎,您听听我这口儿,怎么样?”说着,就唱了起来,直到叫好为止。(链接材料二)北京市地方初级中学选修课程京剧教材已由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整套教材覆盖初一至初三年级,由看得见的京剧听得懂的京剧学得会的京剧三册组成。这套教材于2015年9月在丰台区初一新生中率先使用,这表明京剧正式走进学生的课堂。“京剧是国粹,涉及的艺术门类很多。如何能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的瑰宝,是教材编写的一个基调。”三、对比阅读阅读苏轼的相关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书上元夜游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注儋州:今海南省儋县,苏轼于1097年被贬至此。文章写于1099年,是他谪居儋州第三年。过:苏轼幼子。韩退之:指韩愈。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无所收获,于是便想到远处(水深阔处)去钓,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丙)倦夜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注本诗与乙文写于同一年。络纬:昆虫,俗称纺织娘,以其鸣声如纺纬。14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月色入户(_) (2)相与步于中庭(_)(3)予在儋州(_) (4)予欣然从之 (_)15 . 用“/”给乙文画线处断句。(断两处)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16 .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生仕途顺利,学识渊博。B甲文仅80余字,却创造了一个繁华喧闹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C乙文作者借韩愈钓鱼的比喻(把人生比作钓鱼),把上元夜游的得失,推及为人生的得失。D丙诗首联,写失眠的人讨厌夜长,窗户仿佛永远也见不到亮似的,表现了作者的兴奋。17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18 . 三则诗文都是苏轼被贬时所做。请依据三则材料的内容,探究一下甲文中一个“闲”字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而微妙的心境,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唐代: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注释)凉州:今甘肃武威,唐河西节渡府设与此地。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19 .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月出”,指月亮从地平线升起,次句“月出”,指月亮在城头上继续升高,照亮整个凉州城。B“七里十万家”勾画出这座西北重镇的气派和风光,而下一句则写出居民中的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都会弹奏琵琶。C诗的前六句,主要写环境背景,体现出凉州城的宏大、繁荣和地方色彩。D诗的后六句,正面展开对宴会的描写,写出了岑参和他朋友在宴会上举杯畅饮,为之醉倒。20 .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六句,句句押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的、咏唱的情调。B诗歌“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两句重复“故人”二字,看出诗人与故人情谊深厚。C这首诗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D这首诗不仅有感于时光流逝,叹老嗟卑,还有着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感,表现出奋发的人生态度。五、名著阅读21 .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题。A.吴用道.“前日所说央刘兄去探听路程从那里来,今日天晚,来早便请登程。”公孙胜道:“这一事不须去了。贫道已打听知他来的路数了,只是黄泥冈大路上来。”晁盖道:“黄泥冈东十里路,地名安桨村,有一个闲汉叫做”白日鼠“白胜,也曾来投奔我,我曾赍助他盘缠。”吴用道:“北斗上白光莫不是应在这人?自有用他处。”刘唐道:“此处黄泥冈较远,何处可以容身?”吴用道:“只这个白胜家,便是我们安身处。亦还要用了白胜。”晁盖道:“吴先生,我等还是软取?却是硬取?”吴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晁盖听了大喜,颠着脚,道:“好妙计!不枉了称你做智多星!果然赛过诸葛亮!好计策!”B.话说林冲打一看时,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涤;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挎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高声喝道:“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那里去了。”林冲正没好气,那里答应,睁圆怪眼,倒竖虎须,挺着朴刀,抢将来斗那个大汉。(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A段情节。【小题2】A选文中吴用说“我有一条计策”,这条计策是什么?白胜和吴用在此计策实施的过程中各做了些什么?请简要回答。【小题3】B选文中“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的汉子是谁?联系水浒传,另举两例说说他的性格有哪些特点?六、综合性学习22 . 语文实践活动班级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青春有梦,自强不息)根据同学们讲述的故事,补写青春座右铭。青春应自强不息,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_。(2)(青春有诗,歌以咏志)同学们朗读了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山高路远。这首诗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山高路远,要有_的精神。山高路远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七、作文23 . 作文(任选一题)题一:请以“身边风景也动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真切的体验与独特感题二:我和父母之间、我和邻里之间,我和书之间,我和自然之间我和他人(或事物)之间 总有说不完的故事,理不清的情感。请以“我和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如选题二,请先在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然后作文。(2)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