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7798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西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虽然经济实力较弱,但物产资源十分丰富。B齐白石经过“不教一日闲过”的努力才成为国画大师,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学习围棋如果只看棋谱,不与高手交流,棋艺就很难达到较高水平。D面对各路强手,17岁小将龙清泉初生牛犊不怕虎,顽强拼搏,勇夺奥运举重金牌。2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伶仃懊脑闲情逸致随声附和B点缀崩塌人声鼎沸大相径庭C嬉戏嘹亮玲珑剔透晃然大悟D酝酿憔萃油然而生饥肠鹿鹿3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则消息,这则消息报道的是渡江战役中我人民解放军西路军渡江的情况。B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的颈联中运用拟人修辞,通过飞禽的活动写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C“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这篇新闻特写报道了我国著名跳水运动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上勇夺十米高台跳水冠军的过程。D三峡的作者是南朝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作者在本文中从季节的角度描绘了三峡不同时节的自然风光。4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他撰写的水经注具有很高的地理学和文学价值。B白杨礼赞选自茅盾全集,作者茅盾,代表作有蚀三部曲、林家铺子、家等。C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D所谓句子的主干是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5 .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用口耳相传的传说,诉说着对深邃而神秘的太空的向往。B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杰出贡献有目共睹,杂交水稻的诞生地就在湖南。C“假如回到童年”话题征集活动,意在让人们回顾童年,真实感受时代的进步。D说起中国古代神话,你能想到的是开天辟地的创世大神盘古?还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大母神女娲?6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相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组是( )A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B朱自清,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感情真挚,作家李广田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C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和与朱元思书中的“书”都是指古代的书信。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出自孟子,孟子一书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所著,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7 . 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静谧(m)诅咒(zhu)裸露 (lo)害人听闻B悖谬(mi)浸湿(qn)抽噎(y)伥然凝望C描摹(m)轻蔑(mi)惘然(wng)锲而不舍D倔强(ju)惩戒(chng)执拗(ni)归然不动二、现代文阅读山永远在李国文一群人穿着鲜艳的登山服,在皑皑积雪的安第斯山间艰难地行进着。很少见到这样大规模的探险队伍,后来听解说,知道是南美洲委内瑞拉的盲人们,希望实现登山的梦想,正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攀登。那真是一次悲壮之旅,走出每一步路,度过每一分钟,完全以生命为代价。任何人看到这个画面,都不由得肃然起敬。因为,他们活了一辈子,这座对他们来讲充满神圣意义的安第斯山,却从来没有去接触,去实地感受过,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于是,就有了这次行程。盲人们每三个人结成一组,一个仍残存些许视力的盲人走在前面,两个全盲的在后边,他们三人通过手里握着的长木棒,联结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脚和手,实实在在地感觉这座大山。安第斯山脉平均海拔为3 000米,最高峰海拔近7 000米,对正常的登山运动员来说,也是一次体能的极限考验。虽然有很多志愿者做后援,但即使在可以使用驴子驮物的山路上,盲人们也是步履维艰,行进缓慢。那么,他们要想攀上最高峰,该是比登天还要难的事情了。据电视台的报道,这支盲人登山队在短短的行程中,已经有好几位上了岁数的盲人,在风雪弥漫的夜间宿营,一觉睡去,再也没有醒过来,不幸将生命留在了安第斯山。于是,组织者便决定后撤,将登山计划放置到未来更合适的机会,做更充分的准备以后再进行。一些走得兴起的盲人登山队员不免有些失望,最后,他们还是想开了。无论如何,他们开始了行程,尽管离峰巅还远,但是终究迈出了第一步,是结结实实在安第斯山上的一步,是纸面上的计划化为现实的一步。他们对记者说:“山永远在,我们还会来的。”这实在是一句至理名言,对于未来,有目标和没有目标是很不一样的。有一个奋斗方向、努力追求的结果,也许离那个目标尚远,但稍稍接近了一点的事实,便有了落到实处的心理回馈。“山永远在”这句话很重要。有这句话,意味着还有登攀;没有这句话,也就等于说放弃、终止,也就不会再有奋斗、争取了。在人的全部生命过程中,除先知先觉的大智慧者外,都类似这些盲人在安第斯山的登攀,目标虽然明确,是那天穹里晶莹剔透的积雪笼罩着的最高峰,像琼楼玉宇一样,茫茫然,杳杳然,吸引着你的目光。但是,一步一步走到那里的途程,是平坦,还是崎岖;是幸运,还是灾难;是障碍重重,还是一路顺风;是迷失方向,还是峰回路转。所有这些突如其来、措手不及、随时发生、无法预防的事故、变化,都有很大的不可知性。因为,这个世界上能够完全把握自己未来的强者,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仅仅有“山永远在”这样的信念,是远远不够的。人,需要远大的目标,宏伟的理想。有大志向,立大雄心,如果不能伴之以脚踏实地的决心,小处做起的耐性,水滴石穿的韧劲和沉着冷静的精神,山,当然永远在,那也恐怕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了。如果委内瑞拉的盲人们就抱着“山永远在”的期望,坐在那里干等,而不行动,我想,他们与安第斯山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选自文苑经典美文)8 . 攀登安第斯山对正常的登山运动员来说,也是一次体能的极限考验,为什么这群盲人要攀登这座山呢?9 . 你是怎样理解题目“山永远在”的?10 . 作者认为,在人的全部生命过程中要实现梦想,除了要有“山永远在”这样的信念外,还需要什么呢?11 . 有人觉得和伟大的悲剧中的英雄人物相比,山永远在一文中的盲人没有什么值得歌颂的,你怎么看呢?三、诗歌鉴赏12 . 在诗歌的第一部分,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古诗阅读(甲) 十六字令(乙)望岳(节选)毛泽东杜甫山,造化钟神秀,刺破青天锷未残。阴阳割昏晓。天欲堕,荡胸生层云,赖以拄其间。决眦入归鸟。13 . 解释词语钟:_14 .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A十六字令和望岳分别为甲、乙两首诗歌的题目。B两首诗歌都突出表现了“山”之巍峨高耸。C两首诗歌都借描绘“山”的艺术形象来表达诗人心中建功立业的豪情。D甲被称为词中“小令”,乙被称为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1940年春)15 . 下列各项中,依次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选文出自的诗歌,这首诗中的“一棵树”象征着。A现代诗人艾青树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B现代诗人艾青一棵树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C当代诗人艾青树中华大地D当代诗人艾青一棵树中华大地16 .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在30年代初走上诗坛,他的作品以深沉而忧郁的抒情风格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B这首诗歌赞颂了中华民族面临外族入侵时的觉醒和一致对外的团结、坚强的精神。C诗中的“一棵树”象征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泥土”指中国大地。D“兀立”“伸长”“纠缠”三个动词化动为静,揭示了树人民的群体特征与生命活力。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乡愁四韵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颗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母亲一样的蜡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17 . 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各有什么特点?18 . 试分析“一瓢、一张、一片、一朵”等词语的准确性。19 .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题。四、语言表达20 .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道:“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梦想是沙漠中的绿洲,带给我们希望;梦想是成长中的阶梯,帮助我们攀登;,。让我们以奋斗者的姿态,心怀梦想,奔向未来。五、综合性学习21 . 综合实践活动。(1)某校七(1)班学生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小明发现学校附近一个烤鱼店的招牌有特色,想拍照带给同学一同欣赏。假如你是小明,该如何说,才能获得店主人司马大叔的同意呢?(2)经过与烤鱼店老板的沟通,小明获得了允许。接下来就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这个招牌的独到之处。(3)同学们得知这家店还没有合适的广告词时,主动提出要帮烤鱼店拟一则广告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六、作文22 . 请以修一颗_的心为题作文。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