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0012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川市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银川市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银川市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川市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小明尝试用微观的视角来解释宏观的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发烧时测量体温,体温计上的汞柱上升一分子的体积受热影响B鱼能生活在水里,这是少量的氧气溶解在水中一水分子中有氧原子C木条能在空气中燃烧一空气中有氧分子D春天柳絮飞扬一一微粒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2 . 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红磷和木炭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所以也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所以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C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3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相互刻划比较金属与合金的硬度B工业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D碘溶于酒精4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ABBCCDD5 .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都等于 60%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C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D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乙析出晶体比甲析出晶体多6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清洗试管中附着的铜向试管中注入稀硫酸,振荡B鉴别硫酸钾和尿素((CO(NH2)2)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C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D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滴加无色酚酞试液AABBCCDD7 . 证明汽水中含有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ABCD8 . 一种物质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可能是一种化合物B一定是一种单质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混合物9 . 食品安全是人类健康永恒的话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延长保鲜时间B用SO2熏蒸红薯粉丝,使它的色泽变白C用大量甜蜜素制作果冻,使它更加可口D烹调食物时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10 . 如图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B硫、氧均属于非金属元素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D硫、氧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都位于第六周期11 . 某纯净物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2H2O,则X的化学式是( )AC2H2BC2H6CC2H6ODC2H412 . 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锌粉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氢氧化钠溶液D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不断加氯化钡溶液13 . 六硅酸镁可表示为aMgO6SiO2H2O。确定六硅酸镁组成的方法是:取106g六硅酸镁,充分加热失水后,得到固体88g;另取相同质量的六硅酸镁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经处理得SiO2固体7.2g下列说法正确得是Aa=2Ba=3CB=5DB=714 . 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碱溶液一定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15 . 金属氧化物陶瓷的可用作着色剂,有时需测定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含量。现将Fe2O3、CuO、Al2O3的混合物16克,与109.5克20%的稀盐酸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则此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是A20%B70%C73.5%D80%二、填空题16 . 现有锌、氦气、氯化钠、甲烷、氧化钙五种物质,请按要求填空:(1)氦气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它的化学式是_。(2)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其溶液中的阴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3)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理是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4)甲烷可用作燃料,其反应原理是_(填化学方程式)。(5)锌常用于实验室中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其反应原理是_(填化学方程式)。三、实验题17 .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制取氧气。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_, b_。(2)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选择_(填标号),收集干燥氧气装置可选择_(填标号),理由是_。若用此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择_(填标号),该装置有一不足之处请说明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装药品检查装置气密性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收集气体加热。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实验完毕,应先_,其目的是_。(4)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填“a”或“b”)端导入。如果再增加一种仪器_(填名称)就可以测量所得气体的体积。(5)实验中常有异常状况出现。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_。实验中若发现试管破裂,原因是_(说一点)。四、简答题18 . 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下列如图1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石墨能导电的是_(填序号,下同);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是_(2)如图2炭雕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_能力,所以,炭雕即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又可以美化居住环境(3)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造金刚石,请将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3CO2+4NaC(金刚石)+2X,X的化学式为_五、流程题19 . 盐城濒临黄海,海水中含有NaCl、CaCl2等(1)下列方法中能淡化海水的是_(填字母)。A分解法 B吸附法 C蒸馏法(2)从海水中获取粗盐,宜选用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为了除去粗盐溶液中的Ca2+、Mg2+、SO42,可按照下列实验步骤进行:加过量BaC12溶液;加过量NaOH溶液;加过量Na2CO3溶液;操作X;加入适量盐酸。其中步骤加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步骤操作X的名称是_。(3)海水提镁流程:写出b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提取氯化镁历经a、b两步转换的目的是_。经过a步骤生成的氢氧化镁需要洗涤,检验氢氧化镁是否洗净的方法是: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硝酸和_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已洗净。(4)如为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结合表中数据回答:温度/305070100溶解度/g36.337.037.839.8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所需50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质量为_g(结果精确到1g)。(5)CaCl2应用广泛,以石灰石(杂质主要是Fe2O3、MgSO4)为原料生产CaCl2的流程如图:液1中的溶质有HCl、FeCl3、MgSO4和_(填化学式)。滤液2中加入Ca(OH)2可以除去HCl、MgCl2和_(填化学式)。六、科学探究题20 . 某小组同学在镁条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中,除了观察到镁条上有红色物质析出,还观察到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及溶液中有沉淀生成。他们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针对以上实验现象进一步开展探究。(查阅资料)i. 氢氧化铜和碱式硫酸铜Cu2(OH)2SO4均难溶于水;在溶液pH 2时,能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Cu2 (OH)2SO4 + H2SO4 = 2CuSO4 + 2H2Oii. 镁、铜均能与浓硝酸反应:Mg+4HNO3=Mg(NO3)2(溶液为无色)+2NO2(红棕色)+2H2OCu+4HNO3=Cu(NO3)2(溶液为蓝色)+2NO2(红棕色)+2H2O(提出假设)I镁条上的红色物质是金属铜。II无色无味气体是_。III溶液中生成的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铜,也可能是碱式硫酸铜或二者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数据实验结论1取10 mL 10% CuSO4溶液于试管中,测定溶液pHpH 约为3.42向实验1试管中加入足量打磨光亮的镁条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镁条表面附着红色物质,溶液中出现沉淀3将实验2中得到的附着红色物质的镁条放入试管中,加入浓硝酸_假设I成立4用小试管收集实验2中产生的气体,用拇指堵住集满气体的小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尖锐的爆鸣声,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假设II成立5重复实验2,过滤、收集溶液中的沉淀,晾干,备用6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为试管甲和试管乙,向试管甲中加入1 g_,向试管乙中加入1 g_;再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5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试管甲中固体全部溶解,试管乙中仍有固体剩余沉淀是碱式硫酸铜(解释与结论)(1)镁条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由实验1现象可知,CuSO4溶液呈_(填“酸”“碱”或“中”)性。(3)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4)根据实验4补全假设II:_。(5)试管甲、试管乙中加入的物质分别是_、_(填字母序号)。A 氢氧化铜B 实验5中得到的固体(反思与评价)(6)有同学认为根据实验6数据和现象得出“沉淀是碱式硫酸铜”结论不正确。正确的结论应为_。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