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卷(模拟)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69886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为了使天空变得更蓝,人类正在积极行动,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积极植树造林B大量使用煤做燃料C加强空气监控D开发太阳能和风能2 . 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中含有O3分子B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76个质子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4:3D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6%3 . 世界上的物质多种多样,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葡萄糖( C6H12O6 )B一氧化碳C液氧D氯酸钾4 . 下列有关叙述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所属反应基本类型都正确的是A溶洞的形成 Ca(HCO3)2=CaCO3+H2O+CO2化合反应B酸雨的形成 SO3+H2O=H2SO4化合反应C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 C+2CuO=CO2+2Cu置换反应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Al(OH)3+3HCl=AlCl3+3H2O置换反应5 . 对于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反应过程中甲烷、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1:2C若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气分子反应可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D若16g甲烷和32g氧气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6 . 2018年12月1日,我县某镇一幢民居发生火灾,火灾无情,再次敲响了我们的警钟。下列属于“易燃物质”警告标识的是( )ABCD7 . 铼(Re)可用于制造卫星和火箭的外壳,其原子核内有75个质子,铼的制取过程如下:从冶炼钼矿的烟道尘中获得Re2O7,与KCl反应得到高铼酸呷(KReO4),再与氢气反应制得铼:2KReO4+7H2=2Re+2KOH+6H2O。下列说法不正确是A铼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一个铼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75CRe2O7读作七氧化二铼DKReO4中Re的化合价为+6价8 . 下图的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4B1个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D. 1个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的原子9 . 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错误的是A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B缺铁会引起贫血C缺氟会引起甲状腺疾病D缺锌会引起智力低下10 . 绿茶是将新鲜的茶叶炒熬,破坏其中酵素再经搓揉、烘焙而成。茶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茶碱(C8H10N4O2),还有鞣酸及芳香油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茶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茶碱中碳、氢、氮、氧四种原子个数比是8:10:4:2C茶碱由4个碳元素、10个氢元素、4个氮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D茶碱分子由8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11 . 根据反应事实可以推出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 )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因素源:A空气中同时加热煤粉和煤球,煤粉比煤球燃烧迅速催化剂B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铁丝不燃烧,加热镁带剧烈燃烧反应物种类C木炭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温度D加等质量的二氧化锰,5%的过氧化氢溶液比10%的分解慢反应物浓度AABBCCDD12 . 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A+1B+4C+6D+713 . 2011年11月3 日凌晨1时30分,“神舟八号”与 “天宫一号”在距离地面343公里的轨道上,进行了激动人心的一吻。发射“神八”与“天宫”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X+ 2CO2+ 4H2O,则X的化学式为AN2BH2CO2DCO14 . 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用另一个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 )ACO CH4BH2和COCCH4DH215 .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热前,先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好,再倒立在水槽中B实验开始时,先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C收集O2后,先在水面下盖好玻璃片,再将集气瓶移出水槽D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16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产生大量的白雾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C向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红色逐渐褪去D某同学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17 .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检验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B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C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D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AABBCCDD18 . 以下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A夜晚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房间着火,立即打开门窗二、多选题19 .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B观察木炭燃烧现象将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C区分过化氢溶液和水分别向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D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一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AABBCCDD20 .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3:2D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三、实验题21 .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中所用的白磷过量,反应前称得左盘内装置及物质总质量为a g,实验时,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锥形瓶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取下瓶塞,则进入锥形瓶中的水约占锥形瓶体积的_。(2)实验2结束后,发现天平指针偏右,你认为该化学反应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天平指针偏右的原因是_。(3)实验3是电解水的装置,装置通电后,与负极相连的滴定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填化学式);若a管内产生气体体积为12 mL,则连接电源正极的滴定管b内的气体体积为_mL,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22 .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_;(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请指出发生装置中的一处错误:_;(3)检验制取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四、简答题23 . 空气、水、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活中常用作溶剂的是(1);生产中可用从(2)中获取充霓虹灯的气体。 天然气用作燃料,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而被称为“工业血液”的是(4)。 因为煤中含有(5)元素,所以燃烧生成的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因此,工业上煤燃烧后气体要通过盛有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的吸收塔,吸收塔吸收的气体是(6)。五、流程题24 .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 21 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下图是钛生产流程简图。(1)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_。(2)中 CO 和 H2以化学计量数为 1:2 的比例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3)中反应的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是_,氩气的作用是_。六、科学探究题25 . 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的固体。(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物质MgO(氧化镁)MgCl2Mg3N2 (氮化镁)Mg(NO3)2MgCO3Mg(OH)2颜色白色白色淡黄色白色白色白色小红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_。(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红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和空气中的_反应生成的。(实验探究)小红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他的方案可能是:_。(实验结论)根据小红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两个符号表达式_; _。(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认识_26 . 图A所示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集气瓶中装入少许水,会使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烟状物迅速溶解。(1)实验原理: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2)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B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3)小丽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_;_。(4)用图C装置也能完成本实验,现象是_。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