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课外阅读(一)(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06345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课外阅读(一)(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课外阅读(一)(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课外阅读(一)(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课外阅读(一)(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葵花之最,完成练习。(1)二十年前的那个春天,我是在昆仑山上度过的。昆仑山其实只有一个季节 冬天,春节过后那段漫长而寒冷的日子被称之为春天,这是我们这帮小女兵从平原家中带来的习惯。(2)快到“五一”了,冰封的道路渐渐开通,春节慰问品运到了。五颜六色来自五湖四海的慰问袋最受欢迎。小伙子们希望从绣着花的漂亮布袋里,摸出一双精致的鞋垫,做一个浪漫的梦。姑娘们没有这份心思,只想找点稀罕的吃食,打打牙祭。整整一个冬天,除了脱水菜和军用罐头,没有见过绿色。可惜,关山重重(chng zhng),山路迢迢,花生走了油,瓜子变哈喇,沙枣颠成粉末,面粉烙的小果子像出土文物(3)突然闻到一股奇异的清香。那是一个绣着黄色“八一”和红色五星的小白口袋。针脚毛茸茸的,绣活手艺不高,想必出自一个笨手笨脚的胖姑娘。打开一看,是一袋葵花子。颗颗像小炮弹一样结实,饱满得可爱。我们每人抢了一把,一尝,竟是生的。葵花子中埋着一封信。(4)敬爱的解放军叔叔们信是从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小学发出的我们趴在地图上找唔湛江好远那里是亚热带一个很热的地方孩子们请求解放军叔叔们,把他们精心挑选出的葵花子,种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在国境线上种葵花,多美妙的想法!每当葵花开放的时候,我们将有一条金色的国境线。(5)这根本不可能!昆仑山是世界第三极,雪线上连草都不长,还能开葵花?我们都默不作声了,只听见屋外风在嘶鸣。(6)大家决定由我给孩子们回一封信,就说葵花子是解放军叔叔阿姨们收到的。只是这里很冷很冷信早已写好,却始终没有发出。/(7)昆仑山的“夏天”到了。我们大着胆子,把葵花子种在院子里。( )人们都说活不了,( )却天天跑来看,松土施肥。(8)葵花发芽了。先探出两片嫩黄的叶子,像试探风向的小手掌,肥厚而天真。然后舒展腰肢,前仰后合生机盎然地长大起来。(9)昆仑山默默地认可了这些来自亚热带的绿色幼苗,就像它认可了我们一样。(10)然而,我们高兴得太早了。不知道该算是上个冬天最迟,还是下个冬天最早的一股冷风,冻死了绝大部分葵花。但却奇迹般地保存下一棵幼苗。它并不是最强壮的,也许因为近旁有一块大石头。受到启发,我们用石头为葵花围起一圈不透风的“篱笆”。(11)现在,我们每天趴在石头围墙上看葵花,不知道的人,以为里面养着活蹦乱跳的小生灵。这棵幸运的葵花,一往情深地看着太阳,勇敢地展开桃形的枝叶。茎上纤(xin qin)巧的绒毛,像蜜蜂翅膀一样,在寒风中抖个不停。也许它感到了昆仑山喜怒无常的威严,急匆匆地压缩自己生命的历程,才长到一尺高,就萌出了纽扣大的花蕾,压得最高处的茎叶微微下垂,好像惭愧自己为什么不长得更高一些。/(12)那一年没有秋天。寒凝一切的风雪,毫无先兆地骤然降临。早上起来,天地一片苍茫,我们几乎是跌跌撞撞地扑向葵花。(13)石围墙也被飓风吹得四散飘去,向日葵却凝然不动地站立在那里,在冰雕玉琢的莹白之中,保持着凄清的翠绿。叶片傲然舒展,像面面玻璃做的旗,发出环佩般的丁当之声。最不可思议的是,在它生命的最后一刻,居然绽开一朵明艳的花。那花盘只有五分硬币那么大,薄而平整,冰雪凝冻其上,像一块光滑的表蒙子。刚分裂出的葵花子还未成熟,像丝丝柳絮一样优雅地弯曲着,沁出极轻淡的紫色。最令人警醒的是花盘四周弹射出密集的黄色花瓣,箭头一般怒放着,像一颗永不泯灭的星。(14)向日葵身上的冰花越结越厚,最后(凝聚凝固)成一方柱形的冰晶。(15)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1 . 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读音和词语2 . 给第4自然段中划线部分加上合适的标点。3 . 在第7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4 .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山路迢迢:_不可思议:_5 . 联系上下文读读句子,揣摩加点词语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1)葵花发芽了。先探出两片嫩黄的叶子,像试探风向的小手掌,肥厚而天真。然后舒展腰肢,前仰后合生机盎然地长大起来。_(2)早上起来,天地一片苍茫,我们几乎是跌跌撞撞地扑向葵花。_6 . 请按照文章分好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概况第二段段意。_7 . 仔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用“”划出昆仑山自然环境的句子(至少2处),说说作者写这些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2)文章第6自然段写“信早已写好,却始终没有发出。”为什么?(3)本文仅仅是在赞颂那颗彰显生命奇迹的葵花吗?联系文章说说理由。8 . 享受生命的果子有一个人在森林中漫游的时候,突然遇见了一只饥饿的老虎,老虎大吼一声就扑了上来。他立刻用生平最大的力气和最快的速度逃开,但是老虎紧追不舍,他一直跑,最后被老虎逼到了悬崖边上。站在悬崖边上,他想:( )被老虎捉到活活肢解,咬死,还( )跳入悬崖,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他纵身跳入悬崖,非常幸运地卡在一棵树上,那是长在悬崖边的梅树,树上结满了梅子。正在庆幸的时候,他听到从悬崖深处传来巨大的吼声,往崖底望去,原来有一只凶猛的狮子正抬头看着他。狮子的声音使他心颤,但转念一想:狮子与老虎是相同的猛兽,被谁吃掉,都是一样的。当他一放下心,又听见了一阵声音,仔细一看,一黑一白两只老鼠,正用力地咬着梅树的树干。他先是一阵惊慌,立刻又放心了,他想:被老鼠咬断树干跌死,总比被狮子咬死好。情绪平复下来后,他感到肚子有点儿饿,看到梅子长得正好,就采了一些吃起来。他觉得一辈子从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梅子。吃过梅子,他找到一个三角形的枝丫休息。他想着:既然迟早都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觉吧!他在树上沉沉地睡去了。睡醒之后,他发现黑白老鼠不见了,老虎、狮子也不见了。他顺着树枝,小心翼翼地攀上悬崖,终于脱离险境。原来就在他睡着的时候,饥饿的老虎按捺不住,终于大吼一声,跳下悬崖。一黑一白两只老鼠听到老虎的吼声,惊慌地逃走了。跳下悬崖的老虎与崖下的狮子展开激烈的打斗,最后都负伤逃走了。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那个人为避开老虎而跳下悬崖,他想的是_;为避开狮子而选择待在正被老鼠啃咬的梅枝上,他想的是_。3为什么那个人能脱离险境?_4短文赞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用“”画出正确的一项。(1)过一天是一天的人生态度。( )(2)忧患的人生态度。( )(3)乐观的人生态度。( )(4)悲观的人生态度。( )5你对故事中人物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请写一写吧。_9 . 仿照课文第2-6节写法,写一节小诗。 我们爱你 _的_, _的_, _的_, _的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林海(节选)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不一样。这里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色来呢!大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的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的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大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10 . 短文从作者进入原始森林的感受写起,依次描写了大兴安岭的_、_、_的特点以及由这些景物所产生的联想。11 . 下面词语中,不是大兴安岭“岭”的特点的词语是( )A温柔B连绵不断C形态各异D盛气凌人12 . 品读第2自然段中描写“绿”的语句,我想起了描写绿颜色的四字词语_、_等。13 . 品读画线的句子,我发现这句话运用了_、_的修辞手法。作者首先赋予大兴安岭以美女的思想行为“_”,接着把青松比作_,把白桦比作_,把_比作绣花鞋。作者把大兴安岭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活灵活现的美感。14 . 这篇短文在语言上有哪些特色?请结合短文试着进行评价。_阅读理解装满昆虫的衣袋(片断)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15 . 找出选文中一对意思相近的词语。(_)(_)16 . “没用的玩意儿”在文中指的是( )A没有什么用的东西。B法布尔捡回来的贝壳、彩色石子和小虫子等。C一些破布头、废弃的袋子等垃圾。17 .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_”相呼应,突出了文章的中心。18 . 人们为什么要在为法布尔建造的雕像上,把他的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_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