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01106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基础积累 (共5题;共31分)1. (6分) 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醉_(zu zhu)书卷_(jun jun)地翻墨_(mm)2. (7分) 连一连。 踢_ 排球打_ 皮筋讲_ 汽车跳_ 足球开_ 故事3. (8分) 我知道带有“风”字的词语。 _、_、_4. (4分) 判断正误。 本篇课文全文是按照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的顺序来写的。5. (6分) (2019四下峄城期末) 下面的词语中与三国人物关羽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 A . 草船借箭B . 刮骨疗毒C . 夜走麦城二、 诗歌鉴赏 (共3题;共50分)6. (20分) (2017五上温州期末)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 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长相思”是这首词的_。 (2) 连一连 故园无此声_ 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_ 夜深千帐灯行军之艰难_ 气候之恶劣队伍之庞大_ 思乡之情切(3)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行军在外时的强烈思乡之情。在本学期的古诗词积累中,你还读到了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请将印象最深的一句写下来。 7. (23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 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芦芽:芦苇的嫩芽B . 蒌蒿:一种高大的树木C . 欲上:想逆江而上D . 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2) 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描写的是_时节的景物。 (3) 请你展开想象,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 (4) 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B . 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C . 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D . 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8. (7分) (2018三上高阳期末)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望天门山李白_,_。_,_。(1) 将诗句补充完整。 (2) 用“/”划出诗的节奏。 (3) 理解古诗,填空。诗人的“_”这句诗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诗人用“_”这个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而且寓含了诗人的_。(怎样的情感?)三、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30分)9. (30分)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登天都峰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他风餐露宿,历尽艰险,塌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一次,他和朋友一起攀登黄山的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的第一高峰,上山的道路很陡,几乎是直上直下,使人望而生畏。走了一段路,他的朋友就抱怨起来:“这路真难走,我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徐霞客笑着说:“我还好,咱们慢慢走吧!”又走了一段,到了半山腰,他的朋友气喘吁吁地说:“我的包袱太重,我背不动了。”徐霞客接过他的包袱说:“我的包袱不太重,我帮你背吧!”好容易爬到了离山顶不远的地方,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我的鞋磨破了,脚掌也磨出了血,我实在走不动了。”说着,坐在地上,简直不想起来了。“我的包袱里还有一双鞋,你换上吧!”徐霞客把鞋递给朋友,热情地鼓励说,“我们慢慢走,一定可以走上去!”他们好不容易登上了峰顶。他的朋友这时才发现,徐霞客的衣服比自己还湿得厉害,两个包袱把他的腰都压弯了,两只脚都磨开了口子,脚掌也流着血。他的朋友惭愧地说:“原来你并不比我轻松,可你为什么一点不叫苦呢?”徐霞客回答说:“上山怎么会没有困难呢?如果我们都叫苦,互相抱怨,恐怕我们就上不来了。”(1) 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形容旅途生活十分艰苦,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_累得大口大口地喘气。_累得没有一点力气和精神。_(2) 在登山途中,徐霞客如何帮助他朋友克服了_、_、_的困难。 (3) 本文记叙的方法是_。 (4) 本文赞扬了徐霞客_精神。 第 6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积累 (共5题;共31分)1-1、2-1、3-1、4-1、5-1、二、 诗歌鉴赏 (共3题;共50分)6-1、6-2、6-3、7-1、7-2、7-3、7-4、8-1、8-2、8-3、三、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30分)9-1、9-2、9-3、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