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19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专项过关模拟卷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84891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2019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专项过关模拟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海省2019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专项过关模拟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海省2019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专项过关模拟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2019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专项过关模拟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回老街走走舒婷有支流行歌曲叫常回家看看,歌词蛮动人的,唱得一些做父母的,鼻子一阵阵发酸。现代人的家,都在一格格的火柴盒里,外观千篇一律,里头的装修与格局也大同小异。游子们再健忘,可能走错楼栋,进错梯道,决不会叫错爹妈。从前我们的家不是这样的。城里的家,不是在什么胡同里,就是什么小巷深处,歪着一棵老槐或撑着两树枇杷至于丁香和油纸伞,那是在戴望舒的雨巷中才有的。风大的时候,常有一两件衣裳从横架着的竹竿上飘落,罩在路人的肩或头,有些故事由此发生。乡下的家,再穷都有自己的院落,墙头摇曳着狗尾巴草,屋后一窝鸡两畦韭。孩子回家,当妈的急急去摸鸡屁股,捋一把嫩韭,炒得香味直钻入骨髓,多少年都不会忘。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住在八卦埕,想想这个地名有多么弯弯绕!厦门最老的区街之一。它那几条街巷的名字都极其生动传神:“打锡街”,住的多是工匠;“夹板寮”,房子的简陋可想而知;“曾姑娘巷”,原是有个曾姑娘祠堂的,碑文说她有“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貌”。放学后特地去看她的画像,扁扁的圆脸上一双细细的小眼睛罢了。十分失望,从此对古书中的形容词,甚怀疑。只要有时间,我还是愿意回老街走走。在城市的夹缝中,总有几处被遗忘的角落。比如开元路,没有酒楼没有超市也没有发廊,只有小杂货店和补鞋摊。比较现代化的是一部公共电话,从居家里逶迤拉出,搁在门口木凳上,由一个抠着趾缝的老头看守。稍过去一点的骑楼下,摆一张矮桌,乌黑的茶具,几个打牌的老人,押着一毛钱十根的筹码。日子在这里悠悠打了个旋,继续慢慢流了去。又比如打锡街,那么窄,张着两只手,可以同时李家抓两根葱,王家讨一撮盐;那么短,站在这一端,可以看到那一端的大马路车水马龙;却又是这么兴旺,白天家家都摆出点什么卖卖:茯苓糕、鲜鸡蛋、烧肉粽、金箔银纸、本地青皮芒果;或者找点事做做:缝补、修伞、代书、打金器。总是熙熙攘攘,看起来好像是邻里之间的买来卖去而已。晚上,都把小饭桌摆到门口,人要路过,须侧着身,常常不是碰翻了这家的小酒盅,就是打撒了那家的海蛎面线汤。不过不要紧,进出这里的人至少有个点头交情。熟而又熟的走不到家门,就被揪住坐下喝两口。免不了吵架,吵起来声情并茂,平日里搓衣掌勺低眉顺眼的妇女,这个时候口才极好,倾街倾巷。咳,老街。我们怀念的不是拥挤、闷热、三代同室的往日时光,而是相濡以沫互通有无的凡间人情烟火。尤其当我们掏出一大串钥匙,打开公共铁门、自家的防盗门、房门,走到被钢栅密密封锁的阳台上,看看上下左右都是同样的铁笼子。你不知道隔壁阳台那个腆着啤酒肚浇花的男人在哪里工作,旁边那位风情万种的女子是不是他的妻子。当然他也不知道你,于是你觉得很安全,不想打破这种默契。气闷的时候,孤独的时候,被吊在半空的时候,不妨到老街走走。1 . 作者写了“现代人的家”,也写了“从前我们的家”,写“从前我们的家”则从“城里的家”和“乡下的家”两个方面来写,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几种“家”的特点。_2 . 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只要有时间,我还是愿意回老街走走”。_3 . “老街”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这样的“老街”吗?为什么?_4 . “咳,老街。”为什么要单独成段?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_5 . 多年过去了,“老街”是会保持原来的样子,还是发生了变化?驰骋你想象的翅膀,作简要的回答。_快乐阅读。腊八粥(节选)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n n)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lng lng)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sh ch)大匙朝嘴里塞灌呢!住交家大院的入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h huo)。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6 . 用“”给文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7 . 赏析文中画“”的句子。这句话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介绍了选文的主要人物_,以及他_的心理。8 .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者为什么说“老孩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_9 . 文段中最后一句“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这里为什么用“像是”?_10 . 八儿家里的腊八粥都放了什么?_阅读小长廊“鸟的天堂”怎么没有一只鸟儿呢?第二天,我们又来到大榕树附近。起初四周非常静寂。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拍掌声一吓,又飞进树林,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那歌声真好听。“鸟的天堂”真是鸟的天堂啊!(有改动)11 . 联系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_12 . 用横线画出表现“应接不暇”的句子。13 . 文章的第一句话是_句,它和最后一句是_关系。14 . 在这段文字中,饱含了作者( )的情感。A疑问、好奇B好奇、赞美C好奇、享受15 . 课文内容精彩回放(填空并作答)。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地玩耍。家中也有灯:、各形各色,还有,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呀!这的确是的日子。这段话主要写北京人过的情景,这一部分写得比较,写出了北京人过节时。 课外阅读。乡间的庙会(节选)五岁那年家乡的庙会在我记忆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两件事:一是我自己买了第一本书;另一件是我第一次看了“鬼戏”。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人书,一毛二分钱。书中讲的是战国时的故事,书名叫一鼓作气。我被封面上的战旗和战车吸引,天天拿着从庙会上买的木刀木枪,编撰着从戏台上看来的故事。那是我的第一本书,我把它保存了许多年。庙会上最吸引人的是唱戏了,河北梆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伴奏声划过夜空,老远就能听见了。( )春夏秋冬,台下( )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孩子们为了看得清楚,很早就用条凳占上了地方。开场锣鼓响过三遍,戏才真的开始了。往往开头总是一两段折子戏,然后才是正戏。最吸引孩子们的( )戏的内容,( )那些奇异的戏剧服饰,武将的靠背旗和长长的雉鸡翎,花旦的凤冠,还有丑角的花脸。许多戏的内容都已经忘光了,惟有一场鬼戏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戏的名字叫狮子楼,讲的是水浒传中的故事。戏台上的汽灯都调得很暗,台上用酒点上了几簇鬼火,那蓝色的火焰后面不时地闪出武大郎青色的脸。我至今还记得,因为恐怖,我紧紧抓住了大人的手,那几簇蓝色的火焰跳动得几乎让灵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16 . “熙熙攘攘”的意思是_。它的反义词是_。17 . 选择关联词语填空。即使也不管总是虽然但是不是而是18 . 短文是按照_结构来写的,叙述了两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其中详写的是_,略写的是_。19 . “鬼戏”之所以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因为( )。A表演精彩B故事有趣C恐惧20 .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多,历史长。各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各不相同,所以一年四季就有许多种节日。这些节日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加深了民族团结的感情。其中,有些节日虽具全国性,但依旧会留下一些区域特征。比如端午节包粽子,戴石榴花,虽然已成全国习惯,但南方的龙舟竞渡给青年、妇女及小孩子带来的兴奋和快乐,就绝不是生长在北方平原的人所能想象的!大江以南,凡是有河流可通船舶处,无论大城小市,端午必照例举行赛船。这些特制龙船多窄而长,有的分五色,头尾高张,转动十分灵便。平时搁在岸上,节日来临前,才由二三十个特选少壮青年,在鞭炮轰响、欢笑呼喊中送请下水。近年来我的记忆力日益衰退,可是四十多年前度过的端阳节,由于乡情风俗热烈活泼,将近半个世纪,种种景象在记忆中还明朗清楚,不褪色,不走样。因此还可联想起许多用“闹龙舟”作题材的艺术品。较早出现的龙舟,应数敦煌壁画,东王公坐在上面去会西王母,云游远方,象征“驾六龙以驭天”。其次是洛神赋图卷,也有个相似而不同的龙舟,仿佛“驾玉虬而偕逝”情形“闹龙舟”还应用到了生活服用方面。帐檐、门帘、枕帕、围裙、手巾、头巾和小孩穿的坎肩,涎围,戴的花帽,经常用“闹龙舟”作主题。当地妇女制作这些刺绣时,照例必把个人节日欢乐的回忆、对于儿女的热爱关心,连同彩色丝线交织在图案中。21 . 作者回忆中的“端午”主要是_的风俗。22 . “端午”给作者的“特别”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_23 . 作者认为传统节日有什么意义?_24 . 第3自然段描写了历史上用“闹龙舟”作题材的艺术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25 . 你家乡的端午节跟作者所描述的有何异同呢?请简要地进行描述。_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