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20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9563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2020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武汉市2020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武汉市2020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市2020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B到家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C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四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总分顺序。D寓言是从神话脱胎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如秋水愚公移山这两则寓言就颇有神话的味道。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脚下的流沙放学回到家,母亲在院子里看到我回来了,抬头看了看我,皱起了眉头,说道:“怎么,放学后又到小河边玩去啦?”我心中慌乱地赶忙回答道:“没有啊,一放学我就回来了。”母亲听了,脸一下子拉下来了,她有些生气地说道:“你撒谎,你脚下的流沙告诉了我,你到小河边玩耍去了。”母亲铿锵有力的一句话,吓得我赶忙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下,这一看,不禁令我大吃一惊,只见两只鞋边沾上了点点粒粒的沙子,没想到,这沾在鞋上的沙子,竟成了无可抵赖的证据。我无话可说,只好羞愧地低下了头。母亲走了过来,拿来一双干净的鞋,让我将脚上的鞋换下来。母亲将那双鞋拿到水池边,边洗刷鞋上的流沙,边说道:“脚踩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即使细小到你眼睛看不见,但别人也能看得见。流沙,就是一个人的足迹,也是一个人的人生。”我惊讶地望着母亲,没想到,我那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竟说出了这么富有诗意的话来。那一刻,我感到母亲好聪明,甚至好伟大。那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流沙这个词,原来流沙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就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伴随在人的脚下。一次,老师让同学们用“沙”这个字组词,班上同学大都组成了沙漠、沙发、沙子、沙滩、沙地只有我一个组成了“流沙”这个词,当时课本上还没有学过这个词。老师特意在全班表扬了我,说这个词组得好,并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我将那个鞋上沾有流沙的故事说给了老师听。老师夸我有一个智慧的妈妈。听到老师的夸赞,我心里充满了自豪和甜蜜。二十多年后,同学聚会,许多同学还向我说起那个我在班上说过的流沙的故事。他们说,这么多年了,只要一看到自己鞋上沾上的那些流沙,他们就会想起我,想起我说过的那个故事。我听了,感动莫名,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少年时,大家在一起的许多时光,都已淡忘、模糊了,但课堂上偶尔说过的这个故事,竟然让同学们记了几十年。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不能不令人感慨,心如潮涌长大了,我离开母亲,到过许多地方,并在很远的城里安了家。每次回家,母亲看到我,总是先低下头,看我脚上的鞋。我开始不明就里,问道:“妈,您在看什么呢?”母亲认真地说道:“我在看你脚上的流沙,看你是否走错了道,沾上了不该沾上的流沙。”母亲轻轻的一句话,惊出了我一身冷汗。孩提时的那一幕,像电影一样,又在眼前浮现,真真切切,忧如昨日。我下意识地在努力检索自己所走过的路,心中隐隐地有些忐忑和不安。这么多年过来了,尽管母亲不在自己的身边,但我仿佛感到她一直就在自己的身边,她的一双眼睛一直在紧紧地盯着我脚下所走过的路,使我丝毫地不敢懈怠和放纵,生怕自己一招不慎,走错了路,脚下沾上了不该有的流沙。母亲说得对,人走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无论自己行走的多么隐蔽,都隐藏不了脚下的流沙。这世界上有一种孝,就是努力走好自己人生的路。可以平凡、可以寻常、可以贫穷,但绝不能走错了人生的路。只有走得正直、走得刚强,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孝。2 . 本文以“脚下的流沙”为线索讲述了哪几件事?3 .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1)结合语境,说说第段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但课堂上偶尔说过的这个故事,竟然让同学们记了几十年。(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每次回家,母亲看到我,总是先低下头,看我脚上的鞋。4 .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这世界上有一种孝,就是努力走好自己人生的路。”的理解。5 . 标题中的“流沙”在文中有哪些含义?阅读送报的少年,完成下列小题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6 . 从构思看,小说以“我”为叙述者的视角来描写主人公,同时还运用了_的手法来表现主人公。7 . 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这样一句话:_8 . 在下面段中找出三处有表现力的短语。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9 . 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的表达作用。三、文言文阅读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后面小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0 .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尝趋百里外(_)(2)同舍生皆被绮绣(_)11 . 翻译下面的句子。(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2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敢稍逾约”这是作者幼年守信的表现,也是他能遍观群书的原因。B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艰苦,成就便会越大。C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D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13 . 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四、句子默写14 . 古诗文默写。(1)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2)欲渡黄河冰塞川,_。(行路难)(3)怀旧空吟闻笛赋,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7)古典诗词卷帙浩繁,汗牛充栋,家国情怀始终一以贯之:从礼记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到林则徐的“_,岂因祸福避趋之”;从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_”到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到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一首首,一句句,浸润在字里行间的是化不开的家国情怀;一篇篇,一章章,萦绕在眉间心上的是挥不去的家国心绪。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5 . 这首诗的作者是。16 . 诗中第三联以喻游子之心,以喻故人之情。17 . 诗人在尾联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六、名著阅读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4分)18 . 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古代作品名称。(1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19 . 根据阅读体验,回答问题。(3分)直到现在,“A”才明白:当一个人年轻力壮的时候,做到坚强是比较简单而容易的事;如今,当生活像铁环似的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仍然能够坚韧不拔,那才是光荣的业绩。(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A这里的“A”是谁?选段所写的是什么情景?B选段中的“A”富有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是什么?A_B_七、综合性学习20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材料二超越“机器人三定律”人工智能期待新伦理(2019年3月18日新华社)人工智能医生“医术”超过年轻医生(2019年3月22日人民日报)智能网联汽车、5G应用3月26日将亮相海南博鳌(2019年3月23日南海网)别把个人隐私不知不觉“喂”给人工智能(2019年3月25日科技日报)材料三漫画(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的探究结果。(30字左右)_(2)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_鄞州区某校文学社成员正在筹备“读风雅诗文品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请你也加入进来吧!21 . (方案一诗文见民俗)小萤在整理含有梅花的诗句时了解到,古人在冬日有绘制梅花消寒图的习俗。査阅了相关资料后,她编写了一份图文材料来普及诗文中的民俗文化:我们说“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自冬至始绘制“九九消寒图”是古人抵抗寒冬,期待春天的一种风雅活动,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贵族皇室都很热 zhng 。因梅花位列“岁寒四君子”之首,所以最常见的消寒图就是画素梅一枝,枝上梅花九朵,每朵花瓣九片,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上一瓣,九尽春深,一幅梅花消寒图也就画成了。古人是多么智慧又温情啊!即使在没有网络,也没有娱乐设施的年代,仍能把万物萧条的寒冷时光过得诗意ng 然。有了这样闲适从容的心态,寒冬瞬间成了个美好的过渡,等在后面的是充满希望的暖春。(1)书写时,小萤对两个字的写法不确定暂用拼音代替,请你帮她补写。(2)朗读时,小萤对加点字的读音不确定,请你帮她选出正确的读音( )A.数( sh )即( j ) B.数( sh )即( j )C.数( sh )即( j ) D.数( sh )即( j )(3)配图时,小萤想在梅花消寒图上题写相关的诗句,下列诗句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竹寒沙碧堂成处,移得官梅绕屋栽。B.上月青阳启曙晖,园梅变腊识春归。C.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D.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22 . (方案二诗文抒情志)下面是小萤与小舟两位社员就上述图文材料展开的对话,请你一起参与。小萤:我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梅花消寒图的起源与爱国诗人文天祥有关呢!当时文天祥被流放边地,后又押解到北京,身为南方人的文天祥在北方冰天雪地中,画下八十一个格子,每天涂抹一格,期待熬过寒冷的冬天,能够重获自由。但为了坚守民族大义,他毅然拒绝了元朝大汗忽必烈高官厚禄的诱惑,慷慨就义。小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写的正是这种舍生取义的志向啊!小萤:确实如此,这学期我们就学过不少抒怀情志的诗歌!比如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1)_,(2)_”表达他刚直劝谏的胆魄与匡正祛邪的决心;李白在行路难(其一)这首诗中用“(3)_,(4)_”抒发了他摆脱彷徨苦闷积极用世的追求。小舟:再比如李商隐在无题中言说,“(5)_,(6)_”,吐露了对所思之人缠绵执着的眷念与爱而不得的痛苦;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的“(7)_,(8)_”两句道出了久别思归的忧愁之情;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的“(9)_,(10)_!”是他对两遭迁谪的喟叹。小萤:这样的诗句在古诗文中太常见了,我们不妨举办一场诗词接龙大赛,就以“诗言志”为话题吧!23 . (方案三诗文传雅趣)小萤和小舟拟请学校的语文老师开设“诗文中的闲情雅趣”系列讲座,请正确解释加点字完成表格,这将成为你参加讲座的“入场券”。诗文解释竹窗秋睡美,荻浦夜渔寒。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1)缓歌慢舜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孙权引肃合榻对饮言议。(4)八、作文24 . 请以“成长的滋味”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记叙文,写出成长中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3)字迹清楚端正。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