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9017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省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西省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字词书写1 .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tu(_)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y(_)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xi(_)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摘自朱自清背影)二、现代文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到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2 . 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B西路军是在东路军之前渡江的C为了详写东路军D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3 . 对详写东路军战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东路军更为英勇善战B南京江阴段防线比较巩固C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D东路军取得重大战果4 .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主观原因:_客观原因:_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小题。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5 . 第段中“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为什么“忽地模糊了”?6 . 理解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7 . 第段中加点的两个“偶像”含义相同吗?为什么?8 . 第段再现月下瓜地的美景,有什么作用?9 . 第段画线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日:“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选自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注)总角:儿童将头发梳成左右两条辫子。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殁:去世。10 .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1)或异二者之为为_(2)然则何时而乐耶然则 _(3)先生奇轼言奇_(4)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_11 . 下列加点“以”与“不以物喜”中的“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扶苏以数谏故C醒能述以文者D固以怪之矣12 . 翻译下列句子。(1)微斯人,吾谁与归?(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13 . 范仲淹曾任泰州西溪盐仓监,请结合(甲)文内容和相关事迹谈谈你对乙文中“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的理解。四、句子默写14 . 填空。(1)斯是陋室,_。(刘禹锡陋室铭)(2)山重水复疑无路,_。(陆游游山西村)五、诗歌鉴赏阅读登飞来峰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5 . 此诗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当时王安石三十岁。联系说说你对诗中画线诗句的理解。16 . “诗,志也。”“诗”的本义有“言志”的意思。你积累的其他古代诗词中“以诗言志”的诗句有:“_,_”六、课外阅读论观山水赵季仁谓余曰:“某平生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余曰:“尽则安能?但身到处莫放过耳。”季仁因言朱文公每经行处,闻有佳山水,虽迂途数十里,必往游焉。携樽酒,一古银杯,大几容半升,时引一杯。登览竟日,未尝厌倦。又尝欲以木为华夷图,刻山水凹凸之势,合木八片为之,以雌雄笋相入,可以折,度一人之力,足以负之,每出则以自随。后竟未能成。余因言夫子亦嗜山水,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固自可见。如“子在川上”,与夫“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尤可见。大抵登山临水,足以触发道机,开豁心志,为益不少。季仁曰:“观山水亦如读书,随其见趣之高下。”(选自唐宋笔记选读,有删改)注释赵季仁:赵师恕,字季仁。朱文公:朱熹。随:根据。见趣:见识、阅历、情趣等。17 . 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又尝欲以木为华夷图(是)B可以折(值得)C足以负之(背,用背驮东西)D固自可见(坚持)18 . 根据相关注释,为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并结合语境简述其中蕴含的情感。竟:A追究。B从头至尾。B边境。C竟然。(1)登览竟日(2)后竟未能成19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尽则安能?但身到处莫放过耳。20 . 季仁认为:“观山水亦如读书。”请结合选文和你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七、名著阅读21 . 名著阅读(1)朝花夕拾又叫_,是 _(人名)的作品。(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_、_、_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3)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_)A琐记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八、作文22 . 按要求作文。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让你铭记,令你难忘。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个人生活经历,恰当选材。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