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8952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2011年法网公开赛的女单决赛中,中国金花李娜,开局便_住卫冕冠军老将斯齐亚沃尼凌厉的攻势,终于夺得了第一个世界顶级大满贯冠军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方场上筑起一座公墓,人们重新_了牺牲将士的遗骨。邓小平同志曾_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得问题,带全球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名作,它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_。A遏制安葬高瞻远瞩淋漓尽致B控制埋葬高瞻远瞩酣畅淋漓C遏制埋葬高屋建瓴淋漓尽致D控制安葬高屋建瓴酣畅淋漓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为了加强管理,每到放学时间,学校门口总是一边站着一位值班领导。B京剧“国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弘,深受戏迷和中老年朋友的喜爱。C歌星、影星多是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学业。D即使物质生活再丰富,生存条件再优越,但精神生活匮乏,人际关系冷漠,我们依然不能说这是一个和谐社会。3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红(yn)孤孀(shung)家谕户晓(y)目不窥园(ku)B阖眼(h)挚痛(ch)气冲斗牛(du)惊涛澎湃(bi)C字贴(ti)可汗(k hn)深恶痛绝(w)鞠躬尽瘁(cu)D震悚(sng)愧怍(zu)仰之弥高(m)扑朔迷离(shu)4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B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C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生命。D“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5 . 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有误的一项是( )A畸形(j)悄然(qio)深恶痛疾()矢志不渝B要塞(si)绯红(fi)锐不可挡(dn)不可名状C镌刻(jan)解剖(po)藏污纳垢(u)震聋发聩D履行(n)犀利(x)窒息(zh)杳无消息(yo)6 . 下列各句成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春天到了,小草五光十色,到处都生机勃勃。B张华的作业做得不堪设想,受到老师的批评。C那是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老奶奶一直默默的把它记在心里。D夜深了,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7 . 关于下列作品,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穿井得一人即选自该书。B蚊子和狮子这一则寓言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C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称之为“童心之作”。D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其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小说务虚笔记等。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练习。母爱:生而为一棵树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一幅很简单的画面拨动了我的心弦。是那种很老很旧的仿日式小楼。略显笨拙的门廊下,站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手里摆弄着一只红艳的蝴蝶结。在她的身后,她的母亲贴近她站着,正在细细地为她梳头。晨光从街对面的楼顶上斜铺过来,将门廊分成界限清晰的两部分,一明一暗。小女孩就站在这水一样的阳光中,全身流淌着透明的新鲜与灵气,像摇曳在晨风中的一朵新蕾。母亲则被推在暗影里,辨不清面容,只有恒久的安详与幸福隐约在眉宇间。也许是谁说了个笑话,母女二人忽然开心地笑起来,满门廊都鼓荡着,拥塞着灿若朝霞的笑声。似乎有一双手抚过我的心灵,温暖立刻弥漫了全身。记忆的叶片纷纷飘落,家的面貌从遥远的地方一下子飞到了眼前。那是一片亲情的海啊!母爱就从云蒸霞蔚中突现出来,如雨后的彩虹,满世界一片澄明。我试着用诗的触角感知她,于是,我看见一棵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譬如一株柳。就是在城市和乡村都极易见到的那种树。春天里披一身鹅黄,仲夏里撑一地浓阴,安安静静地生长在每个人的视野中。雨天里或者阳光下,她更像一位淡妆肃立的女子。她的普遍导致了她的普通,而她天性的安静又使她默默无闻。漫漫旅途中,在路旁或水边,能有几人会因为一株柳的突然出现而驻足慨叹?只有当脚步接近荒原接近情感的边缘地带时,对于绿的渴望才使旅人回头寻觅。在远方,那株柳仍然绿意葱茏地独立在风中。这道遥远的风景很容易使人伤感,旅人便很自然地想起了童年和少年的大段时光。那么,母爱生而为一株柳。譬如一株枣树。小巷的土墙边,山涧的崖畔上,河埠头,沟谷中,似乎没有什么条件可以限制她的脚步。她的躯干生来与粗壮无缘,春天里她静立一隅,瘦弱单薄,很让人担心,让人怀疑那样绵软甘甜的枣子是不是这样的躯干捧出来的。然而不久就证实了,面对秋风中挂满枝头的小灯笼似的红果,没有人否认那是她苦心凝聚的爱的糖汁。那份甘香穿越寒暑,历久弥香,引着漂泊的游子不远万里,叩响家门她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她从未苛求更多的水、空气和阳光,她不需施肥、浇水,似乎也没有人想过要为她施一点肥、浇一些水。在乡人的眼里,她的生长开花结果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事,用不着为此大惊小怪费力伤神。他们在秋天里采摘她的果实时不必稍存愧疚或者感激。那么,母爱生而为一株枣树。面对一棵树,在接受了她浓阴的慰藉之后,在分享了她生命的果实之后,我们是否想过要为她做点什么,比如为她遮一遮风挡一挡雨,比如坐下来倾听她心底的诉说,比如尽我们的力量给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微笑那么,面对母爱呢?面对母爱,正如面对一棵树,我们心清如水,倾听叶落的声音8 . 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幅母亲为女儿梳头的画面,请回答:(1)这幅画面表现了什么主题?(不超过6个字)(2)画面给人的感受怎样?(不超过6个字)9 . “我试着用诗的触角感知她,于是,我看见一棵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0 . 为什么说“母爱生而为一棵树”?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的比喻 都写出了母爱的什么特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三、句子默写11 . 默写(1)乌纱掷去不为官,_。 (予告归里)(2)_,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衢道中)(3)无意苦争春,_。(卜算子 咏梅)(4)_,匹马戍梁州。(诉衷情)(5)了却君王天下事,_。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四、课内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论语选读(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4)子曰:“知者不感仁者不忧勇者不惧。”(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注释孔文子:卫国的大夫孔圉(y),谥号为“文”。敏:做事干练。耻:以为耻。下同:向不如自己(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少等)的人请教。是以:即“以是”,因此。以,因为。识(zh):记住。此句意为,我有哪一样呢?这是孔子的自省。尝:曾经。:知:同“智”。长:总是。戚戚:忧愁的样子。12 . 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知 者 不 感 仁 者 不 忧 勇 者 不 惧13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敏而好学(_)(2)是以谓之文也(_)(3)终夜不寝(_)(4)无益(_)14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15 . 在第一则材料中,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6 . 尾联中“长精神”的“长”意思是 17 . 对诗中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迅速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B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豪迈胸襟。C暗示事物在迅速发展,相信未来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D“沉舟” “病树”和“千帆” “万木”对比,表达诗人哀伤自己的情感。六、名著阅读18 . _(国籍)记者_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_19 .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多选不得分)A“(他)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这里介绍的“他”是杨昌济,毛泽东的老师,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B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有一点较为显著,就是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C“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段话是毛泽东回忆时的叙述,他体现了毛的叛逆性格,对知识的渴求。D在与周恩来的接触中,斯诺渐渐发觉,这位参加并组织过多起革命起义、书生出生的造反者并不是一个狂热分子,而是一位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的人。E. “他从来没有出过国,不会说也不会读任何外语,但是他不到三十岁就博得了红军内外人士的尊重。他以“短促突击战”创始者著称,在中国红军的军事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受到南京方面的研究和评论。”这段文字介绍的是红军将领彭德怀。七、作文20 . 作文。“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是2018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二一九年新年贺词中的一句话。请以“追梦”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