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4101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C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不学习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时间长了,那只狼闭上眼睛,甚至想睡觉。2 .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A“世界上没有一种成功是可以轻易获得的”中加点词的词性分别是名词、数量词、形容词、动词。B“开放二胎、航母远航、精准扶贫、治国理政、稳定下来”短语类型分别是动宾、主谓、偏正、并列、动补。C“每一级上面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中“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作宾语,主干是:上面值得留恋D“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该句的第二层关系是因果关系。二、字词书写3 .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历史是一页风云,繁华而荣耀,一代代创造着她丰富着她的人们虽已消失于历史的天空,却将积din( )深厚的文化遗产留给后人,那些飘y ( )于吴歌越舞、汉风唐韵中的名字,以及jun( )刻在宋井明巷、晚清园林里的传奇,是扬州城2500年厚重年jin( )的独特书签,牵引我们翻阅她的千载风流。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我妈有病包利民她曾经很讨厌自己的母亲。上中学时,那些整天的唠唠叨叨就不用说了,让她很不能思受的是,母亲很固执,有时国执得让人很生气、很不理解。读高二时,她患偏头疼,去了好多大医院治疗,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母亲不知从谁那里听说偏方可治大病,便开始四处找偏方,经常弄回一些奇怪的东西让她吃。这让她极为不满,可是不管怎么反抗,母亲都過着她吃,也不怕把她吃出什么毛病来。好在后来病愈了,也不知是不是那些偏方的功效,反正母亲就认定了此理。有时她会嘟囔:“真是有病!”母亲耳朵好使,就( ):“你才有病!你没有病我能天天给你找偏方?”更为离奇的是,有一次她的手机丢了,也没对母亲说。可是母亲还是知道了,( )地训了她一通。可没过几天,母亲竟拿回来一个手机给她,她摆弄了半天,问:“你在哪儿买的?”母亲很得意地说:“你管我在哪儿买的!喜欢吗?她很无奈地说:“我敢喜欢吗?这手机里面还带着卡,还有别人的通话记录,我拿去使,还不被当成小偷抓起来啊!”母亲一听吓坏了:“我在市场上.有个人拿着手机问我买不买,我瞅着不错,还便宜,就买了!”她一时无语,心里想着,母亲真是病得不轻啊!反正类似的事还有许多,不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母亲做的那些事都与她有关。她有时会觉得很奇怪,母亲平时也是挺精明的一个人,咋一到自己女儿身上就糊涂得要命?特别是有一回,( )的母亲不知动了哪根神经,就认定她与一个男老师在谈恋爱。为此,母亲居然还去学校偷偷观察,她得知后和母亲狠狠地吵了一架,并更加认定,母亲有病!后来上了大学,终于脱离了有病的母亲,她有一种重获自由的快乐。可是母亲的电话总是不分时候地打过来,不是问这个就是问那个,烦得她不行。那时,她刚刚失恋,母亲不知从她的哪句话里听出了口风,便( ),把她气得够呛,便挂断电话关了机。她一连十多天没开机,耳边终于清静了。正是冬天,有一天下午,天上飘着大雪。她正在上课,偶然向走廊望去,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像极了母亲。她忙跑出了教室,果然是母亲!母亲头发上和身上都湿注的,显然进了楼都没有拍打掉身上的雪花。她还挺感动,母亲一定是担心她失恋后的状况,才坐了一夜的火车赶来学校。把母亲带到宿舍,给她换了衣服,才问她怎么跑来学校了。母亲的回答让她哭笑不得:“前些日子接到你用别人手机发的一个短信,你说钱和手机都丢了,让我给你汇钱。我开始琢磨着是骗人的,可总打你电话,竟真的打不通,觉行还是自己来一趟好!”她问:“你不会真的往短信里说的账号汇钱了吧?”母亲笑着说:“没有,我自己带来了,给你!”看着母亲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她的眼睛一下子就湿了。回想以往的和种,看看今天的母亲,虽然还是觉得母亲有病,可是心里一点都不觉得讨厌了,反而觉行很幸福。很久之后的一天,她走在街上,听到旁边一一个女孩大声地打电话,其中有一句:“妈,你是不是有病啊?什么事都管!”那一瞬间,她就想到了自己远方也同样有病的母亲。忽然明白,天下的母亲都是有病的,对儿女的爱和担心,永远是母亲心头的病。4 . 依砍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刨根问底勃然大怒疑神疑鬼劈头盖脸B勃然大怒疑神疑鬼劈头盖脸刨根问底C勃然大怒劈头盖脸疑神疑鬼创根问底D劈头盖脸勃然大怒刨根问底疑神疑鬼5 .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1)母亲很得意地说:“你管我在哪儿买的!喜欢吗?”(2)看着母亲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她的眼睛一下子就湿了。6 . 请分析文章第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7 . 文章第段说“可是心里一点都不觉得讨厌了,反而觉得很幸福”,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她”这种感受的理解。8 .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低调也是一种智慧第二届中华艺文颁奖典礼,于2014年新年之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诺贝尔文学获奖者莫言亦榜上有名。莫言领奖时无不感慨地说:“今后要做的就是好好写作,低调做人,争取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圆了所有中国人几个世纪的“诺奖梦”。但让人可歌可敬的是莫言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恣意轻狂,目中无人,相反他还一直保持着他一贯的做人处事风格-低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正是这低调成就了莫言。而这样成功,让人不得不叹服,低调亦是一种智慧。低调是为人处世的积极姿态与超然心态。低调如深谷幽兰。时时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_;低调如秋日落叶,轻轻地盘旋最终滋养了树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懂得低调。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生活使人们变得张牙舞爪、张扬个性失去了那淡泊的本心。追逐名利、标榜张扬的狂热追求,也使人们不能真正静下心来取思考研究,最终心态浮躁无所事事。低调不是懦弱,而是自信的表现,张扬不是智慧的化身,而是失败的前提。战国时期,庞涓自恃有才,张扬跋扈,不把被其废掉的孙膑放在眼里,总想和其一较高下。相反地,虽然才高八斗,精通谋略的孙膑,却总是放眼未来,不欲与人争锋。最终自恃过高的庞涓落得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是庞涓的才能无用武之地吗?不!而是他一项自命聪颖,不知收敛,不知低调做人可为生命积聚更多正能量,反而成了反面教材,成了天下的笑柄。由此可见,低调还是智者韬光养晦的远见卓识。生活中,低调又是沉淀自己丰富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莫言深谙此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如果我们都像莫言一样处事低调,低调做人,就会不断充实自己。洗涤心灵上的污垢,专心致志地达成人生目标。如此看来, 低调确实闪耀智慧火花。低调可以让人有最好姿态与心态面对生活;低调可以让人充满智慧地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低调可以让人放低自己暗蓄力量,在不显山露水中成就事业。学会低调做人,不仅我们平凡人的梦不会再遥远,就是我们的民族梦、中国梦、复兴梦也会计日而待也。让我们学会低调做人吧!在低调中创造高调人生,一如莫言。9 . 第段中,与第段画线词语:“恣意轻狂”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10 . 下面对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A写莫言的获奖,告诉人们:只要低调,就能成功。B写莫言的低调,主要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C点出莫言圆了中国人的“诺奖梦”,国人对他由衷的表示感谢。D借莫言低调做人处事成功一例,引出并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11 . 根据第段内容,在该段画线处填上适当词语,构成排比句。低调如深谷幽兰,时时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低调如秋日落叶,轻轻地盘旋最终滋养了树干。12 . “低调亦是一种智慧”,文中作者这样认为的理由是:(1)(2)(3)13 .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最合适,请完整具体的说明阐述理由。索罗在瓦尔登湖畔低调生活,息心宁性,丰富了阅历,最终有了瓦尔登湖这一脍炙人口的巨作。倘若他依然执迷于俗世,不在低调中品味生活,累积经验,净化心灵,恐怕也不会有瓦尔登湖的诞生。四、句子默写14 . 默写填空(1)谁家玉笛暗飞声,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独坐幽篁里,_。(王维竹里馆)(3)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4)杨花榆荚无才思,_。(韩愈晚春)(5)木兰诗中描写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6)木兰诗中既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_,_?(木兰诗)15 .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_,左右流之。窃窕淑女,_。(关雎)(2)_,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 _,_。(4)舜发于畎亩之中,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五、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16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2)悄怆幽邃邃:_(3)皆若空游无所依若:_(4)伐竹取道伐:_17 .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可知其源其真不知马也(马说)B以其境过清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C乃记之而去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D佁然不动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虽有佳肴)18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9 . 文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20 . 本文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六、课外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注释)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字季常。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敬仰。折节:强制克制,改变初衷。光、黄:黄州(今湖北黄冈)。矍(ju)然:惊奇注视的样子。21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适见焉(_)余告之故(_)余既耸然异之(_)精悍之色(_)22 . 翻译句子。(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3 . 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晚乃遁于光、黄间ABCD24 . 首段交代了方山子隐居的原因的句子是“_”;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注本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真珠:即珍珠。25 .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残阳斜照水面,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B运用“铺”字显得平缓,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C“瑟瑟”“红”写出了残阳照射下,江面光色变化,显得冷寂萧瑟的暮江景象。D以“真珠”为喻,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26 . 下列对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瑟瑟”和后句中的“可怜”二词,可见优美的景物中蕴含了诗人的愁苦之情。B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和谐、宁静,让诗人流连忘返。C露似真珠”“月如弓”,喻体寻常,如信手拈来一般,却传达出无限生机,无限情意。何等传神!D“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接暮江,下连月露,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八、名著阅读名著阅读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尊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的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节选自五猖会)27 . 朝花夕拾是 (作者)所写的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共10篇。本学期我们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学过其中的。28 . 五猖会中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选段中的A是谁?“非他不留A”一句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吴用又对A道:“据这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的人,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非是吴用过称,理合王伦让这第一位与头领坐。此天下公论,也不负了柴大官人的书信。A道:“承先生高谈,只因小可犯下大罪,投奔柴大官人,非他不留A,诚恐负累他不便,自愿上山。”(2)读一读甲、乙两段文字,谈谈“我”对父亲的感情。结合藤野先生一文,说说“我”为父亲求医的这段经历,对“我”日后的人生抉择有着怎样的影响?甲: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乙:“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父亲!”-“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九、作文30 . 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好,是壮丽的山川,是秀美的田园;好,是朋友的信任,是对手的挑战;好,是美丽的邂逅,是无悔的错过;好,是宁静的港湾,是崎岖的征途请以“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2)有真情实感,书写清楚工整;(3)字数不少于 600;(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