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3459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香榭丽妩媚包厢摩洛哥B咳嗽撕碎脸颊衣裳C薪水鞠躬擤鼻涕消谴D莱茵石风韵账簿项链2 . 下面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的一项是( )A分(fn)外成吉思汗(hn)数(sh)风流人物娉婷(png)B鲜妍(yn)冠冕(min)红晕(yn )忧戚(q)C佝偻(j)亵渎(xi )恪守(g)汲取(x)D瞥见(pi)赃物(zng)箴言(zhn)宽宥(yu)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爱的味道代连华小区一楼住着一对夫妇,生活极有规律。晨起锻炼身体,晚上去广场散步,生活简单随意。因为房屋临街,夫妻俩喜欢敞开房门,坐在那里看书、品茶,或是悠闲地看着过往行人。每当屋子里飘出美食的味道,就能猜出是他们的儿子回来了。那家男孩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平时极少回来。儿子回来时,也是夫妻俩最忙碌的时候,每天往返于菜市场和家之间,仿佛要把世间美味全部做给儿子吃。小小的房子里,总是传出香喷喷的味道。有时路过门前,我会开玩笑地说,今天是炖鱼吧,离好远就能闻得到呢。女主人笑着说,是呢,尝尝吧,味道很鲜美。几天后,儿子走了,没有了香喷喷的味道,房间又恢复平静,夫妻又开始简单随意的生活。爱是有味道的,虽然美味佳肴在哪里都能吃得到,但是出自父母手里,却是别有一番风味。有位朋友不喜欢吸烟,但每次回到乡下,闻着那熟悉的廉价烟叶的味道,就会想起他的父亲。那时家里生活贫苦,为了供他读书,家里的经济一直捉襟见肘。他每次回家取生活费,父亲都会犯愁,但却从不让他分心。昏暗的灯光下,父亲吸着长长的烟袋锅,伴随着袅袅青烟,有轻轻的叹息声。“爸,别抽烟了,对身体不好,家里实在没钱,我就不读书了。”父亲却笑着说:“吸烟是为了给你驱蚊子,你不要有顾虑,好好学习才是正事,生活嘛,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父亲轻描淡写,他却早已泪湿枕边。朋友说,艰难岁月里,父亲努力地支撑着家,面对困难,父亲从不说苦。古人解忧,唯有杜康,父亲解忧,却只能吸烟。父亲的身上充斥着浓浓的烟味,隔了好远都能闻到,那时心里极不喜欢,直到父亲离开人世,才惊觉内心深处是如此留恋一种味道。有一次坐长途火车出行,坐我对面的是一对老夫妇,他们很紧张地抱着一个塑料袋不松手,奇怪的举动引起乘警注意,便要求他们把袋子打开,老夫妇摇头不肯。乘警越发觉得可疑,强行打开塑料袋,一股浓浓的酸味弥漫开来,袋里竟然装着几棵酸白菜。原来他们是去看儿子,而儿子在家时最喜欢吃酸白菜,为防止味道传开,老夫妇包裹了好多层。那次旅游沿途的风景我早已忘记,而行程千里抱着酸白菜的老夫妇,却停留在我的记忆里。酸酸的是爱的味道。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品味,总能发觉爱的味道,那味道弥漫在岁月里,足以温暖苍凉的人生。3 . 本文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4 . 第段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5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的妙处。6 . 第段中作者将父亲语言的平淡和儿子的泪流满面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7 . 文章最后写道:“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品味,总能发觉爱的味道,那味道弥漫在岁月里,足以温暖苍凉的人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不求甚解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荞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祥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有删改)8 . 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好读书,不求甚解(2)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9 . 结合全文,分析第自然段的作用。10 . 文章第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1 . 来代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种读书法与文章中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法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阐述理由。三、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乙)李光地字晋卿。年四岁,能以炭摹地上灯字影。稍长,力学,有通才。尝举家陷贼,挟以邀金,欲杀者屡,终不惧。间即取书读,贼大奇之。其伯父日燝,募死士,袭破贼寨,拔以归。光地少无声色之好,衣食裁取粗给,经年不奏丝竹,门馆寂寥,无有私谒。(安溪县志)注:日燝,李光地伯父的名字,燝,音同“景”。12 . 解释加点词。(1)走送之(2)援疑质理(3)或遇其叱咄(4)贼大奇之13 . 与乙文“其伯父日燝”中的“其”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其真不知马也B以其境过清C告之于帝,帝感其诚D不能指其一端14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经年不奏丝竹,门馆寂寥,无有私谒。15 . 从“嗜学”的角度,简要分析宋濂与李光地各自不同的表现。四、情景默写16 . 根据提示默写。(1)江城子密州出猎 词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_,_?(2)出师表中描写诸葛亮生活志趣的句子是_,_。五、诗歌鉴赏17 .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A词的上阙写景,一个“异”字统领全篇。“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突出塞下天气寒冷。B“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这里悲怆的情调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D“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六、语言表达18 . 这首七律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上下句有何联系?七、名著阅读19 . 名著阅读A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火光烘烘腾起,再一遍,更着百倍;又一遍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文段节选自古典名著_。文段中的A指的是_(人物),请再写一个与A相关的故事情节_。八、综合性学习20 . 综合性学习。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中考作文阅卷组对影响初三学生考场作文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项目名称具体内容所占比例语言表达句子描写、标点、词汇、修辞38.25%层次结构层次、过渡9.15%思想内容中心、选材、分析22.35%卷面书写错别字、书写、整洁度30.25%(1)请根据上表反映的情况,得出一个结论。_(2)为提高作文成绩,请就卷面书写一项提出一条建议。_九、作文21 . 写作与表达题一:请以“那件小事真不小”为题目,写一篇作文。题二:阅读材料后作文。成长的路上,我们经历过,必定收藏了许多:如果把美好定格在心中,那便是一生的快乐;如果把快乐定格在心中,那便是一生的幸福;如果把幸福定格在心中,那便是一生的感动请以“把_定格在心中”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2)若选题二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或宿构;(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