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三)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3367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三)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丽”“端庄”“晶莹”“沸腾”“特别”都是形容词。B“武汉”“商店”“雷锋”“原子”“墨水”这几个词都是单义词。C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语气连贯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用排比抒情酣畅淋漓,用排比说理透彻精辟。D“德高望重”“巍峨挺立”“襟怀坦荡”“各具风韵”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2 .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歌行体古诗,作者岑参,是唐代诗人,其边塞诗尤多佳作。B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豪放派词人。渔家傲,词牌名。C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其中。D“说”量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的作者是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3 . 下列选项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颧(qun)骨稽首(q) 越俎代庖(bo)B腌臜(yn) 荫庇(yn)长吁短叹(x)C阔绰(chu)拭去(sh)龙吟凤哕(hu)D骸骨(hi)酷肖(xio)周道如砥(d)二、字词书写4 . 根据拼音用正楷在田字格中依次写汉字。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细n 时粗gung,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l,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pin,不能自已。三、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北京的园林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空间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玩味。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那大红色的柱梁,十分庄重。当然,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灰暗,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_,_”,古朴淡雅,别具风采。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有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之处,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座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彩对比却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金黄和大红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吧。注:“吴带当风”是宋代郭若虚评价唐代吴道子佛像画的话,意思是吴道子画的衣带圆转,迎风飘举。5 . 选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园林的哪些特点?6 . 第段中加点的“如此”具体指什么?7 . 第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8 . “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一句中的“大多”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9 . 下列诗句中,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10 . 课文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情节?阅读理解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李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oC,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 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1 .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是如何安排说明顺序的?12 . “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的原因是什么?来13 . 产生“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的原因是什么?14 . 在这几段文字中,除了举例子,作者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找出来,抄在下面。15 . 在说明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时,作者一共举了两个例子,有必要吗?为什么?16 . 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与文中哪句话所说的意思一致?四、句子默写17 . 默写填空。(1)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俱怀逸兴壮思飞,_。(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_,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村居)(4)高峰入云,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5)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6)古人送别,常常以诗相赠。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千古名句是:_,_;王维则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以“劝酒”传情的动作表达真挚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五、课内阅读阅读岳阳楼记中的几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18 . 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连月不开开我东阁门木兰诗B去国怀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或异二者之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19 .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微斯人,吾谁与归?”不同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B何陋之有?(陋室铭)C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D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20 . 作者为什么要去探求古仁人之心,请联系上下文说出你的理解。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墨池记(节选)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21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岂信然邪信然:(2)羲之之书晚乃善善:22 . 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23 . 从文中来看,王羲之能够成为“一代书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夏的成都,当时在朋友的资助下,作者所居住的草堂刚刚建成,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24 . 首句中“抱”字极为精妙,请从修辞、写景和感情三个方面做简要分析。25 . 颈联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八、综合性学习26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A (一脉相承 一脉相通)。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陈寿“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刘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陆游“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B(推重 推崇)。书籍,能描绘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漫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左右要归功于阅读。(1)请为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于2017年初推出的一档经典诵读节目,它以朗读的方式表达情感,在观众心里掀起了阵阵涟漪。朗读者期待更多人的参与,让大众特别是青年人,能够与朗读结缘,与经典为伍。27 . 在“母亲节”这一天,你想通过朗读者为母亲朗读孟郊的游子吟,请给节目组主编写一封邮件,请他同意你的请求。28 . 如何让朗读者办得更好,更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请你提两条建议。九、作文29 . 作文“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请发挥想象,在第段的划线处,补充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要求)(1)符合上下文情境;(2)运用一个比喻的修辞手法;(3)不超过150字。两题任选一题写作。题目(一)行走于青春季节的你,生活天天在刷新。是什么带来这些变化?是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还是内心的勇气乐观执着?是校内的阅读思考互助,还是野外的漫步远足探险?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是发现,是感悟,是挫败不论哪种,都陪伴着你的旅程,刷新着你的生活。请以“_刷新着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二)用哨音告诉我,幸福在前方。多少追梦的身影,奔跑着拥抱希望。阳光路上无限风光,阳光路上幸福成长,阳光路上前程宽广。请以“阳光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若选题目一,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