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3139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词语都有意义,有的只有一种(单义词),有的有多种(多义词)。词语“意思”有1.思想;心思2.意义;道理3.意图;用意4.略表心意5.某种趋势或迹象6.情趣;趣味六种义项,下面各句中的“意思”属于“略表心意”的一项是A不要误会我的意思B这点东西送给您,小意思,别客气C参观摄影展览很有意思D天有点要下雪的意思二、字词书写2 .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 )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zhu( )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边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飘在那里。(季羡林清塘荷韵)(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徘徊、zhu入水中(2)文中划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改为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生活中,有人习惯高谈阔论,有人喜欢低声细语,有人善于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交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是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善用语言,才能使语言充满力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语言充满力量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物。有物者,就是要有内容。我们说话、交流,本质上是一个信息互通的过程,说话人总要传递信息,听话人总要获取信息。说话人观点清楚,内容详实、准确,听话人才能获取想要的信息,这样的表达才有意义。说话空洞无物,往往使人厌倦:言语充实有物,常常让人如沐春风。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理。有理,就是要有道理。说话有凭有据,逻辑清楚,才能以理服人。春秋时,秦晋攻打郑国,郑国老臣烛之武被派去说服秦伯,他从地理位置、历史渊源、现实形势等方面分析了“存郑”“它郑”对于秦国现实的利弊,凭借语言的力量说退了秦师。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情话语真情充沛,往往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在抵御外侮的年代里,“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日救亡热情,召唤无数志士奔赴沙场,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和平建设时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饱含爱国深情,吸引了众多青年学子援三线、奔边疆,为祖国的腾飞贡献了青春与力量。这些口号倾注了真情,才有了动人心弦的力量,不仅给当时人们以动力,还足以抵御时光的磨砺而历久弥新。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赵国上卿蔺相如,面对老将廉颇的刁难百般退让,他曾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国家”“后私仇”不仅体现着蔺相如的宽宏之量,更表达了他拳拳的爱国之心,成就了将相和谐、共保家国的美谈。“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仁人志士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彰显的是他们的信仰与情怀。习近平主席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问题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坚定的话语充分展现出政治家爱国为民的忘我情怀。反之,不善用语言,容易词不达意,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特别是在今天的网络时代,不慎重,不推敲,信口开河,一句不当的言论往往会引起轩然大波,于己无利,于人有害。当然,我们强调善用语言,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语言的艺术,有助于更好地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交流意见,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3 . 文章是如何围绕“善用语言”展开论述的?4 . 请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建立起本段观点和材料的关系。5 . 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要让语言有力量,除了文中提到的观点外,还应注意什么?请说明理由。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古梨树也有春天邓迎雪那年我高考失败后,一个人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河北老家。那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小村庄,山青水秀,河水潺潺,但优美的环境也无法让我摆脱寂寥忧伤的心境。我常一遍又一遍地想:为什么结果会这样?为什么原本成绩不错的我,考了这么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分数?我就这样陷在自责和绝望的牛角尖里,不可自拔,一任失败的痛苦啃噬我的心灵。爷爷知道我的心事,每当我难过的时候,他就坐在离我不远的地方,默默地发呆,满是皱纹的脸上镌刻着忧愁。有天,爷爷对我说:“妮,后山上有棵三百多岁的老梨树,我领你去看看吧。”初见古梨树,我立即被它惊艳到了。那是一株高大粗壮的老梨树,枝叶葳蕤,遮天蔽日,枝干犹如蛟龙,虬劲有力,扭曲盘旋,高高的树冠仿佛一座堆云积翠的山峰,把碧蓝的天遮盖得严严实实。我伸开双臂试着拥抱这棵古树,连它的一半也围不住。爷爷说:“你看看这棵大树结了多少果子。”我好奇地仰望满树苍翠,却失望地发现,浓密的枝叶间很少有梨子的身影,仔细寻,才在叶间找着了几只像拳头大小的青梨。这和它苍劲的长势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才结这几个梨子?”我很纳闷。今年是结得少,去年它最少结了有5000多斤果子。“爷爷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大年小年吧?“我说。爷爷解释说:“也不算是大年小年吧,这棵树连着好几年,都结了好多果,每年摘过果后,村人都会补足料肥。今年春上开花也很繁盛,只是因为一场大风雨,几乎将花全部吹尽,于是就成了这样。”哦,原来古梨树也遇到了挫折。爷爷点点头说:“对呀,老梨树和我们人一样也遇到了挫折,不过,它应该是非常坚韧的。想想这几百年间,它遇到的风雨该是数不胜数吧,如果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拒绝生长,它也不会成为这远近闻名的古梨树王。梨树今年不结果,并不要紧,因为它还有下一个春天呢。孩子,你也要这样啊,不要再想那个失败的果,往前看,你的春天还会有很多。”爷爷的话,让我思索了好久。那个夏天,我无数次地坐在老梨树的臂弯里静静地疗伤,山风吹过,阵阵清凉,看着老梨树那些零零星星的梨子,再想想它去年丰收的繁荣景象,内心的挫败和浮燥渐渐离我远去。我知道就像爷爷说的,再过一个春天,老梨树又会迎来一个妖娆的丰收季节,而我,只要不放弃努力,在下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我的掌心也应该有更多一些的收获。毕竟人生不是只结这一次果,也不是只赛这一次。我告别老家,离开爷爷的时候,已不再是那个哭哭啼啼的灰头土脸的女孩了,我的心里开始绽放出像阳光一样温暖的憧憬来。那年秋天,我以平静恬淡的心接受了自己的失败,去读了一所非常普通的大学。四年大学时光,我一直没有放弃提高自己,毕业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国内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录用。那件事让我明白:_。(有删减)6 . 请用文中的词语,把“我”的情感变化过程补充完整。忧伤绝望涼艳好奇感悟沉思7 . 根据要求,品析语句。那是一棵高大粗壮的老梨树,枝叶葳蕤,遮天蔽曰,枝干犹如蚊龙,扭曲盘旋,高高的树冠仿佛一座堆云积翠的山峰,把碧蓝的天空遮盖得严严实实。(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该句的表达效果)梨树今年不结果,并不要紧,因为它还有下一个春天呢。孩子,你也要这样啊,不要再想那个失败的果,往前看,你的春天还有很多。(分别写出句中两个画线点词“春天”的含义)8 . 第段写道:“哦,原来古梨树也遇到了挫折。”古梨树遇到的挫折指什么?9 . 请在结尾段的横线上补写出“我”明白的道理,使之能画龙点睛,揭示文章主旨。10 . 本文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四、句子默写11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诗经关雎) (2)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3)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 (诗经子衿)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能够体现与友人友谊深厚的句子是:_,_。(5)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陶渊明桃花源记)(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五、课内阅读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2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选贤与能(_)(2)故人不独亲其亲(_)(3)男有分,女有归(_)(4)是故谋闭而不兴(_)13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14 . 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15 .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16 . 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题峡山寺李翱余为儿童时,闻山游者说峡山寺,难为俦远地,尝以为无缘能来。及兹获游,周历五峰,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有其故焉。于灵鹫寺时,述诸山居之所长,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天竺之石桥下无泉,麓山之力不副天奇,灵鹫拥前山,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乃知物之全能,难也。况求友择人而欲责全耶?去其所阙,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致天下于治平也,弗难矣。(节选自李翱题峡山寺)(注释)俦(chu):伴侣,此处用作动词,结伴同游。治平:政治修明,社会安定。17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_)(2)及兹获游(_)18 .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况求友择人而欲责全耶?19 . 文中作者通过写童年时听旁人的讲述,有何用意?七、名著阅读20 . 阅读朝花夕拾,完成下面的题目。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共10篇,原名是什么?(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这段话是谁说的?( )八、作文21 . 题目:_滋润我成长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