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0584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庆市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庆市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颈子(jng)鄙薄(b)附和(h)澄澈(chng)B嗔怪(chn)战栗(l)爵士(ju)蹒跚(pn)C干涸(h)赐给(c)热忱(chn)晋察冀(jn)D殉职(xn) 侍弄(sh)庇护(p)抽噎(y)2 .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制造”“报答”“维护”“沸腾”这几个词词性相同。B“我的老师”“完全相信”“非常坚强”“多么可爱”这几个短语与“一位顾客”的短语结构完全相同。C“可爱的小兔子,畏惧地把身子隐蔽在草丛中。”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身子隐蔽”。D“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这个句子是复句。3 . 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著名的思想家,人称“山中宰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出自他的作品答谢中书书。B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通讯。报道的是我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夺冠的风采,文章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语言形象生动又不失简洁精当,富有文学性。C背影这篇散文,作者鲁迅选择父亲背影的特定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抒写了父亲四次背影,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父子亲情。D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列夫托尔斯泰中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刻画主人公丑陋平庸的外貌,再描写其非同寻常的眼睛,先抑后扬,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影响。4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B近年来,社会治安状况有了较大好转,街头巷尾公共设施被毁坏、金属构件不胫而走的现象得到了遏制。C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长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的质量和开发,真可谓殚精竭虑。D面对如诗如画的遗爱湖风光,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拿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摄着。来源:学_科_网Z_X_X_K二、字词书写5 . 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加点的汉字写出拼音。读完八(上)语文教材,我们掩卷而思,各种美妙的感觉涌上心头。走进这个语文世界,我们可以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风ci_,可以听到茅盾先生对倔_强挺立的白杨树的赞歌,还可以和同学一起漫步于苏州园林,欣赏眼前一幅幅由匠师dn_精竭虑凝结成的完美的图画,可以感受朱德对一生都劳l_仁慈的母亲的殷殷情怀每次打开课本,就是享受一顿名副其实的饕餮盛宴,就是沐浴一次真善美的光。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李洪兴我们离经典有多远?2018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稽古厅,一睹文津阁四库全书真容。原稿原书原函,离人们只有最后一层专藏库玻璃门的距离,参观之余,领一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抄写书中内容,文韵也随着人群流动,文化的书函,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国家典籍博物馆将鲁迅生前收藏的大量中外美术类书刊整理陈列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虽然只是吉光片羽、却也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的沁人芳香。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一位学者在美国考查时,佛利尔美术馆馆长允许他在库房里对感兴趣的玉器进行测量线绘,并赠送了一些玉璧的原版彩色照片。这位学者想在书中使用相关素材,致信征询,馆长表示“很高兴在你的书里用了一些佛利尔收藏玉器(照片)”。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例如,有的场所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保建筑,明明是开放的,普通群众却“没资格”进入;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文化遗产有自己的生命历程、自己的责任服务于当下和未来,这样才是有尊严”。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才无愧于近600年积淀。可以说,从实物到数字,从文物修复到展示,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辐射力,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这是一代代人传承、发展着的文化,在最鲜活心灵中的投射,促人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性问题。这样的震撼,很多人感受得到,却表达不好。现代景观社会,各种“奇观”炫目,目迷五色却难以静心,思想容易扁平化。这个时候,让现代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让心灵和生活都更加丰盈;更有利于涵养时代的文化水位,让时代和社会都更加丰厚。这又何尝不是美好生活、全面发展所需?文心雕龙有言,“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在古人看来,人可以用内心感知天地之道、世界万物,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时,便容易产生文学、艺术,最终积累成文化、文明。但别忘了,对世界的审美感知、对文化的一次触摸不能空无对象。只有真正推开文化的大门、打开经典的书函,让更多的人走进去,才能在新时代实现“美美与共”。6 . 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7 . 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8 . 第段中将故宫博物院和有的场所、文保建筑、文物放在一起写,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她,外婆非常开心。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9 . 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我外婆路过外婆时没有停留A_B_快乐地与“我”交谈再一次与外婆相见C_10 . 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1)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从人物描写角度)(2)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从修辞运用角度)11 . 请写出文章最后画线句的含义。四、句子默写12 . 诗文默写填空(1)_,多易必多难 (老子)(2)_,尾大不掉。(左转昭公十一年)(3)见微以知萌,_(韩非子说林上)(4)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5)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6)长风破浪会有时,_(李白行路难)(7)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_,_”两个方面论证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的诗句是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13 .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14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比喻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六、课外阅读15 . 解释下面文段中加点字。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泥于掌故泥:_ 非相度不得其情度:_非咨询不穷其致穷:_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躬:_七、名著阅读16 .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1)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上面这句话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文中的她指的_。(2)他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这段话是_(人物)说的。这篇散文选自_,作者_。本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_(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_的想法。八、综合性学习17 . 人们常用对联来怀念先贤,歌颂美德。请写出下列对联所赞美的人物。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_)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_)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_)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_)采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_)九、作文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憩,息也。尔雅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笛卡尔(法国)请以“小憩”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书写工整,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