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9911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沈阳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沈阳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阳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面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B杨修之死节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C鲁滨孙在荒岛上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并将他教育成一个忠实的奴仆。D伊索寓言更多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2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 ) A面对着黄河这样一条承载了整个民族光荣与苦难的河流,每一个文化人都不会无动于衷。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C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严密思维的能力。D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3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五一”游玩麻城市龟山,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了满山的杜鹃花。B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C李鸿忠书记语重心长地说,留守儿童的问题,一定要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D清明小长假第一天,乘船进行江上祭祀的市民川流不息,在长江上,市民纷纷以鲜花祭祀逝去的亲人。4 .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情节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二、字词书写5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岁月有时就像一本深刻的回忆录,偶然间将其拾起,掸去( )落的埃尘,铺平泛黄的褶皱,心怀素念,一字一句地念完,感动之余,便会觉得即使在那些最不起眼的日子,也能把寻常的风景看到泪流满襟,叫人不禁( )慨叹光阴的消逝,欢愉的短促。回眸zh( )足间,沿着来路留下的深浅印记,一路寻去,有花开鸟语,也会有雨雪风霜。冷暖如流,多少往昔掺杂着su( )碎的点滴,悄悄地浸润在这无声无息的岁月里。(选自最美的遇见) (1)填入文中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 A陨 B殒(2)加点字“禁”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_)。 Ajn Bjn(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回眸zh(_)足 su(_)碎三、现代文阅读6 . (题文)名著阅读老头子笑了笑,眼珠往心里转了两转。他怕祥子的话有鬼病,万一那三十块钱是抢来的呢,他不便代人存着赃物。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什么不法的事儿也干过;现在,他自居是改邪归正,不能不小心,而且知道怎样的小心。祥子的叙述只有这么个缝子,可是祥子一点没发毛咕的解释开,老头子放了心。“怎么办呢?”老头子指着那些钱说。“听你的!” “再买辆车?”老头子又露出虎牙,似乎是说:“自己买上车,还白住我的地方?!”“不够!买就得买新的!”祥子没看他的牙,只顾得看自己的心。“借给你?一分利,别人借是二分五!”祥子摇了摇头。(1)这段文字节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文段中与祥子对话的老头子是谁?(2)小说中祥子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始终没有实现。他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最终哪一件事使他残存的一点点生活希望也彻底破灭了,变成了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阅读下面关于塞罕坝的一篇通讯(节选),回答问题。在塞罕坝,谁是最可爱的人?五十五载寒来暑往,河北塞罕坝林场几代务林人,植绿荒原、久久为功,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持之以恒的钉钉子精神,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112万亩林海,如果按一米的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曾经一度“高、远、冷”的塞罕坝,如今变成了“绿、美、香”的“华北绿宝石”。著名作家魏巍为此赋诗:“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初吃的苦都化为了今天的甜。(小标题)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是塞罕坝林场创业者们必须闯过的难关。1962年,原林业部从全国24所大中专院校调配了127名毕业生,和河北承德当地242名干部、工人一起,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向荒原沙地进军。9月份,从承德围场县城到塞罕坝的路上,18岁的尹桂芝坐在一辆解放牌大货车里,一想到“马上就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了”,心中非常兴奋。在育苗圃,尽管寒风袭人,手冻肿了、裂了口子,尹桂芝和同事们仍在泥潭里坚持工作。她们一坐就是一天,每人每天得选上万棵苗子。“收工的时候,腿都不听使唤了,站不起来,腰也直不起来。整个人就像僵住了一样,好半天才能动。但大家的心里就是憋着一股子劲儿:一定要把苗子育好,把林子造好!”尹桂芝说。承德农专毕业的赵振宇,也于1962年来到塞罕坝。作为一名施工员,赵振宇每天都要在山上巡查,走几十公里的路。有时晚上回来,棉衣冻成了冰甲,棉鞋冻成了冰鞋,走起路来哗哗响。“晚上是最难熬的,被窝成了冰窝,怎么睡?有人就把砖头和石头扔到火堆里,烧一阵子,再搬进被窝。”赵振宇说。缺少粮食,大伙儿只能吃非常粗糙的全麸黑莜面。蔬菜紧缺,天气好的时候,大伙儿就挖点野菜吃。盐水泡黄豆已是塞罕坝难得的美味。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创业者们开荒种地,一边造林,一边种粮,自力更生。在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不少人都患上了心脑血管病、关节炎、风湿。如今,荒原变绿了,风沙变小了,生活改善了。抚今追昔,塞罕坝人由衷欣慰:当初吃的苦,都化为了今天的甜。科学求实,愈挫愈勇,全力以赴恢复美好绿水青山(小标题2)林场建立之初,打击接踵而至。因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经验,1962年春天林场创业者们栽下1000亩树苗,到了秋天,成活率还不足5%。不气馁,接着干,1963年春天又造林1240亩,可成活率仍不足8%。接踵而来的两次失败,如同两盆冰水,泼在了创业者的头上。刚刚上马的塞罕坝林场内一时间刮起了“下马风”,造林事业处在了生死存亡的关口。关键时刻,四位场领导王尚海、刘文仕、王福明、张启恩,把家从北京、承德、围场等地搬到了塞罕坝,破釜沉舟,安定人心。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他们很快发现了原因:外地苗木在调运途中容易失水、伤热捂苗,无法适应塞罕坝风大天干、异常寒冷的气候。那就从零开始,自己育苗。经过艰苦探索,他们改进了传统的遮阴育苗法,在高原地区首次取得了全光育苗的成功,并摸索出培育“大胡子、矮胖子(根系发达、苗木敦实)”优质壮苗的技术要领,大大增加了育苗数量和产成苗数量,终于解决了大规模造林的苗木供应问题。两次失败,怎能把塞罕坝人打倒?1964年,春季造林的号角再次吹响,老书记王尚海带领职工在一个三面环山、名为马蹄坑的地方,开展了“马蹄坑造林大会战”。历经30多天,造林516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塞罕坝人信心大振, “下马风”销声匿迹。这一役,创造了高寒地区栽植落叶松的成功先例,也开创了国内使用机械成功栽植针叶树的先河。正是从那时起,塞罕坝开启了大面积造林的时代。最多时每天造林超过2000亩。在缺少设备、气候恶劣的条件下,全场团结一心植绿荒原,到1976年,累计造林69万亩。然而,就在塞罕坝人准备大干一场之时,灾难降临到了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1977年,林场遭遇历史罕见的“雨凇”灾害,57万亩林地受灾,20万亩树木一夜之间被压弯折断,林场10多年的劳动成果损失过半。1980年,林场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连续3个月的干旱,导致12.6万亩树木旱死。那时,眼看着自己亲手种下、辛勤抚育的树木遭灾,许多塞罕坝人痛哭失声!擦干眼泪,重整旗鼓。塞罕坝人总结经验教训,引进新的树种,研究推广抗旱造林技术,再次将希望的树苗栽到大地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1962年到1982年的20年中,塞罕坝人在沙地荒原上造林96万亩,其中机械造林10.5万亩,人工造林85.5万亩,保存率达七成,创下当时全国同类地区保存率之最。自2011年开始,塞罕坝林场在土壤贫瘠的石质山地和荒丘沙地上实施攻坚造林。整地、客土回填、容器苗造林、浇水、覆土防风、覆膜保水、架设围栏截至目前,已完成攻坚造林7万余亩。直面困难、愈挫愈勇的塞罕坝人,踏上了新的征程。小标题3造林的接力棒,从老一辈人的手里,稳稳传递到了新一代务林人的手上。“刚到这里时感觉很荒凉,冬季寒冷,和我的老家差别很大。”1984年,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毕业生、19岁的刘海莹来到塞罕坝,成为基层林场的第二代技术员。他是河北秦皇岛人,最初感到有些难以适应。住工棚、喝雪水、啃咸菜、吃冷饭,在艰苦的环境中,“老坝上”的榜样力量和手把手传帮带,使得他坚持下来。不久,刘海莹发现:苗圃地里的云杉苗木的茎干,莫名其妙地变白了。“这些苗子八成是死了吧。”有人认为。然而,刘海莹经过分析后,判断苗子白化只是一种“生理干旱”的表现,并非真的生病枯死。经过及时补充水分,苗子果然活了过来。塞罕坝天寒、干燥,极端的气温和环境,总在为植树造林设置一道又一道的障碍。此后,刘海莹和同事们一起,解决了沙地栽植樟子松等难题。众志成城,造林事业蒸蒸日上。几代务林人的接力和传承,让绿色在塞罕坝生根蔓延,让荒漠再次成为美丽绿洲。“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塞罕坝这颗“华北绿宝石”,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摘自人民日报)7 . 阅读文本,在文中横线处为结尾一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要求与上文小标题格式一致。8 . 这篇通讯,作者从艰苦奋斗、科学求实、持之以恒、破釜沉舟、愈挫愈勇等多角度,由衷地赞扬塞罕坝务林人是“最可爱的人”,请你从以上角度中任选其一,看看文中哪些记述或描写最感人,并作简要分析。9 . 作为一篇通讯,具有真实性、客观性。为了让大家更深入了解塞罕坝务林人的心灵世界,假设你有机会去采访这里的员工,你将选择这篇通讯中的哪一人物?你将向他(她)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请完善下面采访提纲。答:选择采访人物:_拟提出的问题:_提此问的目的:_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角落里的阳光1980年7月1日,我驱车前往我的超市召开员工会议。结束时已是下午两点,我惊讶地发现一个黑黑的男孩正用一块灰色抹布帮我擦车。汗水浸透了他灰白的牛仔裤,他穿一双破旧的布鞋,看得出是贫民窟的孩子。我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啊”了一声转过来,一张黝黑成熟的脸,惊恐不已地看着我。我笑着向他伸出手说:“嗨,你好!我叫汤姆.特尔斯。”他迟疑了一会儿慢慢地伸出手:“您好,汤姆先生!我叫比尔.莱特。”我从口袋里抽出一百美元给他,可他慌忙摇头,轻轻地说:“我在广场上等您四个小时,不是为了这个。”我越发诧异了。因为小家伙告诉我他喜欢我的“保时捷”。“您能把我送到家吗?就三英里不到的路程。”这个狡猾的比尔,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十五分钟后,我把车停在了一栋破旧的楼房前。他跳下车,一边跑一边对我说:“请您务必等五分钟!”不一会儿比尔就出来了,他的神态和步伐就像这辆豪华的轿车一样骄傲神气。我看到,他的背上背了一个小女孩,女孩的手臂和腿都可怕地萎缩了。比尔把小女孩放在车座上后告诉我:“其实她是我的姐姐,今年十七岁,是小儿麻痹症。”然后我听见比尔对他姐姐说:“记得上次我跟你提起的那种车吗?瞧,就是这种。弟弟有钱了一定买给你。”比尔双手叉腰,眼睛闪闪发光。原来他为我擦车,在太阳下等我四个小时又要我送他回家的目的,就是让他姐姐亲眼见识一下他将来要送给她的礼物的样子。我被他那种相信能够给予别人而且因能付出而满足的样子深深地感染了!后来我又去了比尔的家,他的家比我想象的更为糟糕。比尔的母亲做清洁工。姐弟和母亲相依为命。比尔除了照顾姐姐外,每天还要去老人院做五小时的护理工作,他刚刚十六岁。离开时我再次把一百美元放在比尔残疾的姐姐手上,可比尔还是硬塞给了我:“我们自己行。”我给超市的人事经理打电话,告诉他明天将有个很棒的小伙子到理货部报到。这次比尔没有拒绝,我比他自己更清楚他能胜任这项工作,况且它会给他带来比原来工作高三倍的报酬。等我三个月后再去超市时,差不多每个员工都向我提起比尔。理货部说他能吃苦耐劳,活儿也干得漂亮;服装部则称赞比尔理的货比任何人都整齐而有条理;甚至连化妆部都说比尔永远有一张自信乐观的脸庞。比尔说,他一看见我的车就觉得离梦想近了一步。这真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员工:即使他在最阴暗的角落走路,人们也会发现他身上温暖、灿烂的阳光。他会成功的,是的,我深信。10 . 第段说:“这个狡猾的比尔,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11 . 请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12 . 小说的主人公是比尔,作者为什么在第段写超市员工对比尔的印象?13 . 最后一段,“我”凭借什么来判定他会成功?四、句子默写14 . 诗、文名句填空。(1)长风破浪会有时,_。(李白行路难)(2)_,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3)吴楚东南坼,_。(杜甫登岳阳楼)(4)夕阳西下,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_,地利不如人和。(孟子)(6)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_”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浅草才能没马蹄”均通过“草”来表现早春景物特点。(7)_,可以为师矣。(论语)(8)生当作人杰,_。(李清照夏日绝句)(9)梅须逊雪三分白,_。(卢梅坡雪梅)(10)_,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大“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于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诵:背诵。方:正在。喧:遗忘。引:拿来。15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或短语。(1)动心忍性 (2) 衡于虑 (3)而后作 (4)辍然中止 (5) 引刀裂其织16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17 . 分别指出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和效果方面的特点。18 . 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之处?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六、诗歌鉴赏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9 . 陶渊明,字元亮,_(朝代)诗人。 “结庐”中的“庐”指_。20 . 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心境的句子是_,21 .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综合性学习22 . 右边是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标志,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该标志的内容和意义。字数100字左右。八、作文23 . 作文我们的生命由无数个一刻组成,总有那么一刻,让你铭刻在心,甚至终身难忘。那一刻,或许让你欢欣鼓舞,或许让你黯然神伤,或许让你振奋激越,或者让你感动欣慰请以“让我记住这一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要求说真话,诉真情。不少于600字。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书写工整规范。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