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9625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几绺(li)木讷(n)污垢(gu)花蕾(li)B作梗(gng)别墅(s)栈桥(zhn)寒噤(jn)C闰土(rn)拾级(sh)褴褛(l)隽永(jn)D哽咽(y)瞬间 (shn)恣睢(z)倏忽(sh)2 . 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炽热(ch)黏性(nin)海市蜃楼不耻下问B愧怍(zu)累赘(zhu)悲天悯人一反即往C踱步(du)迸溅(bng)深恶痛绝妇孺皆知D伫立(zh)震悚(sng)语无论次不期而至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管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B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改正错误和认识错误的勇气。C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D我校的70年校庆庆典取得巨大的成功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4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常常用帝王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等。B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C“乡试”即乡一级考试,考中者均称“秀才”,其中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D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5 . 词类活用可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以下加点词语不属于这种用法的一项是( )AQQ音乐,音乐你的生活。B用一双眼睛来丈量这里的美,显然已远远不够了。C你比那雷锋还雷锋。D奥运会的开幕式很中国。6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全国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B面对记者咄咄逼人的质疑,他频频拭汗,显得有些手足无措。C国庆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花团锦簇。D当演唱会达到高潮的时候,台下人声鼎沸,歌手与歌迷互动起来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陈毓糖一文,完成小题。除夕的团圆饭是在饭店吃的,饭已经吃过,春节联欢晚会还没有开始。中年的女儿和老年的父母、以及一男一女两个少年的孩子闲话。女孩是她的,男孩是哥哥家的,哥嫂去同事家打麻将了,他们连续几年都没有认真坐下看春晚了,说,没意思,还不如打麻将。她也觉得没意思,但是她回来就是陪父母的,因此,父母在这除夕夜做什么,她也会和父母行动一致。为什么现在过年没意思,为什么各种吃的喝的堆满了厨房储藏间,但他们不觉得吃得香喝得甜,反倒觉得累赘。送人都送不出去,因为送之前就预想那些人也不稀罕。甚至朴素的萝卜白菜,也找不出当年萝卜白菜的好味道了。他们连带同情起眼前的孩子来,什么都不缺,幸福感却疲沓沓的,轻薄无力。比如你给现在的孩子发压岁钱,发一百还是发一千,甚至一万,他们都懒得激动一下。说到钱,父亲像是想起一件多有趣的事情似的,说他就为两分钱为难过他的母亲。两分钱?不会吧?孙子和孙女终于把眼睛从平板电脑上移开,直了一下腰。在晚辈鼓励性质的注视中,她的父亲讲了这个久远的故事“如果有两分钱,我就能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但我没法向娘开口,我没开口,就知道结果,我前一天为37斤粮食为难过母亲一次了,我要交给学校两个月的口粮是57斤,毕业了,就不能再拖欠。娘把柜子底用刷子扫过一遍,也只得到37斤粮,如何去补二十斤的缺?最后还是管伙食的我们的班长从她家里带了给补上的。”“但我还是开口了,向娘要两分钱,娘把包珍贵东西的布帕打开,翻来翻去,就是找不出两分钱。她叹息一声,走到屋子外面偷偷抹泪。既然休学是注定的。不参加毕业典礼也只是提前半天结束读书时代。算了。可我那个班长拉拉拽拽,硬是把我带进了毕业典礼。我坐在她的身后。”“毕业典礼的主角,是围成一圈的桌子上的6只盘子,盘子里花花绿绿的水果糖。一颗糖塞进我的手中。我的手指捏着那颗糖,手指立即体会到了糖的甜味。把糖放在鼻子前,鼻子立即逮住了那股甜味。”“我没有给嘴巴亲近糖的机会,糖藏进了我的口袋。我要把糖给娘。我坐在毕业典礼上, 糖就该给娘享受。”“第二颗糖固执地擎在我嘴边。糖这次被聪明地剥了糖纸,我的嘴唇一下子就尝到了糖的甜滋味。我慢慢吞咽,摸了摸口袋里的那颗糖,想着早点把它送给娘。典礼结束,我的小学时代结束,我的整个学生时代也将结束。我唯一能拿到娘眼前的,是我口袋里的一颗水果糖。“我回家要趟过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前两天的暴雨使河水涨起来,但这顶多使我的裤子湿了,我的裤子被齐腰打湿。正是暑期,上岸后我的裤子就会被太阳烤干,被风吹干,被自己的身体暖干。真不算什么,我一点也不担心。”“一到家门口我就喊娘,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送礼物给娘。我的手伸向娘缝制的深口袋, 我的裤子口袋。但是,我娘,那些跟着我的大声喊叫来到跟前的人,只看见我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张淡绿的糖纸。他们失望地走开了。我哭了。我的娘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我不明白糖去了哪里,我不知咋说清糖的去向。”“他自己把糖吃了。剩下一张糖纸哄人。不是!但我只能在心里无声抗议。”“晚饭的饭桌撑起在榔树下,等大家围坐在一盆稀寡的面汤前。我娘郑重向大家宣布:六生的那颗糖我尝到了,我舔过六生的裤子口袋,口袋是甜的。有糖的味道。我娘说,我知道六生的糖去了哪里,馋嘴的水神把六生给娘的糖吃了。让水神甜去。我娘笑眯眯地说。”父亲的故事讲完了。他的两个孙子竟然不约而同地伸手去够桌上的一个糖盒,盒子里盛满了瑞士糖。两个孙子笑嘻嘻地说,他们第一次知道爷爷的小名:六生。多土啊!(选自沧州日报有删改)7 . 本文以“糖”为题有何好处?8 . 小说开头为什么要特意交代除夕夜在饭店吃饭,哥嫂不看春晚而去同事家打麻?9 . 品味文中画线句子,按要求答题。(1)句中“就是”一词删去也不改变意思表达,你认为可否删去?请说明理由。(2)“娘”为何又“叹息”又“偷偷抹泪”?请写出你的理解。10 . 母亲为什么在晚饭时“郑重向大家宣布六生的那颗糖我尝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11 . 文章结尾一段意味深长,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难忘的老师难忘的诗郭预衡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沦陷的北平(今之北京)上中学。高中毕业,又考大学。考工科没有录取,考文科两处都录取了,我选上了辅仁大学。辅仁是天主教会办的学校,当时日军在北平接管了国立学校,辅仁因属教会,没有接管。这时有些没有南下而又不肯在敌伪统治之下做事的教师,多来辅仁任教。我那时家境贫穷,本来上不起大学,但作为走读生,又有奖学金,不花什么费用,也就入学了。 我学的是国文系,即今天的中文系,但课程设置与今天的中文系有些不同,主要讲授中国古代的诗文和文献典籍,不讲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像这样的系,有的学校干脆就叫“国学系”。国文系主任余嘉锡先生,他是晚清的举人出身,没有新式学校的学历,既没有上过大学,更不是什么“硕”、“博”之士。但他的学问,特别是“目录学”,几乎举世皆知。我入学之后的一门基础课,就是他的“目录学”。余先生当时年岁不过六十,但他是老师中最老的老师,也是全系中最严的严师,他给同学上一年课,谁也没见他笑过。先生不苟言笑,全系谁都知道。余先生不但不苟言笑,他好像也没有什么嗜好。穷年累月,除了教书,便是著述。又写一笔十分工整的楷书和隶书,从来不写什么行书和草书。他为人为学的个性特点十分突出。从先生给人的印象看,他只是一位道貌岸然的学者,而不是多情善感的诗人。从他现存的著述如四库提要辨证等来看,似乎他也不曾作诗。但事实上,他是做过诗的。也许他不愿以文人自居,所以有诗而不以入集。记得某年春季,辅仁校园(即今之恭王府花园)海棠花开之日,校长陈垣先生和几位教授聚会,赏花赋诗。余先生不曾与会,却写了一首七律。这诗不曾发表,但在师生中间传诵甚广。诗的开首两句是:“门墙桃李已堪攀,又访名花入杏坛。”三、四两句不记得了。五、六两句是记得的:“传来海上知多事,开到春深恐易残。”这样的诗句是令人难忘的。但更难忘的是最后两句:“莫怪杜陵无好句,只缘溅泪不曾看。”杜甫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余先生这两句诗是一语双关的,既说杜甫,也说自己,说自己是因为感时伤事而没去看花,因而写不出好的诗句。我曾想,余先生一生中不大可能只做这一首诗,但我只见到这一首诗,而且是难忘的诗。先生的“目录学”,我记得不多了,但他这几句诗始终忘不了。国文系最受同学欢迎的课,是顾随先生的“唐宋诗”。顾先生是大学英语系毕业的,但他的家学根底是“国学”。先生讲授诗、词、曲,他自己也做诗、填词和度曲。先生给我的印象,首先是诗人,不仅是教师。他站在讲台上,一言一动,都充溢着诗情诗意。先生又写一笔潇洒的板书,或行或草,和他讲的诗词,搭配得很好。上这样的课,不仅得到艺术欣赏,而且提高精神修养。也许正是因此之故,顾先生的课,旁听者特多,许多外系同学都来听课。当时人们称这种现象谓之“叫座”。这是时人讲看戏的术语,但我以为,把听顾先生的课比作看戏,是不恰切的。在我看来,顾先生的课,是诗,而不是戏。如果是戏,也只能是悲剧,而不是喜剧,更不是闹剧。听先生的课,好像进入诗国,别有天地,不仅暂得享受而已。暑假中,一些同学还是希望有机会见到顾先生。先生的寓舍距离北海公园北门没有多远,有同学倡议,每隔数日,便邀先生到北海五龙亭小聚,先生慨然应允,几乎每邀必到。这时大家的生活虽穷困无聊,但苦中作乐,情致亦好。先生和同学相处是愉快的,但先生内心常是忧郁的,年方五十,而老态可掬,先生不止一次称道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似深有会意。先生自己则有“登高一望愁何限,只见夕阳下碧芜”之句,又似别有寓意。还记得有一个早晨,顾先生从寓舍来校上课,路上大雾迷茫,几步之外,不辨人影。他走进教室,步上讲台,先不开讲,而板书几行,其中有:“回看来路已茫茫,行行又入茫茫里。”这是说,看不清前途,又迷失了归路。在抗日战争的岁月,在沦陷的北平城中,有这样的诗句,亦可见其内心之忧郁。内心常怀忧郁的老师,还有储皖峰先生。他教我们“中国文学史”。在国文系的课表中,这是一门比较新的课程。先生用的教材,是他自编的半部中国文学史。一面给我们讲上半部,一面编写下半部。先生年方四十,还是中年,但似乎过于劳累,有些疲惫。用今天的话说,即“活得很累”。还有,由于战地烽烟,交通阻断,先生和夫人分居两地,相见无期,书信往来,也不容易。其内心之忧郁,亦可想而知。 先生教学是认真的,编书是刻苦的,生活是寂寞的。大约给我们上课半年之后,先生脸上渐有病容。身体有些虚胖,走路需用手杖。上课虽然还是照常,但精神已显然不如往常。储先生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但他的课好像不怎么“叫座”。先生讲课时,自己常讲得津津有味,但同学听了,却似不甚领会。当时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几十年后,到我自己讲文学史的时候,才逐渐明白这不仅是先生讲课的方法问题,更主要是课程安排的问题。文学史不该设在低年级。先生在低年级讲文学史,尽管讲得高深,但同学尚少感性知识,对于一些结论,体会不深。因此,与其费尽苦口婆心,还不如“卑之,勿甚高论”。非常遗憾的是,同学对先生这一份苦心领会还不够深,而先生的病情却日渐恶化。上课已难持续,终于一病不起。几个月后,同学们再也看不到先生拄杖而来,蹒跚而去。先生是我们大学毕业之前英年早逝的惟一的老师。我对先生的苦心虽未能深知,但曾觉得他的生活是寂寞的,内心是忧郁的。在他逝世之后,师生之间流传了他病时怀念远在杭州的夫人的一首诗,这诗是:每借怀人慰寂寥,寸心如海复如潮。西湖景物君休话,第一消魂是断桥。先生不以诗名世,据说也很少作诗。这诗之被传抄出来,是偶然的。但这诗恰好证实了他的寂寞和忧郁,不仅怀念夫人而已。这是又一首难忘的诗。12 .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嗜好(_)穷年累月(_)老态可掬(_)沦陷(_)13 . 文章开头交代:“抗日战争时期, 辅仁是天主教会办的学校,当时日军在北平接管了国立学校,辅仁因属教会,没有接管。这时有些没有南下而又不肯在敌伪统治之下做事的教师,多来辅仁任教。”这段文字交代了什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14 . 安史之乱时,杜甫身陷被乱军占领的长安,看到山河破碎,写下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本文中余嘉锡先生没有参加赏花会,却写下了“莫怪杜陵无好句,只缘溅泪不曾看”的句子。他当时处境与杜甫有何相似之处?你如何理解他不去参加赏花会,却又写诗的行为?15 . 顾随先生家学根底深厚,他的“唐宋诗”课最受学生欢迎。顾氏门下,桃李芬芳,周汝昌、吴小如、叶嘉莹、朱家溍、郭预衡,皆成国学大家。作者在文中写道:“听先生的课,好像进入诗国,别有天地,不仅暂得享受而已。”如何理解这句话?16 . 本文作者是一位编撰中国文学史的学者,他国学修养深厚,所写散文语言朴实饱含深情。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以下两句任选其一)他走进教室,步上讲台,先不开讲,而板书几行,其中有:“回看来路已茫茫,行行又入茫茫里。”先生教学是认真的,编书是刻苦的,生活是寂寞的。17 . 储皖峰先生逝世,胡适在文章中写道:“皖峰是一个很可爱敬的学人,终身勤苦做学问,终身勤苦教人做学问,真可以说是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者。”本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储先生的勤苦?18 .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细读本文中所选三位老师的诗,能够发现,这些诗句不约而同地体现了同一种内心情感:忧郁。请问,他们为何集体患上“忧郁症”?这体现了他们何种情怀?三、句子默写19 . 古诗文名句填空。(1)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正是江南好风景,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夕阳西下,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夜发清溪向三峡,_。(李白峨眉山月歌)(5)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传不习乎?”(学而)(7)王湾次北固山下蕴含新旧更替哲理的诗句是:_,江春入旧年。(8)学习和思考两者之间相辅相成:“_”,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终日而思,不如片刻之所学,“_”也就是强调这一道理。(请选用论语为政中的句子填写)四、课内阅读文言文阅读,完成各题。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20 . 对“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也没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B我也没有其他手段,只有手熟罢了。C我也不说别的,只有手熟练。D我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21 . 这段方框中最恰当的标点是哪一种?为什么?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句号。因为一句话已经说完了,要稍作停顿。B问号。因为这是一疑问句,句中含有疑问词“安”(怎么)。C逗号。因为一句话尚未说完。D感叹号。因为它深刻地表现陈尧咨盛气凌人,怒不可遏的骄傲态度。22 . 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 )A睨之,久而不去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C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D无他,但手熟尔23 . 陈尧咨的神态是怎样变化的?根据文段内容,填写在下面括号中。(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矜(_)(_)五、诗歌鉴赏拓展阅读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注释)刈(y):割。覆(f)陇(l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荷(h)箪(dn)食(sh):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饷(xi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惜:盼望。岁晏(yn):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尽日:整天,终日。24 .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5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六、作文26 . 作文以我从来没有这样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提示:在生活的海洋中,有些事使你感到快乐、激动;有些事使你感到苦恼、懊悔;有些事使你感到反感、惊讶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出来。要求:(1)题目补充完整。(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