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8124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石家庄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石家庄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家庄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有关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行书、草书、楷书。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B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C关睢兼葭式微梁甫行都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大类。D“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二、字词书写2 .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怀着一份chng_ 憬,打开一本书,我们的眼前chng_现出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不需要长途跋 sh_,只需静静伫立思索 阅读,让浮zo_的灵魂变得深刻。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古代名人的经典读书方法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北宋文学家苏轼认为人们在读书时,往往会感到处处都是有用的知识,犹如“八面受敌”。这里的“八面”,是指书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将研究对象分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然后各个击破。他在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自己首创并实践的这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内容丰富。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他的目标或问题。所以,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陈善:“入书出书”读书法南宋人陈善著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所以入,终当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乃得尽读书之法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郑板桥:“求精求当”读书法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重“问”。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读书好问,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迹露”。材料二:读书贵在谋心(鲁先圣)其实,在我看来,正书和闲书,就是一个人知识的纵横。学生时代的教科书和工作以后的专业书是自己知识的纵向部分,它们会使你深刻和专长;而那些闲书是你知识的横向部分,它们会使你丰富而多彩。就如一棵树,正书是你的主干,闲书是你的枝叶,没有枝叶的主干必然没有生命力,而没有主干的枝叶也无以繁盛。正书必须读好,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因为它是你立足的基础。但是,正书的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快乐而是负担,因为这种阅读是被动的,或者是强制的。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枯燥乏味的课堂阅读,没有多少人留恋。但是,闲书的阅读就截然不同了。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读闲书的人,都是兴之所至,趣味盎然的。课余时间的校园一角,火车上旅途中的快意,躺在被窝里的会心一笑,哪个不是启发灵感的阅读共鸣?更为重要的是,因为闲书的阅读,没有压力,没有强迫,没有功利,纯粹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往往更能引领自己寻找到自己的真正擅长,真正打开属于自己天赋的灵田。很多人在人生路的中途又独辟蹊径,答案正在这里。一个农民成了作家,一个医生成了诗人,一个教师成了画家,不都是因为他们横向的寻找吗?处理好了正书与闲书的关系,也就知道自己读书是谋生还是谋心了。(选自2018.11.3今晚报)材料三:陈惠同学读书完成情况年读书数量80本批注和记笔记方式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划线或者摘抄阅读效果完全忘记了书本内容,更无法将书本知识内化成能力3 . 下列说法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郑板桥强调读书要“求精不求多”,他反对广泛涉猎图书。B苏东坡认为人的精力有限,每次读书应该只带着一个目标或问题去阅读。C陈善认为读书最终目的是读懂书中的内容。D鲁先圣认为读闲书可以作为我们谋生的手段。4 . 阅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北宋文学家苏轼认为人们在读书时,往往会感到处处都是有用的知识,犹如“八面受敌”。(2)因为闲书的阅读,没有压力,没有强迫,没有功利,纯粹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往往更能引领自己寻找到自己的真正擅长。5 . 结合材料二内容说说读闲书有哪些益处。6 . 材料二的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7 . 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一中的读书方法,分析陈惠同学阅读效果差的原因。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吴乃宜(1929-2014),温州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人。2006年的超强台风“桑美”夺走了他三个儿子的生命,并留下了近80万元债务。年已77岁的年迈老人开始吃稀饭、织鱼网、捡废品,用6年多的艰辛与毅力,最后基本还清了儿子的债务。其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国人关注,被称为“诚信老爹”。材料二: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材料三:图表“你认为网络不诚信事件频频发生的原因是?”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述中国人的诚信观。结合材料三,分析网络不诚信事件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营造“诚信”的社会风气提出一些建议。(不少于80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空屋唐池子老家花湾的祖屋空了,成了花湾最后一幢空屋。我家祖屋是爷爷买下来的。木结构的老宅子,古老宽阔。宅子后面是茂盛的竹山林。当年爷爷凭精湛的木匠手艺,赚了一笔钱,渡过河买下宅子安家花湾。等我们出生长大,宅子已至暮年。记得我上初中那会,外面落大雨,屋里落小雨。下雨天第一件事是四姊妹拔腿飞奔找盆接漏雨,妈妈则冷静自若地指挥。好多次妈妈和父亲商量盖新房,父亲不响;妈妈找父亲吵,父亲还是不响。最后父亲摊了自己的底牌:“造屋不如育人,唐家的每分积蓄都得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任何人不能动一分。生活再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孩子的教育绝不许吃亏。”父亲说话时眼光一一掠过我们,“记住爸爸的话,只要你们有志气读,我就有能力供你们读,就是读到外国去,爸爸也认。”爷爷留下的老宅子虽然老旧,但给童年留下许多珍贵的记忆。两条家蛇曾与我们共居一宅多年,我的小说花湾传奇就是写这段记忆。木结构的房子与自然契合,我在老宅子的幽深神秘里,听见天地万物呼吸的声音:结蜂窝长绿藓开野花的墙壁,摆嘎吱嘎吱纺纱机的黑阁楼,蹲在青石板、老用那双黄宝石眼睛仰着没脖子的头呆呆望我的老蟾蜍,春天从黧黑瓦上冒出来、撑把带仙气小伞的洁白菌类老屋中很多很多细节,像捞刀河的水,滔滔流动在我的血脉里。我上高中时父母实在是无奈生计艰难,把一片房出租给酿酒夫妇。到我上大学时,房子不再出租,基本恢复到原先的样子,只是老屋已经千疮百孔。我上大三那年,发生了大改变。从深圳打工的弟弟,回来提出要起新屋,而且要起那种两层的洋楼。在爸爸反时前,弟弟掏出了他的设计图纸,还有五万现金。那是弟弟挖到的第一捅金。精干的弟弟,首先让全家人实现了多年的梦想,住上了新洋房。这幢房子完全改变了爷爷老宅子的结构,焕然一新。那时乡村还很少套间洋房,房子建好后,成了花湾最漂亮的房子,人人羡慕不已。父亲很有些得意,下雨时,把左邻右舍喊拢到院子里坐,几排木靠背椅,一张大圆桌,边饮新茶嗑瓜子边看雨花落,那场面好像他们正喜洋洋欣赏一场雨幕电影。可惜辛劳了一辈子的父亲,没在新楼里住上多久,就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突然离世。父亲虽然走了,一家人的心却贴得更紧了。这些年弟弟挑起大梁,承袭父亲精益求精的精神继续修整老屋的环境。节假日,大家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尽享乡情亲情。然而花湾已经不再是花湾。去年以来,乡路变得越来越窄,钢铁机器不分昼夜在附近挖掘施工,稻田和房屋已寻不着踪影,花湾变得面目全非了。妈妈再不舍,也终是同意搬离。“你是花湾最后一幢空屋,是花湾人对故乡最后一点念想,能多留一天就多留一天哦。”搬家时妈妈眼泪汪汪转头低声嘱咐空屋。我这次回老家,就是为了去看花湾的空屋。即便是站在隔着院子的大门边,我感觉自己依然听见了空屋的心跳,噗咚,噗咚,噗咚。虽然祖屋空了,感觉却是满满的。这里盛着我们一家四代人多少幸福的记忆和爱!(选自文汇报2019年5月27,有删改)9 . 说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10 . 母亲要盖新房,和父亲商量,甚至找他吵,父亲都不响。可是新屋落成后,“父亲很有些得意”,请分析父亲前后的行为是否矛盾。11 . 文中两处画线句都是写下雨时家人在祖屋中的活动,有何作用?12 . 文章题为“空屋”,却用了大量笔墨写老屋及新屋,试探究这样写的意图。四、文言文阅读阅读袁枚的黄生借书说(节选),完成后面小题。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注)七略四库:是皇帝的大型藏书。庋藏:收藏。通籍:做官。蟫:指书里的白色的蠹虫。13 .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子孙弃者无论焉( ) 归而形诸梦(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天下物皆然(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A何陋之有(陋室铭)B寡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D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14 . 请根据要求,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子不闻藏书者乎15 . 翻译下面的句子。(1)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读书者有几?(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16 . 选文与送东阳马生序在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五、句子默写17 . 古诗文填空。(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_。(岳阳楼记)(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_,琅琊也。(醉翁亭记)(3)一封朝奏九重天,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4)_,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5)在月夜忆舍弟中,诗人从听觉角度写边地秋夜的诗是:_,_。(6)在长沙过贾谊宅中,诗人面对斜阳衰草,即景生情,道出“_,_”这样的诗句。(7)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典故的两项是(填序号):(_)(_)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E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F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六、诗歌鉴赏阅读下词,完成后面小题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8 . “沁园春”是这首词的_,“风骚”原指诗经中的_和楚辞中的_。19 . 上下阕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20 . 下阕中“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名著阅读(A)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吗?(B)风雨后花儿的芬芳过去了,花儿的颜色过去了,果儿沉默的在枝上悬着。花的价值,要因着果儿定了!(C)聪明人!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吧!她只是虚无飘渺的,反分却你眼底春光。(D)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E)冰雪里的梅花啊!你占了春先了,看遍地的小花,随着你零星开放。(F)婴儿在他颤动的啼声中,有无限神秘的言语,从最初的灵魂里带来,要告诉世界。(G)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21 . (A)(C)两诗中的“花”的形象有什么不同之处?22 . 请谈谈上述诗歌表现了哪几方面的主题?23 . 请以选诗为例,谈谈冰心繁星春水一书的艺术特色,至少谈一点。24 . 阅读下面文字,选择其中一个语段,结合作品说说人物此时“哭”的原因。A保尔这么想着,很快就泪流满面,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现在我该怎么办?全怪这该死的神甫。我那时干吗鬼使神差地在面团上撒烟丝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B祥子心中仿佛忽然地裂了,张着大嘴哭起来。小福子也落着泪,可是处在帮忙的地位,她到底心里还清楚一点。“祥哥,先别哭!我去上医院问问吧?”(骆驼祥子)C自把头去壁上磕撞,大哭起来。燕顺、石勇抱住。宋江哭得昏迷,半晌方才苏醒。燕顺、石勇两个劝过:“哥哥,且省烦恼。”(水浒第三十五回)八、作文25 . 在生活中,父母和儿女在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作为孩子,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作为父母,常为得不到孩子的理解而困惑。两代人之家往往存在着意见的分歧。在你的家庭中有遇到这种情形吗?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写写你和父辈(父母或师长)之间曾发生的故事。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字,要有真情实感。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