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7228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哈尔滨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哈尔滨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尔滨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B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 努力学习,发奋有为。D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2 .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B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是一篇状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并借小桃树抒写自己的情志、理想: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C“太阳升”“桃花红”“看电影”这三个短语都是主谓短语。D“中学生应该多读些报纸杂志”一句中“报纸杂志”属于并列短语。3 . 下面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1月12日,美洲国家海地发生了一场危言耸听的大地震。B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C王明学习很认真,有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D朱自清在他的散文名篇春当中,用优美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纷呈的美的世界。二、字词书写4 . 给加点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jin(_)默吞sh(_)安然无yng(_) 寂 lio(_)裸(_)露肆虐(_)矫(_)揉造作鄙薄(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中华之“礼”钱穆说:“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礼是人生第一要义。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仪”进行指导,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异,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提上议事日程。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鲜活的、有价值的。礼的精神是恭敬辞让,言行有节。“”,“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恭敬辞让是礼的根本精神。礼的作用在规范和节制人们言行,使人言行有度。表现于言行,就是守规矩,讲礼貌,不任性。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出现的不合乎礼的现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失范”。礼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至远播东亚,推动了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辉煌。(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5 . 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之礼。B礼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C礼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D中国文化中的礼,内涵极其丰富。6 . 根据文意,从下面三句话中选择一句填入文章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A恭敬之心,礼也B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C居上不宽,为礼不敬D来而不往非礼也7 . 结合本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该如何用“礼”规范自己的言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汉语人刘舰平汉语是一株历尽沧桑的参天大树,它的华冠荫护着人类的五分之一。它以一种永恒的姿态,俯瞰着时间的荒凉萧萧蒿草、凄凄瓦砾的黄土下,猎猎西风、惶惶驼铃的大漠中,凡有人迹的地方,到处都长眠着用汉语镌刻的绝版故事。甲骨、钟鼎、碑碣、竹简、绢帛在考古学家的探询中幽幽醒来,这些不死的汉语,能从岁月的另一端,凸现出历史的音容笑和华夏文明的悲凉谜底。据说汉语之父仓颉造字时,取其与事物的象形。它们的总体特征,既像根芽初露的种籽,又像活蹦乱跳的精虫。由此,汉语使有了惊人的活力,它们在苍茫凛冽的时空中游弋、壮大,经历丁扭曲和变形,终于在人类语言的星空,繁衍出恢弘璀璨的阵容史蕴丰厚的字形,意象万千的辞义。汉语不再是机械的媒介载体,汉语已是有灵性的生物。它是活着的符号,是不朽的物质,是思想奔流的河床,是灵魂飘逸的舞姿,是生命的抽象存在,是精神的形象写真。倒溯时光,汉语曾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數根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曹操的老骥之志,是孔明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出奇制胜的兵法,是荣辱不惊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汉语还是笔走龙蛇的书法写意,是梅兰竹菊的纸身墨影,是似字非字的仙风道骨,是人生变数的篆、隶、楷、草。当然,汉语也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清风不识字”的杀身之祸;是八股秀才的之乎者也,是范进中举的疯笑癫哭;是假洋鬼子的装腔作势,是九斤老太的絮絮叨叨五四运动的一声呐喊,汉语剪掉了辫子脱下了长衫,由儒雅的文言变成潇洒的白话,由圣贤的殿堂走向平民的书摊。从此,汉语是古都的新韵,是文化的重建;是社会变革的平平仄仄,是命运沉浮的平、上、去、入。如果说,近些年来,沦落在商街市井的媚俗汉语,像长满疮疥的卖笑女那样使你难受痛惜;那么,流行于许多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上的仿洋汉语,则像抹了厚厚一层牛油的窝窝头,令你反胃起腻。文坛、学界的一群专吃洋草的黑马们,以糟蹋汉语为时尚,玩新词像玩股票,做学问像做期货。在他们的炒作下,商标就是价码,信息就是产权。海外走私,行情看涨,话语垄断,暴利可图。诚然,汉语也有食古不化、感情用事的时候。有一个故意容错的字例,就折射出古人的一种不失幽默的褊狭与固执“射”与“矮”的倒置。身、寸本应为矮,矢(箭)、委(发、放之意;作名词如“原委”用时,亦可通“靶标”)其实是射。虽说考证字源此二字并非错置,但因其讹传谬变导致形、义相悖,而违反了汉语的构字规律也是明摆着的事实。这一失误,早在武则天时代,经女皇御示指疵,后人居然抗旨不遵,想必有其难言之隐。也许(恕我望文生义这不正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与优势吗?姑妄猜之)古战场上的汉将从来都是英雄对豪杰的捉对厮杀,尤其憎恶躲在远处放暗箭的卑鄙小人;或是中原人本不擅长射术,而又屡屡败于胡人的弓弩之下,悲怆忿闷之余,何以会理睬山高皇帝远的圣旨或规律,必然像阿Q似的将错就错,任“射”字在人格化的汉语中一眼就能读出“矮”意来也算得上是约定俗成、顺口顺心的永远精神胜利。再者,重祖传,轻应变,多神秘直觉,少现代理性,以形会意,以似论是,以史误始的汉文化的阴柔守旧心态,也是遮蔽汉语光辉的另一片阴云。以致在今天的汉语里,仍残留着诸多类似上述文字官司。细细考察汉语曲折艰辛的演化历程,慢慢品味它具体而又丰富、精确而又混沌的辞义和读音,似乎每个汉字都凝结着先人对已知世界的渐悟(它积淀着光耀东方的文化传统及终成禁锢的民族自律的道德尺度)和对未知世界的哲思。汉语作为古者庞大而又日臻完美的人造物种,不应像渐入魔境的工业科技那样,最终成为人类难以驾驭的文化恐龙。语言的理想形态不是人被文的统治或异化,而是文对人的拓展与升华。人以文存,文以人兴。纵观古往今来的优秀生命,一旦成为汉语的非凡骑手,无一不从容走出了大限,而接近永恒。被中华历史咏唱至今的众多先哲诗圣,谁个不在后人的心头锿然栩栩如生语若天籁,形同神灵。汉语借此亦超越了语言的一般功能与属性,由僵滞的文本字符跃变戒鲜活的人文精神,从而衍生出一种广义的、极富感召力与凝聚力的“乡音”情结。它的形质已如同坚实辽阔的一方水土,滋养着国之魂、民之根。我于是由衷地感叹:汉语是喷涌着智慧的长江、黄河,汉语是散发着温情的炎黄背影。像无法选择血缘种族和亲生父母一样,我无法拒绝汉语对我的哺乳。汉语是我幼年的儿歌,汉语是我少年的作文,汉语是我青年的情书,汉语是我成年的签名。汉语是我的口音,汉语是我的肤色,汉语是我的血型,汉语是我的生活习俗,汉语是我的思维方式,汉语与我的心律合辙押韵。我是一个汉语人。在汉语的大树下,即便落下几片霜染的秋叶,都可能在我的心头神奇地吐出新芽,蓬蓬勃勃地长成童话、小说、散文、诗歌长成一派春意盎然的生命风景。我时常沉醉于这样的情境:枯坐窗前,思绪困窘,一筹莫展的稿纸上,便悉悉走来了汉语向导。颍慧(有时又是隐晦)的汉字,往往本身就是一块敲击灵感的燧石或指点迷津的路标。汉语特有的象形美和音韵美,也常常使看似平淡的一字一句陡生奇异,幻化出彩蝶纷飞的意象和行云流水的韵律。我的心境于是豁然开朗8 .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1)镌刻(_)(2)相悖(_)(3)禁锢(_)(4)豁然开朗(_)9 . “甲骨、钟鼎、碑碣、竹简、绢帛在考古学家的探询中幽幽醒来,这些不死的汉语,能从岁月的另一端,凸现出历史的音容笑貌和华夏文明的悲凉谜底。”谈谈这句话的作用。10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汉语还是笔走龙蛇的书法写意,是梅兰竹菊的纸身墨影,是似字非字的仙风道骨,是人生变数的篆、隶、楷、草。11 . “汉语遮蔽光辉的阴云”,这里的“阴云”指的是什么?12 . 文中写道:“汉语曾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曹操的老骥之志,是孔明的锦囊妙计”。请写出:“高山流水的琴瑟”我们学过的相关篇目是_;“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指的是_作者名)的诗句;“孔明的锦囊妙计”指_(写出一例),“老骥之志”表达了曹操_情感。13 . 为什么说“汉语是喷涌着智慧的长江、黄河,汉语是散发着温情的炎黄背影”?14 . 文章题目是汉语人,但全文重点在写汉语,请你揣摩作者这样构思行文的用意。课外阅读窗前的树张抗抗我的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荫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夜,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着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天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便因此很是满足,很觉幸福。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决不喧哗。又过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身子为之一震,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却窥见它的树干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树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样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四季的洋槐树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树。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15 . 文章的结尾作者说到,“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举例说明这种“无声的对话”和“神秘的默契”体现在文中哪些语句上?(至少写两句)16 . 文章体现了洋槐怎样的品质?17 . 品析文中划线语句。又过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四、对比阅读比较阅读桃花源记与昨梦录,完成后面小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矿、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注)陶冶:悠闲和乐的样子。枲(x):麻。以耕以蚕:用来耕种或者养蚕。18 .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仿佛若有光(_)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 老人谓曰(_) 麻枲之属(_)19 . 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问所从来,具答之B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C杨谢而从之D与众共之20 .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21 . 翻译下面的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22 . (甲)(乙)选文为我们共同描绘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图景?五、句子默写23 . 名句默写(1)_,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2)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3)亭亭山上松,_。(赠从弟)(4)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丽风光的名句是:_,长河落日圆。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_,_。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宗一:柳宗元的堂弟柳宗一。这时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长期被贬南荒。双:指柳宗元和柳宗一。越江:这里指柳江。去国六千里:离开京城长安到柳州,迢迢近六千里。通典州郡十四中记载:“(柳州)去西京五千二百七十里。”极言贬所离京城之远。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24 .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堂弟送诗人到柳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B颈联前句写柳州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暗示诗人处境险恶;后句写诗人遥想所去之地,春尽水阔天长,担心山川阻隔,难以与堂弟相见。C尾联诗人寄以相思之梦,表达情深意浓的思念之情。D全诗既抒发了骨肉之情,同时表现了诗人被贬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意。25 .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中的“一身”“六千里”“万死”“十二年”,既是诗人政治遭遇上的客观写实,也是用夸张手法渲染自己一心为国却受尽不公平待遇的处境。B颈联写景,用了比兴手法,把兄弟彼此的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C此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两种情意贯通,自然熔于一炉,实为抒情佳作。D这首送别诗,语言含蓄苍劲,意境纤柔,感慨深沉,情感细腻。七、名著阅读26 . 填空:(1)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主要讲述了潜艇的故事。(2)名人传的作者是,这部作品叙述了、的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的精神。八、综合性学习27 . 综合运用材料1: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突破7亿,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5.8%。材料:2:调查中,97.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上网。仅46.6%的人表示能忍受1天以上不上网,仅22.4%的人能忍受3天以上不上网。材料3:83.2%的人坦言网络改变了自己和周边人的性格。具体而言,63.6%的人认为过度上网使人“变得内向”;57.3%的人觉得整天泡在网上让人“更孤独”;46.2%的人选择“缺乏创造性”;41.5%的人选择“变得被动”,34.8%的人指出网络会让人“情绪低落”。材料4:网络使人们哪些习惯被弱化或渐渐丧失?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写信”(69.1%),其次是“看纸质书”(56.5%),排在第三的是“做运动”(46.8%)。接下来还有“打电话”(36.9%)、“面对面沟通”(37.7%)、“外出参加聚会”(30.0%)等。(1)请你概括说说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2)对于使用网络,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家看法不一。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说理由。(3)如何理性地使用网络?你的建议是。九、作文28 . 不经意间,我们会从身边最平凡琐碎的生活场景里,发现一些弥足珍贵或让人心仪的因素,也许是最亲近的人给予你的爱意,也许是不经意间心灵受到的触动,也许是蓦然回首时记忆里的一缕温情请以“偶然发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