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6281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贵州省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贵州省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A风筝B无常C父亲的病D藤野先生2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A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B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的吸引住了。C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一名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职实难胜任。D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3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澄澈(chng)呻吟(yn)怂恿(cng)拈轻怕重(nin)B坍塌(tn)缥缈(mio)干涸(h)哄堂大笑(hng)C蓦然(m)鄙薄(b)蹣跚(pn)惊慌失措(cu)D褴褛(ln)蜷伏(jun)倏地(sh)神采奕奕(y)4 .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B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C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二、字词书写5 . 给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沁园春.雪描写了雄壮美丽又(yo ro)_美好的北国雪景。(2)我母亲对我们的(ji j)_生活感到非常痛苦。(3)我一面应酬_,偷空便收拾些行李,这样的过了三四天。(4)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_。三、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伫立在壶口瀑布前,目睹着瞬息万变的奇观,耳闻振耳欲聋的轰鸣,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倏而,(升腾/腾空)而起,猛然俯冲向下,齐刷刷地跌进深渊。从深渊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飘落)。(即使/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或淌过石板,;或被夹在石间,。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黄河也就如此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6 . 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挟(ji)伫立(zh)瞬息万变B缕(l)咆哮(xio)振耳欲聋C迂(y)倏而(ch)张牙舞爪D刹(ch)雾霭(i)夺路而走7 .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A升腾飘落即使B腾空抖落尽管C升腾抖落尽管D腾空飘落即使8 . 依次选用句子填入横线,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潺潺成溪 汩汩如泉 哀哀打旋A B. C. D. 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散文,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千层底谢建骅往年的冬季,地上有霜了,“鸡跷脚”的时候到了。母亲就开始为我们做千层底布鞋。那时,针线活纯粹靠手工。母亲的针线活是村上出了名的,她制作的衣裳,针脚匀称,样式好看,尤其做的千层底布鞋,耐穿、养脚,透气性好,我们从小到大,就是穿着母亲制作的千层底布鞋一步步走过来的。为了制作千层底布鞋,母亲总是在平时就注意搜集碎布头,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掖在包皮里。用时拎出小包皮,翻出碎布头,用面粉煮一锅浆糊,再拿一块面板,用丝瓜瓤蘸上浆糊抹在面板上,然后粘上一层布,再抹上一层浆糊,再粘上一层布。反复多次,就制作成了一块多层碎布黏在一起的布板。母亲叫它“布骨子”。做好的“布骨子”,放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晒干的“布骨子”非常硬,像硬纸板一样。母亲小心地把它揭下来,作为半成品放在一边。制作千层底的时候,母亲把鞋样缝几针固定在“布骨子”上,照着大大小小的鞋样,裁剪出来。一个千层底通常需要六七层“布骨子”,摞起来要有一厘米左右的厚度。将第一层鞋底朝外的一面用白布覆盖,边缘用棉白布条扦好,再把几层鞋底叠放对齐,用针线固定好,以上工作仅是千层底的一个开端,接下来才是做布鞋最费力的一个程序纳鞋底。每天晚上,母亲等一家人吃完晚饭,收拾完碗筷,就坐在小桌前,一针一线地纳鞋底了。她一手拿着鞋底,一手挥着针线,下好针,用针毂用力一顶,在冒出的针尖上套上橡皮管,捏紧使劲一拔,线绳就“吱儿、吱儿”地扯过来了,再用力收紧。有难纳的地方,母亲就先用锥子扎一个眼,再下针引线。母亲纳鞋底,不时还把针在头发上抹一抹,大概是因为头上有油脂,能使针尖更加润滑。这时,我们坐在桌旁做作业,只听得母亲扯着线儿“吱儿、吱儿”的声音,那声音分明就是最动听的游子吟乐曲。随着冬日渐深,气温越来越低,为了给我们赶制布鞋,母亲夜晚就把煤油灯用绳子挂在床头,坐在被窝里纳鞋底,往往到深夜还没有休息。有多少个夜晚,鸡叫五更,等我们一觉醒来,看见母亲仍在昏暗的灯光下,飞针走线那时,父母白天下地参加大集体生产劳动,母亲做鞋只能在晚上。在那些寒冷的乡村冬夜里,母亲右手中指戴着针毂,坐在灯下走针引线纳鞋底的身影,用嘴吮吸手指上鲜血的情形(有时手指会被针尖戳破),成了我童年最熟悉的一幕。鞋底纳好了,母亲便开始制作各式各样的鞋面,然后将鞋底和鞋面缝合到一处,俗称“绱鞋”。绱鞋是最需要技巧的活儿,母亲绱的布鞋总是严实合缝,针脚匀称,鞋绱好后,再请皮匠师傅用鞋楦楦下,楦好的鞋子看上去,圆润饱满,有模有样。那时,经常有婶婶和阿姨们拿着鞋样来请她指导,母亲总是毫无保留地尽心指导,有时还亲自示范。母亲制作的一双双精美的千层底布鞋,要是今天,一定是申遗样品的首选。那时,我们穿着母亲制作的新布鞋,出去拜年、走亲戚、上学校,多自豪啊,不时地引来旁人的夸赞。母亲的千层底布鞋,穿在我们的脚上,暖暖的,舒舒服服的,也温暖了我们整个冬天。我喜欢穿母亲做的千层底布鞋。上中学后,市场上已出现了耐克鞋等其他不同款式的鞋子,但我依然穿的是布鞋,冬天穿着母亲做的棉鞋上晚自修课,脚暖暖的,暖到我的心里,我总想,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冀望。记得刚工作的那年,第一天上班,我就是穿着母亲的千层底布鞋去单位的,只觉得步履是那样的坚实、稳重。而今,母亲随着年岁的增大,也做不动布鞋了。几年前,母亲给我做的一双新布鞋,我没舍得穿,一直完好地收藏在橱柜里,时常拿出来看看,见到千层底布鞋,就想起母亲灯光下熬夜纳鞋底的辛劳,仿佛母亲在告诫我做人也要像布鞋踏实,耐劳,勤俭,行稳致远,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9 . 文章以“母亲的千层底”为标题,有那些好处?10 . 文中的母亲人物形象鲜活可感,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母亲的性格特征。11 . 文中反复写“冬季,地上有霜了”“冬日渐深,气温越来越低”“寒冷的乡村冬夜” 和“脚上,暖暖的,舒舒服服的”“脚暖暖的,暖到我的心里”各有什么作用?12 . 文中第小节划线句画面生动,请赏析精妙之处。13 . 歌曲中国娃唱道: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掺假;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请结合歌词和文章内容说说“妈妈的千层底”包含那些深刻意蕴。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把最好的留作种子高明昌最近,家里的蔬菜断档了青菜、大白菜、蓬蒿菜、芹菜,都过时了。时令就是命令,这是真的啊!现在的菜园里只留下一种青菜,样子有点怪:颜色偏淡,个子偏高,菜干细,菜板窄,菜叶很少,长着长着,越来越像雪里蕻。母亲说这是高温菜。二妹不喜欢吃,理由是过于清淡。淡,就加点盐?母亲说咸淡是骨子里的,盐的咸,不一样。但我们还是吃了,还陆陆续续吃了两个星期,因为没有其他菜吃。吃多了,突然觉得好吃了吃菜,有时就是吃个感觉呢。两个礼拜以后,高温菜也长出了菜蕻,就又开始吃菜蕻,吃了一个星期,越吃越接近青菜的味道,真的喜欢了。菜蕻越长越快,越长越细,差不多两尺高了。黄色的花朵像一面面小黄旗,呼啦啦地飘拂着。母亲挑菜时,是将菜蕻的头拗断了几截后,再剥掉菜干的皮,才烧煮的。最小的姊妹建议把最南首的几棵高温菜吃掉,那几棵菜长得又高又大又粗又好看。母亲说不可以的。为什么呀?母亲淡然一句:留种!留种就留别的吧,反正一样是菜。母亲的脸严肃了,口气硬了许多,说:不一样的,留种必拣最好的留,否则明年种出来的菜不像样子,吃亏的还是自己。留种要留最好的,这种事情,我小时候就见过。生产队每年要留好几亩的稻种。生产队长一个人先兜田头,观察、确认哪块田里的稻谷好做种子。看好后,他还要邀请几个老农一起去看的,这些老农里面有一个是我的爷爷。爷爷去了,撸起一把稻谷,放在手心,在手心掂了又掂,鼻子嗅嗅,横看竖看,看谷粒大小,看颜色,看稻秆,看稻叶,也看稻根,最后点点头说这可以留种。大家有共识以后,队长说那就定了,然后要求放水员注意水头,注意天气,注意日期,注意时辰,一句话,就是关照好稻田。种粮不是用来吃的,是用来种的,但最后还是用来吃的,所以重要。生产队农作物的留种是大面积的,需要大的神思,所以得一而再再而三地考察。家里呢?家里用作下一年播种的土豆也是千挑万挑的。土豆开吃时,母亲已经将土豆一只只地理了一遍。那些颜色黄澄澄的,长得椭圆形的,疙瘩比较少的,比较均匀的,大小差不多的,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了。篮子是晒过的,还垫了一层土布。天好时,母亲会拎出来让土豆见见太阳。母亲说,这样,土豆就不霉、不烂,埋在土里出芽率就高,明年的土豆长势就好,收成也就高。所以,平时吃的是母亲挑剩的土豆,我们也没有怨言,因为明年依旧要吃土豆的。莴笋是最早能够接上档的蔬菜。过几天,莴笋就要好吃了。母亲说,即使留的是最好的莴笋种子,比如绿肉头莴笋,明年种出来的莴笋,绿的程度也在减弱,肉头也在变硬,个子也在变矮,总之长相在差,吃口在退化假如不留好的种子呢?母亲留莴笋种子的办法真的很用心,她怕我们挑莴笋时误挑掉,所以专门给留种的莴笋扎了根红线,我们去田里挑莴笋时就看到了。这些扎红线的莴笋,叶子清爽,根矮壮,皮色碧绿,像受到了母亲最高规格的礼遇。留下最好的种子,会吃到最好的蔬果,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做起来却有点麻烦。到今天为止,我们吃的甜瓜,种子都不是去镇上买的,都是母亲亲自留种的。母亲种了六七种甜瓜,大热天里可以轮流品尝。我们吃时,母亲会问,哪个甜?哪个爽?哪个脆?再根据我们说的把瓜籽留下来,用清水冲洗后晒干,然后用纸包好,再叫我二妹写上名字,最后放进塑料袋,扎好袋口,藏到只有她知道的地方。我真的不知道写好名字有什么用母亲不识字的,却好像从来没有搞错过。为什么?想来是母亲的心记比我们好,什么瓜什么籽,什么籽什么瓜,心里记着才是真正的记着。(选自文汇报)14 . 全家对于母亲“留种”的做法,在态度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请通读全文,加以梳理,填写下面空格。惊讶_15 . 联系上下文,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16 . 请简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17 . 联系全文,说说标题的含义。18 .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从现实生活吃的菜写起,虽然没有直接写留种这件事,但是为后文母亲把好看的菜留着作种做了铺垫。B文中重点对母亲的语言进行了描写,母亲的话粗看起来实实在在,但如果仔细揣摩,就品悟出其中蕴藏的人生哲理。C母亲在“留种”上的未雨绸缪体现了老一辈人的那种朴实、勤恳,以及认真对待的生活的品质。D文章卒章显志,表现了母亲对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认真和用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五、句子默写19 . 古今诗文名句默写。(1)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2)_,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苏轼)(3)_,胡为乎泥中?(式微)(4)苟全性命于乱世,_。(出师表诸葛亮)(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6)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如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王安石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充满必胜信念的诗句是:_,_。(7)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_,_。(8)习总书记在近期的重庆石柱考察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重点强调要落实好老百姓“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需求,告诫领导干部要心系群众、情牵群众,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正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的“_,_!”诗句,充分体现总书记的爱民情怀。六、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20 .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在文中的意思。(1)俄而雪骤_(2)未若柳絮因风起与_(3)期日中_(4)元方入门不顾_21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撒盐空中差可拟。(2)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2 . 请按要求写出(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故事的开端:_故事的发展:_故事的高潮:_故事的结局:_七、诗歌鉴赏塞上听吹笛(作者)高适(朝代)唐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要点注释)羌笛:一种古代民族乐器。戍楼:军营城楼。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二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23 . “雪”“胡天”“羌笛”“戍楼”勾勒出一幅图景。24 . 守关的将士在没有刀光剑影的戍楼间,吹奏着梅花落乐曲,乐音如同真的梅花飘落的声音一样。借风飞遍关山,这种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八、名著阅读25 . 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它不是历史书,却使人从中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动形象的侧面(1)猜人物A她生得黄胖而矮,常喜欢切切察察,絮叨时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B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说话声调缓慢而顿挫,穿衣服太模糊,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C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 )(2)理情节时间事件文章1888年东关的迎神赛会异常热闹,但前往观会的雀跃终究因父亲要求背出鉴略而消失。 A 1898年至1899年离开绍兴,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后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名列前茅。 B 1904年至1906年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C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小引ABC (3)析主旨朝花夕拾中有不少妖魔鬼怪,一类是真的妖魔鬼怪,又或者说是宗教意义上的、神话世界里的妖魔鬼怪。在童年迅哥儿的新奇世界里,这类妖魔鬼怪是可爱的,他们神奇,有时又充满着人情!试举例分析。另一类也是“真”的妖魔鬼怪,只不过这个“真”是本质、是内在的意思,因为他们的表象是“人”。在那样的世道里,一切都是非人道的罢,于是人做的便是那些“鬼”事!少了人性、人情,便是群魔乱舞了吧!试举例分析。九、作文26 . 作文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题目:我心中的阳光要求:审题时应注意“阳光”一词丰富的含义;写成记叙文,恰当运用表达方式;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