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5346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窠巢(k)着落(zho)花枝招展寞不关心B应和(h)莅临(l)翻来覆去人迹罕至C静谧(m)黄晕(yn)截然不同各得其所D贮蓄(zh)酝酿(ning)人声鼎沸咄咄逼人2 .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嘶哑(s)摇曳(y)扭捏作态(ni)B箴言(zhn)折腰(sh)歇斯底里(xi)C恣睢(su)娉婷(png)间不容发(jin)D呢喃(nn)亵渎(d)相得益彰(zhng)二、基础知识综合3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勤俭节约的美德都应当被很好地继承发扬。著名诗人李商隐曾说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的思想哺育了无数代人,在人们普遍崇尚物质生活的今天,重提勤俭节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厉行勤俭节约,_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_需要党政机关和领导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跟着一级学。(1)第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第句的横线处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 .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呤,如一支柔美的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tun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感动,让人震sh,让人迷惑。(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飞tun奔流(_)唱和(_)震sh(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正确的写法是“_”。(3)文中“呐喊”的意思是“_”;“簌簌”的意思是“_”。(4)分别指出划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三、现代文阅读济南的冬天(老舍)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5 . 本文作者写出济南冬天的什么主要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写出这一特点的?6 . 阅读第段,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7 . 本文作者擅长用比喻,在文中,作者分别将阳光下的老城、雪后的山坡和村庄比成什么?8 . 比较A、B两个句子,你认为哪句更恰当?为什么?A句: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B句: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的。9 . 赏析句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句子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阅读散文布鞋,完成下面小题。布鞋厉彦林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科。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阕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阕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阕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子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10 . 文章以_为线索,通过对_的回忆,表达了对_之情。11 . 请从第段中找出具体表现我娘做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写在在下面的横线上12 . 认真品味文中第段加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13 . 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四、句子默写14 . 古诗文默写。(1)簌簌衣巾落枣花,_。(苏轼浣溪沙)(2)鸡声茅店月,_。(温庭筠商山早行)(3)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4)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5)蝉噪林逾静,_。(王籍入若耶溪)(6)白云一片去悠悠,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7)辛弃疾的破阵子中描写激烈的战争场面的诗句是_,_。(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抒写他少年生活志趣的句子是_,_。五、课内阅读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十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变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5 . 解释下列加点词。(1)惩山北之塞:(2)且焉置土石:(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始龀,跳往助之:(5)无陇断焉:16 . 翻译句子。(1)甚矣,汝之不惠。(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7 .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只标一处)箕 畚 运 于 渤 海 之 尾。18 . 对于愚公移山的行为,天神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如何理解文章的神话结尾?六、诗歌鉴赏古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9 . 诗人“问归期”而“未有期”有着太多的无奈,“_”的环境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用诗中原句填空)20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句诗描写了_的场景,运用了 _的手法。七、名著阅读21 .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1)仿照示例,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示例: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2)古典小说里常有插写真假难辨的故事情节,“真与假”的较量扣人心弦。请根据下图描述的场景,简述这场较量,并写出你对此的感悟。八、综合性学习22 . 阅读下则材料,按要求答题。有位美国小学老师为了检测学生对“孔融让梨”典故的理解,挨个向5名八九岁的孩子问同样的问题:假如你是孔融,会不会主动让梨?四个孩子都是“不让”,各有各的理由。只一个女孩轻轻点了点头,说:“我不爱吃梨,我哥哥爱吃,管它大的小的,他都拿去吃好了,我不在乎。”虽然所有孩子的答案都“离题”了,不符合“标准答案”,但老师都给他们一句“很好的尝试”的赞许。这位老师给学生赞许的做法,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明理由。九、作文23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这句脍炙人的童谣,让诚信做人的理念,从童年时期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中国少年要“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信,所谓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诚信,是一切美德的基石。请以“人生,从诚信起航”为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可以结合生活和阅读的积累展开论述,也可以选择特定对象以书信、演讲等方式阐述你的思考和建议等。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