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9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5157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9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2019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2019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9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基础知识综合1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还没等观众从甲(A、扑朔迷离 B、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A、qio B、qio)然不惊。 “妙!妙极了!” 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乙(A、沸腾 B、奔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A、震B、振)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由于她的这个精彩的动作5136,使裁判亮出了9.5分。(1)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_ _(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甲:_乙:_(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正确句子写在横线上。原句:由于她的这个精彩的动作5136,使裁判亮出了9.5分。修改句:_。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是生命的化妆孙琳琳不读书死不了人。不读书,你照样可以刷微博、微信、公众号。你被早安帖、晚安帖闪闪发光的句子惊艳到,你被公众号文章一套一套的说辞打动。你转发、点赞、收藏,然而你收藏的只是小编们从经典书籍的瀚海中舀出来的点滴。那些让你感到惊艳的句子和说辞,在经典书籍里密集地排列着,还有成千上万躺在图书馆里、书店里,然而你不知道,你永远无法亲手打捞那些好东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专门写过一本读书人来教人读书。他自认不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花费半生来阅读的人。他人生阅读的起点,是9岁时母亲让他读的鲁迅作品。2006年,大江健三郎来华访问6天,做了3场演讲,全是关于鲁迅的。“12岁时第一次阅读的鲁迅小说中有关希望的话语,在将近60年的时间里,一直存活于我的身体之中。”而鲁迅一生阅读过4233种书(见金纲鲁迅读过的书)。通过读书,扎根本土的鲁迅与希腊、英美、德国、日本、苏联、东欧的文明神交。你去旅行,在巴黎逛卢浮宫,在伦敦逛大英博物馆,在五大洲看名胜古迹你的耳朵能听到的,只是导游的仓促介绍;你的眼睛能看到的,只是标签上的介绍文字;你说不出它们的前世今生,你的头脑中如同白纸如果之前你不曾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在发完朋友圈之后,附着在那个地方上的光环,就从此与你没有一毛钱关系。当一般旅行者热衷于去巴黎时,如果你去的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巴黎生活场景”的街道,吃到的是大仲马烹饪大辞典中点评过的美食,光顾的是海明威流动的盛宴中推崇的莎士比亚书店,那么你所经历的将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巴黎阅读中的世界更加私人、更加迷人。再精湛的医学美容,也无法像读书一样,令你整个人都脱胎换骨。作家林清玄干脆直接将阅读描述成“生命的化妆”。的确,“生命的化妆”可以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就会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宋代文人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有了阅读,便有李白与你对酌,苏东坡为你画眉,徐霞客陪你旅行,陶渊明为你采菊,曹雪芹为你挑衣,袁枚为你做饭。“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读什么书,就有什么气场。越读书,你就越知道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越知道它的复杂性,也就越是会对人宽容。越读书,你就越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各在什么地方,扬长避短,凸显好的一面。所以,阅读就是对生命的化妆,它能够帮助你独善其身,让你跟这个世界更友好地相处。2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人认为微博、微信等公众号里的文章是小编们从经典书籍的瀚海中舀出来的,所以不读书没关系,同样可以打捞到好东西。B大江健三郎12岁时第一次读到鲁迅小说中关于希望的话语,在将近6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受到这些话语的影响。C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强调如果不阅读,就很难了解到旅行的真正意义和价值。D林清玄之所以说“阅读是生命的化妆”,是因为阅读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就会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3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读书死不了人”是本文的观点,它独立成段,有开门见山的作用。B第段中的加点词“打捞”,本义为“把水里的东西取上来”。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故可以改为“读取”。C第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阅读中的世界更加私人,更加迷人”的观点。D第段引用黄庭坚的话,意在表明阅读可以让人增长知识。4 .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说说你认为中学生应该怎样阅读。某校对全校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全部都读过的占7%,读过其中3本的占12%,读过其中2本的占21%,读过其中1本的占41%,一本也没有读过的占19%。从教育部指定中学生必读的30部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量来看,只有20%的中学生读过其中的510本,且这510本大多是中国的文学名著,国外的文学作品极少涉猎。5%的中学生对这30部作品竟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鸟梁实秋我爱鸟。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油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在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得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地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则由别个代替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诗人哈代在一首诗里说,他在圣诞的前夕,炉里燃着熊熊的火,满室生春,桌上摆着丰盛的筵席,准备着过一个普天同庆的夜晚,蓦然看见在窗外一片美丽的雪景当中,有一只小鸟缩缩地在寒枝的梢头踞立,正在啄食一颗残余的僵冻的果儿,经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倒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地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地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5 . 第段中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请举例说明。(回答两种即可)6 . 联系全文,作者爱鸟体现在哪几方面?请简要说明。7 . 作者着力写了鸟给人的喜悦和鸟的生活的悲哀,从这些描写中,你感悟到作者希望有怎样的社会和人生?8 .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由现实到回忆,既写出鸟儿的喜又写出鸟儿的悲,但中心始终围绕着作者对鸟儿的真挚感情展开回忆与联想,符合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B第段,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从多角度多层次表现对鸟儿令人喜悦的雄姿的真切赞叹。C第段,引用哈代的诗里描写的鸟儿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鸟儿的凄惨遭遇,用在此处显得与爱鸟的主题不一致。D结尾作者再次提到令人触目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既与前文照应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又发人深思回味悠长,深化了主题。E本文语言质朴、简练直白、干脆利落、富于变化。美中不足的是仅写出作家自身的感受,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三、句子默写9 . 古诗文名句默写。(1)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2)舂谷持作饭,_。(十五从军行)(3)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4)俗子胸襟谁识我?_。(秋瑾满江红(5)“大道之行也,_”,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选用礼记中的句子)(6)生与死的抉择,是人面对的最严峻的考验。孟子用“生与义”作了经典阐述一一_,_”,成为了无数仁人志士的人生准则。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_”就是对这准则的践行。(选用鱼我所欲也过零丁洋中的句子)四、对比阅读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10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入则无法家拂士(4)诚自古所希11 .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B(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病复作,则不可救矣C(1)国恒亡(2)河曲智叟亡以应D(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君谓计将安出1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13 . 甲文探讨了和两个问题,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五、名著阅读14 . 走进名著A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山上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扇,更着百倍;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上面文段节选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_,作者是_。文段中的A指的是_(人物),请再写一个与A相关的故事情节:_。六、综合性学习15 . 下列语段划线句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尽管我们很渺小,但应该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享晚年的保障;对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无数的美丽星球上的生灵,响亮的宣布我很重要。(1)第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2)第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3)第处搭配不当,应将改为。(4)第出语序不当,应调整为。七、作文16 .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文题(一)题目:想起你的好文题(二)半命题作文岁月匆匆,我们已经走进花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拼搏,少了一份幻想;多了一份感恩,少了一份淡漠;多了一份关爱,少了一份自私;多了一份责任、理解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将“今天,我多了一份_”补充完整,构成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550字。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