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4475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字词书写1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ng w(_),便是敬。(2)无论一生遭受多少kn (_)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3)不一会儿,暴风雨就xi s d l(_)地开始了。(4)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z chu z li(_)。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新闻,回答问题光明日报北京5月12日电(记者邱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2日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据悉,住建部将组织74个世界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提供500个免费体验名额,征集总计3.7万名免费体验者,以体验大使的身份深入名胜区,共同领略中华自然遗产的价值和内涵。自5月15日起,可在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官方网站上进行预约。同时,住建部将组织开展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启动活动暨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推进会、中国世界遗产成就展、世界遗产专题展播、走进自然遗产地等10余项活动,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科普讲座、研究论坛、公益展览、世界遗产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宣传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事业的发展成就。今年是我国开展世界自然遗产事业30周年和风景名胜区事业35周年。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0项,总量位列世界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遗产30项,文化景观5项。国务院共批准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807处,两者总面积达到21.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23。2 . 请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3 . 这则新闻中画线内容“光明日报北京5月12日电”称为新闻的_,它的作用是:_4 . 新闻讲究事实准确、详实,请结合这则新闻最后一段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特点。5 . 请根据你的理解,为这则新闻补写一段结语,谈谈我国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意义。阅读散文,回答相关问题艾叶香中寻玉佩郑凤岭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6 . 文章结构非常精巧。作者采用睹物思人的手法,由眼前的“物”引发对奶奶的回忆。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每处所填内容不超过15字)。睹物思人看到湖岸边被雨水滋润的艾叶看到老屋窗下老旧的石磨想起奶奶珍藏竹笛和玉心佩_ _ _7 . 分析第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8 . 分析第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9 . 第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请从文章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加以分析。10 .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B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C文中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D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11 . 本文第段中划线的句子与下面链接材料中的句子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相同点?在写作意图上有什么不同?(第段)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链接材料)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着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三、句子默写12 . 古诗文名句默写。(1)关关雎鸠,_。窈窕淑女,_。(2)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王安石的话相对应的句子是_,_。(3)_,落日故人情。(4)_,只有香如故。(5)卖炭翁中写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_,_。(6)千声万声呼唤你,_。_,红旗飘飘把手招。四、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3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吾日三省吾身(2)传不习乎(3)饭疏食(4)非淡泊无以明志(5)意与日去14 . 翻译下列句子。(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5 . 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包括哪几点?16 . 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人对治学的重视。(甲)文主要运用_的修辞手法,(乙)文主要运用_的表现手法。五、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7 . 任选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18 .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名著阅读19 . 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七言律诗),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请写出文中加点的四位诗人的名字。陆放翁:王摩诘:老杜:李青莲:请依次写出律诗四联的名称。七、作文20 . 题目:这样更好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字迹清晰美观,卷面整洁。3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八、其他21 . 下列语段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把修改意见写出来。古典诗词是历史的精华,不仅压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正如中国文化是一脉传承的,在文学艺术创作中都能汲取到古典诗词的智慧。古典诗词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持。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情势如何复杂,那一首首绮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1)第_句,修改意见是:_。(2)第_句,修改意见是:_。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