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20年九年级中招模拟考试语文试题B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4124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市2020年九年级中招模拟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安市2020年九年级中招模拟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安市2020年九年级中招模拟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市2020年九年级中招模拟考试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讴歌田竞赛汗马功劳自作自受B树梢水龙头趾高气昂温文尔雅C怠慢冠名权忠言逆耳怨天忧人D喝采天燃气不屑置辨承前起后2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执着(zhu)颤抖(chn)伶仃(ln)B挑逗(tio)酒酿(ling)纤纤(xin)C忏悔(chn)怀恋(lin)瞬息(shn)D孱头(chn)刹那(ch)夹竹桃(ji)二、现代文阅读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知入”与“知出”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3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阅读后要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B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C本文主要论述了阅读时“入”与“出”的方法。D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所在。4 . 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5 . 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6 . 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精思”就是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B读书就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C阅读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方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D“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阅读讲故事的人,完成小题。讲故事的人莫言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A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B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的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7 . 给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注音炫耀(_)沉默寡言(_)显露(_)谆谆教导(_)8 . 选文回忆了成长中作者与母亲的哪三个故事?从中看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1)故事一:_(2)故事二:_(3)故事三:_母亲形象:_9 . 文中画线的A、B两处句子分别描写了母亲和“我”的流泪,请分析其原因及表达的感情。A处原因_,表达的感情:_B处原因_,表达的感情:_10 . 选文、段中,母亲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请写出能够体现母亲态度变化过程的关键词语。(_) (_) (_)11 . 有人认为莫言是因为“会讲故事”而成为著名的作家,进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请结合选文有关内容谈一谈,莫言会讲故事能力的形成,对你学习语文的启发。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12 .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临: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心窃乐之乐: 学者诚能八面玲珑诚:13 . 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D昨/游江上14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15 . 读懂山水。(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四、句子默写16 .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1)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2)江山代有才人出,_。(赵翼论诗)(3)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4)云横秦岭家何在?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论语雍也)(7)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了对自己和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五、诗歌鉴赏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各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7 . 这是一首赠答诗。诗的首联作者用“_”来形容自己,写出了被贬谪荒 凉之地的孤寂与痛苦。总观全诗,情感起伏变化,既抒发了对_的怀念以及 对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也表现了感叹身世,展望未来_的人生态度。18 . 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本诗中的“沉舟侧畔千 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都写出了面对逆境所应有的态度,简要说明这两句诗各自是 如何抒发情感的。六、语言表达19 .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人的头发有许多种颜色,同样都是人,为什么头发的颜色会不同呢?原来,_一种色素使头发呈现从深黑到浅褐色的各种色调,另种色素使头发呈现金色、金褐色或棕色。由于人种的不同,色素的含量各异,所以头发呈现不同的颜色。可是,即使同属黑头发的黄种人,有的人头发乌黑发亮,_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因为生长头发的毛囊有皮脂腺,每个人皮脂腺分泌是不同的,一般与生活条件、健康状况有关。营养结构失调,蛋白质、脂肪含量少;经常曝晒太阳;经常用碱性强的肥皂洗发;经常烫发染发,都会导致头发枯黄无光或脱落。七、名著阅读20 . 阅读下面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三藏道:“你往何处去求方?”行者道:“古人云,方从海上来。我今要上东洋大海, 遍游三岛十洲,访问仙翁圣老,求一个起死回生之法,管教医得他树活。”三藏道:“此去几时可回?”行者道:“只消三日。”三藏道:“既如此,就依你说, 与你三日之限。三日里来便罢,若三日之外不来,我就念那话儿经了。”行者道:“遵命, 遵命。”你看他急整虎皮裙,出门来对大仙道:“先生放心,我就去就来。你却要好生伏 侍我师父,逐日家三茶六饭,不可欠缺。若少了些儿,老孙回来和你算帐,先捣塌你的锅 底。衣服禳了,与他浆洗浆洗。脸儿黄了些儿,我不要;若瘦了些儿,不出门。”那大仙 道:“你去,你去,定不教他忍饿。”(1)结合选文前后内容,说说孙悟空为什么要到三岛求方子? (2)请根据选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八、综合性学习21 . 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新“愚公移山”。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_(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请你开出相应的“药方”。_九、作文22 . 你做过饭吗?或者制作过模型、修过自行车吗?试就你某次动手做事的经历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要求:(1)不少于600字。(2)写真实事件。(3)写清做事过程,让人理解你是怎么做的。(4)写清楚做事的顺序,保持前后叙述的连贯性。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