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1966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州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州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州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错误的是(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理解:该句用三个“起来”的句式,增强语气,更加强烈地抒发出对春天的期盼之情。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理解:句中小山会低声说话,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C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理解:“水声在屋檐下”的“下”是一个动词。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理解:“春天像小姑娘”一句,本体“春天”和喻体“小姑娘”之间用“像”比喻词连接,是明喻。2 . 下列对名著情节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祥子和强子都怕进住大杂院,因为他们都觉得屋内闷又憋,又都怕母老虎般的虎妞。(骆驼祥子)B武松假扮行者,夜走蜈蚣岭,杀死飞天蜈蚣王道人。因误打孔亮被捉,遇宋江消除误会。(水浒传)C鲁滨逊拒绝帮巴西商人贩卖黑奴,但同意他们照料种植园,立遗嘱把财产给他们。(鲁滨逊漂流记)D烧炭人租房营业,为省钱,劝漂布人搬来同住,漂布人觉得这样更亲密,爽快答应。(伊索寓言)3 . 下面一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破晓或入暮,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就好像山后退了一些。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ABCD4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与阔别已久的童年伙伴在书店里萍水相逢,王教授又惊又喜。B李华同学获得了演讲比赛第一名,面对鲜花和掌声,她激动得心惊肉跳。C奶奶苦心孤诣地劝我要多去体谅别人,我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D近期,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冬至的饺子,言简意赅地向我们介绍了中华传统美食。5 . 下列语法知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这朦胧的月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两句中的“朦胧”都是形容词。B短语“生活品质”“意志坚定”“群众满意”“仰望星空”的结构各不相同。C“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扬州企业提供了更多商机”,这句话的主干是“一带一路提供商机”。D“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句中的“在寂静中”充当状语成分。6 . 下面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B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存的一个。(“多少个”表疑问,应改为:“多个”)C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中考到来。(“迎接”的是“中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D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7 .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扁舟(bin)喧嚣B享受(xing)一翻C澎湃(png)浩瀚D温馨(xn)变换二、现代文阅读感悟少年成长之苦涩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我的少年时光很短,最起码我自己这样认为。我说它短,是因为本该去享受的少年时光,被我自己掐断了。因为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因为我的倔强和高傲,中考的时候只报了唯一的一个志愿,那就是重点高中。我对所有人说,重点高中是我的囊中之物。结果老天弄人,差三分而败北。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老师来劝我重读,父母也劝,可是我哪里还有脸回到学校,除非让我戴上一个大大的面具,用来遮羞。我没有选择重读,而是走了另外一条坎坷的路-自学。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我的语文老师刘季夫知道后,让我加入他的文学社,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那是我最早接触文学,一篇篇小文章经过他的修改,在当地的小报上发表,从此,我的文学之路开始了,虽然艰辛,却无比欣慰。在最苦的时日里,在那个冷冷的西屋里,我的手,因为长时间拿笔,被冻成了馒头的形状。总是母亲起床做饭的时候,我睡下。像路遥一样,我的早晨,也永远都是从中午开始。可是后来季夫老师生了病,文学社解散,我的世界一下子又暗了下去。母亲倒是支持我,她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吧。坚持,这是母亲最本真的鼓励吧,没有一点煽情的意味。“不过,”母亲接着说,“买稿纸和邮票的钱要你自己去挣来。”是啊,不工作,一直这么靠父母养活,我心里也愧疚,一咬牙去了父亲的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白天工作,夜里写诗,靠着一种青春的激情,竟不觉得累。只是,我投出的稿子总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让我不禁有些动摇了。还是母亲,还是不带半点煽情味道的鼓励:“哪有那么容易成功的事儿,坚持住,总会有成果的。”我便选择继续坚持写下去。那个时候,喜欢看书,可是家里那几本书都已经读得稀烂,做梦都是关于偷书的梦,梦见自己偷偷地潜入书店,把书店里的好书装了满满几麻袋偷走,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和母亲说起我的梦,母亲笑笑没说什么,周末的时候,领我去书店,让我挑喜欢的书。我不敢相信,吝啬的母亲为了鼓励我写作,竟然可以给我买那么多的书。悲惨世界、复活、约翰克利斯多夫等等名著都是在那个时候与我抱了满怀的,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忘我地走进小说的世界里。 从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我知道了原来人间还有那么巨大的苦难和不幸,人如果要作恶,可以恶到什么地步,而人如果决心行善,又可能产生多么伟大的精神力量;从托尔斯泰的复活中,我学会了用解剖刀一般锋利的目光审视周围人们的道德,同时也用严格的尺度审视自己的心灵;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中,我感受到友谊的温馨、爱情的迷人和牵魂动魄、艺术的价值和力量我的文学之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得坚实了许多。又一次收到退稿的时候,我耷拉着脑袋,不敢面对母亲热切期望的眼神。正是年底的时候,母亲在灶台上给我们炒花生果,一边炒,一边对我说,不急,你看这花生果,要多翻几个个儿才能熟呢!人不也一样吗?受些煎熬和苦楚,有啥大不了的!我深有感触,是啊,有啥大不了的,我还不信,我的文字变不了铅字呢!终于,一年后的某一天,我的文章终于发表了,而且还是散文这样的大杂志。母亲向我表示祝贺的方式一样没有半点煽情意味,只是递给我一把炒好的花生果。我剥了皮,吃了一个,真香,炒得恰到好处。这一次母亲没有说话,但我永远记住了母亲关于炒花生果的那一段妙语: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是啊,迷茫、困惑什么都不要怕,要成长,要成熟,就得在生活的热锅里多翻几个个儿呢!8 . 文章标题“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有什么深刻含义?9 . 请结合具体语境,品味文中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10 .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是因为“我”没能考上重点高中,又不好意思重读,便选择了自学这条坎坷的路。B第段中“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一句中的“贪婪”是贬词褒用,突出了我对书的渴望。C文中三次出现的“没有一点(半点)情的意味”的具体话语或行动,都是母亲对我本真的鼓励,都告诉了我在逆境中要坚持不懈。D文章最后一段抒情、议论,既照应了文章的题目,又点明了主题。11 . 请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仿照文中第段画线句子续写一句话。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谈语言王力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并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的。“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但是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否则,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有些话本不符合书面语的要求,不准确,也不规范,但由于说习惯了,改不过来,叫什么“约定俗成”。谁“约定”的呢?恐怕总是从少数人说错开始,一直不去纠正它,变成“俗成”的吧!所以,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12 . 通览全文,作者谈论语言运用问题,重点阐述了哪两个观点?13 . 文章在论述两个观点时都运用了事实论据,试各选一处分析其作用。14 . 对于语言规范化问题,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补充论述?15 . 概括文章的语言特点。三、情景默写16 . 默写填空。(1)君不见,雪海边,_。(2)欲渡黄河冰塞川,_。(3)_,甲光向日金鳞开。(4)唐朝诗人王维有两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千古传诵,人们常用来自勉或勉励他人,遇到逆境、绝境时,把得失放下,也许会有新的局面产生。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句“_,_”表达的意思与之相似。(5)不知不觉,春已来到。当一夜醒来,看到窗外春雨蒙蒙,你随口吟诵起古人的诗句:“_,_。”四、课外阅读游惠山记袁宏道余性疏脱,不耐羁锁,不幸犯东坡、半山之癖,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虽霜天黑月,纷庞冗杂,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其他如史记、杜诗、水浒传、元人杂剧畅心之书,又皆素所属厌,且病余之人,精神眼力几何,焉能兀兀长手一编?邻有朱叟者,善说书,与俗说绝异,听之令人脾健。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亦易厌。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茶铛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聩,心脾之困结,一时谴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西湖之兴,至是益勃勃矣。(注) 疏脱:疏放不拘 兀兀:勤劳辛劳的样子 铛:温器17 .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故虽霜天黑月”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醒能述以文者C不以物喜D尽日惟以读书为事18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天性疏放不拘,忍受不了羁绊与束缚,“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等表现了作者的这一天性。B作者一向讨厌读史记、杜诗、水浒传、元人杂剧这些书。C作者认为使病痊愈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山水之游。D文章前半部分着墨较多,通过对比为下文写山水之游的乐趣作了铺垫。19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 快:每看书之暇暇: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去:至是益勃勃矣益:20 . 翻译下列句子。(1)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五、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秋夜纪怀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注:明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21 .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首联所展现的画面。22 . 颈联和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六、作文23 . 任选一题作文。(1)题目:校园里最美的风景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内山高志是日本一位非常成功的运动员,他曾9次登上WBA超羽量级的世界冠军宝座,被认定为“超级拳王”,在业余拳手时期获得的奖项更是数不胜数,但他每天都要进行严酷的减重训练。当记者问内山高志:“为什么要做这种痛苦的事情?是什么激励他参加9次冠军争夺战?他又是如何拥有了不败的实力?”内山高志解释说:“成功是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突破自己认为的权限范围,向更远处去看。反复进行这一过程就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每个人亦当如此,当你觉得自己成功并已达到极限的时候,努力再推上一把,或许又能突破这个极限。读了上而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