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216774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1:夏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第一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夏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学生:课前阅读描写夏天的书籍。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夏天相片,包括江南水乡、苍茫塞外、黄河流域的夏日图片,请学生辨析哪一幅图片是本课描写的夏日情景。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小组交流1人们爱吟诵春花秋月,冬雪的洁白也为人们称道,夏天却极少被提及。一说到夏天,人们总会想到骄阳似火,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字词或不理解的问题。2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3用横线勾出文章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三、细读课文,赞美夏天1文章从几方面赞美了夏?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夏季特点的句子。2感受夏天的气氛。(1)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绿草、树林带”各比作什么?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2)这一声声蝉鸣真是那样使人心烦吗?在这里,作者透过蝉鸣,想告诉我们夏天怎样的特点?(3)“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两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3欣赏夏天的色彩。(1)“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比较研读,深刻体会。)(2)结合对“希望”、“成熟”等词语的理解,完成填空:夏天,正当之间,正是一个、的旺季。(春华秋实承前启后生命交替)(3)联系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4)田间长着哪些庄稼?它们的长势怎样?4感悟夏天的旋律。(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诗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引导学生读这句话。)(2)用自己的话谈谈人们夏季的繁忙、紧张。(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读出夏天紧张的旋律。四、精读全文,拓展积累1引读文章最后一段,勾出写夏季特点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对夏季的赞美之情。3背诵课文第一段。4文中有许多句子把夏天的景象写得形象生动,读一读,抄一抄。板书:夏热烈磅礴之势金黄旺盛活力紧张人倍忙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教学反思:2: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默写两首古诗。3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欣赏夏日情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教师:课文挂图。学生:查阅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和写夏天的诗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自己的理解。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3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诗,正音。2默读古诗,思考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导。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感情朗读,体会诗情。四、背诵,积累语言1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2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创设意境,理解课题1老师范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你能感受到诗歌写了什么?2简介作者。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指名朗读,师生正音。3运用学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4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小组轮读,相互欣赏;全班感情朗读。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背诵,并默写古诗。2到课外找一找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教学反思:3: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密西西比河。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二)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高尚情操。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的意境美;2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方法学生自我感悟与老师点拨相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出示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图片、老师介绍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况。正如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华夏民族,密西西比河也以他的伟岸身躯滋养着两岸的人民。黄河是雄壮的,气势宏伟的,我们称之为“崇高的美”。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景,这又是什么样的美呢,它跟黄河的“崇高的美”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今天就先欣赏一下密西西比河两岸的优美风光吧!(密西西比河干流发源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的西侧,源头在海拔501米处的伊塔斯喀湖,全长3950公里,南北纵贯美国,注入墨西哥湾。如果以其支流密苏里河为源,全长则为6262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密西西比河汇聚了250多条支流,流域面积达322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美国领土的百分之四十多,居世界流域面积第三。密西西比河西侧支流大多发源于落基山脉,有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东侧支流大多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地,有俄亥俄河、田纳西河、康伯河等。夏多勃里昂是法国19世纪颇享盛名的作家,他的消极浪漫主义文学对当时法国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不仅在作品中带有浓厚的消极浪漫主义色彩,而且创立了消极浪漫主义的基础。他的作品文笔优雅,词藻华丽,诗意盎然,但其情调是忧郁、伤感的,甚至显得有些矫揉造作做作。)二、老师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问题如下:1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如果要把这篇文章分部分,你会怎么分?为什么?3你最喜欢那一段话?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在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读通文章,并能够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所以应该调动学生大胆的朗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多读多听,句子中的意蕴自然就容易理解了。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问题。问题如下:1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有什么不同?2作者描写了众多动物的神态,目的是什么?3最后一段作者说“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你认为这是褒义还是贬义?在这一阶段,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风光各有特点,但并无优劣之分。同样生活在这里的无数的动物植物也都是和谐共存,不可缺少的。作者把目之所及(动、植物)、耳之所闻(各种声音)、甚至心之所想(最后一句)渗透到一起,给我们描述了密西西比河优美的风光。四、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意境美。把课文中的一段话拿出来,一块分析欣赏。例如: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同学们,通过这段话你们能想象出画面的样子吗?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河岸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数千头野牛徜徉漫步,这时一只老野牛越过波涛,钻进河心小岛的草丛里这一段话虽然很短,但是给我们很形象的描述了野牛的动作、形态、还有神态,可以让画面在头脑中清晰的显示出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我们写文章,描写一种东西也应该这样掌握好用词和炼句。五、完成课后习题二。六、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2练习并且默写课后“写一写、用一用”中的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上一节内容。1点名学生逐段有感情的朗诵课文。2听写课后的词语。二、精读课文,理解作者描写的方法和艺术。1通过对比来展示景物的不同特点。首先给同学解释对比的意义跟作用。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映衬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对比,可以使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使事物的本质特点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可以使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彼此补充,相得益彰,从而给读者或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学生们在文中寻找那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并讨论,通过对比作者着重突出了哪些内容?提示:学生讨论以后,老师可以给与提示。(1)第二自然段开头:“东岸的风光不同,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通过把第一和第二、三自然段的对比突出了西岸的特点是:植被构成比较单一,“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而东岸却是植物丰富,姹紫嫣红,动物众多,神态各异。(2)第四自然段开头:“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通过把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对比,又从听觉上道出了东西两岸的不同之处:西岸万籁无声;东岸“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2用不同的词语描摹出事物的不同神态。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其他景物,如何通过描写突出它们的这种不同与众的神态呢!这就要我们抓住事物的最鲜明的特点,通过描写,生动传神的向读者展示出这些特点。(1)仔细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植物)?提示:“各种树木、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提示:“高耸入云、为目力所不及、交错、攀缘、伸延、延伸、搭起、挺拔而起、耸立、俯瞰”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词语的不同想象出这些景色的特点来。(2)仔细读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动物)?提示:“熊、鹿群、黑松鼠、弗吉尼亚鸽、绿鹦鹉、绿啄木鸟、红雀、蜂鸟”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提示:“醉态酩酊、蹒跚、沐浴、嬉戏、麻雀般大小、踯躅、飞来飞去”三、课堂练习。讨论并完成课后习题一、习题三。四、课后练习。1课文所描述的景色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我们周围的自然景色却日益面临着恶化,要保持住这些优美自然风光,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课后习题四。2你周围是否也有一块儿优美的地方,写下来吧!让大家一起欣赏。要求: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字数不限。教学反思:4:黄山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4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重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 二、自主学习: 1、读标准音: 峰峰皆(ji)到寒彻(ch)骨闪烁(shu)劲(jng)枝迸(bng) 2、写规范字: 雷tng()夹x()lu()露不屈不no() 3作者简介: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作。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 1、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 (明确:“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用烘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 四、合作探究: 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 (明确: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五、回顾与反思: 1、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了黄山松“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的战士般的精神。 2这首现代诗与苍松怪石图题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略) 板书设计: 顶风傲雪(自强) 坚毅不拔(拼搏) 百折不挠(进取): 积累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认识“引用”的修辞方法,并体会其妙处。2积累古诗名句。3了解“层次清楚、段落分明”的表达方式。4欣赏肖邦小屋四季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美好景物的向往。5运用口头或书面语交流旅游见闻,抒写独特的感受。教学设计一、温故知新1读两个句子,体会“引用”的好处,再交流感受。句中“引号”中的内容,就是使用了“引用”的手法。提醒学生使用“引用”的方法,应该注意:必要之处才“引用”,不要滥用;不要改变“引用”的内容。2请学生说几个用了“引用”手法的句子。二、语海拾贝自读诗词,说说其大意。然后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背诵。三、互动平台自读材料,结合课文,体会“层次清楚、段落分明”的作用。四、自主学习园地1看到题目会想到些什么?为什么说“这美丽的花园与肖邦的音乐般配”?2交流感受,体会肖邦小屋的宁静与优美。五、口语交际1阅读材料,明确要求。2选择自己的旅游经历谈体会。六、习作百花园1回想旅游经历,交流自己快乐的感受。2确定习作范围,确定题目;交流习作题目、内容、提纲。3动笔,写作,讲评。教学反思:5: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教学重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 多媒体课件2学生 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教学过程(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 课件播放歌曲:童年)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2教师总结,出示:“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思考: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 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 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 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猜测挂铃铛的原因课件出示: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到的,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片断中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认同)看骆驼脱毛课件出示: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暧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从“想替骆驼剪毛”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夏天见不到骆驼感到奇怪课件出示: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夏天它们到哪儿去?”“谁?”“骆驼呀!”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从“追问骆驼去处”片断体会作者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之中穿插对一些语句的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思考:课文中“我”问妈妈骆驼夏天到哪里去,妈妈也回答不出来。想想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 (五)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六)拓展延伸说童年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七)总结全文1(歌曲童年再次响起)教师总结:“钓龙虾”、“捉知了”、“学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孩子们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也让它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板书设计5冬阳童年骆驼队学骆驼咀嚼 (4)想象驼铃用处 (59)想替骆驼剪毛 (10)追问骆驼去处 (1114)对童年生活无限怀念教学反思:6:唯一的听众一、揭题引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不知道同学们读了几遍,老师也跟你们一样,昨天才接触这篇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总觉得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说,你们一定也有这样的感受吧!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他们的故事中去吧!二、初识大意:1、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故事,待会老师请你来简单地讲讲这个故事,开始吧!2、指名说,借助这里的信息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说给同桌听听吧!三、细究课文1、故事读过了,现在又会说了,还要干什么?2、那好,现在就让我们第二次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划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好好地品味一下。3、哪句话感动了你?A、“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此时的老妇人她心里正想着所以老妇人就这么平静地望着,望着,这样的情景只是发生在这一天吗?是啊,坚持了好久好久,你从哪儿看出来?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是啊,当我拉出像锯床腿一样的声音时,一位极瘦当我有了几份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看到了,也是一直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还是用她慈祥她的平静给了我力量,还给了我(勇气,动力,奋斗的目标)此刻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B、“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听着她的朗读,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位老妇人?这是我们从人物的语言感受到的,老妇人还有哪些语言能让你品味出点什么?从这些句子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尊重他人,真诚无私,循循善诱,对音乐爱好者的怜惜)我们为这位可敬可亲的老妇人深深地感动着,带着你的这些体会,运用你的表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分组读4、说到这一句话的时候,老人是多么陶醉啊,你看到了吗?()一支优美的曲子在林间流淌着,美妙的音符从她的身旁闪过,它就像太阳,温暖着她,更温暖着也陶醉其中的小伙子。四、再读课文读文章就是这样,要用心地去读,要能够细细地去品味,请同学们挑选一段有感情地读读吧!五、拓展1、你能给文章添上一个结尾吗?2、交流3、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是丰富,想看看原文是怎样的结尾吗?自由读,配乐齐读4、你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还有别的感受吗?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你们的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教学反思:7:学会聆听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宇宙的万物中都蕴涵着音乐”,明白音乐要用心来感受。教学准备学生:读通课文,交流听音乐的个人体会。教学设计一、朗读课题,讨论“聆听”1读题。讨论:你听过音乐吗?在那些优美的旋律中,你听出过什么东西吗?大家一起讨论讨论。2课文中的“我”是怎么聆听的?聆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母亲教“我”听了哪些歌?2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三、细读课文,逐层理解学习第一部分:1“我”闭上双眼,凝神遐想,在想什么呢?默读110段。2电闪雷鸣的夜晚给“我”带了恐惧,这恐惧可以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找到这些词句,勾一勾,读一读。3后来,“我”不再恐惧,安然进入了梦乡,这是为什么?理解“要是音乐会变成什么样啊!没有节奏,没有深度,没有灵魂。”“它会把你带到一个新奇的世界”等句子,体会作者从电闪雷鸣中如何听到竖琴的声音。4还有什么声音里也有音乐呢?学习1112段。讨论:为什么说宇宙的万物中都蕴藏着音乐?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随着作者一起去感受聆听的喜悦。学习第二部分:1齐读这一部分,说说作者是怎么帮助小姑娘的。2读“召唤内心美好的东西”这句话,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四、品味课文,沉淀情感1小结全文,有感情地诵读最后一段。2讨论:学习了课文,你对于“学会聆听”有什么新的见解?教学反思:8:回忆爸爸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最让人感动的部分。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海明威的相关材料。教学设计一、介绍作者,激发兴趣1读题,引入课文。2看“课文链接”,了解海明威的生平,介绍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检查初读情况)三、细读课文,理解讨论1爸爸在写作上给了“我”哪些指导?自由读课文的第二部分。2从爸爸对“我”的写作指导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一谈,议一议。3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想想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四、完成练习,拓展升华1完成课后第2题。2根据课后第1题的要求写一个小练笔,回忆一下自己的写作经历。板书:回忆爸爸不能忘怀鼓励与指导常常想起教学反思: 积累与运用(二教学目标1体会“递进关系关联词”在表达中的作用。2积累名言佳句。3借助“互动平台”,学习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感情。4在口语交际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游览见闻。5在习作时,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教学设计一、温故知新1从这几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2说几个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二、语海拾贝自读诗词,背诵记忆。三、互动平台自读互动平台的内容,结合课文说说“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有什么好处。四、自主学习园地1为了克服读书不求甚解的毛病,作者采用了那些方法?2这样读书有什么好处?对你有什么启示?五、口语交际1阅读材料,了解要求。2和同学谈谈看电影或电视的收获。六、习作百花园1回想自己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内容,交流感受。2动笔;讲评。教学反思:9:恐龙在我们头上飞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2运用浏览和精读的方法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鸟是恐龙变的”这一假说是如何得到证明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其中的词语写一段话。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1齐读课题,围绕课题,你想到哪些问题?(介绍恐龙的相关知识)2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发生的事情。二、精读课文,感知理解指名朗读第1段。想想季强的什么学说震惊了全世界?为什么会震惊全世界?三、细读分享,深入理解1“从这一年开始,在演化科研领域,科学家们心悦诚服地将心中的大师做了这样的排列:赫胥黎奥斯特隆季强。”2勾画出写赫胥黎、奥斯特隆观点的语句,说说第二部分介绍的是什么。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法。3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季强获得证据、确认证据、发表文章、引起争论、鉴定证明的过程。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执著追求的精神。农民拿来的化石有什么特点?这与“龙鸟之争”有什么关系?从“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等词句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我们再轻声读课文第二部分,把描写科学家认真思索、执著探索词句勾画出来,多读几遍去体会。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独特的体会。四、整体感悟,交流启迪引导学生读最后部分。科学家取得了这样令人激动不已的成功,回顾过去,他们经历了无数冷嘲热讽,在100多年里前赴后继、不懈追求,终于取得了成功。读这一部分,你会和科学家们一起激动、一样快乐。在读、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充分谈自己的看法,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适当点拨,启发学生交流自己获得的启迪。此时,你想对科学家说些什么呢?写一写。板书:恐龙在我们头上飞引发争论理论来源找到证据得到证明坚持探索教学反思:10:企鹅爸爸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读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企鹅爸爸是怎样呵护小企鹅的,感受企鹅爸爸坚韧伟大的父爱。3体会课文的细节描写。教学准备了解企鹅的生活状态,搜集反映动物艰辛养护子女的资料。教学设计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1通过“动物的母爱”这一话题,引出本课课题。2读课题,企鹅爸爸是怎么抚育孩子的?交流已知信息。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自由朗读课文,几个有难度的词语,要求读准确,初步了解它们的意思。三、再读分享,理解内容1从课后题入手,再读课文,理解内容。2企鹅爸爸的哪些行动最能体现它对孩子的爱?自由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再读一读,想象一下。(学生交流自己读的情况,汇报自己的感受。)3抓住几个重点句,体会企鹅爸爸伟大的父爱。四、激情朗读,畅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学生谈谈自己读了课文以后的感受。五、布置作业摘录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板书:企鹅爸爸难分难舍刻骨铭心 冰雕石刻爱是付出教学反思:11:美丽的地球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和唯一,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3体会解说词的准确、严谨。根据批读要求,边读边批。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图片。教学设计一、引入课文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丽的地球。二、检查预习三、粗读课文,提出疑问1读1、2段,说说为什么人们对地球既熟悉又陌生?2地球是人们唯一的家乡,但是人们对这颗行星又了解多少呢?让我们来认识这美丽的地球。四、细读课文,了解地球1课文从多方面介绍了地球。选自己喜欢的方面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学生阅读、批写)集体交流。2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知道课文分别从“地球的颜色、地球的年龄、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来写的。3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如,列数字:地球的年龄从数字上便于说明特征,就运用数字“46亿年”来说明地球年龄大;作比较:把地球表面水的面积与地球表面陆地的面积进行比较,说明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地球自转现象,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理解;打比方:利用地球和陀螺这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地球绕着地轴不停自西向东地旋转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五、精读课文,理清关系文章最后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六、总结全文正是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球是唯一的,我们的地球无可替代。板书:美丽的地球地球颜色教学反思:12:未来我们怎样出行教学目标1.浏览课文,快速了解课文内容。2.在课文内容的启发下,畅想未来的交通工具。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交通工具的资料。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现在,我们有哪些方式出行?未来,人们又会用哪些方式出行呢?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朗读课文,说说未来的出行方式给我们怎样的感觉?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你最喜欢哪种出行方式?想一想,课文介绍了这种出行方式的哪些情况?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这些出行方式并不是人们的奇思妙想,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你还能设想出其他的出行方式吗?板书未来我们怎样出行“海底”列车“地下”飞机“公交”飞碟“飞行”汽车适用快捷教学反思: 积累与运用(三教学目标1了解近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表达作用,体会汉语表达的丰富性。2通过词语接龙,运用和积累词语。3掌握浏览的方法,学会快速阅读。4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大胆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设计一、温故知新1出示课文中出现过的三个句子,请大家读读,看看发现了什么?2这三个词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它们有何异同?3学了这题,你明白了什么?二、语海拾贝1生自读题;小组合作,完成词语接龙。2交流各组的词语接龙方法。三、互动平台1分角色读对话,说说这个“互动平台”讲了什么?2平时在阅读中用到了哪些浏览的技巧?四、口语交际1阅读材料,了解口语交际要求。2回忆本单元课文讲了哪些新奇的事情,尝试简单复述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3回忆自己知道的科幻故事或者科学知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与小组同学交流。五、习作百花园1读题,了解习作要求。每个人的心灵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打开想象的翅膀,你可以见到另一个奇妙的世界。只要我们敢于想象,我们也能写出像从地球到火星这样的文章;只要我们合理想象,我们的笔下也有奇美的山川、动人的景象、扣人心弦的故事!2根据题目,提出要求。想象要合理。如果写科幻小品,要以现代的科学成就为基础,不能写成奇幻小说;如果写神话故事,要有一定的新意,体现自己的思想。3确定习作范围,确定题目。4交流习作题目、内容、提纲。5动笔;讲评。教学反思:13:毛泽东诗词两首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内容。2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豪迈的气概,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4背诵课文,默写清平乐六盘山。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红军长征中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学生: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的相关资料。教学设计七律长征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抗日战争时期,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工农红军创下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当时亲自率领红军长征,在胜利时回顾红军战士经历的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势雄伟、情感激昂的壮丽诗篇。2出示诗题七律长征。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自学生字词;初读感知诗歌内容。三、细读理解,品味诗境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抽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诗句的意思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经历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只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2)讨论:从“只等闲”里你体会到了什么?(3)根据自己的体会练读诗句。(4)学生汇报朗读自评(他评)练读分组读。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出示诗句,齐读。(2)通过“五岭逶迤”、“乌蒙磅礴”体会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3)通过“腾细浪”、“走泥丸”体会红军的英雄气概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4)带着体会练读诗句。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通过影像或文字资料了解“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无畏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2)有感情地练读诗句。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自读诗句,谈自己的理解。(2)多种形式读诗句,理解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四、回归全文,熟读成诵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的意境。2多种形式练读,背诵。板书:七律长征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英勇无畏乐观向上教学反思: 清平乐六盘山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通过对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对长征、对毛泽东的诗词又有了更多的了解。一起背诵这首诗。2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翻越六盘山时,毛泽东作了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学生字词。(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请同桌互相听读,纠正读错的字音。结合课后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试着互相解答不懂的问题。(3)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2自由练读课文,读通顺。三、理解词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1全班交流:通过初读,你读懂了些什么?2再读,把自己读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3交流疑难,结合预习时搜集的资料讨论理解。4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点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词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四、多种形式练读,背诵五、练习书写生字,默写清平乐六盘山教学反思:14:翻越大雪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3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1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2.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戳:读音chu,注意“羽”字头的变化。踉跄:读音lin qin。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三、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一)学习课文第1、2段。1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2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3.指导朗读。(二)学习课文第3、4段。1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2汇报勾画的内容。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四、感受红军的无畏精神(一)学习第5段。1红军在翻越大雪山过程中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默读课文第5段,在相应的句子下作上记号。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一到山脚到处都是雪,雪,雪。”“这里的地形摔下雪壁。”体会环境的险恶。作者不惜笔墨着力进行环境描写用意何在?面对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怎么做的?这些险恶的环境与“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引导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二)学习第6段1红军战士越往上爬面临的困难越大,“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艰难地前进,“拼尽”可换成哪些词?为何用“拼尽”?默读第6段,并在相应的词句下作上记号。2全班交流。从“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颤”体会天气冷到极点;从“头晕脑涨,呼吸困难”、“要是就”这些句子中体会红军将士迈步前进极端困难,并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挑战极限,翻越雪山。3引导朗读,并通过引读、结合插图或浮现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本段。五、感受红军的革命情深过渡:雪山无情,人有情;气候恶劣,但“人定胜天”!看吧,我们的红军战士是怎样用顽强的意志,人间的真情去战胜那坚实的冰山的!1读712段,在你深受感动的地方作上批注。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3全班交流。从“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可看出,战士江良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忍受着怎样的痛苦折磨在风雪里前进。从“指导员望着心想也要挪过山去。”可看出他们患难与共,唇齿相依;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4第11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5读12段中写景的句子,与前面写景的句子作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色彩不同,烘托出红军战士战胜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