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212424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48.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 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第一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的背景 一、农业的发展历程 人类起源后的很长时间内,人类一直靠采集渔猎为生,一直到约一万年前才开始有了以养殖和种植为标志的农业。发展大约经历了刀耕火种农业(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阶段。,1,2,1、刀耕火种农业(原始农业),又称转移农业,轮歇农业、撂荒制等。 刀耕火种是在人少地多、生产工具落后条件 下的一种农业形式。 缺点:粗放、土壤肥力下降快、易发生水土流失、生产力低、土地利用率低。,3,4,2、传统农业,含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一般指依赖本地投入、主要使用人力、畜力、农耕地块不再转移的固定农业。 东方传统农业:间套作方式、地力维持靠耕作、施肥、用养结合(地力常新论) 西方农业:三圃式农业(林、牧、作轮换) -发展为草田轮作,地力维持靠休闲。 特点:规模小、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人口需求 压力大、收入低,5,3、工业化农业(石油农业、常规现代农业),形式:机械化集约农业或石油农业 特点:运用发达的工业能力,向农业大量输入机械、化肥、燃料、电力等各种形式的工业辅助能。 用人工过程代替自然过程,用工业办法解决农业问题。 工业化农业一度被认为是农业发展的方向。,6,7,8,9,二、 常规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一)常规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及特征 19世纪,以李必希(1840)提出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巴斯德(1881)的病原学说、达尔文(1859)的生物进化学说、孟德尔(1865)的遗传学说、农业机械技术的进步、农业推广机构的建立(1875)等,标志着现代农业的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人、物力和军事技术转向包括农业在内的民用产业。发达国家以化肥、农药、灌溉、设施、机械、配合饲料、兽药、疫苗、种子等物化科技投入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传统的中国农业也进入了向现代化过渡的新时期,80年代初开始加速。 农业现代化使农业总产出、单产水平、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纵观各个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基本路子都是高投入(资金、物质)加科学技术,即所谓“常规式农业现代化”道路,可分为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农业”和发展中国家的“绿色革命农业”。,10,(二)常规农业现代化遇到的挑战 1、实现了常规现代化的美国农业所面临的问题 美国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同时亦引起一系列问题,包括生态学方面、环境方面、人文方面、社会学方面、道德方面等。A、在财政经济方面: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上升很快,称为沉重的财政负担;由于高投入造成农业生产成本迅速上升。B、对环境的危害:农业成为地表水最大污染源;大量使用化肥和集约化养殖导致的地下水硝酸盐和农药的污染;因灌溉不当导致农田次生盐渍化面积不断增加。C、对资源基础的危害:作为主要农区的中西部“大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锐减;大规模垦殖易受侵蚀的土地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连年大面积种植和极少数品种,使生物遗传多样性不断丧失;农药大量杀死天敌。,11,2、“绿色革命”另一种常规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初,由福特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建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和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先后成立。先后推出对肥水敏感抗病、抗倒的半矮杆小麦、水稻高产品种,从而引起了农业上一次重大突破,后称为“绿色革命”。由于新品种的巨大单产潜力,倡导者曾欢呼“绿色革命将使人类战胜千百年来无法解决的饥饿问题”。 但是,绿色革命成功的基础,是大量增加水、肥、农药等物质和能源的投入,这同发达国家的常规农业现代化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可能在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方面,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中国农业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已悄然进入在农业上消耗大量化石能源的“石油农业”时代。目前,我国沿海发达地方的农田无机能投入水平和集约养殖场的密度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中国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22的人口,毫无疑问,这是值得自豪的成就。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成就取得相当部分是靠拼资源和牺牲环境换取的。一是水土流失代价,二是水资源过量开采代价,三是环境污染代价。,12,农业发展向何处去?,13,三、农业发展模式的探索,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罗代尔和日本的冈田茂吉对农业日益依赖合成农药化肥,分别提出了“有机农作(organic farming)”和”自然农法( natural farming),并分别组建民间机构。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 R 卡尔逊发表寂静地春天,对现代农业中的化学农药使用提出严厉的指控;70年代,美国和西欧国家出现各种对常规农业现代化方式进行改革的新思想和农作实践,包括“生物动力农业”、“再生农业”、“生态农业”等,其中以美国的“有机农业发展势头最大,以致使美国农业部在1980年对其进行专门进行调查;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一批农业科学家在分析中国农业如何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认识到中国国情决定,不能走西方常规农业现代化的路子,提出建立以生态学和经济学为指导的中国生态农业;80年代初,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的一些科学家,对可持续农业进行了广泛的探讨。,14,各种替代农业,(1)回归型农业: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动力农业 (2)替代型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 (3)持续性农业:低投入持续农业、高效率持续农业、综合农业、精久农业,15,(一)生态农业(国外),1、生态农业的含义 生态农业最早由美国密苏里大学土壤学家 W Albreche 于1971年提出,此后M C Merrill 和M K Worthington 等发展充实了生态农业的内涵。M K Worthington编著的生态农业及其有关技术,比较全面阐述了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与技术措施。他认为,生态农业是生态上能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的经济上有生命力的,在环境方面或伦理方面、审美方面不产生大的长远的及不可接受影响的小型农业系统。 2、主要特征 (1)必须是自我维持的(包括能量、营养元素);(2)必须实行多种经营;(3)规模应该小一些;(4)单位面积净产量必须是高高的;(5)经济上必须是可行的;(6)必须在农场就地加工农产品并直接卖到消费者手里,以避免中间商分享利润;(7)必须考虑有利于保护农村自然优美的景观,使人畜能健康地生活。,16,3、主要技术措施 (1)通过豆科作物、绿肥作物、油菜等与粮食作物的轮作,来实现营养元素和能量的自我维持;(2)通过施用有机肥(如厩肥)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3)通过品种多样化、选育抗病品种、生物防治来防治病虫草害,减少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4)在品种的选用上,选择那些耐逆性和适应性强,产量又比较理想的品种,而单纯的高产品种会伴随物质上、文化上、社会上及经济上的诸多问题。,17,(二)有机农业,1、起源 1909年,美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局长King途径日本到中国,他考察了中国农民数千年兴盛不衰的经验,于1911年写成了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介绍了中国农民勤劳、智慧、节俭、善于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以人畜粪便和一切有机废弃物、塘泥等还田培养地力的经验。该书极大地影响了英国植物病理学家Howard,他在King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经验,于20世纪30年代初倡导了有机农业,并由贝尔夫人和英国土壤学会首先实验和推广。1940年,Howard 写成了农业圣典,此书成为指导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的经典著作。1945年,美国人Rodale 受Haward 影响,按照他的办法创建了Rodale 有机农场,成为国际有机农业联盟运动的倡导者。 此外,德国的生物动力农业、瑞典的生物农业、日本的自然农业,也对有机农业的理论和实践有贡献。,18,2、概念 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建立种植业养殖业之间的有机协调,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合理循环利用农业资源,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畜禽化学药品和激素等物质,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生物及衍生物,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科学技术,能维持稳定发展的并能受到市场认识的农业系统。,19,3、有机农业生产基本原理,(1)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由于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动植物生长剂、药品等物质,必须依靠生物链的作用来实现作物和动物的健康生长,所以在整个生产体系中不能只考虑单一的物种、单一产业、单一的田块和单一环境等系统的生产和管理,而要考虑多种物种、多种产业、多种田块、多种环境的生产和管理。在整个体系中要考虑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问题。种植业中又要考虑多种作物的茬口搭配的间作、套作、轮作方式。在养殖业中不仅考虑动物养殖的物种搭配,还要考虑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相接和地问题。,20,(2)生物营养内循环子系统 有机农业强调生产系统内部营养物质的循环持续利用,将系统中各种有机废弃物经科学处理后,重新投入到农业生产系统中。即使要从外部补充部分营养,也只能采用经过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肥料或矿物质肥料。 (3)健康的土壤生命子系统 健康的土壤健康的植物健康的动物健康的食物健康的人类,土壤是农业系统内营养物质循环的源头。 (4)植物保护的生物学子系统 有机农业生产的病虫害防治,首先在于采取适当地农艺措施,建立合理的作物生长体系和健康的生态环境,提高有机生产体系内自然生物防治能力,抑制害虫的暴发。为了抑制害虫的暴发,有机农业还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的多样性来实现。,21,(5)养殖业资源适载子系统 所谓适载子系统,就是在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中,按照肥源需要量和饲料生产量的能力确定畜禽和水产的养殖量。有机农业的封闭循环是指尽量不从外界购买肥料和非有机饲料,也包括不从外界购买有机饲料。如果从外界购买饲料而过量饲养畜禽,使大量的有机粪便过量施入土壤,改变土壤表层结构,也要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因而,有机农业要求农民只能养殖生产体系内适度承载的畜禽量,使种植和养殖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6)遵循动物的自然习性的饲养子系统 现代养殖业片面追求动物的高产和快速增长,导致畜禽的工厂化集约化饲养。有机农业要求尊重畜禽的自然习惯;在管理上能够按其天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管理,如猪的饲养采取棚舍与一定的活动场(果园、林地)所相接和地圈养方式(早放晚宿);在饲养上主要喂给有机饲料,力争系统内饲料自给,在不得不购买非有机饲料时,购买部分不应超过所需饲料干物质的1020;在疾病防治上,应改善管理方法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即通过隔离进行自然治疗,对严重疫病,要尽快通过焚烧和掩埋进行处理。 (7)健康安全的食品生产子系统 在有机农产品的加工、贮藏、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上要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的有关标准和技术进行,因而使有机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始终保持健康安全。,22,23,(三)自然农业,五十年代日本的福冈正信开始实践。哲学 :道教的 “ 无为思想 ” 。 自然农业是指与自然秩序相和谐的农业。强调人类从事农业不应以征服手段改造自然,而要遵循自然格局和自然过程。 采取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是:免耕为主要特点;以有机肥 (如绿肥、秸秆还田、粪肥)替代化肥;不中耕,以生物措施(铺秸秆、种三叶草、紫花苜蓿、菊苣)替代化学和机械除草;靠培育壮苗、稻鸭共生和自然调节替代化学农药,以控制有害生物。这种方法使田间作业大为简化而有序,用工少,农田保水培肥能力改善,农田环境处于自然相对平衡状态,水稻产量接近传统农业和施用化学物质的平均产量。,24,韩国赵汉珪经过几十年时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然农法的理论与技术,出版专著自然农法。在自然农业的基本理论方面,主要强调了三点:一是顺应自然规律,不把人的意志强加到作物及畜禽的身上,不以各种化学物品催其生长,而是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它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固有的潜能。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而且避免了生产资料的浪费;二是就地取材,活用当地有益的微生物,促进作物与畜禽的生长发育,以一方水土,发展一方农业,而不是毫无辨别地,盲目地使用化肥等“外来物质”;三是以相辅相成为本,充分利用各种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让农场内部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不是以现代农业手段硬性干涉,破坏生态的平衡。上述这些主张的核心,是要有一颗尊重自然和珍惜自然的农心。这正是以追求高产品为目的的现代农业所缺少的。而对大自然的不尊重,也正是现代农业之所以会产生种种弊端的根本原因。,25,生物发酵床养猪,26,日本福冈正信的自然农法 农田大麦水稻种植,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福冈正信自然农法 果蔬生产,42,43,44,45,46,47,48,日本福冈正信的自然农法 果蔬生产,49,50,51,52,53,可见,国外生态农业自然主义色彩、封闭的观点、小农式的、土地生产力降低。不适合人地矛盾这一大多数国家面临的问题,推广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上世纪80年代,可持续农业(持续农业)概念的提出,使各种农业思潮统一在“可持续农业”的大旗下,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54,第二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意义,一、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生存和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可以说在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之后,人们所考虑的基本问题就是自身的延续和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人类来说由来以久。自古以来,维持自身和家族的延续就是同人类本能有关的重要的行为准则。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了许多关于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思想。逸周书. 大聚解中有“春三月,山林不登山林,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音古,意鱼网)以成鱼鳖之长”。吕氏春秋有“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音sou,生长着很多草地湖泽),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西方经济在19世纪对林业20世纪对渔业的研究,提出“可持续产量”的概念。但由于此时人口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较少,还没有产生明显的环境污染问题,可持续的思想并没有产生广泛的影响。,5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增长第一”的战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由于这种增长是以大量资源消耗浪费来换取经济的繁荣,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破坏。人类面临严重的人口爆炸、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危机,引起人们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探索。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R Carson 的科普著作寂静地春天出版,该书揭露分析了有机农药的无节制使用对生态系统带来的巨大破坏,唤醒全世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1972年,以美国科学家 B. 沃德为首的、有来自58个国家152名顾问组成的委员会发表只有一个地球(Only One Eerth),为同年召开的首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非政府名义提供了文件。文件谴责由于人们的增长经济行为在生态上犯了错误,而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文中首次提出人类必须有与地球建立亲密合作伙伴关系责任的观点。70年代初,在全球“四大危机”的冲击下,以意大利菲亚特基金会和西德大众汽车基金会出面,组织了一个跨国的民间科学论坛,取名为罗马俱乐部(The Club of Rome)。这个俱乐部资助和鼓励一批科学家在各个70年代围绕着解决“四大危机”做了一系列工作。,56,1972年,以美国科学家 B. 沃德为首的、有来自58个国家152名顾问组成的委员会发表只有一个地球(Only One Eerth),为同年召开的首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非政府名义提供了文件。文件谴责由于人们的增长经济行为在生态上犯了错误,而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文中首次提出人类必须有与地球建立亲密合作伙伴关系责任的观点。70年代初,在全球“四大危机”的冲击下,以意大利菲亚特基金会和西德大众汽车基金会出面,组织了一个跨国的民间科学论坛,取名为罗马俱乐部(The Club of Rome)。这个俱乐部资助和鼓励一批科学家在各个70年代围绕着解决“四大危机”做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先后提出10余篇报告。1972年,发表第一篇报告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报告用数学模型研究证明,传统的人口和经济指数增长方式不能持久,如不改变方式,到21世纪中期全球将出现人口、环境、资源、社会等一系列严重的危机,到21世纪末,人口和经济灾难性地下降。为避免这种灾难发生,提出了“零增长“的对策。由于该报告用词夸张、方法独到、后果可怕,观点偏激,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后来被人称之为“悲观主义者”,有人攻击该书在“预告人类的末日”。,57,针对这种批评,美国科学家M 麦萨罗维克等于1974年发表罗马俱乐部第二个报告人类处于转折点,该书指出,“真正使末日预言能自我实现的,恰恰是漠视已经出现的危机信号”。针对“零增长”的难以接受性,后来又提出了“有机增长”、“平衡增长”、“协调增长”等各种构想。1981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L 布朗发表专著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社会(Building a Sustainable Society)中指出“我们现在不是从前辈中继承地球,而是向子孙后代借用地球”。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的不可持续性。1983年底,联合国成立了“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把长达4年研究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联合国大会,正是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Agenda for 21st Century)这一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称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认可,标志着人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58,59,60,二、可持续农业的概念与意义,1、概念 可持续农业(持续农业)的概念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10多年关于其定义的讨论。1988年,发展中国家农业持续性委员会的定义是“一种能够满足人类需要而不破坏甚至改善自然资源的农业系统”,1989年,美国农学会等定义“持续农业是在一个长时期内有利于改善农业所依存的环境和资源,提供人类对食物和纤维的基本需要,经济可行并提高农民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一种作法”。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SARD)”的定义:“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并持续的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的需要。因此,是一种能够保护和维持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明确提出SARD的三个战略目标:一是积极增加粮食生产,二是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开展多种经营,扩大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业收入,三是合理利用、保护与改善自然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61,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涉及三个基本问题:一是经济和生产的增长,二是发展,主要涉及什么是发展,发展是否仅仅是GDP的增长。现在认为,GDP增长是基础,全面协调发展才是目标。包括很广,除了第一条外,还包括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政治文明等;三是可持续,包括社会、经济、技术、生态的可持续。所以,可持续发展涉及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有将其泛化的倾向。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协调经济增长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1)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历史背景看 (2)从古代文明发展不持续(衰亡)的历史看 古代文明如巴比伦文明、楼兰文明、玛雅文明都消亡了。 什么是文明消亡的真正原因呢?中外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使一个古代文明消亡的原因,是支撑这个文明的自然资源的彻底破坏。当然,战争和其它诸多因素,可以加速自然资源的耗尽。,62,(3)从资源环境问题的特点看 资源环境破坏的不可逆或弱可逆性 生物资源的灭绝,将永远不能恢复了;在我国南方山区每形成1厘米的土壤需要100年时间,由于数万年的积累和完整植被的保护形成山区林地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导致石漠化,就人类经济活动速率讲几乎是不可逆的。治理污染要花费巨大代价。日本第一大淡水湖琵琶湖面积是滇池的2倍左右,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被污染,日本政府投入180亿美元,花了25年时间才将水质治成3类水;太湖治理已花费了100多亿,江苏准备关掉2150个小化工厂。滇池每年投入4、5个亿的资金、耗10多年之功仍然无法根本控制水质恶化。 缓慢性和隐蔽性以及暴发性;难以成为领导的政绩工程 影响的公共性,63,(4)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的发展 土地资源 水资源 外源污染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内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农村垃圾,64,水资源问题,65,5月3日,一位美国妇女在摆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世界水资源时钟前陷入沉思。这个由特殊容器制作而成的倒计时钟显示了目前人类缺水、水污染等水资源状况,当人类的水资源枯竭的时候这个计时钟就会停止摆动。目前,世界上有12亿人用水短缺。,66,面对唯一的河水被污染,老人无言以对。,67,微山湖被污染,渔民无可奈何,68,饮用水的污染,对以此为生的居民造成极大的伤害,救救人们!,69,饮用水的污染,对以此为生的居民造成极大的伤害,救救孩子!,70,由于环境破坏,被迫背井离乡。,71,云南滇池爆发蓝藻,72,73,南水北调工程源头丹江口水库污染触目惊心,74,南水北调工程源头丹江口水库污染触目惊心,75,76,无奈的人们在河中取水浇油菜,77,一位60多岁的老人面无表情地看着泛起层层白沫的大张河水,猛地吸了口烟说:“就这样,多少年了!没能解决!”目光有些迷茫。,78,水土流失,79,80,81,非法淘金造成青藏高原严重水土流失,82,水土流失,83,土地荒漠化,84,因沙漠化被埋没的村庄,85,86,由于干旱无雨,地表水严重下降,在内蒙古的一些地区人们已无法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有很多地方成为无人村。,87,由于生态恶化,荒漠化加剧,我国现已有24000个村庄消失。,88,在沙漠化地区小孩儿不上学,不接受教育可以,但不会赶水车不行。所以小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赶水车。,89,不法分子在本已枯黄的草原上搂发菜。,90,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很多少年儿童辍学到内蒙古草原上去搂发菜。图为孩子们在去搂发菜的途中。,91,内蒙古草原由于长年干旱,沙尘暴肆虐,把地表土壤吹走,使草根裹露,大面积沙化。,92,北京近年来也受到沙尘暴的袭击,93,人类将为滥砍乱伐付出沉重的代价,94,人类将为滥砍乱伐付出沉重的代价,95,野生动物的命运,96,荒原精灵藏羚羊,97,人们仅仅用了它的部分皮毛,却把它的身体全部扔掉,就利用而言仅为千分之二。今天的世界已经不允许有如此之大的浪费,况且是极其珍贵的生物资源。,98,他们使用的枪多是小口径步枪,也有冲锋枪和改装的半自动步枪,经常一次带几千发、上万发子弹。因此,一次作案少则猎杀几百头,多则上千头藏羚羊,99,偷猎者使用现代交通和武器,进行大规模的只取皮不谋肉的团伙盗猎活动。而且手段极为残忍,在猎杀藏羚羊后往往就地剥皮,而将其尸体抛在野外。,100,如今藏羚羊总数已降至 5 万余只,而且每年以 2 万只的数量减少反盗猎行动仅仅停留在收缴皮张的水平上无法解决藏羚羊仍被猎杀的现实问题。,101,有一些小藏羚羊虽然能侥幸存活下来,但是因为没有母亲的呵护、没有乳汁的喂养、没有群体的引领;等待它们的也只能是孤独、严寒和死亡。,102,每只藏羚羊仅可产绒125-150克,103,欧美上层社会流行着沙图什,104,在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妇女有着沙图什的传统,105,价值连城的藏羚羊绒制品沙图什是人们猎杀这种美丽生灵的原因。,106,为提制药原料,三万只蟾蜍惨遭大刑伺候,107,108,有毒化学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致使土壤和农产品污染日趋严重。我国农药污染的农田土壤达1.4亿亩,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超过3亿亩。 目前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和生产量均居世界之首,氮肥(纯氮)年使用量2500多万吨、农药(成药)超过130万吨,二者单位面积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 我国农业已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业环境污染已成为实现这一转变的“瓶颈”。,我国土壤环境污染日趋严重,109,现状与问题,农药产量和用量世界首位,单位面积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利用率不足30%,低于发达国家10%-20%,110,乡镇企业造成土壤重金属 污染使农田粮食绝收,现状与问题,111,化肥产量和用量世界第一,单位面积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利用率不足40%,低于发达国家10%-20%,现状与问题,112,污灌面积362万公顷,占总灌溉面积7.3%,比80年增加1.6倍,113,东北沈抚污灌区,三十多年石油污水灌溉造成农地多环芳烃(PAHs)严重污染 1982年PAHs总量高达631.9 mg kg-1(0-20cm表土层)、603.0 mg kg-1(20-35cm底土层);1997年沈抚污灌区土壤PAHs污染研究结果表明,主要PAHs污染物为菲、荧蒽、芘、苯并b蒽和苯并a苝。,114,天津污灌地区,天津地区土壤已经受到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的污染,115,全国重点污染区分布,116,我国因农产品农药污染中毒人数显著增加,后茬作物的农药药害事故频繁发生,影响面日趋扩大。 许多化学农药还是主要的环境激素,进入动物和人体内后干扰内分泌,使生殖机能异常,影响人类的繁衍。在目前已查明的“环境激素黑名单”的67中有机污染物中农药占44种,占65.7%。国际公认的12种POPs中9种是农药。 许多昔日创汇型农产品因残留污染、品质下降已失去国际竞争力,我国加入WTO后这一问题已更加突出。,117,长三角地区典型土壤类型中重金属含量(mg/kg),118,不同工业污染源类型土壤重金属含量表层与底层的比值,*小写字母代表元素在不同企业类型周围的差异性比较(p0.05) *大写字母表示企业周围土壤中不同元素间差异性的比较(p0.01),119,苏南地区不同年限菜地土壤剖面中Hg、Cu、Zn含量变化,Hg的时间变化,Cu的时间变化,Zn的时间变化,120,Cr的时间变化,Pb的时间变化,苏南地区不同年限菜地土壤剖面中Cr、Pb含量变化,121,长三角高风险区:POPs污染,122,123,124,菲:300ppb; Bap: 10ppb; PCBs: 580ppb,农田土壤的POPs(PAHsPCBs)复合污染区,125,据监测,我国某地区总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四八氯)的含量为1477.2 pg/g.dw, 总多氯代二苯并呋喃(四八氯)的含量为1248.9 pg/g.dw,总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呋喃的含量高达2726.0 pg/g.dw。 按北约现代科学委员会(NATO/CCM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方法计算,其毒性当量(TEQ)分别达23.21 pg TEQ/g.dw和24.81 pg TEQ/g.dw。这些数据表明,这些耕地土壤已存在一定程度的二恶英类和呋喃类剧毒有机物质的污染。 在污染区采集的蔬菜、水果、青蛙、鱼、鸡、鸭等食物样品中,已检测到高含量的多氯联苯等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农田土壤二恶英污染,126,我国粮食卫生标准:Cd:0.2mg kg-1,Pb:1.0mg kg-1, Cu:10.0mg kg-1,Zn:50mg kg-1; 复合污染区25个稻米: Cu:2.938.23 mg kg-1,10.0mg kg-1 Zn: 4.4045.83 mg kg-1,50mg kg-1 Pb: 0.052.13 mg kg-1,超标率为28 Cd: 0.072.92 mg kg-1, 超标率为92,最高的是限值的15倍。,复合污染区稻米质量安全与健康风险,127,各蔬菜组织的平衡系数(pt),128,进入土壤的污染物通过土壤作物系统进入农产品威胁食物安全,129,14个省城蔬菜抽样调查: 农药超标率 31.1% 重金属 23.5% 亚硝酸盐 12.1%,130,环境复合循环污染的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恶化,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投资环境,社会稳定,出口贸易,旅游创汇,投资经商,人体健康,食物安全,生态安全,1. 国家重大需求,131,3、可持续农业战略的意义 (1)是对农业现代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矫正。(讨论农业现代化概念发展过程)。以往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农业发展目标,多是单一目标,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一个多重目标的集合,它既要满足人们的日益提高的对农产品的需求,同时又要满足对资源环境的保护需要。 (2)是一种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机制。国家在制订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要用立法等手段约束人们的选择,必须优先考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立法原则; (3)是对农业生产条件认识的深化。农业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是稀缺的、可耗竭的。因此,必须以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为原则制订我们的发展战略和技术导向; (4)是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新筛选机制。它要求农业技术应选择那些低污染排放、低物耗、资源节约型的技术。可持续农业不是现代农业技术的一个子集,也不是仅仅包容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农业技术中低污染、低能耗的部分,而是全过程的清洁生产,要让农业技术的整体都带有绿色的色彩。 (5)是对西方极端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偏激观点的摒(BIN)弃。,132,4、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途 中国生态农业,(1)中国生态农业与增加农产品产出 (2)中国生态农业与提高经济效益 (3)中国生态农业与资源、环境保护与改善,133,我国农药生产量和使用量世界第一,占世界农药年产量的14%。 我国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世界之最,但利用率很低。例:98年每公顷农药使用量比80年增加了3倍,单位面积用量比发达国家约高1倍,而农药利用率却比发达国家低1020个百分点、土壤农药残留较高。 我国粮食和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问题引起关注。例:我国117个基地调查结果显示,农药污染的粮食达8.2亿kg,名特优农副产品有机磷、六六六和DDT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检出率较高。,土壤污染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1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