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205708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与管理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与管理 活 动 案 例(湖北省恩施市板桥中学 邓升奎) 活动对象:板桥中学八年级(3)班学生 指导老师:邓升奎(八(3)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活动时间:周3下午八(3)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约5课时完成);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用具。在学校,使用手机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手机成为了学生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渠道。但是,拥有手机的学生也给学习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下载一些不适宜中学生阅读的东西,上课时间偷偷发短信,玩QQ,晚上就寝后躲在被窝里玩聊天、玩游戏。有很多学生使用了超级QQ且长时间登录在线。如此等等,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学校为了规范管理,防止学生在上课期间利用手机玩游戏,或利用手机传播不良信息等,规定中学生不准在校使用手机,并且组织了几次收缴学生手机的行动。但是,我校是农村寄宿制中学,而且实行的是十天一放假(上两周课,放四天,这是为了给较远学生节省来去的车费)很多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手机就成为了学生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渠道。所以,真正严控手机的使用,对这部分学生又实在是有点不人性;手机的“双刃剑”的矛盾在我校显得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管理的方式上有必要进行一些探索。于是考虑让学生自己通过活动、讨论、思考,从中找到适当的答案。使学生能自觉去权衡利弊,规范行为。同时为学校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更加体现人性化。因此产生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与管理一、 主题内容(一)准备阶段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1、让学生知道使用手机的利与弊,从而自觉做到趋利避害,真正使手机发挥积极功能,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帮助。 2、正确认识手机的“双刃剑”作用,为学校规范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活动内容:1、调查学校实际拥有手机的人数; 2、根据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找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3、组织辩论赛中学生使用手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4、结合实际,给学校拟写一份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建议书。活动过程:1、分组调查与统计本班、本年级拥有手机的人数; 2、找出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并收集整理材料; 3、组织以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为主题的辩论赛;4、组织拟写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建议书5、材料收集与整理、展示、评价;活动准备:1、活动主题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2、制定活动方案 准备相关材料(如照相机等)3、辩论赛场所、主持人和辩手的确定方案及辩论材料;4、方法指导。(二)活动阶段(3课时)第 一 课 时1、调查班级、年级拥有手机的人数。由于学校规定,学生在校不准使用手机,所以在调查中,学生心存顾虑,拥有手机的学生怕被收缴,为了获取真实数据,我向学生说明只是做调查、统计数据,不会因此报告班主任和学校政教处,由此打消学生的顾虑。我首先在八(3)班进行调查,有35人拥有手机,然后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其他班级学生拥有手机的情况,通过调查,获得我校八年级四个班学生拥有手机的情况如下: 班 级 八(1) 八(2) 八(3) 八(4) 总人数学生数 6 3 6 5 6 6 6 4 258有手机 人数 3 6 2 8 3 5 2 7 126 统计结果表明:目前我校八年级学生中有接近一半(48.8%)的学生拥有手机。 2、提出活动主题。针对在学校明令禁止的情况下还有近半数人拥有手机的情况,提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3、找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首先,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使用手机情况或观察到别人使用的情况,通过思考,写出其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然后分小组进行综合、整理出本小组综合材料。4、小组综合材料展示(1)各个小组选派一人根据总结整理出的本组综合材料,面对全班进行宣讲;(2)收集各组宣讲材料,综合整理,得出综合材料;(3)班级整理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附:统计情况如下:利:(1) 小巧玲珑、携带方便;(2) 便于查看时间;(3) 可以设置铃声,提醒人们不忘事,(比如叫起床);(4) 便于与家人联系 (打电话、发短信),(5) 方便同学、朋友之间互通信息;(6) 方便上网查资料及下载资料; (7) 方便看电影、电视等;(8) 可以听歌、学音乐 ; (9) 可以拍照片、摄像,记录生活点滴;(10) 可以提高打字水平、熟悉手机的使用功能等上网必备的现代技术手段;(11) 可以利用手机进行网上购物、增长见识;(12) 遇到危险,可以打求救电话;弊:(1) 沉迷游戏 ,影响学习;(2) 玩游戏、看电影,既浪费时间,又影响视力;(3) 手机辐射,影响身体健康;(4) 上网成瘾成迷,导致精神恍惚、身心疲敝,进而厌学;(5) QQ聊天,干扰正常学习;(6) 长时间登录超级QQ,费时费力,加重经济负担;(7) 手机短信的隐蔽性,为学生之间早恋提供方便;(8) 考试时利用手机发短信作弊;(9) 传播不良信息,激发犯罪意识;(10) 就寝后躲到被子里玩游戏、聊天、发短信,严重影响自己和他人休息。(11) 盲目攀比,导致学生利用手机炫耀、炫富,增加学生虚荣心。(12) 玩手机易导致学生滋生懒惰行为。 5、确定辩论赛主题、主持人、负责人、辩手根据学生总结出的使用手机的诸多利弊,那么中学生使用手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作为中学生该不该拥有手机呢?怎样管理合适呢?通过讨论,确定针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问题进行一次辩论,让他们在辩论中求同存异,找到合适的结合点。确定辩论主题为中学生使用手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通过举手调查的方式,把“利大于弊”、“弊大于利”两种观点的人分为两个阵营,然后让他们自己推选出辩论主持人、辩手。推举结果如下:辩论赛主持人:冉 银(八(3)班班长)甲方辩手 代磊 郭明芮 田礼浩 罗鑫 文杰 杨文 李江夏乙方辩手 李苗 刘珍凤 陈建宇 杨威 刘栓 高祥 王枭6、主持人、辩手准备相关材料;负责人:冉银本次活动中辩论赛主持人(1)负责主持词、并与双方辩手商量确定辩论的风格、形式;(2)负责组织、检查、落实双方辩手准备辩论材料;(3)准备相关材料及辩论赛场地、过程安排等工作。(于下次课前完成) 第 二 课 时 1、检查辩论赛准备情况模拟演练;2、学生评价:提出辩论赛中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3、主持人、辩手进一步思考、完善个人辩论技巧,布置其观看相关辩论赛;3、进一步准备和完善辩论赛相关工作。 第 三 课 时程序预设:1、黑板上书: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辩论赛(邀请部分教师观摩辩论赛;双方辩手、阵营各就各位。)2、主持人就位3、宣布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辩论赛开始(1)辩论双方观点陈述;(2)双方辩手依次攻辩(3)自由辩论(4)双方辩手派一人作总结发言4、学生点评:辩论双方的精彩之处与不足之处、感悟等;5、教师点评:(辩论赛部分图片资料附后) 6、布置课后作业:思考并准备给学校写一份中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建议书 (三)总结阶段(12课时) 第 四 课 时 1、活动总结、评价与反思(1)自我评价:谈个人参与情况、认识与收获及自我反思;(2)小组评价:小组成员参与度、情感态度、个人突出表现,精彩靓点等; (3) 教师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改进建议。 2、活动拓展延伸:为学校拟写一份中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建议书。(1)为自己制定一个使用手机的行为规范;(2)为学校拟写一份手机使用管理建议书。(个人小组班级)(3)写一句倡导正确使用手机的广告语。 第 五 课 时 3、成果展示:(以展板、橱窗的形式展示)(1)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相关内容:前言 第一课时之“4、小组展示” )(2)中学生使用手机管理建议书;(3)正确使用手机广告语录学生精典作品. 二、方法引导 本次活动从主题选择到活动实施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领作用,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经常发生的事例中选题,为了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活动中间组织了一次辩论赛,在方法上,也力求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去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但十分重视活动准备,任何一件事情,要做好必须准备充分,不能“临时抱佛脚”。比如,辩论赛的形式、内容、风格,辩论材料的准备,辩论技巧的把握、辩论语言、态势、激情等,都要一一考虑到位、准备到位。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找寻相关视频资料,从中获得个人体验和成长的机会。同时,针对学生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予以指点。充分注意到细节的把握,比如,为了把辩论赛搞得像,先让学生来一次模拟演练,然后针对不足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让相关学生、辩手明确需要改进的地方,增强了指导的有效性和活动的实效性。在活动各个环节,师生一起研究,参与式、合作式的开展活动是本次活动的一个特点,从主题选择、辩论赛、建议书、办展板等都是师生共同讨论、合作进行。这也是我历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风格和做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才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附相关资料: 1、辩论赛总结观点材料 正、反方总结材料 2、部分学生针对手机管理写的建议书 3、辩论赛上展风采 4、听课教师在点评本次辩论赛 5、使用手机广告语 作者简介:邓升奎 男 现年48岁,(生于1964年2月) 中学一级教师,多年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2011年参加湖北国培计划综合实践学科培训,以100分的成绩获得“优秀学员”称号。邮编:445031 电话:15997768481 电子邮箱 : dsk8612255163.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