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品导学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20373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品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品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品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圆柱和圆锥 第一课时 面的旋转 班级 姓名 【知识目标】1、通过面旋转成体认识圆柱和圆锥。2、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难点:想象出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半圆形旋转后所形成的立体图形。【合作探究】 仔细观察并想象体会教材第2面第一行中的三个图。完成下表:图片内容图形运动结论风筝升起风筝的各个关节组合在一起,形成:雨刷摆动雨刷摆动形成:转门转动长方形转动形成:【精要点拨】用笔代替线段在桌面上平移,感受“线动成面”。转动竖立的数学书(代替一个长方形的面),感受“面动成体”。【自主尝试】1、自学教材第2页第二个问题。w .c o M用自制的用具试着快速旋转,想象一下所形成的图形。并把它画下来。 2、自己完成教材第2页第三个问题,想一想,连一连。3、讨论:圆柱与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4、小组汇报,展示交流。【方法宝典】 长方形以一边为轴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叫圆柱体,直角三角形以一直角边为轴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叫圆锥体。【当堂检测】1、填空:圆柱体有( )个面,上下两个面是( )形,大小( ),有一个是( )面,我们把它叫做侧面。圆锥有( )个面,一个是圆形的叫( )面,也有一个曲面,叫( )面。2、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以正方形的一条短边为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 )。A、圆锥 B、圆柱 C、长方体 D 、正方体 以一个直角三角形板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 )。A 、圆锥 B、圆柱 C、长方体 D 、正方体3、实践操作:圆柱和圆锥各画一个。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56.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第一单元 圆柱和圆锥第二课时 面的旋转(试一试) 班级 姓名 【知识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2、会用简单工具测量圆柱与圆锥的高。【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难点:正确测量圆柱与圆锥的高。【知识链接】长方形以一边为轴旋转后形成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 );直角三角形以一直角边为轴旋转后形成的图形,我们叫做( )。【合作探究】1、自学教材第3页。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同组同学互相说一说。2、怎样测量圆柱与圆锥的高?用学具操作试一试。圆柱的高的测量方法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自主尝试】下面是三位同学测量圆锥高的方法,你认为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方法宝典】圆柱的特征: 圆柱有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有无数条高,所有的高都相等。圆锥的特征: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侧面是一个曲面; 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高:圆锥的顶点放的平板一定要与刻度直尺互相垂直,量出的高才准确。【当堂检测】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是圆锥,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的。2、在各图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名称。 3、下图中圆柱的高画得正确的是( )。 A B C拓展题:(1)把圆柱平行底面截成两段,切面是和底面大小相同的( );把圆柱沿底面直径且垂直于底面进行切割,切面是( )形或( )形。(2)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形和一个( )面。 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第三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 班级 姓名 【知识目标】 1、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2、通过操作把圆柱侧面展开,推导出求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求表面积的方法,并运用公式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重点难点】重点:会求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和表面积。难点:理解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知识链接】1、填空:圆周长:C = ( )或C = ( )。圆的面积:S =( ),长方体的面积S = ( )。2、拿出课前自制的圆柱体纸盒,说说圆柱体的特征。【合作探究】1、自学教材第5页,观察自做的圆柱形纸盒,同桌两人讨论,做这么一个纸盒至少要多大的纸板,求的是什么? 2、把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呢?用自制的圆柱体纸盒展开认真观察。如果侧面展开是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 );宽是圆柱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 )( )。用字母表示: S 侧= c h。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那么S 侧=( )( )。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直径d和高h,那么S 侧=( )( )。3、教材第5页例题: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10 cm,高h=30cm,你能计算出“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吗? 解答步骤: 侧面积:23.141030=1884(cm) 底面积: 表面积: 答: 【自主尝试】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8 dm,高是6 dm,那么它的侧面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侧面积: 表面积:答:【方法宝典】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如果用S侧表示圆柱的侧面积,S表表示圆柱的表面积,S底表示圆柱的底面积,那么S表=S侧+2S底;如果用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那么S表=dh+d或S表=2r h+2r。【当堂检测】一、填空: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它的( )面和( )面的和。二、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r=2cm h=5cm d=3dm h=20dm c=62.8m h=10m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第一单元 圆柱的表面积 第四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试一试) 班级 姓名 【知识目标】1、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公式求圆柱的表面积。难点:正确判断问题求的是圆柱的几个面。【知识链接】1、圆柱的侧面积=( ),用字母表示: 2、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5.7米,高是0.7米,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合作探究】1、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要运用圆柱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做无盖水桶,是求圆柱的( );做无盖鱼缸要用多少玻璃是求( )和( )面的面积;求做水管要用多少材料,是求水管的( )的面积。2、教材第6页例题1: 做一个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4 dm,高5dm,至少要多大面积的铁皮?(接口处不计) 解题步骤,思考:题目是求什么?无盖说明要算几个面?列式计算 侧面积: 一个底面积: 表面积: 答: 3、例题2:把一个圆柱形薯片盒的商标纸展开,是一个长18.84cm,宽10cm的长方形。这个薯片盒的侧面积是多少?表面积呢?思考:薯片盒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你能画个草图寻找出答案吗?试试看。【精要点拨】薯片盒的侧面积就是商标纸的面积,薯片盒的表面积则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薯片盒的侧面积:表面积:答:【自主尝试】用一张长25.12cm,宽18.84cm的纸卷成一个圆柱,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方法宝典】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分析清楚题目实际是求圆柱的几个面。【当堂检测】1、一种圆柱形铁皮水管,每节长度为1.2米,横截面直径为0.5米。制作20节这样的流水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10厘米8厘米2、一种食品罐头的包装如右图。 罐头的侧面全部贴上商标纸,这种罐头的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厘米 做这样一个罐头大约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接头处忽略不计)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一单元 圆柱和圆锥第五课时 圆柱的体积 班级 姓名 【知识目标】1、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求圆柱的体积。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知识链接】1、回忆圆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单位cm)。 r=2 d=3 3、长方体的长是4dm,宽是3dm,高是2dm,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合作探究】 1、观察教材主题图,想一想问题实际是求什么?物体的体积是指:容器的容积是指:2、动手操作:四人一小组叠起数学课本,就形成一个( )体,把一枚一枚的圆形硬币叠起来,就成了一个( ),每增加一枚,体积( )。讨论猜想:圆柱体与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是不是有相似的地方?圆柱体积计算方法能否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H h h V= S h V= S h 3、认真看老师用教具操作及课件演示: 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想想长方体与圆柱体体积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长方体的体积=圆柱体积=( ),用字母表示是( )。【自主尝试】1、笑笑了解的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r=0.4m,高h=5m,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思考:要求圆柱体积,要知道圆柱的什么条件?所以,解题步骤: 底面积: 体积:2、如从水杯里面量得水杯底面直径d=6cm,高h=16cm,求杯子的容积。(精要点拨:求容器的容积,方法与求体积方法一样,但必须从容器的里面量得数据。) 底面积: 体积:【方法宝典】要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如知道底面的直径,先求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体积。【当堂检测】求圆柱的体积(单位:cm) d=5 10 8 s =50 8 r=3拓展题:一个圆柱形石料体积是50.24立方分米,底面直径是4分米,这个石料的高是多少分米? 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一单元 圆柱和圆锥 第六课时 圆柱的体积(试一试) 班级 姓名 【知识目标】 掌握求圆柱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体积计算公式求圆柱的体积。难点:根据实际正确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知识链接】计算下面各圆柱体积。 底面积是30cm,高4cm; 底面半径是2cm,高1cm; 底面直径10dm,高6dm; 底面周长12.56m,高2m。【合作探究】自学教材第9页例题1:金箍棒底面周长是12.56cm,长200cm。这根金箍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1)思考:孙悟空的金箍棒是( )形,求金箍棒的体积实际是求( )的体积,要先求( ),再求( )。(2)底面积: 体积:(3)如果这根金箍棒是铁制的,每立方厘米的铁重7.9g,这根金箍棒重多少千克?【自主尝试】一个圆柱形电饭煲,从里面量得底面直径是2.2分米,高是13厘米。这个电饭煲的容积大约是多少升?(得数保留整数)(精要点拨:注意题中直径与高的数值单位要先统一。)2.2分米= 厘米列式解答:【方法宝典】用圆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分析清楚题目的问题是求圆柱的表面积还是体积,再考虑怎样求。求重量要先求体积。【当堂检测】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cm,高是5cm,侧面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2、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侧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底面周长是62.8分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一单元 圆柱和圆锥第七课时 圆锥的体积班级 姓名 【知识目标】 1、探索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能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知识链接】1、圆柱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圆锥有哪些特征?2、计算下列圆柱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 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6厘米,体积 =( )。 底面半径是2分米, 高10分米,体积 =( )。【合作探究】1、自学教材第11页。猜想: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2、验证猜想:拿出你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形容器,用倒水或倒沙的方法试试,你有什么发现? 3、实验操作可知: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反之即圆柱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 )倍。由此得出:圆锥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 ) 4、教材第11页的例题:已知小麦堆的底面半径是2米,高1.5米,求小麦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解题步骤:首先考虑小麦堆是什么形状,再考虑怎么求。 求: 求: 【自主尝试】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已知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2、 一个圆锥形模具,底面直径是8cm,高15cm,它的体积是多少?(精要点拨: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如知道底面的d和h,就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所以解题步骤是: 求底面积: 求体积:【方法宝典】求圆锥的体积,如已知底面积和高,用v =sh,如已知底面半径和高,用v =rh如已知底面直径和高,用v =( )h;如已知底面周长和高,用v =(c3.142)h【当堂检测】1、填空: 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12cm,高是6cm,体积是( )cm。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3dm,圆锥的体积是( )dm。2、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这堆沙子的底面直径是4米,高1.2米,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导学案主备人:姚小平 时间: 审核: 王立文 郑筱翩 班级: 组别: 姓名: 【知识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难点: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知识链接】1、什么叫比?怎样求比值?2、化简比:12:8 6:4 1.5:1.2【合作探究】1、自学课本第16页,同桌讨论:怎样判断图片放大或缩小后像不像?完成填空寻找答案。A图片的长和宽的比是( );B图片的长和宽的比是( );C图片的长和宽的比是( ); D图片的长和宽的比是( );E图片的长和宽的比是( )。图A和图B长和宽的比是3:2,即比值相等,所以它们就像。图D和图A的长的比是12:6=2:1=2,宽的比是8:4=2:1=2, 所以图D和图A也像。 2、小结:像12:6=8:4,6:4=3:2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12 : 6 = 8 : 4 内项外项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 调制蜂蜜水 3、课本第16页例题:蜂蜜水A蜂蜜水B蜂蜜/杯23水/杯1015右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 1、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几个比?2、比较这些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写一写,算一算。【自主尝试】判断 :和10:4能否组成比例?【精要点拨】先分别求出比值,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比值不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因为 := 10:4= 所以:【方法宝典】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写成比例。【当堂检测】一、判断下面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2.5:4; 18.84:6; 9:2; 45:10二、写出下面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宽和宽的比,比较一下它们能否组成比例。 42 6 3三、看下面的图,你能写出几个比?这些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3 6 5 104拓展题:在数字2、3、4、6、8中你能写出几个比例? 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导学案主备人:姚小平 时间: 审核: 王立文 郑筱翩 班级: 组别: 姓名: 【知识目标】 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去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比例中两内项积等于两外项积的性质。难点:正确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去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知识链接】1、20:5和8:2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2、表中相对应的数能否组成比例,能的写出来。练习本(本)820总价(元)410时间(时)145路程(千米)60240300【合作探究】1、仔细观察上节课写出的比例,你有没有新发现?12 : 6 = 8 : 4 3 : 2 = 15 : 10 68= 215=124= 310=2、这个发现是否能成为规律呢,再用下面的比例验证一下。15:12=10:8 1.5:0.5=3:13、小结: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这个规律我们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自主尝试】1、用这个发现去检验知识链接写出的比例,看是否也有这个规律。20:5=8:2 两内项积: 两外项积:2、根据比例基本性质,你能把下面的式子改写出比例吗? 122=64 【精要点拨】相乘的两个数,可看作比例的两内项或两外项。所以可写成:6:12=2:4或12:6=4:2;【方法宝典】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这个规律我们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项,即a:b=c:d,那么ad=bc。【当堂检测】1、填空。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是1.2,则两外项的积是( )。24:9=8:( )。2、根据乘法算式,写出几个不同的比例。 80.5=100.4 3x=4y 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导学案主备人:姚小平 时间: 审核: 王立文 郑筱翩 班级: 组别: 姓名: 【知识目标】 1、理解比例应用的意义。2、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实际中简单的物物交换问题。【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比例应用的意义;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知识链接】1、解方程。 3x=45 2、下面的哪些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12:4 15:5 2.7:3 63:73、列式解答:10元能买3斤香蕉,20元能买多少斤香蕉?【合作探究】1、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淘气说他有14个玩具汽车,能换几本小人书呢?你有几种换法?画图表分析: 列式计算:4个 4个 4个 2个 10本 10本 10本 5本 首先想: 14里面有几个4?列式是:再想: 一个4换一个10本,有3.5个4可换几本?列式是:2、你能写出汽车和小人书的比吗,比值表示什么意思?如果14个玩具汽车能换x本小人书,14:x与4:10的比值意义一样吗?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3、把教材第19页例题列出的比例中的未知数求出来(解比例):4 :10 = 14 :x【自主尝试】解下面各比例,然后再验算:24:0.3= x:0.4; x:4=3.5:7。【精要点拨】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也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24:0.3= x:0.4 24:0.3= x:0.4 X=800.4 0.3x=240.4 X=32 x=9.60.3 X=32 检验:把求出的x的值代入检验:24:0.3= 32:0.4=80,所以X=32是正确的。 x:4=3.5:7 怎么求出x的值?【方法宝典】常用解比例的方法: 根据比例的意义;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当堂检测】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下面各题。1、六班红旗榜上的红旗数与为班做好事的次数相关,每做4次好事就奖2面红旗,小燕做了18次好事,共可得几面红旗?2、六班举行学习评优活动,作业本上每6次满分可得三枚学习奖章,这个月小佳共得了4枚学习奖章,小佳这个月作业本一共有多少次满分? 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二单元 比例第四课时 比例尺班级 姓名 【知识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会求比例尺。 2、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重点难点】 重点: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难点:结合比例尺的意义,求图上距离。【知识链接】1、看图填空:A 5 D AC : DC = ( ):( ) 2 2 AD : AB = ( ):( ) B 5 C2、2千米=( )厘米 50米=( )厘米 100毫米=( )厘米【合作探究】 1、观察教材第21页,淘气和笑笑根据信息画的图。我们用尺子量一量每条线段的长,再与实际距离相比。你认为他们画得合理吗?谁的更合理?笑笑画的:用图上的1cm,表示实际的100米,写成比是1cm : 100米,化简后是1 : 10000。2、小结:一幅图的比例尺就是: 比例尺的分类:从表现形式来分:( )比例尺和( )比例尺。从数值大小来分:( )比例尺和( )比例尺。3、在学校的东北方向400米处,有一个社区活动中心,要在笑笑画的图中标出来,你能吗?【思路分析】要在图上标出,要先算出()距离才能画,怎么求图上距离呢?解法一:根据比的意义:解法二: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这样我们可以在图上东北方向距离学校4厘米处标出这个社区活动中心了。【自主尝试】甲乙两地相距48千米,画在一幅图上的长度是6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精要点拨: 求比例尺时,先要统一长度单位,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式求。)48千米=4800000厘米比例尺:64800000=答:【方法宝典】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求比例尺就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是个比,是没有单位的。【当堂检测】1、比例尺 是表示用图上的( )厘米,代替实际的( )厘米。2、一张地图上,用3cm表示实际距离的600m,求这张地图的比例尺。3、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的地图上,要表示出实际的40千米的甲地,需画多长的线段? 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二单元 比例第五课时 比例尺(试一试) 班级 姓名 【知识目标】 1、认识线段比例尺,并会与数值比例尺互化。 2、应用比例尺知识求实际距离。【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比例尺知识求实际距离。难点: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互相转化。【知识链接】1、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可分几种?2、在一幅图纸上,量得小东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厘米,而实际距离是10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合作探究】 1、观察教材第21页例题3的地图,地图右下方0 90km,就是我们上节说到的( )比例尺。如果这条线段是1厘米长,想想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如转化成数值比例尺是:2、自学教材第22页,小组讨论:怎么求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思路分析】先用尺子量一量这幅图上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实际距离可以直接列式:亦可根据同一幅图,比例尺是相等的,用方程解:【自主尝试】你能模仿刚才求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的方法,在这幅图上求出从青岛去石家庄的实际距离吗?试试看:【方法宝典】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有两种方法: 利用“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列出比例求; 利用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直接用乘法求出实际距离。【当堂检测】1、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的地图上,量得小红家到商场的距离是3cm,小红家到商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2、在标有 0 60 120km的图上,量得AB两地距离是4.5cm,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拓展题:在比例尺为1:50000的图纸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4.8cm,若改画在比例尺为 0 20 40m的图纸上应画多长?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第二单元 比例第六课时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班级 姓名 【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2、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难点: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知识链接】1、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图形的放大,哪些现象是图形的缩小?2、判断下面的现象是将图形的放大,还是将图形缩小。放大镜看书是( );投影仪放映是( );照相机照相是( )。【合作探究】 课本第24页主题:为“巨人”设计教室。思考:1、“巨人”的身高与普通人的身高的比是( )。2、我们教室的高是3米,“巨人”教室的高是( )米,3、如果我们课桌的长是1米,“巨人”课桌的长是( )米。【自主尝试】1、课本第24页例题1:如果按4:1将我们的教室放大,你会吗?试在书上完成画图。2、按1:4缩小图形,又会是怎样的呢?课本例2,你能按这个比把“巨人”三角尺缩小画下来吗?【精要点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要使相对应的边的比相等,这样画出来的图形的形状才不会变。【当堂检测】一、按2:1在方格纸上画出下面的图形。 二、在方格纸上将平行四边形放大的原来到2倍,再以1:4缩小。拓展题:将下面的图形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画在右边方格纸上,比比看谁画得像。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 图形的旋转(一) 班级 姓名 【知识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及旋转的方向和角度。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图形旋转的特性。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把线段旋转90。【知识链接】1、钟面是什么形状的?圆一周有多少度?2、钟面一大格是多少度?一小格是多少度?【合作探究】 1、观察钟面,说说时针、分针、秒针是怎样旋转的? 时针、分针、秒针都在围绕着一点旋转,这一点叫做( )。 时针、分针、秒针旋转的方向叫做( )方向,相反的方向叫( )方向。 分针旋转一周就旋转了( )度,同时时针就旋转了( )度。2、观察下图中的横杆分别是怎样旋转的,与同伴交流。 回想一下,公路收费站,拦车时横杆放下(关闭)是( )方向旋转的,旋转了( );放车通过,横杆收起(打开)是( )方向旋转的,旋转了( )。【自主尝试】试试在教材第28面第3题的方格纸上,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再画出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精要点拨】物体的旋转,应抓住三个要素:旋转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试试用手按着笔的一端在桌子上作旋转的实验,好好体验。再按要求画在方格纸上。【方法宝典】 在方格纸上把线段旋转90的步骤: 确定旋转中心点; 明确旋转的方向; 按要求的角度进行旋转。【当堂检测】一、看图填空:1、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到( );2、指针从12绕点o逆时针时针旋转90到( );3、指针从6绕点o( )时针旋转90到9 ;4、指针从6绕点o逆时针时针旋转90到( )。二、拓展题。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MN,并画出线段MN绕N点逆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再画出绕M点逆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 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第二课时 图形的旋转(二)班级 姓名 【知识目标】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难点:能准确地确定图形旋转的关键线段。【知识链接】1、说说旋转要注意哪些因素? 2、上节我们学了旋转的方向主要有哪两种?【合作探究】 1、自学教材第30页例题,画出图中的小旗绕点N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2、请完成填空题,体会画旋转图形的方法和步骤:小旗的旗杆在方格纸占( )格,旗面是( )形,旋转的中心点是( )点,先用手比划,找出旋转后旗杆位置与原来旗杆的夹角是( ),画下旗杆位置后,思考:旗面旋转应在旗杆的( )边,旗面长( )格,宽( )格。3、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BC旋转90后的图形。与同伴说说你是怎么画的,需要注意什么?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绕点B逆时针旋转90。 A【自主尝试】一、按要求画出右边图形A 旋转后的图形。(1)把图形A 绕0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2)把图形A 绕0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C。【精要点拨】用手在方格纸上比划一下,也可剪一个三角形摆一摆;图形旋转运动时,要注意旋转的方向和角度,以及对应边的格数。【方法宝典】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的方法,先找到关键线段旋转90后的位置,再根据线段旋转后的位置关系连接线段。【当堂检测】一、把下面的图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拓展题:把下面的图形连续三次绕O点顺时针旋转90,画出变换后的图形。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第三课时 图形的运动班级 姓名 【知识目标】1、利用平移、旋转将图形的位置还原,并能用一定的方式记录还原的过程。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运动后的位置。【重点难点】 重点:将图形的位置还原。难点:能准确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运动后的位置。【知识链接】1、说说图形位置的移动有哪些形式? 2、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要注意哪些问题?【合作探究】 1、如下图,七巧板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怎样把它们移回去呢?与同伴说说你的做法。 212、请将图形A绕点0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画一画,说说要注意什么。【自主尝试】把下面的图形绕0点顺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4格。画出旋转和平移后的图形。 【精要点拨】按要求旋转图形时,先确定相应的线或点的位置,再根据旋转前后的位置关系,把相应的线或点连接。【方法宝典】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时,应明确旋转中心、方向和角度;先确定相应的线或点的位置,再根据旋转前后的位置关系,把相应的线或点连接;平移时要确定好平移的方向及移动的格数,找到相应的点再连接。f【当堂检测】一、如右图,以直线f为对称轴作梯形ABCD的对称图形,再将新梯形绕点D逆时针旋转90,画出变换后得到的图形。 二、将方格纸中的小船A向右平移4格,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B绕点O逆 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C。 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第四课时 图形的运动(试一试) 班级 姓名 【知识目标】1、把移动了位置的卡片,还原成原来完整的图形。2、学会用语言描述卡片的运动过程。【重点难点】重点: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难点:将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和对称的方式,得到新图形。【知识链接】1、图形平移、旋转要注意哪些问题? 2、画轴对称图形时,对称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位置怎样确定?【合作探究】 1、观察在方格纸中的笑脸图,可以看成是由中心一点分割成4张卡片组成的,右边是原图有两只卡片移动了位置。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图复原? 图1 图22、与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让图2复原到原来图1的样子的?【自主尝试】1、 试着用文字把“还原”过程记录下来。【精要点拨】剪卡片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可以有多种方法。操作卡片移动时,注意位置移动的方向和格数,以及旋转的角度。方式 先把A卡片向右平移2格;B卡片要先向上平移1格再向左平移3格,还要以卡片右上角为轴逆时针旋转90。方式 先把A卡片向右平移2格;B卡片要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1格,最后以卡片右上角为轴逆时针旋转90。2、 用卡片按你的思考过程摆一摆,看一看“还原”到原来的图片了吗?【方法宝典】 用一定的方式可以简洁明了地记录将图形的位置“还原”的过程。图形的运动有时不止是一种形式,有可能是多种运动的结合,叙述时要注意说清楚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及角度。【当堂检测】一、图形A如何变换得到图形B?图形B如何变换得到图形C?二、 如下图, 图形B是图形A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 图形C是图形B绕点0( )方向旋转90得到的。 图形C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 )。 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第五课时 欣赏与设计班级 姓名 【知识目标】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轴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2、欣赏图形变化所创造出的美。【重点难点】重点:灵活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在方格纸进行图案设计。难点:体会平移、旋转、轴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知识链接】1、图形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2、移动图形的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m【合作探究】 1、同学们在欣赏上面的图案时,想想这些图案是怎么画出来的?其实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我们就以方格纸中的花瓣图来研究吧。2、想想下面图是通过怎样的图形运动方式变换成图的?B 【自主尝试】将下面的某一图案进行平移、旋转,或者画出它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在附页的方格纸上试一试,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设计的? 【方法宝典】综合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可以将基本图形多次变化后得到美丽的图案。图案的构成,有些只用一种变换方式就可得到;而有些则是几种方式结合用。【当堂检测】 下面的正方形绕点0连续顺时针旋转45,将得到一幅美丽的图案,试试看。拓展题:利用对称、平移及旋转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 导学案主备人:姚小平 时间: 审核: 王立文 郑筱翩 班级: 组别: 姓名: 【知识目标】 1、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通过图表进一步感悟实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难点】重点: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难点:体会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知识链接】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体检情况,说说自己的成长的身高与体重的数据变化是怎样的?【合作探究】 1、仔细观察教材第39页例1淘气和笑笑表示出的妙想6周岁前的体重变化情况。年龄/岁出生时2周岁4周岁6周岁体重/kg3.514.018.021.0思考填空:表中( )和( )在发生变化,在( )岁到( )岁,妙想的体重增加得最快。但这变化( )规律。2、第39页例2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的体温变化图,说说骆驼体温是怎样变化的?3、对比例1、例2思考: 妙想6周岁前的体重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性? 骆驼两天的体温变化情况有没有什么规律性?4、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变化的量。你还能找出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的例子吗?与同伴交流。【自主尝试】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关系的变量,说说下面各题中相关联的量的变化特点。1、 一天的气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2、 汽车行驶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3、 明明通过观察旗杆影子的长度与时间的关系,制成了下表。时间/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