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8621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考纲点击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物质循环1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P、S等。(2)循环范围: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3)循环特点:具有全球性。2碳循环(1)循环形式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CO2形式进行的。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2)图解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2)影响:导致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特点及来源连一连2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作用或应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个体水平: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种群水平: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或者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种类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2)提高措施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循环的对象:化学元素。(2)循环的范围: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3)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往复循环利用。2大气中CO2的三个主要来源(1)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2)分解者的分解作用。(3)化学燃料的燃烧。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两个关系(1)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2)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4生态系统中的三类信息(1)物理信息:包括声、光、颜色等。(2)化学信息:生物依靠自身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如生长素、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如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等。5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方向和范围(1)方向:双向传递。(2)范围:个体与个体之间、种群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6生态系统的三个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3)恢复力稳定性:受到干扰后恢复原状的能力。考法一利用概念图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1碳循环过程(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CO2。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形式以有机物为载体以化学元素形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图示对物质循环过程相关图解的识别(1)碳循环过程示意图(2)将上图换成字母,如下面三种变式图。据图判断A、B、C、D各代表哪种成分。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判断: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写“无机环境”,也不能写“生物类别”。再根据AC判断:C为消费者,剩下的D为分解者。图2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A是生产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A、B、D的箭头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图3根据A与E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A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E为生产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整个图解中,食物链是EFDB。视角1以基础判断、模式图分析的形式,考查物质循环的理解1(图示信息类) (2016陕西西安模拟)下面是某城市人工湿地示意图,需要补充完善的碳循环过程包括()A植物大气中CO2B动物大气中CO2C植物大气中CO2和动物大气中CO2D以上均错误解析:选C。图中只有生物成分之间及微生物与大气中CO2间的碳流动过程,缺乏植物和动物与大气间的CO2交换过程,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大气主要通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图中已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物质反应关系类)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D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解析:选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A正确;原核生物如蓝藻、硝化细菌等可以完成图示过程,但不具备叶绿体和线粒体,B错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C正确;能进行A过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D正确。3(模式图类)下图1为科学家提供的大气中近40年每月平均CO2浓度图,图2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ag”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1所示CO2浓度逐年升高,主要原因是植物被破坏,使CO2的消耗减少B图2中c过程代表光合作用,f过程代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C图2中甲代表的营养级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D图2中丙所代表的生物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解析:选C。图1中CO2浓度逐年升高主要是由化学燃料的燃烧造成的;图2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无机环境中的CO2库,c过程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f过程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甲是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固定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因此占有的碳元素最多;丙是分解者,其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视角2以过程图为载体或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考查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4(概念模式图类)(2016北京朝阳检测)下面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的示意图。据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营养级之间传递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解析:选C。物质中储存能量,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A正确;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B正确;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应是能量加上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错误;碳在营养级之间传递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正确。5(表格信息类)下表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甲(生产者消耗CO2量)乙(分解者CO2释放量)丙(生产者CO2释放量)丁(消费者CO2释放量)CO2相对值100213011.5A甲可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乙释放CO2的方式不同于丙、丁C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D表格体现了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碳循环解析:选B。甲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CO2量,即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可以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乙、丙、丁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表中CO2消耗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该生态系统一年中有机物积累量增加,生物种类或数量增多,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无机环境中的CO2通过甲进入群落,乙、丙、丁通过呼吸作用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因此该表格可以表示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碳循环。考法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传递的模型及解读(1)范围(2)来源:物理信息既可来自生物,也可来自无机环境;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来自于生物。(3)方向: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4)过程阻碍其中的任一环节均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2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运动,反复利用往往是双向的范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圈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地位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基础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的判断方法(1)从信息传播的途径判断:涉及声音、颜色、温度等物理因素,可判断为物理信息;涉及的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可判断为化学信息;涉及特殊行为,可判断为行为信息。(2)从文字表述的着重点判断: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视角以基础判断或案例分析的形式,考查信息传递的种类、特点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1(图示信息类)一只蜜蜂X在一个地点发现了花蜜源,它在蜂巢中的舞蹈如图1所示。另一只蜜蜂Y也发现了有食物的地点,如图2所示。在AD图中哪个表现的是蜜蜂Y的舞蹈?()解析:选C。分析蜜蜂X的舞蹈图像可知,蜜蜂Y的舞蹈图像应为C图所示。2(原理判断类)(2016福州模拟)春季,雄鸟长出鲜艳的羽毛,不断鸣叫,并对雌鸟摆出各种姿态。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雄鸟能发出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B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和种群基因库的发展C雌鸟接受信息后,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会增加D雌鸟体内性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垂体内相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活动解析:选C。春季,雄鸟不断鸣叫属于发出的物理信息,对雌鸟摆出各种舞姿属于发出的行为信息;信息的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和种群基因库的发展;雌鸟接受信息后,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使性腺分泌性激素,性激素含量过多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合成和分泌活动。3(概念图信息类)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解析:选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是反复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考法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稳定性表现(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2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网自我调节能力越多越复杂大越少越简单小(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将难以恢复平衡。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二者联系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 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1.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关系2反馈调节的种类比较项目正反馈负反馈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实例分析已污染的湖泊污染加剧草原上食草动物与植物的平衡视角1以基础判断或案例分析的形式,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及应用1(原理判断类)(2016河北邯郸摸底)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解析:选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A正确;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越低,B错误;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往往是相反的关系,C错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D错误。2(多曲线坐标类)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解析:选A。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亦然。视角2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考查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3(概念图信息类)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图A图B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解析:选C。图A所示为一条食物链,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丙的增加,甲、丙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而图B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4(原理判断类)(2016浙江杭州质检)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解析:选B。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早期符合负反馈调节的机制。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5(多曲线坐标类)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在森林中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昆虫和乙昆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B施药后,甲昆虫的种群密度增大而乙昆虫的种群密度减小,说明甲昆虫具有较强的抗药性C施药后,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被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施药后的较长时间内,生态系统因为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效率及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会逐渐恢复原状解析:选D。从图中甲和乙昆虫种群密度的曲线关系可以判断,它们的种间关系是捕食。施药后,甲的种群密度稍降低后立即升高,说明甲昆虫具有较强的抗药性。施药后,甲和乙的种群密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表明该生态系统的稳态被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项叙述中,能恢复到原状是依赖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而不是抵抗力稳定性。 误区补短易错点1误认为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就越强点拨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并同时满足营养结构复杂才会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易错点2误认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种类有关,与生物数量无关点拨生物数量多,会增加基因多样性,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选择的材料,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易错点3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范围理解不清点拨信息传递范围: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传递。易错点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负相关点拨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易错点5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点拨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微观清障1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1)(2015全国卷T4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2)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物理信息。()(3)拟水狼蛛是稻田中卷叶螟、褐飞虱两种害虫的天敌,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化学信息。()答案:(1)(2)(3)(4)2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叙述(1)(2015全国卷T4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2)(2015全国卷T4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3)(2015江苏卷T9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4)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5)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提高了该试验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原因是物种丰富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升高。()(6)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答案:(1)(2)(3)(4)(5)(6)3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1)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2)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3)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4)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5)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答案:(1)(2)(3)(4)(5)能力培优辨析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信息解读(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程度可以作为衡量抵抗力稳定性的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3)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衡量总稳定性的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强化训练1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生态系统抵抗力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示意图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解析:选C。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A正确;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的时间越晚,幅度越小,B正确;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受到干扰后曲线回到正常范围的时间越短,曲线围成的面积S2越小,C错误;读图可知,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D正确。2(2016宁夏银川模拟)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中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的养殖方式。养殖技术人员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下面图甲所示的食物网,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_条,鲫鱼处于第_营养级。(2)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黑鱼的产量将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将_。(3)图甲的食物网中,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根据鲫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4)图乙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_。(5)y表示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一个生态系统的x与y组成的面积越大,该生态系统_。解析:(1)图甲中黑鱼所占的营养级最高,其所含能量最少,原因是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该食物网中食物链有3条,分别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鲫鱼黑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鲫鱼黑鱼,浮游植物摇蚊幼虫鲫鱼黑鱼。鲫鱼处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2)如果除去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必然导致摇蚊幼虫增多,可推出黑鱼的产量将会上升;因为物种丰富度减少,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会降低。(3)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根据鲫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些体现了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功能。(4)图乙的虚线部分表示处于动态平衡,说明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正常范围。(5)y表示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偏离程度越大,说明越容易受到破坏,抵抗力稳定性越弱;x表示破坏后恢复平衡的时间,x越大则恢复平衡越慢,说明恢复力稳定性越弱。答案:(1)黑鱼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三、四(2)上升下降(3)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正常范围(5)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弱稳定性越差考点一物质循环1(2016安徽合肥质检)如图分别表示人体不同液体间的物质交换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乙中的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人长期营养不良时,甲中c的渗透压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甲中d处的O2浓度最低乙中c为消费者,其中的初级消费者一定为第二营养级甲中的a、b、c、d构成人体内环境乙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A3项B4项C5项D6项导学号29520578解析:选A。甲图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乙图中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d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错误;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正确;组织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消耗氧气,所以甲中的d细胞内液处O2浓度最低,正确;乙中c为消费者,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一定为第二营养级,正确;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无细胞内液,错误;乙中食物链只有ac,错误。2(2016江西南昌一模)某水库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一起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甲的光合作用能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C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D丙与乙之间的个体数量比值就是能量传递效率导学号29520579解析:选C。群落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所有生物的集合,该水库中的甲乙丙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甲是生产者,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光照,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并不是个体数量的比值,D错误。考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3(2016江苏淮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导学号29520580解析:选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仅可来自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来自于无机环境,例如湿度、光照等,A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物种之间,而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所以B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C正确;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对食草动物和草都有利,D错误。4(2016河北邯郸月考)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导学号29520581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具有往复循环的特点,但在生物群落内是单向的,故图甲可表示碳的循环;在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图乙可表示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论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还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通常都是双向的,故图丙可表示信息传递。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2016山东师大附中模拟)某山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人们滥用农药和滥捕青蛙,导致农田中的青蛙几乎消失,虫害严重,粮食减产。近年来当地村民已逐渐认识到上述做法的危害,停止使用有害农药,同时在农科所科研人员帮助下,向农田内放养一小批青蛙;几年来,虫害减少,粮食产量提高,农田内青蛙数目逐渐增多。有关科研人员对放养后青蛙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情况进行取样调查,获得结果如右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图中ac段内,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B在图中e点时,青蛙种群数量达到K值,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D上述情况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导学号29520582解析:选A。ac段青蛙的数量上升,害虫减少,农作物长势良好,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升高;e点增长速率为0,青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对应K值,农田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该曲线对应“S”型增长曲线;根据题干信息,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是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因此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关键。6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 C D导学号29520583解析:选B。据图可知,在S点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甲生态系统影响不大,说明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因此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比乙复杂。新物种的产生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几乎接近于零,而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所以可确定乙在S点后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7.右图表示某相对稳定的海域三个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种生物处于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B碳在三种生物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C鱼鹰鹗等的捕食离不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维持三种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导学号29520584解析:选A。食物链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图中全部是动物,动物不可能是第一营养级,A错误。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A和物种B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相互传递B进化过程中物种A和物种B相互选择C能量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单向流动D物质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循环流动导学号29520585解析:选D。根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确定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其中B是捕食者,A是被捕食者;生态系统内的信息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传递,A正确;进化过程中物种A和物种B相互选择,B正确;能量只能由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C正确;物质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流动,不能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循环流动,D错误。9如图所示是在某国家公园记录到的随着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而出现的一些现象。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示中生物的食物链为橡树毛虫鸟B引起橡树提前发芽的信息主要是气温上升,属物理信息C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会造成鸟的数量增多D全球变暖可能使生物多样性降低导学号29520586解析:选C。图中生物食物链为橡树毛虫鸟。气温上升导致橡树提前发芽,属于物理信息。气温上升提前,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毛虫数量峰值提前,但哺育幼鸟时期并没有改变,因缺少食物,会使幼鸟的成活率下降。全球变暖使某些植物的发芽长叶时间提前,造成相关动物因生殖发育与之不同步而无法适应新变化而死亡,甚至灭绝,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10广州南沙区拥有200多公顷的湿地面积,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受到很大的污染,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D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导学号29520587解析:选A。该污染为有机污染,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有机物越多,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也越多,溶解氧越少,A项错误。11(2016广东潮州质检)碳循环是指绿色植物(生产者)在光合作用时从大气中取得碳合成糖类,然后经过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和残体腐烂分解,碳又返回大气的过程。图甲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在图甲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的有_;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作用。(2)图乙中A表示_的能量,B表示_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是_。(3)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则图甲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千焦。(4)从图乙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5)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导学号29520588解析:(1)根据箭头所示,图甲中A是生产者,DEF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2)图乙是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表示由于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未利用。(3)图甲中最高营养级生物是E,食物链是ADEF,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则图甲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m20%20%20%m/125千焦。(4)从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答案:(1)DEF光合(2)初级消费者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未利用(3)m/125(或0.008m)(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2(2016广东佛山模拟)如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各组分间通过_和_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同时,_调节着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_。若要保持一个封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从外界源源不断的输入_。(3)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b(选填“”“”或“”);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的关系为_。(4)环境污染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之一。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可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要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RQyb,表明a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更大,其抵抗力稳定性低。偏离正常范围越大,恢复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故x和y呈正相关。(4)根据RQ的含义可判断表中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该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答案:(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2)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量(3)1,B内汞的RQ1,污染物会威胁这些生物的生存,由于A和C生物体内两种污染物的RQ1,其生存不会受到威胁。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会降低,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13请回答下列问题:.蜜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蜜蜂的筑巢、采粉酿蜜等行为以及“语言”等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1)蜜蜂中的侦查蜂可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一般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_。(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为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探究实验。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所用的实验材料有蜜蜂100只,1枝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花儿,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组别假设1通过花的气味识别2通过花的颜色识别3通过花的外形识别(1)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_。(2)第1组的“模拟花”在颜色、气味和外形上的要求是:_。(3)如果将三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写出两条应该注意的问题:_。(4)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_。导学号29520590解析:.“跳舞”是蜜蜂的一种行为,属于行为信息。蜜蜂采集花粉属于捕食,为植物传粉属于种间互助。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花的气味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花的颜色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2)第1组是假设通过花的气味识别,因此白纸要染成黄色,无特殊的气味,形状与花的形状相同。(3)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均要保持一致,以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4)实验测定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上的蜜蜂的数目。答案:.(1)行为信息(2)捕食和种间互助调节种间关系.(1)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2)将白纸染成花儿的颜色(黄色),无花的特殊气味,且形状与花儿相同(3)“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相等、晴天无风(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蜜蜂的数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