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特训总复习 第一部分 必考点专练 考点10 种群和群落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8562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考前特训总复习 第一部分 必考点专练 考点10 种群和群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考前特训总复习 第一部分 必考点专练 考点10 种群和群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考前特训总复习 第一部分 必考点专练 考点10 种群和群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10种群和群落1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保护者研究该地区藏羚羊的数量变化和繁殖情况,他们的研究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A个体 B种群C群落 D生态系统2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目的是破坏该害虫种群的()A密度 B性比率C年龄结构 D个体数量3下列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的是()A一群瓢虫在树干上的分布B一群蜜蜂中蜂王、工蜂、雄蜂的比例C一片草原上的物种丰度D一条河流里的鱼的数量4我国于去年开始实行“单独二胎”政策,目的是()A提升人口素质 B改变人口性比率C调整人口年龄结构 D进一步降低出生率5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A现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结构的比例B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D现有人口的男女比例6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种群密度 B年龄结构C出生率和死亡率 D性比率7某一种群生活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时,用来描述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是()ANtN0t BK/2C“J”形曲线 D“S”形曲线8下列关于种群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只能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均匀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样方的多少对结果有影响C不同种群所示的生物不是同一物种D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9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出生率如图中曲线,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环境容纳量()Aa Bb Cc Dd10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釆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11现有某小组调查一个面积为3 hm2的草场中的灰苍鼠的危害情况。他们在草场中共均匀放置了12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7天后,在相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6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为12只。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接近()A23只/hm2 B67只/hm2C80只/hm2 D200只/hm21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包括种间关系、优势种、种群密度等C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等的不同,不同种群常呈镶嵌分布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符合种群密度的概念13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A灌木的繁殖能力比草本植物强B草本植物的寿命比灌木短C灌木比草本植物高,获得阳光多D草本植物比灌木较为低等14某生态系统中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底层的草本植物,空间分布错落有致,这体现了()A种群的垂直结构 B种群的水平结构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15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进行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16在森林的鸟类中常可见到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种因素有关()A光强度 B空气湿度C食物种类 D温度17下列四种群落类型中,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A热带雨林 B草原C荒漠 D苔原18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会杂草丛生,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繁茂起来,最后演变成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 BC D19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20下列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J”形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指数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21图1、图2和图3所示分别是与种群数量变化有关的三条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对应种群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容纳量的限制B图2对应的种群数量处于稳定状态,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图3对应的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少,t1时达到K值D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常用的调查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22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如图表示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结构是稳定型B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C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结构是衰退型Dcd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结构是增长型23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原生演替2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25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 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答案解析1B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称为种群,B正确。2B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只能杀死其中一种性别的个体,故直接改变害虫种群的性比率,B正确。3B一群瓢虫在树干上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一群蜜蜂中蜂王、工蜂、雄蜂的比例属于种群的性比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B正确;一片草原上的物种丰度属于群落的研究内容,C错误;一条河流里的鱼不属于一个特定的种群,所以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D错误。4C“单独二胎”实施后,能提高出生率,但不会提升人口素质和改变人口性比率,A、B、D三项均错误;“单独二胎”是根据我国人口状况所制定的一项调整性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整人口年龄结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C项正确。5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只能体现种群的大小或种群密度;能够用来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结构。性比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对种群密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所以选A。6C7D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竞争不断加剧,天敌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在一定环境中,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这种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称为“S”形曲线。8D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采用灯光诱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调查均匀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样方的多少对结果没有影响,B项错误;不同种群所示的生物可能是同一物种,C项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D项正确。9C据图分析,随着时间的变化,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个体数量就会减少;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环境容纳量(K值),即曲线图中的c点,C项正确。10B样方法的常用方式是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A正确;调查古树木和蝗虫幼虫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蛇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估算值,C正确;假设种群数量为N,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为M,重捕的n只中被标记的有m只,则该鹿群约有(Mn)m只,D正确。11B设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为N,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原理可得,40/N12/60,解得N200只,故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接近200/3只/hm267只/hm2,B正确。12C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A项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B项错误;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等的不同,不同种群常呈镶嵌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项正确;杂草不是一个种群,没有种群密度的特征,D项错误。13C灌木长得比草本植物要高,所以能吸收更多的阳光生长得更快,当灌木长得比草本植物高后,阻挡了大部分的阳光,所以优势比草本植物明显,故选C。14C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特征,种群无垂直结构,A错误;水平结构是群落的特征,种群无水平结构,B错误;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底层的草本植物体现了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故为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D错误。15A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较为复杂,A正确;由于弃耕农田中有生物和原来的土壤条件,故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错误;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为高大的乔木,而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是农作物,可见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C错误;森林生态系统中也存在苔藓和草本植物,D错误。16C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不同的动物因食性的差别而分布在不同层次,C正确。17A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复杂,故A正确。18B在农田生态系统演变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物种丰度越来越高,经过长时间的演替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在达到稳态后,物种丰度、净光合作用产量、固定太阳能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而答案中的曲线都有下降趋势,因此是错误的。19B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其最初演替属于原生演替;旅游时因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该岛屿上发生的原生演替为漫长的演替过程。20B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不是标准的“J”形;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此时种群增长率为0;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21A图1表示的是种群的指数增长,指数增长的条件是没有天敌,食物充足,不受环境限制的理想状态,A正确;图2中的种群增长率虽然没有改变,但始终是大于0的,所以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B错误;图3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但增长速率一直大于0,所以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先增加得快,达到最大增长速率时,即t1时,种群数量为K/2,C错误;不同的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不一样,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一般用样方法,动物一般用标志重捕法,取样器取样法是物种丰度的调查方法,D错误。22B是当年种群数量和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在0a年时1,种群数量不变,年龄结构为稳定型,A正确;bc年时,值从小于1增加到2,则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B错误;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结构是衰退型,C正确;cd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结构是增长型,D正确。23D一般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A正确;森林恢复后,植物类型增加,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就会更加明显,光能利用率提高,从而提高了森林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正确;人工种植的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可得出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物种多样性低,C正确;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次生演替,因为此处原来存在过植被,D错误。24B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错误;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只与环境的变化有关,B正确;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错误;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D错误。25D图1中曲线a代表出生率,曲线b代表死亡率,A错误;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K/2时,E点为K值,B错误;在F点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不利于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C错误;图2中的G点对应图1中的E点,均表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