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3课时)教案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7020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3课时)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3课时)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3课时)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宇宙中看地球 第三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 【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二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图1地球自转黄赤交角主要特征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 地转偏向意义确定地球自转方向确定地方时 确定日期和节气晨昏圈方向周期速度顺时针逆时针太阳日恒星日线速度角速度【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对“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认识并理解地理规律和原理。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应该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1、复习重点:结合案例理解“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进行地方时、区时和日期范围的计算。2、复习难点:区别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和日期自然变更线的概念,结合相关案例进行计算。【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考向分析投影展示近年来高考或高考模拟题中有关“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地方时差”和“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的内容和题目。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问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结合试题理解相关概念并能分析和运用相关地理原理和现象,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阅读考试要点;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考试要求。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有的放矢的能力。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考点诠释2: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现象理解地球自转运动的这一意义关键在与分清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昼夜现象与地球本身的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特征有关;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昼夜长短的变化则与地球公转运动及黄赤交角有关。在复习过程中可用地球仪实际演示或用相关动画软件演示加以区分并绘图示意。 探究活动1:阅读教材“昼半球和夜半球示意图”,尝试分析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现象产生的不同原因。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使用地球仪(或用相关动画软件)示意地球自转运动,指导学生归纳地球自转运动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学生读图理解归纳昼夜半球、昼夜界线、昼夜交替的原因和昼夜交替的周期。利用图1建构知识体系,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重视本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性。(小结)师生共同小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1)昼夜现象,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并非地球自转形成),向着太阳的一面为昼半球,背对太阳的一面为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圈)。(2)昼夜交替,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晨昏线由东向西运动,使得昼半球和夜半球处于不断的交替之中,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3)昼夜长短的变化,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的其他时间,大部分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昼夜等长,部分纬线圈全部为昼或全部为夜)。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不断变化,晨昏圈所分割成的昼弧和夜弧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这导致了季节的不同及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二、地方时、区时、日期变更及范围的的判断 1.地方时的判断与计算:同一时刻不同经度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区时的计算可分三个步骤。 (1)第一步:求时区数,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若余数小于7.5,则时区数为商;若余数大于7.5,则时区数为商+1)。 (2)第二步:求时差,即求时间间隔,每相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 (3)第三步:求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自然界线:我们习惯上把0时作为新的一天的起点,把24时作为一天的终点,这种日期的分界线是自然分界线。 3.日期变更线课分为人为界线和自然界线。自然日期分界线就是地方时为零点的经线。太平洋中的180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探究活动2:绘制世界区时划分示意图和国际日期变更示意图(图2),并填写表1。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使用地球仪示意地球自转运动,指导学生归纳地球自转运动与地方时差产生的关系。学生读图理解归纳地方时差产生的原因,分清地方时、区时、日期变更线等概的差异并完成表1。利用图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重视本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性。图2表1:有关时间计算的对比表对比项目概念地方时 区时 实际意义北京时间 北京的时间 日界线人为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全球范围划分今天的地方时范围 今天的区时范围 探究活动3: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2。【典型例题1】(2016年江苏卷)图2 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 题。1. 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 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A. 北京时间8 点 B. 北京时间11 点C. 北京时间14 点 D. 北京时间17 点图2【典型例题2】(2015年新课标2卷)图3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图3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第2题。2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A8:009:00 B11:0012:00 C14:0015:00 D17:0018:00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地方时差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1、2。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2。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求材料信息,认真审题,寻找解题突破口。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答案: 1.B 2.A 思路点拨:1.该题为结合热点问题设计的区时计算题。现根据每个城市的经度确定城市所在的时区,图中巴黎、香港、东京、洛杉矶和奥兰多的时区分别是0时区、东8区、东9区、西8区和西5区,北京时间为东8区,因此除香港外,巴黎、东京、洛杉矶和奥兰多依次与北京时间的差异是迟8小时、早1小时、迟16小时和迟13小时。因此要保证4城市主题公园都在开放,最合适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1点。2.读图可以看出,M国(葡萄牙)大部分国土在东一区,应该是采用东一区时间,总部在中国,采用东八区时间,葡萄牙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四个时段加8小时换算为北京时间,仍在工作时段的是8:009:00,故答案选A。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 本知识点概念易于理解,重点在于实际案例中如何合理的运用。运用的方向在于结合大气圈、水圈的有关内容分析案例,并能通过示意图认识并理解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对于这一内容的把握应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水平运动物体的理解,二是如何偏向。知识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图1)。学生读图回顾本节课主要考点,结合图3示意的案例理解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向特征及规律。利用现实的案例加强抽象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理解;抓住考查的重点,巩固知识的目的。20NABCD图4(小结)师生共同小结地壳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转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运动。 (2)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转的规律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3)水平偏转对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影响有与河流侵蚀岸、堆积岸的关系,与河流建港的关系,与三角洲的发展关系:弯曲河道的河流凸岸是堆积岸,缓坡岸;凹岸是侵蚀岸,陡坡岸。如图4中的D岸侵蚀最厉害;D岸比A岸侵蚀厉害。与大气运动的关系:北半球的气旋呈逆时针辐合上升。反气旋顺时针分散下沉。图5探究活动4: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3。典型例题3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5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C 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壳内部物质循环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3的图4。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答题的思路。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3。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和思考该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解题方法。答案:B思路点拨:图4中根据等高线弯曲可以判读河流的流向为自北向南,北半球该流向的河流一般情况下右岸或图中示意的西岸较易被侵蚀,而居民点应设置在河流堆积岸兼有取水便利,土壤肥沃,洪水洪水影响较小等优势。【重点图像】图6图6示意(若图6所在地区为北半球)河流的两岸受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产生的不对称剖面现象。在平原地区,河水在前行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A岸受侵蚀较明显,加上该岸为外河岸(或成为凹岸)流水的惯性,坡度较陡,A岸受侵蚀较少,堆积较明显。BB示意原始状态下的河岸对称特征。CC示意甲弯曲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较小,C岸主要受流水的惯性作用,侵蚀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