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4课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讲义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3564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4课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讲义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 第4课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讲义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 第4课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讲义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课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一鲁特维克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被尊称为“乐圣”。(一)音乐神童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有音乐天赋,他的父亲产生了要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音乐神童的愿望,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练习洋琴和提琴。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二)跟随大师学艺12岁时,贝多芬师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他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培养,是从尼福的悉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 1787年他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列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罗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三)英雄年代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了他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四)创作交响乐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感到听觉日渐衰弱,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他开始创作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乐。英雄交响乐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地涌现,如第五交响乐(命运)、第六交响乐(田园)。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1827年),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生活贫困和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乐,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乐,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五)伟人辞世1826年11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16日,贝多芬咽下最后一口气。终生未婚。他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发跟随灵柩出殡,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27)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二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20世纪初,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共称名人传。同时发表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他也凭此书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1902年,罗曼罗兰正经历着一个骚乱不宁的时期,于是逃出了巴黎,来到了童年的伴侣、曾经在人生的战场上支持自己的贝多芬面前,寻觅心灵的休憩。当来到贝多芬的故里,他重新找到了贝多芬的影子和贝多芬的老朋友们,在到科布楞兹访问的韦该勒的孙子们身上,又重见到了当年的韦该勒夫妇的身影。在曼恩兹,又听到淮恩加纳指挥的贝多芬的交响乐演奏会。然后和贝多芬单独相对,倾吐着自己的衷曲。在多雾的莱茵河畔,在那潮湿而灰色的四月天,浸润着贝多芬的苦难,贝多芬的勇气,贝多芬的欢乐,贝多芬的悲哀,诞生了这部感谢曲贝多芬传。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臃肿(yn)骨骼()震慑(sh) 犷野(un)一隅(y) 酗酒(x)养老俸(fn) 轻佻(tio)慵懒(yn) 废圮(p)悲怆(chun) 颠蹶(ju)宁谧(m) 延宕(dn)深邃(su) 凝眸(mu)诙谑(xu) 梦呓(y)窥见(ku) 颓唐(tu)2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拓 观稽 栖(2)语境辨析法他呜咽(y)了半天,感到咽(yn)喉里已经咽(yn)不下东西。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制服治服两者都有“使之驯服”之意。“制服”指强力压制或压倒,使之驯服,其对象可以是物、自然、动物或人。“治服”指治理、整治,使之驯服。多用于兴修水利,改造山河。此外,“制服”除作动词外,还可作名词,“治服”只能作动词。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穷凶极恶的歹徒终于被武警制服(制服/治服)了。旧社会,黄河就像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千百年来在西起郑州、北抵天津、南达淮南的大地上横冲直撞,人们始终没能治服(制服/治服)它。2蔓延曼延两者都有“向前延伸”之意。“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地向四周扩展,多用于贬义。“曼延”指连绵不断,属中性词。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在他的前面,是一条曼延(蔓延/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3祈求乞求两者都有“恳求”意,但使用对象不同。“祈求”指恳切地希望或请求。“乞求”指请求给予。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新加坡个别华裔,最近公开乞求(祈求/乞求)美国遏制中国,引起国人愤慨,也引发国人深思。据说约有数百名球迷自发来到山西男篮主场在条幅上签名,祈求(祈求/乞求)当地企业能够挽留这支球队。4误解曲解两者都有“理解得不正确”的意思。“误解”指理解得不正确或不正确地理解。“曲解”指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前者侧重于理解得不正确,后者侧重于故意理解错误。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出于对电磁辐射的误解(误解/曲解)和担忧,居民们往往对此表现出抵触和排斥,甚至发生阻挠基站正常建设的过激行为。目前拍卖公司提出的拍品不保真,实际是对相关法则的曲解(误解/曲解)。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1)虽然他的穿戴随便,不修边幅,但是对待工作却是一丝不苟。( )请说明理由:“不修边幅”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本句中前面的“穿戴随便”,后面的工作“一丝不苟”这一语境,很明显,句中的“不修边幅”使用恰当。(2)我和他从小就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双方有了什么事,总是能够开诚布公、肆无忌惮地相互交流。( )请说明理由:“肆无忌惮”_形容非常放肆,没有一点顾忌和畏惧,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3)美国的财富杂志罗列了乔布斯改变世界的十大轨迹,并认为音乐播放器ipod、智能手机iPhone以及苹果电话iPad,这三大件甚至可以拿来与爱迪生和福特混为一谈。()请说明理由:应改为“相提并论”。“混为一谈”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物。整体感知本文犹如贝多芬的交响乐一样,激昂而悲壮,是一曲生命的赞歌。罗曼罗兰崇拜贝多芬,崇拜贝多芬的英雄主义,用他满腔的热情、生动的语言诠释着一位天才的苦难人生的各个方面,爱情、亲情、创作等,同时也寄寓了自己浓郁的情感和深沉的哲思。罗曼罗兰尤其倾心于贝多芬身上的那种“力”创造的“力”、克服人生苦难的“力”。罗曼罗兰认为,这种“力”正是治疗当时欧洲颓靡精神的一剂良药。同时,罗曼罗兰又把病痛折磨、遭遇悲惨、内心惶惑与矛盾三者交叠加于一身的贝多芬看成一个悲剧性的英雄,他在文中重点强调了贝多芬所遭遇的不幸、苦痛及其与命运抗争的毅力。以此来慰藉、激励人们。 文脉梳理文本层析一、阅读从开头到“然而这是我唯一的出路”,回答问题。1第1段为什么专门突出写贝多芬的眼睛?对应考点:分析肖像描写的作用_【答案】写眼睛时也写了其神情,如兴奋、愤怒、忧郁等,因此,写眼睛是为了写人物的神态;突出其悲壮的性格特点。2阅读第1段,作者为什么精雕细刻贝多芬的形象?又为何突出他的微笑?对应考点:分析肖像、神态描写_【答案】(1)作者调动一切手段,如比喻修辞等手法,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贝多芬的形象,为其画像,表现他的与众不同,尤其是描画他奇异的外貌,以烘托他独特的个性,给人以整体的印象。这是为写以后的非同寻常的命运作铺垫。(2)写贝多芬“笑”中含悲,暗示了他的悲剧命运。3贝多芬的童年生活对他后来的事业有什么影响?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_【答案】贝多芬艰苦的童年生活,使他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也造成了他性格中的忧郁。成年后的贝多芬因为忧郁这种情绪的困扰,经常在作品中流露出心灵的苦闷。可以说,童年生活打击了贝多芬,也磨炼了贝多芬,使他能在以后的磨难中有坚强的意志与命运抗争。 二、阅读从“他在笔记上又写着”到“力士般的刚强和儿童般的任性”,回答问题。4引用裴蒂娜勃朗太诺的话有什么作用?对应考点:分析引用的作用_【答案】从当时的人的角度评价贝多芬的精神状态,让人感受到贝多芬坚强的意志以及强烈的感染力。同时也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5本部分第4段贝多芬的自述阐述了怎样的人生信念?对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_【答案】蔑视权贵,极端自信自尊、倔强任性的性格,在与歌德的对比中鲜明地凸现出来。6试从社会和作者的角度,简析第七交响乐第八交响乐的意义或影响。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_【答案】具体写第七交响乐和第八交响乐的主题和音乐表现。“使歌德与采尔脱惶骇的爆发,使德国北部流行”的说法,表现了人们对这两部作品的极端喜爱。主要介绍第七交响乐和第八交响乐所表现出来的“那么坦白,那么自由有力”的特点,作者予以高度评价,也是对其张扬的个性的一种肯定。三、阅读从“他在大风雨中”到文章结束,回答问题。7这一部分开始写了贝多芬去世时天气的恶劣和“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这一细节,有何作用?请具体说明。对应考点: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_【答案】(1)渲染贝多芬去世时天气恶劣,象征贝多芬一生遭受的苦难。(或:渲染沉痛悲伤的氛围)(2)暗示贝多芬不认识的人也对他无比崇敬,表现贝多芬的伟大。8作者为什么说贝多芬“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_【答案】因为他教会了人们:要学会承受苦难。贝多芬不仅自己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也以自己的经历和乐曲,教会那些受苦而奋斗的人隐忍痛苦。要学会与命运抗争。对苦难命运,贝多芬不但自己用“力”去反抗和征服,也教会人们不向苦难命运屈服,要奋斗不息。要学会用痛苦换取欢乐。贝多芬不但自己用痛苦换来了成功,而且用他的苦难铸成欢乐来安慰人们,鼓励人们,给人们以勇气和力量。9这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对应考点:鉴赏表达技巧_【答案】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形象生动,极具感染力,给人以启发。四、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0这篇评传主要介绍了贝多芬哪几个阶段的经历?请简要概括。对应考点:概括内容要点【答案】时间主要生平经历17701788年贝多芬童年及家境,生活的最初20年17891809年贝多芬的大学、爱情生活及其创作18101815年贝多芬与歌德的交往及第七、第八交响曲的创作时期18161827年贝多芬最悲惨的时期及第九交响曲等的创作11.请探讨文中体现的贝多芬的“优秀品质”。对应考点:探究人文精神【答案】优秀品质分析说明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思想进步贝多芬的童年十分悲惨,但他永远热爱着乡土,总想再见故乡一面。他热爱祖国,大革命爆发后,他向往革命,拥护共和,讴歌革命,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是第九交响曲,有力地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表现出许多进步的思想。富有同情心许多人都说贝多芬很高傲,举止粗野,性情抑郁,但他同时又有着“在这骄傲的笨拙之下的慈悲”,他写信给朋友时曾说:“我的艺术应当使可怜的人得益。”这一切都是他同情心的明证。对爱情的纯真追求贝多芬把爱情看得非常神圣,厌恶粗野的贪图与举止。他梦想着幸福,沉浸在爱情之中,认为这就是幸福。但是他钟情的姑娘轻浮背叛了他,使他的心灵受到摧残。对命运顽强抗争尽管遭受病痛和失恋的双重打击,贝多芬一度极端消沉,但他毕竟有着强毅的天性,不会遇到磨难就屈服,“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把爱情、痛苦、意志、时而颓唐时而骄傲的转换、内心的悲剧全部化为伟大的作品,一部部优秀作品展示着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光辉历程。写法借鉴外貌描写透过人物外在的面部特征和表情,展示传主的性格和内心。作者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与其说是追求一种外部的真实,不如说是在着力再现内在的真实,再现贝多芬非凡的个性。如开篇宽广的额角,犷野的头发,有穿透力的目光,到又短又方的鼻子,结实的牙床的描写就让一个强悍有力、躁动不宁、令人震慑的艺术家的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清晰地领会到贝多芬的自信与傲慢、坚强与任性、伟大与粗犷的性格特点。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的一种手法。外貌描写可分为两类:一、静态描写:指把人物静止时的外貌形态,像画家画静物写生似的加以描写刻画。这种方法可以对人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也可以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三言两语式的勾画。这种手法一般较多地运用于人物出场时,以便引起读者对人物的注意。二、动态描写:指在人物行动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中,结合人物的行为和内心变化,及时捕捉那些能表现人物内在精神和性格特征的外部形态加以刻画。这种手法是结合具体的情节来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态变化,所以更容易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外貌描写具有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写法指点:(1)要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人物的外貌也定会有所不同。如果是静态外貌描写,不要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一定要抓住人物自身外貌中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具体刻画,做到写谁像谁。具体方法: 注意抓住容貌特征进行具体描写。在这方面,又要特别重视“画眼睛写内心”。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 这段外貌描写仅两句话,便把穆老师善解人意的特点写出来了。 注意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风俗、爱好、性情不同,人物的服饰往往也就不同。因此,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是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如: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少年闰土)寥寥数语,不仅描写出了人物的外貌,还展示出了当时浙江绍兴一带的风俗民情,同时写出了父亲对闰土的疼爱。 (2)要有顺序地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写前也要先想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然后逐一写来。比如我们打算从长相、穿着两个方面去写一个人的外貌,如果在长相描写中插入穿着描写,就会令读者费解。这样杂乱无章的外貌描写是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即先描写人物的全貌,再描写人物局部的“特写镜头”。可以先写人物身材怎样,是高大魁梧,还是瘦小枯干,然后再对头、身、四肢等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写人物的脸,可以先从整体上写这张脸什么样,然后再对额头、眼睛、面颊、鼻子、嘴、下巴等部位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 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布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丰碑) 这段外貌描写先从整体上描写老战士的全貌“好像一尊塑像”,然后再描写他的神情、身上的穿着,顺序清晰,栩栩如生。 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即先描写某些部位所具有的明显突出的特点,然后再写人物的全貌。如:长期的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友们都很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这段外貌描写先写他的脸色、脑袋、身子,然后再描写他的全貌像个“小萝卜头”,描写得有序、简练而生动。 按照不同方面的顺序写。即从容貌、身材、服饰、年龄等不同方面,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 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络腮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的响亮,走起路来地皮也踏得忽闪忽闪的。(老水牛爷爷)这段外貌描写,按照“容貌身材声音走路样子”的顺序进行具体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请运用外貌描写的手法写一位自己班里的同学,要求运用短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字数在300字左右。_【参考示例】我们班里有一位同学,你瞧!他的个子不高,但长得挺敦实,他的胳膊和腿真像成熟的玉米棒。他平时喜欢穿外套,并且不扣扣子,按他自己的说法是:“扣上了扣子,就显得不威风了。”他的鼻孔有点大,一说话总爱向上翘,不知道的还以为他看不起人呢!他的头圆圆的,脸型也圆圆的,更巧的是,那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也是圆圆的。我很喜欢他笑,一笑,两个眼睛就变成了两个弯弯的月牙了。最近一段时间,他留了长发,说实话,我不喜欢,左边剪得太短,右边留得太长,再加上头发被染成了红色,就更加不让人喜欢了佳作领悟贝多芬百年祭萧伯纳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57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天空咆哮,然后逝去了,还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样地唐突神灵,蔑视天地。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他甚至在街上遇上一位大公和他的随从时也总不免把帽子向下按得紧紧的,然后从他们正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他有一架不听话的蒸汽轧路机的风度;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事实上有一次他竟被当作流浪汉给抓了起来,因为警察不肯相信穿得这样破破烂烂的人竟会是一位大作曲家,更不能相信这副躯体竟能容得下纯音响世界最奔腾澎湃的灵魂。他的灵魂是伟大的;但是如果我使用了最伟大的这种字眼,那就是说比韩德尔的灵魂还要伟大,贝多芬自己就会责怪我;而且谁又能自负灵魂比巴赫的还伟大呢?但是说贝多芬的灵魂是最奔腾澎湃的那可没有一点问题。他的狂风怒涛一般的力量他自己能很容易控制住,可是常常并不愿去控制,这个和他狂呼大笑的滑稽诙谐之处是在别的作曲家作品里都找不到的。毛头小伙子们现在一提起切分音就好像是一种使音乐节奏成为最强而有力的新方法;但是在听过贝多芬的第三里昂诺拉前奏曲之后,最狂热的爵士乐听起来也像“少女的祈祷”那样温和了,可以肯定地说我听过的任何黑人的集体狂欢都不会像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最后的乐章那样可以引起最黑最黑的舞蹈家拼了命地跳下去,而也没有另外哪一个作曲家可以先以他的乐曲的阴柔之美使得听众完全溶化在缠绵悱恻的境界里,而后突然以铜号的猛烈声音吹向他们,带着嘲讽似的使他们觉得自己是真傻。除了贝多芬之外谁也管不住贝多芬;而疯劲上来之后,他总有意不去管住自己,于是也就成为管不住的了。这样奔腾澎湃,这种有意地散乱无章,这种嘲讽,这样无顾忌的骄纵的不理睬传统的风尚这些就是使得贝多芬不同于17和18世纪谨守法度的其他音乐天才的地方。他是造成法国革命的精神风暴中的一个巨浪。他不认任何人为师,他同行里的先辈莫扎特从小起就是梳洗干净,穿着华丽,在王公贵族面前举止大方的。莫扎特小时候曾为了蓬帕杜夫人发脾气说:“这个女人是谁,也不来亲亲我,连皇后都亲我呢。”这种事在贝多芬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甚至在他已老到像一头苍熊时,他仍然是一只未经驯服的熊崽子。莫扎特天性文雅,与当时的传统和社会很合拍,但也有灵魂的孤独。莫扎特和格鲁克之文雅就犹如路易十四宫廷之文雅。海顿之文雅就犹如他同时的最有教养的乡绅之文雅。和他们比起来,从社会地位上说贝多芬就是个不羁的艺术家,一个不穿紧腿裤的激进共和主义者。海顿从不知道什么是嫉妒,曾称呼比他年轻的莫扎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可他就是吃不消贝多芬。莫扎特是更有远见的,他听了贝多芬的演奏后说:“有一天他是要出名的。”但是即使莫扎特活得长些,这两个人恐也难以相处下去。贝多芬对莫扎特有一种出于道德原因的恐怖。莫扎特在他的音乐中给贵族中的浪子唐璜加上了一圈迷人的圣光,然后像一个天生的戏剧家那样运用道德的灵活性又回过来给莎拉斯特罗(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中的一个人物)加上了神人的光辉,给他口中的歌词谱上了前所未有的就是出自上帝口中都不会显得不相称的乐调。贝多芬不是戏剧家,赋予道德以灵活性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可厌恶的玩世不恭。他仍然认为莫扎特是大师中的大师(这不是一顶空洞的高帽子,的的确确就是说莫扎特是个为作曲家们欣赏的作曲家,而远远不是流行作曲家);可是他是穿紧腿裤的宫廷侍从,而贝多芬却是个穿散腿裤的激进共和主义者;同样海顿也是穿传统制服的侍从。在贝多芬和他们之间隔着一场法国大革命,划分开了18世纪和19世纪。但对贝多芬来说莫扎特可不如海顿,因为他把道德当儿戏,用迷人的音乐把罪恶谱成了像德行那样奇妙。如同每一个真正激进共和主义者都具有的,贝多芬身上的清教徒性格使他反对莫扎特,固然莫扎特曾向他启示了19世纪音乐的各种创新的可能。因此贝多芬上溯到韩德尔,一位和贝多芬同样倔强的老单身汉,把他作为英雄。韩德尔瞧不上莫扎特崇拜的英雄格鲁克,虽然在韩德尔的弥赛亚里的田园乐是极为接近格鲁克在他的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里那些向我们展示出天堂的原野的各个场面的。因为有了无线电广播,成百千上万对音乐还接触不多的人在他百年祭的今年将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音乐。充满着照例不加选择地加在大音乐家身上的颂扬话的成百篇的纪念文章将使人们抱有通常少有的期望。像贝多芬同时的人一样,虽然他们可以懂得格鲁克、海顿和莫扎特,但从贝多芬那里得到的不但是一种使他们困惑不解的意想不到的音乐,而且有时候简直是听不出是音乐的由管弦乐器发出来的杂乱音响。要解释这也不难。18世纪的音乐都是舞蹈音乐。舞蹈是由动作起来令人愉快的步子组成的对称样式;舞蹈音乐是不跳舞也听起来令人愉快的由声音组成的对称的样式。因此这些乐式虽然起初不过是像棋盘那样简单,但被展开了,复杂化了,用和声丰富起来了,最后变得类似波斯地毯;而设计像波斯地毯那种乐式的作曲家也就不再期望人们跟着这种音乐跳舞了。要有神巫打旋子的本领才能跟着莫扎特的交响乐跳舞。有一回我还真请了两位训练有素的青年舞蹈家跟着莫扎特的一阕前奏曲跳了一次,结果差点没把他们累垮了。就是音乐上原来使用的有关舞蹈的名词也慢慢地不用了,人们不再使用包括萨拉班德舞、帕凡宫廷舞、加伏特舞和小步舞等在内的组曲形式,而把自己的音乐创作表现为奏鸣曲和交响乐,里面所包含的各部分也干脆叫作乐章,每一章都用意大利文记上速度,如快板、柔板、谐谑曲板、急板等。但在任何时候,从巴赫的序曲到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音乐总呈现出一种对称的音响样式给我们以一种舞蹈的乐趣来作为乐曲的形式和基础。可是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你能去津津有味地欣赏一张波斯地毯或者听一曲巴赫的序曲,但乐趣只止于此;可是你听了唐璜前奏曲之后却不可能不发生一种复杂的心情,它使你心理有准备去面对将淹没那种精致但又是魔鬼式的欢乐的一场可怖的末日悲剧。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时你会觉得那和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的最后乐章一样,都是狂欢的音乐,它用响亮的鼓声奏出如醉如狂的旋律,而从头到尾又交织着一开始就有的具有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的乐调,因此更加沁人心脾。莫扎特的这一乐章又自始至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但是贝多芬所做到了的一点,也是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作一个疯人,有时清醒就出些洋相或者显示出格调不高的一点,在于他把音乐完全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着旧的乐式;但是他加给它们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使得产生于感觉的激情显得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于是他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之下竟还有什么样式存在着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时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用了另外几个很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从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疯了,他抛出了同时使用音阶上所有单音的可怖的和弦。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以上就是贝多芬之谜的全部。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享受不尽的美丽的乐曲;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们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回都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征,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他那激动人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当柏辽兹听到一位法国作曲家因为贝多芬的音乐使他听了很不舒服而说“我爱听了能使我入睡的音乐”时,他非常生气。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人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乐队前进了一步,不但能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的最有深度的音乐了。(有改动)【范文赏析】本文是作者1927年为纪念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而作的纪念文章。文中介绍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为人,其音乐创作的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突出了贝多芬及其作品的强烈的反抗精神,是一篇优秀的人物评论和音乐评论。全文脉络清晰,从整体看,文章重点说明贝多芬的个性及音乐的特点;从局部看,每段中都有一些中心语句,把握这些句子,就可以准确快速地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文章大量运用了对比手法,使贝多芬的形象更加突出鲜明。大量运用生动具体的描绘和比喻手法,赋予文章以形象性,并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切儿童文学作品都应该永远持着守护童年的立场,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爱与希望,传递古老传统中的善与美。B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就必须防止“精神懈怠”。C自从实施飞行员培训计划后,学员报名十分踊跃,有航空爱好者,有想开飞机节省时间的企业家,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D今年,辽宁农信继续推进“阳光信贷工程”,致力于为农户打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信贷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广大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可分内容和形式两组阐述,内容:持着守护童年的立场,充满爱与希望,传递古老传统中的善与美。形式: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富有丰富的想象力。B项,两面对一面。“是否”和“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不对应,C项,“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应改为“还有一些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的家长”,从而和前面的两个短语构成并列关系。【答案】D2(2015全国卷)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整个语段叙述的中心是尾气排放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提升“成品油质量”都是为了降低尾气排放量。所以,要填写的句子的叙述重点也应该落到尾气排放量上。B项,叙述重点是“汽车的改造”;C项,中的“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与原文中“只要使用和柴油”矛盾;D项,“不管都”句式,不如A项的“即使也”语气强烈,更能显示出后文“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的迫切性,所以A项更恰当。【答案】A3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要求: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意连贯,内容充实;60100字。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_【解析】本题考查把握名著人物形象、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以及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围绕中心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只能从曹雪芹、贝多芬、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答案】(示例一)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示例二)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示例三)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4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1)给漫画加一个标题:_。(8个字以内)(2)针对漫画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25个字)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仔细观察漫画,抓住其中的要素:大师、巨匠;佳作;钱。分析漫画各个要素所隐藏的指向性信息。钱,形状像一双手;“大师”与“佳作”在钱这一双手的吹捧下高高跃起。据此不难看出漫画的主题是批判当前学术大师们的出现与金钱的关系。而漫画的标题,只要能表达出漫画的主题即可。而第(2)题要求针对漫画的主题谈看法,解题时,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答案】(1)大师是怎样炼成的(或“吹捧”)(表达合理即可)(2)文学大师不应是炒作吹捧出来的,要杜绝功利心态。5落叶是秋天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请以“落叶”为对象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100字以内)_【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抓住“落叶”这一描写对象,结合它的特点进行合理想象,并且要注意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方法。【答案】一片黄色的叶子挣脱了树妈妈的怀抱,在半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它飘舞着,舞姿优美、潇洒。于是,它的兄弟姐妹也不甘落后,纷纷飞向半空,像彩蝶一样飞舞,不知疲倦地面上的树叶也不甘寂寞,一阵秋风吹来,它们在地面上奔跑着,追逐着,嬉戏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之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着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因素。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得力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静论理。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过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少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的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等,词气颇为尖刻。蔡元培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究,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们疑惑不解。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您的字写得这样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众人顿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的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被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处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大概因为这平易淡然,蔡元培“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政北京大学那个时期。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的办学方针,一时间“黑云压城”。曾经为蔡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减轻外界的压力。蔡长时间沉默着,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身,决然说道:“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出“临大节凛然不可犯”的风骨。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倘没有蔡元培的如此“担当”,恐怕早被守旧势力摧垮也未可知。有人概括他的这种性格为“内和外介,守正不阿”,确是颇为切合的。无论是从事教育还是参与政治,蔡元培始终不失书生本色。人们或许会注意到,蔡一生中辞职的次数非常多,其中引起社会反响的“辞职事件”就有数起。他抱着“合则留,不合则引去”的自由信条,合与不合的尺度在于他所信守的价值观,至于高官厚禄则并不足惜。每次辞职后,他便重操旧业,以老学生的身份向欧洲的大学注册入学,进行自己心爱的学术研究。他自述的“一生难进易退,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正是其书生本色的最好体现。在蔡元培看来,学人参政,应力谋为公众做事,而不可以权谋私。他鄙视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吏,虽曾置身官场,却清廉奉公,洁身自好。每当见到那些做大官的人购田置产常不胜叹息,以为与其留给子孙金钱、华屋、良田,莫如策励晚辈求得真才实学,在人世间有所作为。本此观念,他一生两袖清风,生活俭朴,直至晚年仍赁屋居住,以致引来他的学生和朋友“赠屋祝寿”的那段佳话。为了他自己认定的人生价值,蔡几十年如一日,毫不苟且。蔡元培的人格修养在其一生的主要社会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和表现出来,构成其复杂文化品性的最为基本的部分。(原文有删改)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突破了传统传记的写法,从表情、举止、语调、事迹、精神诸多方面生动地刻画出大教育家蔡元培的形象。B中国传统修身养性的思想与法兰西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刻影响了蔡元培,造就了他的学者风度、君子雅量和恬淡平易的性格特点。C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借酒劲发问,当众使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难堪,蔡元培巧用心思,机智作答,化解了尴尬场面。D既临事时常常无可无不可,又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既兼有东西方文化之长,又在书法方面只学黄体,这些体现出蔡元培复杂的文化品性。E本文通过对蔡元培相关事迹的叙述,表现了一位传统知识分子平易恬淡、心胸豁达、不畏强权、廉洁自律、坚持操守的崇高品格。【解析】A项,“从表情生动地刻画出大教育家蔡元培的形象”与文不符。C项,“蔡元培巧用心思,机智作答”不够准确,忽视了他“处世淡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