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79628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分间的关系2,3,4,10,11,132.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5,6,7,12,153.内环境的作用8,9,14A级基础练1.下列各组成分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为(A)A.尿素、抗利尿激素、维生素、血浆蛋白B.抗体、载体、线粒体C.尿酸、氨基酸、肌酸、胃液中的盐酸D.白细胞、溶菌酶、呼吸氧化酶解析:B项中载体、线粒体分布于细胞内;C项中胃液中的盐酸属于外环境;D项中的呼吸氧化酶为胞内酶。2.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B)A.可以进入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D.组成了体液,其中构成了内环境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指的是毛细血管,B是红细胞,C代表组织细胞,D是淋巴管。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是淋巴。CO2浓度最高和O2浓度最低的液体都是细胞内液。3.下列关于体液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C)A.体液的成分主要是水,不含蛋白质B.内环境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C.细胞质基质是体液的一部分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解析:体液中含少量蛋白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内环境的主要成分;细胞质基质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内液;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的。4.如图为人体内环境中三种主要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B)A.甲中含有血红蛋白、CO2和氨基酸B.乙中可能有抗体、激素和尿素C.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比甲高D.甲、乙、淋巴的成分转化均需跨膜进行解析: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乙为组织液,其中可能有抗体、激素和尿素,B正确;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C错误;淋巴和血浆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合,不需跨膜进行,D错误。5.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其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C)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B.血浆中Cl-的含量C.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D.血浆中Na+的含量解析: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决定的,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与血浆渗透压无关。6.(2016辽宁葫芦岛期中)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B)A.细胞将不能吸收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解析: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造成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不能渗透到淋巴管形成淋巴,导致组织间隙积聚液体。7.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多则渗透压大解析: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溶质微粒的多少有关,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反之,则渗透压越低。8.下列有关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A)A.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内直接吸收葡萄糖B.组织细胞有氧呼吸所需要的O2从外界进入,经过的内环境至少有组织液和血浆C.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如尿素)的排出需要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皮肤的直接参与D.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都参与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解析:组织细胞所需的O2和营养物质只能直接从组织液中吸收。组织细胞从外界吸收的O2、营养物质,向外界排放的CO2和代谢废物都要经过组织液和血浆的运输,涉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等;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的参与。9.如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合称 ,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2)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标号)。(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O2为例,O2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O2至少需要经过层磷脂分子层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O2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4)一般情况下,与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解析:(1)图中分别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它们合称细胞外液,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又称内环境。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2)毛细血管管壁细胞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所以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3)O2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O2至少需要经过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和2层线粒体膜共6层生物膜即12层磷脂分子层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O2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4)一般情况下,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答案:(1)细胞外液内环境蛋白质、无机盐(2)(3)自由扩散12三(4)中含较多的蛋白质,中蛋白质含量很少B级能力练10.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A)A.碳酸氢盐的形成B.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C.麦芽糖的水解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解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细胞内的核糖体,麦芽糖的水解场所是消化道,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场所是线粒体,以上部位都不属于内环境。11.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B)血浆组织液淋巴A.B.C.D.解析: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接着进入血浆和淋巴,在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之前,药物要再次进入组织液中。12.如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BC段变化的原因(B)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C.乳酸与Na2CO3反应掉了D.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解析: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13.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A.属于血浆,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10层磷脂双分子层D.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解析:首先根据与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可判断为血浆,为组织液,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时,都会导致组织水肿,即组织液增多,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肝细胞产生的CO2到达血浆至少需穿过5层膜,即5层磷脂双分子层。14.如下图所示,左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右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为血浆、为组织液、 为细胞内液。(填字母)(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3)若为淀粉,则所形成的从肠腔进入B中,经过B的运输,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 。解析:图中A为肠腔,属于外界环境,B为血浆,C为细胞内液,D为组织液;若为淀粉,则为葡萄糖,葡萄糖在组织细胞中被氧化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参与该过程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答案:(1)BDC(2)A(3)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质基质、线粒体C级拓展练1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选择“海洋生物和淡水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作为研究课题,欲探索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该小组同学现已得到了两类动物的血液,并已通过离心分离出两类动物的血浆各50 mL。请你帮助设计实验以完成研究任务。(1)实验原理: 。(2)实验仪器:烧杯、长颈漏斗、半透膜、细线。(3)实验步骤:先将淡水动物的血浆倒入中。用半透膜封住长颈漏斗的口,用细线将半透膜扎紧。将海洋动物的血浆倒入漏斗中,将漏斗浸入中,使 。一段时间后观察 。(4)预测漏斗内液面的变化和结论液面上升,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淡水动物的血浆渗透压。液面不变,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淡水动物的血浆渗透压。液面下降,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淡水动物的血浆渗透压。解析:比较两溶液渗透压高低,利用的实验原理是渗透作用。水分会透过半透膜从渗透压低的一侧进入渗透压高的一侧。答案:(1)渗透作用(3)烧杯烧杯两者液面相平漏斗中液面的变化(4)高于等于低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