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牛顿运动定律(二)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检测(二)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76002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牛顿运动定律(二)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检测(二)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 牛顿运动定律(二)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检测(二)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 牛顿运动定律(二)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检测(二)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检测(二)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第1 8题为单选题;第9 12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下列实验属于理想实验的是()A探究加速度、力、质量关系的实验 B伽利略的斜面实验C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的加速度 D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宇宙飞船内,由于物体完全失重,所以物体的惯性消失B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增大速度从而增大惯性C物体在月球上的惯性只是它在地球上的 D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惯性与速度及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3. 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4轿车的加速度大小是衡量轿车加速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一些高级轿车的设计师在关注轿车加速度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加速度的变化率”,用“加速度的变化率”这一新的概念来描述轿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并认为,轿车的加速度变化率越小,乘坐轿车的人感觉越舒适。下面四个单位中,适合做加速度的变化率单位的是()Am/sBm/s2Cm/s3Dm2/s252016年“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设近地加速时,飞船以5g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g为重力加速度,则质量为m的宇航员对飞船底部的压力为()A6mg B5mg C4mg Dmg6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7 如图,将一个球放在两块光滑斜面板AB和AC之间,两板与水平面夹角都是60。现在使AB 板固定,使AC 板与水平面的夹角逐渐减小,则()A球对AC板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B球对AC板的压力逐渐减小C球对AC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D球对AC板的压力逐渐增大8. 如图所示,A、B 两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 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sin B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CA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sin D弹簧有收缩趋势,B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9如图所示,升降机的水平底面上放有重为G的物体,它受升降机底面的支持力大小为F支,它对升降机底面压力大小为F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管升降机怎样运动,总有F压F支 B当升降机自由下落时,F支0,G0C当F支G时,升降机正上升 D当F支G时,物体超重,升降机的加速度一定向上10. 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向右传动速率为v,在其左端无初速释放一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可能是()A. B. C. D. 11.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水平恒力F 拉小车和木块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质量为M ,木块质量为m ,它们的共同加速度为a ,木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在运动过程中()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为mg B木块受到的合力大小为maC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D小车受到的合力大小为(mM)a12如图所示,轨道由左边水平部分ab 和右边斜面部分bc 组成,b处为一小段光滑圆弧连接,斜面倾角为37,斜面长L10 m一个小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Pb距离为x10 m,经过P时速度v020 m/s,小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g10 m/s2,sin 370.6,则()A小物体最终停在轨道水平部分距斜面底端6 m处B小物体最终从c处离开斜面C从P点开始计时,小物体沿接触面运动的时间为(31.4) sD从P点开始计时,小物体沿接触面运动的时间为(3) s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3(8分) 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要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实验时,调整轨道的倾角正好能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图中未画出)。(1) 该实验中小车所受的合力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力传感器的示数,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2) 实验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 ,挡光板的宽度l ,光电门1和2的中心距离为x 。某次实验过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 ,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该实验要验证的关系式是_。14(8分)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木块A 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 点时,重物B 刚好接触地面。将木块A拉到P点,待重物B 稳定后由静止释放木块A ,木块A 最终滑到Q 点静止。分别测量OP、OQ的长度h和s。改变h ,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1) 实验中发现A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法。_(2) 请根据下表的实验数据作出sh的关系图象。h(cm)20.030.040.050.060.0s(cm)19.528.539.048.056.5(3) 实验测得A、B 的质量分别为m 0.40 kg,M 0.50 kg。根据sh图象可计算出木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4) 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的测量结果_(选填“偏大”或“偏小”)。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56分)15.(10分)如图所示,在前进的车厢的竖直后壁上放一个物体,物体与壁间的动摩擦因数0.8,要使物体不致下滑,车厢至少应以多大的加速度前进?(g10 m/s2)16(12分)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1 kg的物块,在水平向右、大小为5 N的恒力F 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由静止开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空气阻力,其大小随着物块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当物块速度为零时,空气阻力也为零。物块加速度a 与时间t 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甲乙(1) 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 t5 s时物块速度的大小;(3) t6 s时空气阻力的大小。17(16分) 如图甲所示,小球A 从水平地面上P 点的正上方h 1.8 m 处自由释放,与此同时,在P点左侧水平地面上的物体B 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B 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B 物体的质量为2 kg,且A、B 两物体均可看作质点,不考虑A 球的反弹,g取10 m/s2。求: 图甲 图乙(1) 小球A下落至地面所需的时间t;(2) 要使A、B两物体能够同时到达P点,求物体B的初始位置与P点的距离x;(3) 若作用在物体B上的水平拉力F20 N,求B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8. (18分) 如图所示,小木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外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前进了0.45 m抵达B 点时,立即撤去外力。此后小木块又前进0.15 m到达C点,速度为零。已知木块与斜面动摩擦因数,木块质量m1 kg.求:(1) 木块向上经过B点时速度为多大?(2) 木块在AB段所受的外力多大?(3) 从出发到回到A点经历的时间。答案与解析1.【答案】B2.【答案】D【解析】 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处的位置无关,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3.【答案】A【解析】 根据题意,铺垫材料粗糙程度降低时,小球上升的最高位置升高,当斜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没有能量损失,因此可以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而B、C、D三个选项,从题目不能直接得出,所以,选项A正确。4.【答案】C【解析】 新物理量表示的是加速度变化的快慢,所以新物理量应该等于加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而加速度的单位是m/s2,所以新物理量的单位应该是m/s3,所以C正确。5.【答案】A【解析】 对宇航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ma,得FN6mg,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判定A项正确。6.【答案】D【解析】 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有一段加速过程,其后可以减速,可以匀速,当手和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当手和物体减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物体从静止到运动,必有一段加速过程,此过程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错误;当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只受重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选项C错误;手和物体分离之前速度相同,分离之后手速度的变化量比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大,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所以选项D正确。7.【答案】C【解析】分析球的受力如图所示,FAC 和FAB 的合力与球的重力G等大反向,当使AC 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减小时,由图可以看出,球对AC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C正确。8.【答案】B【解析】因为细线被烧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所以B的瞬时加速度为0,A的瞬时加速度为2gsin ,所以选项B正确,A、C、D错误。9.【答案】AD10.【答案】ACD【解析】 若木块一直匀加速至传送带右端,则由Lgt2 可得,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为t ,若木块加速至传送带右端时恰与带同速,则由L t 可得:t ,若木块加速至v后又匀速一段至带的右端,则有:t,故A、C、D均正确。11.【答案】BC【解析】 把小车和木块看成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木块水平方向只受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故A错误。对木块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a ,故B正确。木块水平方向只受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故C正确。对小车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车合 Ma ,故D错误。故选BC。12.【答案】BD【解析】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g5 m/s2(方向与速度v0方向相反)。沿斜面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2gsin gcos 10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小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到斜面底端时速度设为v1,应用速度与位移关系式有vv2a1x,解得v110 m/s.滑上斜面到速度减小为0需运动的位移为L115 mL,小物体最终离开斜面,A错,B对。离开斜面时的速度设为v2,vv2a2L,v210 m/s,小物体从P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间t1,沿斜面上滑的运动时间为t2,小物体沿接触面运动的时间为tt1t2(3) s,C错,D对。13.【答案】(1)等于不需要(2)F ()14.【答案】(1) 减小B的质量;增加细线的长度(2) 如图所示(3) 0.4(4) 偏大【解析】 (1) 木块A 会撞到滑轮是因为木块A 运动到滑轮位置时速度不为零,若要使A 不撞到滑轮则应减小绳子的拉力,即减小B 的质量,或增加细线的长度使木块A 的初始位置远离滑轮。(2) 利用描点作图法画出sh的关系图象。(3) 在B下落h的过程中,设细线中的张力大小为T,B刚落地时A速度为v,此过程中A、B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设为a,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有Tmgma,对B有MgTMa ,解得a 。根据运动学规律,对A有v22ah,B落地后,以木块A为研究对象,有mgma,0v22as,代入已知数据M0.50 kg,m0.40 kg,解得sh,则图象的斜率k,由sh图象求得直线的斜率k0.93,联立解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4。(4)由于滑轮轴有摩擦,所以(3)中表示出的摩擦力mg实际是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加上滑轮轴的摩擦力,即mgAmgf轴Amg,所以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的测量结果偏大。15.【答案】12.5 m/s216.【答案】(1) 0.3(2) 5 m/s(3) 2 N【解析】(1) 当t0时,由题意可知,物块所受空气阻力为零,此时物块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Ffma0 FNmg0 又因为FfFN 由可求得:0.3(2) 由题意可知,在a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为速度的增加量,所以t5 s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v 25 m/s5 m/s(3) 由题图可知,t5 s后,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所受的空气阻力不变,设此过程中物块所受空气阻力为F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FfF空0联立以上各式解得:F空2 N17.【答案】(1) 0.6 s(2) 1.44 m(3) 0.2【解析】(1) 由hgt2 可得,小球A从下落至地面所需的时间t 0.6 s(2) 要使A、B两物体能同时到达P点,则物体B运动的时间也为t0.6 s,故xat2,又a 8 m/s2,解得:x1.44 m.(3) 由Fmgma可得0.2.18.【答案】(1) 1.5 m/s(2) 10 N(3) 1.49 s (2) 小滑块加速过程受推力、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sin mgcos ma1,对于加速过程,根据运动学公式,有x1,代入数据解得:F10 N,a12.5 m/s2.(3) A到B的过程中:t1 s0.6 sB到C的过程中:t2 s0.2 s,木块下降过程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mgcos ma3,得:a32.5 m/s2 根据位移公式,有a3tx1x2,解得:v3 s0.69 s,从出发到回到A点经历的时间:tt1t2t30.6 s0.2 s0.69 s1.49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