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1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75482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2.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1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 2.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1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 2.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1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节 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基础夯实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完成第12题。1.有关甲、乙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位于30NB.乙位于30NC.甲位于90ND.无法确定2.有关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冷性气流B.是暖性气流C.来自西风带D.是西南风答案:1.A2.C读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第34题。3.P地的气候特点是()。A.温和湿润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D.炎热干燥4.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A.暖湿的中纬西风B.干冷的中纬西风C.干冷的极地东风D.冷湿的极地东风答案:3.D4.A5.在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的是()。答案:D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2)一般来说,A地降水量比B地,原因是。(3)C气流来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行?(4)A、B、C、D的风向分别是、。答案:(1)冬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向南发生位移,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对于北半球来说,此时是冬季(2)多A处气流由低纬向高纬流动,流动过程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凝结,降水较多;而B处气流向低纬流动,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凝结,所以降水相对较少(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性质暖而轻,D气流性质冷而重。(4)西南风东北风西北风东南风能力提升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第79题。7.图中丙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8.乙风带风向为()。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9.根据图示可知()。A.为晨线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C.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D.图中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答案:7.C8.D9.C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完成第1011题。10.下列有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中有一支为盛行西风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11.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答案:10.C11.C12.(研究性学习)气压带、风带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人们在进行航海、军事、飞行等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必须考虑风向、风力带来的影响。分析下列案例中风带或气压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哥伦布在发现美洲大陆之后,欧洲的商人们驾驶帆船往返于欧美两个大陆之间。此时的航海活动由于没有机器作动力,因而必须借助于风力,而低纬度海域,常年吹拂东风,欧洲人很快掌握了这个规律,乘风破浪往来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同各大洲进行着国际贸易,英国人则干脆把这种风叫“贸易风”。那么你认为这种“贸易风”是全球风带中的哪种风?(2)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为由,一再推迟。英吉利海峡终年受哪一个风带控制?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什么说冬季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3)在18世纪产业革命前,人类还没有发明蒸汽机,那时航海家们只能靠风力驱动帆船航行。航海家们经过多次航行后,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帆船除装载一般货物外,还装运许多马匹到美洲大陆。由于草料和淡水的不足,马匹相继死掉,马肉又吃不完,所以不得不把马肉投进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叫作“马纬度”。当时,人们还不明白,为什么在其他海域总是吹着有规律的定向风,而在“马纬度”海区总是无风?答案:(1)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2)英吉利海峡位于40N60N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大,风大浪急,多大雾,不利于渡海作战。(3)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海上风力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