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4.3 经济发达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64498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4.3 经济发达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4.3 经济发达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4.3 经济发达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程标准要求】标 准活 动 建 议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城镇建设实际,探讨城市化对于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工厂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设计思路】本课以我国典型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以“区位优势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对策措施”为主线,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人地协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本节教材可读性强,学生自学也能看得懂。但本课的教学要求在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只是一个案例,对学生的思维建模、知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本课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课程标准把“产业转移”模块与“资源跨区域调配”模块放在一起的,但是鲁教版教材中,“产业转移”模块糅合在本课中了。学生最熟悉的是教材,因此我们把“产业转移”模块放在本课的第二课时学习。【知识构建】本课的课程标准是: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发展的优势区图1产业转移类型、目的、影响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相互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做好城市规划防治环境污染外资吸引困难重复建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位条件、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产业转移几个部分(见图1)。第一课时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目标】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会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按照课标要求,“学会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应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但这个要求已经多次出现,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相比之下,“工业化城市化的相互联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两个模块也是课标的重点内容,学生对此也比较陌生,因此可以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2教学难点本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这个模块不难,可以从课本相关文字和图像读出来,但鲁教版教材的表述比较零乱,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需要教师补充相关图像。【课前准备】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表1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姓名在小组中的职责发言次数个人观点【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情诊断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在课本图中找出珠江、南海、广州市、深圳市、香港市、珠海市、澳门市。学生读图,注意图名、图例、颜色。学生的区域地理很薄弱,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读区域图像。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朗读学习目标;迅速说出关键词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探究活动1:读课本相关内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图”(课本4.3)、“珠三角交通适宜图”(图2)、“广州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3)、“珠三角各主要城市人口数量示意图”(图4)。展示导学问题:如何分析某区域发展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引导学生对“区位条件”分析方法进行建模。读图,注意图名、图例、颜色。作出回答。使学生学会总结“区位条件”的思维建模方法。图2 珠三角交通示意图图3 广州市气候资料广州12701036822719600图4 珠三角各主要城市人口数量深圳东莞佛山湛江内容解析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有利的自然条件;从交通、人口、城市、区位、政策等方面分析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有:地势平坦;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靠近香港和东南亚,侨乡众多,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城市众多;改革开放前沿,政策优惠等,成为我国极重要经济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商品农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等)。探究活动2:读课本相关内容,分析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投影课本“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图”(图5)、“珠江三角洲地区花卉基地景观图”。展示导学问题:1980年2005年,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目前,珠江三角洲重点发展的工业类型是什么?目前珠江三角洲农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珠江三角洲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读课本及补充图像,并作出回答。使学生认识到“产业结构”与“农业结构”在含义上的差异;学会以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分析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图5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图内容解析1980年2005年,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大,仍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珠江三角洲农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变为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水果、花卉等,引起农业结构转变的因素主要是市场。珠江三角洲粮食产量下降,原因是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减小;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了大量耕地。探究活动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本相关内容,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时间,并展示“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图6)、“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示意图(空白)”(图7)、“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图8)。展示导学问题:珠江三角洲1985年至2002年,城市化体现出哪些特点?填写结构图,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推动作用。我国各区域城市化模式有何不同?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小组内每一成员先自主学习,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提出新的疑问。讨论过程中记录员及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小组组长整合各成员的观点,写出问题答案。23个小组分别投影已经完成的答案,并让发言人交流小组成果,其他组可提出补充意见,发言人回答其他组成员的质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内容,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图6 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A供选项目:A、工业化 B、城镇数量增多 C、城市规模扩大 D、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E、城市化水平提高 F、城镇就业机会增多 G人口迁往城镇 图7 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示意图图8 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内容解析从图6中可以读出,与1985相比,2002年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很好地体现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历程。图7中的结构关系是AFGBCDE,体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推动的关系。当然,这种关系在各区域的具体体现是不同的,图7就很好地说明了各区域的发展方式,但不管是哪种方式,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都存在相互推动的关系。探究活动4:开展小组合作,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示意图”(图9)、“优美的人居环境景观图”(课本4.3)、“广州南沙开发区规划全景图(效果图)”(图10),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示意图” (图9)、“优美的人居环境景观图”(课本4.3)、“广州南沙开发区规划全景图(效果图)”(图10),给学生读课本的时间。展示导学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遇到了哪些问题?从可持续发展考虑,该采取哪些对策?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小组内每一成员先自主学习,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提出新的疑问。讨论过程中记录员及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小组组长整合各成员的观点,写出问题答案。23个小组分别投影已经完成的答案,并让发言人交流小组成果,其他组可提出补充意见,发言人回答其他组成员的质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重点内容,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图9 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示意图图10 珠三角一体化空间结构图(2009-2020年规划)内容解析珠江三角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城市建设相对落后,重复建设突出;人地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与此相应的措施主要有: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升级;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第三部分:课堂总结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展示学习目标,设问:“依据学习目标,同学们是否能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两位学生依据学习目标总结所学知识,师生点评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典型例题】1北海 、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题目。资料一:见图11 资料二:见表2 资料三:见图12 资料四:见图13图11 北海、钦州、防城港位置示意图表2 北海、钦州、防城港2000-2004年三次产业产值 单位:亿元图12 北海、钦州、防城港城市化水平图13 2005年六省(市、区)GDP各占全国比例(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_。(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单选)。A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B防城港市第二产业产值逐年上升C钦州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D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的是北海市(3)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三城市的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多选)。A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北海B2005年广西GDP小于重庆C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防城港D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钦州E2005年西南五省(市、区)GDP之和小于广东(4)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3分)(5)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对策。(4分)解题指导:该本题考查考生对交通运输方式、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的掌握情况;考核考生获取、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信息的能力;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综合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具体答案如下:(1)运输量大;运输价格(成本)低。 (2)A。(3)ADE。 (4)遇到的共同问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腹地发展水平较低);周边港口多,竞争激烈;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 (5)发展对策: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管理水平;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协作;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图142图14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填写图14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A_,B_,C_,D_,E_。(2)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制约性因素是什么?解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改革开放初期,与长三角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的优势主要有_、_,目前,珠三角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对比不足在于_。(4)试从乙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甲地区区位条件的优势两方面分析,许多外资企业由乙地区向甲地区迁移的原因。解题指导:该题意图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异同。第(1)题,是为了引导学生读图。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制约性因素是能源紧缺,解决的措施主要是跨区域资源调配;发展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节约利用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压缩、改造耗能大的产业等。第(3)题,改革开放初期,与长三角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的优势主要有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目前,珠三角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对比,不足在于产业体系不够完善、经济辐射能力较弱、人才资源不够雄厚等。第(4)题,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变化有: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劳动力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和人才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等。长江三角洲区位优势有: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大量国际投资;有科技和人才优势;水陆交通发达等。【重点图像】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工业为主,是我国重要的古老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有钢铁、机械、化工、电子、纺织等工业,是我国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又叫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第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很发达,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服装、电子、玩具、食品等轻工业为主。【拓展知识】长江三角洲一、范围: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区,国家定位的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其范围北起通扬运河,南抵钱塘江、杭州湾,西至南京以西,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全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的杭嘉湖平原和安徽省东部,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只有少数小山丘像孤岛一样矗立在平原之上。这里海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至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广义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指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东部组成的经济圈。二、城市化状况: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并致力于在2018年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有30座城市被列入“长三角”都市圈,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杭州、绍兴、湖州、嘉兴、舟山、台州、宁波,2009年合肥、盐城、马鞍山、金华、淮安、衢州加入,2013年芜湖、连云港、徐州、滁州、淮南、丽水、宿迁、温州加入长三角经济圈。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正在长江三角洲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在这片中国最富饶的土地上,充满活力的大型城市群正在不断崛起:“超级巨人”上海,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1.6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一;一批“小巨人”城市其国内生产总值都成飞速增长。经济总量基本都过千亿人民币。为“长三角”都市圈带来丰富性和层次感的县域经济,极具竞争力。2005年11月揭晓的全国百强县市竞争力排名中,有七个“长三角”的县市(区)进入前十位。县域经济的崛起,使“长三角”城市连片化、都市化成为可能。三、经济状况:这一经济巨人群,更直接吸引了众多世界级经济巨人的目光。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这一地区落户,其中,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的就有逾200家,仅在苏州投资的有81家,投资项目达188个。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地区合同利用外资累计已近1500亿美元;长江三角洲已变成一个吸引国际资本与技术的强大磁场。在“长三角”这个都市圈里,作为经济发展主力军的企业独领风骚。这里集中了近半数的全国经济百强县,聚集着100多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还有包括万向集团、金山石化、扬子乙烯、大众汽车、上海贝尔、东方通信等在内的数千家巨人型企业。这些企业大多规模大、实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名列全国前茅,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带动着“长三角”地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2010年世博会花落上海,从各方面给上海带来了良机,上海正努力成为“世界城市”。上海强大的辐射力及其周边“近水楼台”城市的飞速发展,已经使苏、浙两省的所有城市都意识到了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其它城市无不同样在努力寻找自身的城市定位,在资金、信息、人才、商品的流动中找到城市崛起的机遇。接轨上海,实现共赢,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政府的共识。苏州:近水楼台,四沿布局;无锡:融入一体化,谋求新发展;南京:呼应上海,辐射周边;杭州:接轨上海,错位发展。“长三角”周边城市不约而同地把与上海的联动看作是重要的战略,以路桥交通网络的规划和建设为契机,长三角正在打造一个“3小时经济圈”。大融合的态势已经发端。苏浙沪三地的项目已涉及交通、旅游、会展、人才、科技、信息、商标、信用、质检、环保等多个领域,并正在由浅入深地探讨产业规划、政策法规、金融服务等高层次的合作联动。而“接轨上海”也已超出了单纯招商平台的含义。“长三角”一体化是入世后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缩影。大量外企的存在,使得“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整个“长三角”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向世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大地区,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的经济开放区之一。四、面临的问题:1.产业需要升级人口密集、面积狭小,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正在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日益开放的对外环境又使得这一地区已有的优势面临冲击。从国内需求来说,今后一段时期,对应于小康经济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急需发展,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明显。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最具有竞争性的要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能会使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在短期内受到冲击。因此,长江三角洲要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入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高加工度产业,实现经济结构升级的外部环境并不宽松。发展中地区要同时面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不同要素比较优势的双重夹击。这种夹击一方面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领先与垄断地位,另一方面来自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长江三角洲地区出口市场多集中于中国香港澳门、日本和美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东欧、南美、中东和非洲市场份额比重较小,由于出口产品的主导产业仍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内地和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有力挑战。这一地区一些高新技术产品也大多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环节,竞争力不够强。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定位首次被提及。据估测,如按长三角经济每年增长10%、主导行业要占经济总量的51%以上计算,到2020年,长三角的服务业就应该超过7万亿元的规模。2.环境问题突出环境保护与工业化进程矛盾突出。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我国酸雨多发区和水环境严重污染区域,随着该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问题不仅仅成为高层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同时也成为平民百姓普遍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3.各区域竞争加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主导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三大经济圈之间的竞争正日趋激烈。港澳台已与珠江三角洲形成优势互补、联合互动的经济格局,这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现实优势。但是,台商科技电子业赴大陆投资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以前偏重在南方的珠三角区域向长江经济带集结,这一点与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的调查十分吻合。台商最满意的大陆投资区域为长江三角洲,与其他地区相比,这里投资环境佳、投资风险低,其中苏州、余姚、萧山、杭州、奉化、滁州、扬州和嘉定7个城市更被高度推荐为适合投资的城市。因此,珠江三角洲产业竞争力面临来自长江三角洲的严峻挑战。也有学者认为,长江三角洲的比较优势还在于成本较珠江三角洲低,台商从成本考虑进行产业转移符合常规,并不必然导致珠三角工业产业竞争力下降,在电子制造业领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台湾省已经形成一种竞争格局。北京、天津之间的紧密合作也正在进行。三大经济圈之间的竞争将使得经济圈内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经济技术合作日益重要。【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